中外歌剧赏析
中外歌舞剧与音乐剧赏析

二、歌剧中的器乐
器乐部分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等组成。 歌剧中的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本身具有戏剧性。美国学者克尔曼的歌剧研究名著《作为戏剧的歌剧》中坚持认为:歌剧就是“以音乐承载戏剧”、“作曲家就是戏剧家”等思想观念和美学原则。 《中外歌剧、舞剧和音乐剧鉴赏》
如何欣赏歌剧
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没有文学剧本这个基础,就无从产生歌剧的音乐;没有戏剧表演(演员的动作、方位的调度或舞蹈场面等等),就不可能生动而明确地体现出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没有美术(包括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灯光),也不可能完整地表现出歌剧剧情所发生的环境。
《中外歌剧、舞剧和音乐剧鉴赏》
《中外歌剧、舞剧和音乐剧鉴赏》
19世纪,以贝里尼和唐尼采蒂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美声”歌剧流派为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意大利最著名的歌剧代表作曲家是威尔第(G · Verdi,1813-1901年)和普契尼(G · Puccini,1858-1924年),他们来那个人的歌剧创作。将意大利的歌剧艺术推向高峰。 20世纪的歌剧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受瓦格纳影响的德国作曲家理查 · 施特劳斯和他的歌剧作品《莎乐美》、《玫瑰骑士》。
谢谢
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00.00
17世纪歌剧最有影响的的作曲家是意大利威尼斯的蒙特威尔第(C · Monteverdi,1567-1634),其代表作为《奥菲欧》。17世纪末,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以亚 · 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拉斯歌剧乐派。 18世纪20年代,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诙谐、音乐质朴的喜歌剧体裁开始兴起。意大利喜歌剧的第一步典范之作是帕格莱西的《女佣作主妇》。 18世纪,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确立了“轻歌剧”(operetta,意为小歌剧)这种体裁。而从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历史题材的大歌剧盛行一时。
中外名歌剧鉴赏及对比(观后感)

浅谈中外名歌剧的鉴赏和对比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不是一种单纯的消遣,他或是对于心灵的一种理智上的裨益,或者是镇定灵魂的一种抚慰。
”排除现代商业元素的融入,单纯来讲我认为音乐其实本身是一种可以让人肃静的艺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的载体。
如果生活中还需要加入一种基调,便是戏剧性。
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这便是我对歌剧的理解。
简单地说,歌剧即是用演唱的方式来表演某个戏剧故事,其间往往带有连续不断的音乐。
因为变幻的歌剧有其音乐和戏剧综合形式的本质属性,所以含有歌曲、戏剧、文学、舞蹈甚至舞台美术等许多门艺术贯穿其中。
正是这种特色的综合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歌剧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重要的音乐载体并不断得到新的进步和发展。
纵向观察,歌剧的地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区别和特色。
由于笔者对歌剧艺术的理解仅停留在课堂,故无力长篇奇谈,仅选用中外歌剧经典之二——法国歌剧《卡门》和中国歌剧《江姐》进行赏析,通过对这两部歌剧的每幕经典桥段进行分析,浅谈作者对中外歌剧的各自特点的理解,共同和不同之处和个人启示,并对未来歌剧发展过程的初步见解,望与君共勉。
《卡门》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完整的经典歌剧,无论从逼真完美的舞台艺术和演员服饰,还是从表演者的歌剧表演,都深深地触动我对音乐的理解:最原始的心声当由半说半唱形式表达出来更显淋漓尽致,更显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水乳交融。
四幕《卡门》讲述一名生性无拘束的吉普赛女郎卡门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中,先后爱上士兵豪塞和斗牛士吕卡,最终当她为斗牛士胜利而欢呼时,却死在了豪塞的剑下。
歌剧的序曲《斗牛士之歌》耳熟能详,是一首在音乐会上经常被单独演奏的曲目,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虽然整体给人产生华丽、紧凑和引人入胜的感觉,但是同样也为整部剧情的跌宕埋下伏笔,暗示着未来未知悲惨的结局。
每当卡门遭遇紧张局势或由暗转名时总会响起,交相呼应,明暗对比,给整体话剧蒙上一层神秘的跌宕气势,不仅让每一个人心情随其起伏跌宕。
中外歌剧赏析汇总

《绣红旗》赏析 国民党逮捕共产党革命者江姐,把她关押在渣滓 洞中(当时国民党设的关押共产党革命人士的监狱) 当江姐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时,与狱中革命 同志用自己的红被面作成红旗边制作边唱的故事, 这是红岩小说被拍成电影后的一个场景。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赏析 此曲是江姐被捕后,面对敌人严刑拷问只之前的 一首咏叹调。音调采用戏曲的拖腔,紧拉慢唱以及 流水板式的一拍一板,多侧面的刻画了江姐的内心 世界、歌剧《江姐》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 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 《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 搬上歌剧舞台,此剧由阎肃 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 作曲。 该剧故事发生在新中国 成立前夕,中国地下党员江 雪琴到华蓥山发动群众抗丁 抗粮,发展武装斗争,配合 解放军战争的胜利进行。由 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 捕入狱,在狱中江姐对敌人 的威逼利诱展开了争锋相对 的斗争,最后英勇就义。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 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 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 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 就。 1875年,逝世,享年三十七岁。
《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完 成于1874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 说改编,作品塑造了追求个性解 放的女性——烟草女工卡门的形 象。通过她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幸 遭遇,反映了吉普赛人的悲惨命 运。此剧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 剧之一,可讲全世界每天都在上 演。
一、《白毛女》
延安鲁迅文艺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 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4月在延安首次公演。新中 国成立后,几经修改,使剧本更为精炼、紧凑。 采用山西、河北、陕西等的民歌和地方戏的曲调, 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剧中的《红头绳》、 《漫天风雪一片白》、《我说、我说》等,都是音乐 会上的保留曲目
中外歌剧鉴赏—简析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色

中外歌剧鉴赏——简析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色普契尼(Puccini,1858—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
1893年,他以歌剧《曼农·列斯科》一举成名,从此便将创作歌剧作为其毕生的事业。
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轰动世界歌剧舞台的成功之作。
普契尼以他20多部歌剧赢得了荣誉,且对歌剧的探索孜孜以求。
《图兰朵》(Turandot)是普契尼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
进入暮年的普契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保持着对不同类型主题的一贯探索,他是想“尝试一条新道路”(普契尼语)。
他选择了戈齐(CarloGozzi)的寓言故事《图兰朵》作为脚本。
《图兰朵》是一部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杜撰出来的传奇故事。
主要讲元代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时刻牢记着祖母年轻时受入侵鞑靼王掳拐,并含辱死去而产生仇恨,她发誓要杀尽异国王子,以王子们的首级来祭奠祖母的亡魂。
于是,图兰朵设下了猜谜征婚的陷阱,猜中者可当驸马,猜不中就处死。
几位前来征婚的邻国王子先后死于刀下。
一天,紫禁城皇宫大殿下,被废黜的突厥老国王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卡拉夫在人群中相逢。
老国王的侍女柳儿爱上了卡拉夫,而卡拉夫被图兰朵的美貌所吸引,决心去征服她。
卡拉夫轻而易举地猜中了公主的三个谜。
但图兰朵不甘心失败,抓获了老国王和柳儿。
柳儿被严刑拷打,告诉公主卡拉夫的名字叫“爱情”后饮刃自刎。
第二天,卡拉夫用爱融化了图兰朵冰冷的心,最终图兰朵投入到卡拉夫的怀抱。
这部歌剧的剧本是西莫尼和阿米尼合写,他们参照了戈齐的寓言剧和席勒的戏剧脚本。
普契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剧本的编写,但他对剧情和主题作了许多提示。
1921年,普契尼开始了对这部歌剧的创作。
但不久,他被诊断出患有喉癌。
他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在治疗过程中加紧创作,并说:“如果我不能成功地完成这部歌剧,将会有人走到舞台前面说‘普契尼写到这里就死去了’”。
图兰朵歌剧欣赏

图兰朵歌剧欣赏《图兰朵》歌剧赏析欣赏了歌剧《图兰朵》后,搜索了些歌剧的相关知识,以及《图兰朵》的故事背景和资料后,了解了歌剧是西欧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建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当我从这几个方面再看此剧时,更具体的、真切的感受到这部歌剧的伟大,如此多方面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宏伟丰富的视觉盛宴。
下面我将着重从戏剧文化,音乐角度进行探究。
一、《图兰朵》简介《图兰朵(Turandot)》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改编的三幕歌剧。
为人们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普契尼在写到柳儿自刎时去世了,其徒弗兰科·阿尔法诺(Franco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
该剧主要讲元代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时刻牢记着祖先暗夜被掳走,并含辱死去而产生的仇恨,她发誓要杀尽异国王子,以王子们的首级来祭奠祖母的亡魂。
于是,图兰朵设下了猜谜征婚的陷阱,猜中者可当驸马,猜不中就处死。
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
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各方反对来应婚,答对了这三道谜题,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
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撒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
公主捉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并且严刑逼供。
柳儿保守秘密,告诉公主卡拉夫的名字叫“爱情”后饮刃自刎。
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
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
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
二、从戏剧文化看图兰朵该剧舞台背景极为精细大气,人物服装较地道,外国人穿起来颇有一股时光逆转的感觉,首先出场的宣读圣旨的大臣就把我震撼到了,严肃的妆容,那胡子,可怖的长指甲,一身官府,庄重近似残酷的唱腔不时配合身边人民一惊一乍、躲闪害怕,实在妙绝,比中国的戏剧更能体现古代那种人心惶惶的气氛。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歌剧《茶花女》赏析学院:艺术学院班级:环艺一班名字:杨津津学号:160693034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茶花女》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
本文首先是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基本内容,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一、歌剧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薇奥莉塔。
她是一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场的名妓,因每次出场都爱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她与出生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阿尔弗莱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
在她身患肺结核后,阿尔弗莱德带她到乡下疗养,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却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
于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
他让阿尔弗莱德回去,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命令薇奥莉塔离开阿尔弗莱德,薇奥莉塔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
阿尔弗莱德回到乡下,发现薇奥莉塔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不明就里的阿尔弗莱德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妓女做情妇,不断地刺激薇奥莉塔。
薇奥莉塔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 很快处于弥留状态。
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交给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转交给阿尔弗莱德。
直到去世后,阿尔弗莱德也没能来看她。
直到听说薇奥莉塔死去,来到她的遗物拍卖会现场,即作品开头的部分。
歌剧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使观者回味无穷。
二、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题材的选取威尔第进行《茶花女》创作的时候,着眼点是社会上的“小人物” 的坎坷人生,他在创作前期很多歌剧的主人公是以帝王、贵族、神仙为主,而后期开始主要是一些“接地气”的社会上的小人物为主,这些人与普通的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富有人文主义关怀。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十分的常见,一个爱情悲剧,彼此相爱却遭到父母的阻挠,女主人公为爱而选择离开,男主人公不知内情怀恨在心,等知道隐情之后,却和爱人阴阳相隔。
歌剧欣赏——精选推荐

怎样欣赏歌剧西洋歌剧难懂,不仅在于语言障碍,更由于许多人听不惯美声唱法。
那种似歌非歌,不知何时能唱完的“咏叹调”是只熟悉中国民歌和流行歌曲的人们所望而生畏的。
要想听懂西洋歌剧必须了解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诞生于意大利,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和声乐学派。
美声唱法采用比其它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圆润又具有金属色彩富于共鸣的音质。
听一听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燕子归巢》、《玛丽亚·卡莱》等曲目,我们会领略到美声唱法的绝妙之处的。
这些民歌短小、质朴、旋律流畅,其结构形式与一般的歌曲非常相似,因而是了解美声唱法的最佳教材。
经过一番意大利民歌的熏陶之后,我们就可以去听歌剧了。
对于没有任何听歌剧经历的人来说,先听哪一部歌剧非常重要。
要想了解一门自己过去并不熟悉的艺术形式,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去欣赏这种艺术门类最杰出、名气最大的作品。
这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体会到其美之所在。
比如听京剧,如果一位京剧门外汉先听《太真外传》、《西施》之类二流剧目中的大段唱腔,定会被吓跑。
但假如先听“苏三离了洪洞县”,再去听《甘露寺》中的“劝千岁”或《淮河营》中的“此时间”,这位门外汉定会立马对京剧唱腔兴趣盎然,毫不犹豫地从“门外”走进“门内”。
听歌剧的道理也是如此。
第一次听,理应选择一部自始至终让人保持足够欣赏兴趣的剧目。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卡门》。
《卡门》在西洋歌剧中的位置就像京剧中的《苏三起解》,是最通俗,最有名不过的剧目。
《卡门》序曲的知名度更好比《苏三起解》中的“苏三离了洪洞县”一般,早已到了近乎妇孺皆知的地步。
《卡门》共分四幕,幕间的间奏曲也常在音乐会上被单独演奏,已被列入了通俗古典名曲的行列,人们一听便会觉得耳熟。
女主人公卓而不群的性格和迷人的爱情故事,也是这部歌剧吸引人之所在。
卡门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她的所做所为并不是因为贪图钱财,也不是因为她残酷成性,而是因为她的感情像一只飞鸟,只爱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不能忍受任何束缚。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学院:艺术学院班级:环艺一班名字:杨津津学号: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茶花女》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
本文首先是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基本内容, 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一、歌剧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薇奥莉塔。
她是一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场的名妓,因每次出场都爱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她与出生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阿尔弗莱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
在她身患肺结核后,阿尔弗莱德带她到乡下疗养,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却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
于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
他让阿尔弗莱德回去,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命令薇奥莉塔离开阿尔弗莱德,薇奥莉塔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
阿尔弗莱德回到乡下,发现薇奥莉塔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甚。
不明就里的阿尔弗莱德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妓女做情妇,不断地刺激薇奥莉塔。
薇奥莉塔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很快处于弥留状态。
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交给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转交给阿尔弗莱德。
直到去世后,阿尔弗莱德也没能来看她。
直到听说薇奥莉塔死去,来到她的遗物拍卖会现场,即作品开头的部分。
歌剧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使观者回味无穷。
二、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一)题材的选取威尔第进行《茶花女》创作的时候, 着眼点是社会上的“小人物”的坎坷人生, 他在创作前期很多歌剧的主人公是以帝王、贵族、神仙为主, 而后期开始主要是一些“接地气”的社会上的小人物为主, 这些人与普通的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富有人文主义关怀。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十分的常见, 一个爱情悲剧, 彼此相爱却遭到父母的阻挠, 女主人公为爱而选择离开, 男主人公不知内情怀恨在心, 等知道隐情之后, 却和爱人阴阳相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白毛女》
延安鲁迅文艺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 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4月在延安首次公演。新中 国成立后,几经修改,使剧本更为精炼、紧凑。 采用山西、河北、陕西等的民歌和地方戏的曲调, 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剧中的《红头绳》、 《漫天风雪一片白》、《我说、我说》等,都是音乐 会上的保留曲目
《茶花女》剧情简介:
表现19世纪法国上层社会的生活。讲述了女主人公薇 奥莱塔与青年阿尔弗来德的爱情悲剧。故事发生于19世纪 的巴黎。城中名妓薇奥莱塔因为喜爱茶花而被称为“茶花 女”。 薇奥莱塔受到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情意的感动,与 他坠入爱河,毅然离开纸醉金迷的巴黎社交圈。不料这段 爱情却受到了阿尔弗莱德父亲的阻拦。在他父亲的哀求下, 薇奥莱塔为了爱人的前途和家族的声誉无奈选择了放弃, 回到巴黎重操旧业。而不知实情的阿尔弗莱德无法理解她 的举动,于是,当众羞辱了她。爱人的怨恨让原本就患有 肺痨的薇奥莱塔病入膏肓。此时,阿尔弗莱德的父亲则无 法再继续忍受内心的煎熬,终于将真相和盘托出,但为时 已晚,最后薇奥莱塔将自己的画像送给阿尔弗莱德,怀着 遗憾孤独地离开了人世,如茶花般凋零陨落。
中国歌剧的风格、特点:
内容: 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 音乐:
《小二黑结婚》
重视民族性和地方性,大 量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和 戏曲的素材。
创作 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 手法: 手法。
《白毛女》
四《卡门》
法国作曲家。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
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钢琴家。 4岁开始学习钢琴,九岁起即入巴黎音 乐学院学习作曲。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 剧《采珍珠者》。1874年,完成歌剧作 品《卡门》。
五《茶花女》
朱塞佩· 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 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一个小酒馆家庭。 13岁开始学 习音乐。 1842年,创作的歌剧《那布科 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 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 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 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 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 役》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 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 师”之称。共写了29部歌剧,7首合 唱 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剧 《纳布科》、《弄臣》、《茶花女》、 《游吟诗人》、《奥赛罗》等。
《卡门》剧情:
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 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 豪塞 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温 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 豪塞因为放走 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 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 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 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 唐· 豪塞的剑下。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地区的地主 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 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靠山神庙的贡 品为生。因为营养不良,她的头发渐渐 变白,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某部解 放了杨各庄,从深山中找回喜儿,镇压 了黄世仁。喜儿翻身后,参加了八路军。 歌剧表达的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 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 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 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 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 就。 1875年,逝世,享年三十七岁。
《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完 成于1874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 说改编,作品塑造了追求个性解 放的女性——烟草女工卡门的形 象。通过她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幸 遭遇,反映了吉普赛人的悲惨命 运。此剧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 剧之一,可讲全世界每天都在上 演。
《洪湖水浪打浪》赏析 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是流传最广的唱段之一,是赤卫队打完胜仗后的一 首独立性插曲。 在开满荷花的湖面上,赤卫队员们撑着小船在采 莲,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这时韩英首先唱起 了这首抒情、优美的歌曲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赏析
这个唱段是歌剧《洪湖赤卫队》第四场中,韩英母女在 牢房相会时的大段唱腔,是韩英的独唱部分,也可称之为 这部歌剧的咏叹调。 它是整个歌剧中最能深刻揭示韩英内心世界的主要唱段, 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充分表现了韩英被捕后坚贞不屈、临 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操。唱段采用 类似戏曲音乐中的板腔手法,将其分为五个段落。根据歌 词的内容,运用慢板、快板、散板等不同的板式变化,在 曲调上则借鉴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等手法,使音 乐有起有伏、戏剧性地加以展开。
《白毛女》
《窦娥冤》
《小二黑结婚》
(一)中国歌剧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歌剧事业得到发展,涌现大量优秀 剧目,如《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 20世纪60年代前后 我国歌剧创作形成“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歌剧创作,产生了 《刘三姐》、《红珊瑚》《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一 大批影响很大的新剧目。 20世纪80年代 我国歌剧舞台出现了多种体裁、形式、 风格。有按西洋歌剧模式创作的歌剧《伤逝《原野》等。 也有沿用民族歌剧形式而在音乐创作上有了跟大发展的 歌剧,如《火把节》《深宫欲海》;还有采用喜歌剧, 轻歌剧的形式创作的歌剧,如《芳草心》等,我国歌剧 呈现繁花似锦的局面。
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
卡门与唐· 霍塞
米 卡 埃 拉
欣赏歌曲片段,说说歌曲的名称。
《斗牛士之歌》
西 班 牙 斗 牛 运 动
《斗牛士之歌》赏析 歌曲中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和合唱。
《斗牛士之歌》第一部分是描述性的旋律, 跌宕起伏,刻画了斗牛场上惊心动魄的紧张气氛, 表现他勇敢善战的英雄形象。 第二部分雄壮豪迈 的旋律,沉着稳健的节奏,宛如一首凯旋的进行 曲。 音乐向我们塑造了斗牛士埃斯卡米奥气宇轩 昂、英姿勃勃的形象。
三 歌剧《洪湖赤卫队》
《洪湖赤卫队》是1958年首 排的歌剧,1959年10月该剧作 为湖北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剧 目首次进京演出。 歌剧《洪湖赤卫队》是一部 六场歌剧。讲述了发生在1930 年夏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 洪湖地区,地方革命武装洪湖 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带领下, 利用湖区与敌人巧妙周旋,沉 痛打击敌人的故事。
《红梅赞》是一首歌谣体的唱段,句式和全 曲的结构都比较方整,曲调朴实婉转,高低音 区变化突出,朴实中又具有高亢坚定的特点。 《红梅赞》旋律开阔而有气势。歌曲的素材 主要借鉴四川“扬琴”和江南“滩簧”的音调, 还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 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浓 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曲调 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充分表现了江姐视 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 信念。
《红梅赞》赏析
歌曲《红梅赞》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歌,同时也是 《江姐》的音乐主题,在剧中数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是根 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刻画的需要加以变化。、 “梅花”属落叶乔木,素以耐寒立雪、典雅含蓄而闻名, 更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作者阎肃填词时, 深受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的启发,此处很好地借梅 花的不畏严寒、傲雪怒放的坚贞性格,比拟江姐坚强不屈 的革命气节,并紧紧抓住“赞”字作为全曲的基本格调, 这首歌的歌词寓意深刻,曲调辽阔。 《红梅赞》不但刻画了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为了崇 高的理想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光 辉形象,还生动展现革命斗士先烈们不屈不挠、顽强刚毅 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歌颂了红岩群英的铮铮铁骨与浩然正 气。
《绣红旗》赏析 国民党逮捕共产党革命者江姐,把她关押在渣滓 洞中(当时国民党设的关押共产党革命人士的监狱) 当江姐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时,与狱中革命 同志用自己的红被面作成红旗边制作边唱的故事, 这是红岩小说被拍成电影后的一个场景。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赏析 此曲是江姐被捕后,面对敌人严刑拷问只之前的 一首咏叹调。音调采用戏曲的拖腔,紧拉慢唱以及 流水板式的一拍一板,多侧面的刻画了江姐的内心 世界,展示江姐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
人们常说“人生是大舞台。” 而舞台也是浓缩的人生。无论是 悲剧喜剧,无论是神坛幻影,还 是人间现实,都是一代代人对人 生真谛的咏叹和追寻!
综合艺术欣赏—— 中外歌剧艺术
歌剧
以演唱为主,将音乐、戏剧、文学、舞 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歌剧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在17世纪传到 法国,18至20世纪遍及世界各地。使现代歌 剧的内容与形式逐步确立,并趋于日臻完美。 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 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 说白和朗诵)。
宣叙调 西洋歌剧中一种具有叙述、吟诵性质的独唱曲,也 称朗诵调。主要用于叙述或表达情节。音乐以语言音调 为基础,旋律近于说白,节奏较自由.宣叙调常用于咏 叹调前面的简短叙述,或称引子,并作为咏叹调之前用于 交代故事情节、描述时代背景、激化人物之间矛盾等。 很像京剧里的韵白 咏叹调 西洋歌剧中一种用于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抒情独唱 曲,用于刻画人物的形象和心理。通常篇幅较大,音域 较宽,旋律较强,富于戏剧性,表现力丰富。在歌剧中占 有重要地位,可作音乐会独唱曲目。
《爱情像只自由鸟》赏析
是一首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
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 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 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 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 这部作品至今仍然常常作为音乐会“压台戏”,明快的 节奏和充满异国情调的风格使它作为单独的歌曲在世界范围 內广为流传。
独 唱
对 唱
歌 剧 音 乐 的 组 成 器乐部分
声乐部分
合 唱 重 唱 齐 唱
序 曲
幕间曲 舞蹈场面音乐
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说白并 重,属于歌剧的性质。 •中国现代歌剧的发展史可从20世纪二三十年 代开始。20年代:黎锦晖在1921年创作儿童歌 舞剧《麻雀与小孩》,有故事情节、人物, 以歌唱为主,有表演、舞蹈,有乐队伴奏, 有布景、化妆,有一定的戏剧性。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新秧歌运动中 产生了新歌剧——1945年由延安鲁迅文艺学院 集体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这是一部带有里程碑性质的新歌剧,是我国 新歌剧成型的标志,为后来新歌剧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