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车用盘式电磁制动器的仿真分析

文献综述-车用盘式电磁制动器的仿真分析

车用盘式电磁制动器的仿真分析叶春晖(黑龙江工程学院)摘要:本文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对所设计的车用盘式电磁制动器建立了数学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为这种技术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磁制动器;建模与仿真;Abstract:this paper use of Matlab software to design the Simulink module of automotive disc electromagnetic brakes establishes the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model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for this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brakes;Modeling and simulation;当今很多汽车公司在概念车的设计中都采用了线控技术,线传操控技术的核心是智能机电传动装置,这些装置将原先操控车辆的机械手段改由线传电子控制。

一切的命令都通过电子信号进行传递,最终转变为机械动作。

另一方面,车辆的反馈信息也通过电子信号反映给驾驶者,使得其可以对车辆状况了如指掌。

线控将是未来汽车的核心内容,这将要求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汽车的制动系统部分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电磁制动器就是制动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本文对所设计的车用盘式电磁制动器进行仿真分析。

1电磁制动器的结构汽车电磁制动器是一种新型非接触式制动器,它利用电磁阻力的原理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在空气中,使汽车获得减速度。

其制动效能和工作可靠性、持久性都高于其他传统的汽车制动系统,是国际上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汽车电磁制动器是根据电磁铁原理,利用电磁吸力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使制动盘两侧的制动块夹紧制动盘,从而使车轮制动。

盘式制动器介绍范文

盘式制动器介绍范文

盘式制动器介绍范文盘式制动器是一种常用于车辆、机械设备等的制动装置。

它通过对转动的轮胎施加摩擦力来减速或停车。

盘式制动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制动盘、制动皮、制动钳和制动油管等。

它具有结构简单、制动力矩大、散热性能好等特点,在汽车、摩托车等领域广泛应用。

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制动盘转动时的动能转化为摩擦力,从而实现减速或停车。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器通过制动油管将刹车信号传递到制动钳。

制动钳内的活塞根据刹车信号移动,使制动盘夹紧在制动皮之间,从而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使制动盘减速,进而传递到轮胎,实现车辆的减速或停车。

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钳、制动皮和刹车液组成。

制动盘是盘式制动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常由铸铁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制动盘有内通风式和外通风式两种形式。

内通风制动盘采用内置的通气道,可以提高制动盘的散热性能,有效防止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过热现象。

外通风制动盘则具有导风片,可在高速行驶时提高制动盘的散热效果。

制动钳是盘式制动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固定钳和流动钳两种形式。

固定钳是最常用的制动钳,它通过一组活塞将制动盘夹紧在制动皮之间。

流动钳则采用活塞和滑动卡钳的组合,实现对制动盘的夹紧。

制动钳的选用需要根据车辆的需求,包括制动力矩、散热性能等进行综合考虑。

制动皮是盘式制动器的摩擦片,它通常由石棉、有机纤维复合材料等制成。

制动皮的摩擦系数和热稳定性是制动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制动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可以将制动盘减速并传递到车轮,实现减速或停车的效果。

刹车液是盘式制动器的传力介质,它通过刹车系统的液压传导力来实现制动器的工作。

刹车液通常由无水醇基刹车液或硅基刹车液组成。

无水醇基刹车液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沸点,但吸水性较强。

硅基刹车液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抗吸水性。

选择刹车液需要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和制动性能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盘式制动器具有一系列优点,首先是制动力矩大。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效果与制动盘直径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制动盘的尺寸来提高制动力矩。

关于盘式制动器的分析

关于盘式制动器的分析

关于盘式制动器的分析摘要: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

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能显著减少制动距离,为车辆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同时,能显著减少制动噪声,有效解决制动引起噪声污染。

关键词:盘式制动器一、盘式制动器优点与鼓式制动器相比,盘式制动器具有以下突出优点:(l)热稳定性好盘式制动器无自增力作用,因而与有自增力的鼓式制动器相比,制动器效能受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即制动效能稳定。

鼓式制动器受热膨胀后,工作半径增大,使其只能与制动蹄中部接触,从而降低了制动效能。

而盘式制动器中制动盘的轴向热膨胀极小,径向热膨胀根本与性能无关,故不会因此而降低制动效能。

(2)水稳定性好盘式制动器中摩擦块对制动盘的单位压力较高,易于将水挤出。

在车轮涉水后,制动效能变化较小,且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及衬块对制动盘的摩擦作用,出水后只需一二次制动,性能即可恢复。

而鼓式制动器则需多次甚至10余次制动,性能方能恢复。

(3)反应灵敏盘式制动器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相对与鼓式制动器来说要小;此外,鼓式制动器制动行程要比盘式制动器的长,制动鼓热膨胀也会引起制动踏板行程损失,使得制动反应时间变长,而制动盘不存在此现象,故反应较之鼓式制动器更加灵敏。

(4)散热性好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采用的是通风盘结构,再加上盘式制动器相对开放的结构,散热性能良好。

(5)在输出制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和质量较小。

(6)制动盘沿厚度方向的热膨胀量极小,不会象制动鼓的热膨胀那样使制动器间隙明显增加而导致制动踏板行程过大。

(7)容易实现间隙自动调整,其他保养修理作业也较简便。

除了以上制动性能的优势外,盘式制动器在使用中还有噪音低,符合环保要求;振动小,改善了乘坐舒适性等优点。

由于具备稳定可靠的制动性能,盘式制动器大大改善了汽车高速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因此取代传统的鼓式制动器已成为现代制动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中液压盘式制动器(以下简称HDB)体积较小,提供的制动力矩也相对较小,一般用于轿车等轻型车辆上,尤其是轿车,盘式制动器几乎已经成为现代轿车的标准配置之一。

汽车盘式制动器论文

汽车盘式制动器论文

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IV)1 绪论 (1)2 制动与制动器 (3)2.1制动与制动器概述 (3)2.2制动器的结构分类 (3)2.3浮动钳盘式制动器 (5)2.4浮动钳盘式制动器优缺点分析 (6)3 制动器的设计流程 (7)3.1制动器设计的一般流程 (7)3.2制动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7)3.2.1制动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8)3.2.2前后轮制动器的制动力矩的确定计算 (10)3.2.3摩擦衬片(衬块)的磨损特性的计算 (13)3.2.4 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的计算 (16)4 中级轿车盘式制动器的改进设计 (21)4.1中级轿车盘式制动器各组件的分析设计 (21)4.1.1制动盘 (21)4.1.2制动钳与制动钳支架 (22)4.1.3摩擦制动块 (22)4.2中级轿车盘式制动器主参数选择及制动力矩的计算 (22)4.2.1制动轮缸直径D的确定 (22)4.2.2 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23)5 盘式制动器主要部件图形的绘制 (25)5.1 AUTO CAD (25)5.1.1 AUTO CAD (2004版)功能介绍 (25)5.1.2 设计图纸 (26)5.2 PRO/E (28)5.2.1简介 (28)2.2.2 PRO/E 5.0的工作界面 (29)5.2.3建模过程 (29)5.2.4设计图纸 (30)结论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摘要中型轿车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对制动器在汽车上所起的作用和制动器的结构分类做了介绍,并分析比较了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随后提出了制动器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本文所设计的盘式制动器,是针对中型轿车的,由中型轿车的车身结构的各种参数,计算了在各种情况下制动车辆所需要的制动力大小,从而对制动器主参数和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然后对制动轮缸的直径所能产生的最大制动力进行了校核,检验是否能满足制动要求,并且对制动器主要部件的结构和材料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改进方法,最后画出了盘式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AutoCAD零件图和Pro/E三维建模。

盘式制动器毕业论文

盘式制动器毕业论文

汽车盘式制动器设计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盘式制动器的分类以及各种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对所选车型制动器的选用方案进行了选择,针对盘式制动器做了主要的设计计算,同时分析了汽车在各种附着系数道路上的制动过程,对前后制动力分配系数和同步附着系数、利用附着系数、制动效率等做了计算。

在满足制动法规要求及设计原则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汽车的制动性能。

关键词:盘式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同步附着系数;利用附着系数;制动效率Automobile disc brake design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the disc brake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various kinds of disc brak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introduced, the selection scheme of the chosen vehicle brake was selected and for disc brake do the main design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r in a variety of attachment coefficient road on the braking process of, of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synchronous adhesion coefficient,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adhesion, braking efficiency calculated.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raking regulation requirement and design principle and improve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Key words: Disc brake,Braking forcedistribution,coefficient,Synchronization coefficient,Synchronous adhesion coefficient,The use of adhesion coefficient,Braking efficiency目录第1章绪论 (5)1.1 制动器的作用 (5)1.2 制动器的种类 (5)1.3 制动器的组成 (6)1.4 制动器的新发展 (7)1.5 对制动器的要求 (7)1.6 工作任务及要求 (9)1.7 制动器研究方案 (10)第2章制动器机构形式的选择 (11)2.1 方案选择的依据 (11)2.2 制动器的种类 (11)2.3 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及选择 (12)2.4 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优缺点比较 (15)2.5 雅阁六代车型制动器结构的最终方案 (16)第3章制动器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17)3.1 雅阁六代基本参数确定 (17)3.1.1 轮滚动半径er (17)3.2.2 空、满载时的轴荷分配 (17)3.2.3 空、满载时的质心高度 (18)3.2 制动力与制动力分配系数 (18)3.2 同步附着系数计算 (22)3.3 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 (25)3.4 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效率 (27)3.4.1 利用附着系数 (27)3.4.2 制动效率Ef 、Er (28)3.5 制动器制动性能核算 (29)第4章制动器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与校核 (31)4.1 制动盘主要参数确定 (31)4.1.1 制动盘直径D (31)4.1.2 制动盘厚度h (31)4.2 摩擦衬块主要参数的确定 (31)4.2.1 摩擦衬块半径和外半径 (31)4.2.2 摩擦衬块有效半径 (32)4.2.3 摩擦衬块的面积和磨损特性计算 (34)4.2.4 摩擦衬块参数设计校核 (36)4.3 驻车制动计算与校核 (37)4.4 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38)4.4.1 制动轮缸直径d与工作容积V (38)4.4.2 制动主缸直径与工作容积 (40)4.4.3 制动踏板力 (40)S (41)4.4.4 踏板工作行程P第5章制动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42)5.1 制动盘 (42)5.1.1 制动盘材料及要求 (42)5.1.2 制动盘分类及比较 (42)5.2 制动钳 (43)5.3 制动块 (44)5.4 摩擦材料 (44)5.5 盘式制动器工作间隙的调整 (46)总结 (47)致谢 (48)参考文献 (49)第1章绪论1.1 制动器的作用汽车制动系是用于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车速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原地(包括在斜坡上)驻留不动的机构。

盘式制动器摘要

盘式制动器摘要

摘要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最重要的主动安全系统,制动器则是制动系统的执行机构,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

盘式制动器作为鼓式制动器的替代产品,具有热稳定性好、反应灵敏等优势,但是盘式制动器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鼓式制动器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盘式制动器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并未得到完全解决,如热衰退、制动噪声等。

本文开篇阐明了盘式制动器发展与现状,然后是设计的背景,性质及任务。

通过对轿车盘式制动器的深入学习和设计实践,主要是对轿车盘式制动器的零部件结构选型及设计计算,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原理与设计计算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介绍了盘式制动器的各种类型,性能等,分析了盘式制动器和摩擦衬片的特性。

关键词:盘式制动器; 设计;性能分析AbstractAutomobile brake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itiative safety system, brake is the enforcer of brake system, whose performance affects the vehicle’s safety directly. As the substitution of drum brake, disc brake has advantages of fine thermal stability, delicate feedback, and so on. But it also has some defects, and though the problems of drum brake have been improved, they are not resolved completely, such as thermal fade and brake noise.This paper illustrated disc brake’s development at beginning, then the design’s background, quality and mission. Through the disc brake in-depth study and design practice, mainly for car’s disc brake structure selection and design ca lculation, can better study and master the disc brak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related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troduce the brake disc’s kind and performance. Analyze the disc brake and rub linings’ behavior.Key words: disc brake; design; Performance Analys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一章绪论1.1 设计的背景及意义1.2 盘式制动器的发展现状1.3 设计的性质和任务1.4论文内容概述第二章盘式制动器的概述2.1 制动器性能简介2.2 盘式制动器的类型2.2.1 浮动盘式制动器2.2.2 固定钳盘式制动器2.3 盘式制动器的优点第三章盘式制动器设计3.1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3.2 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1 3.3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3.4衬片磨损特性的计算3.5制动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第四章总结参考文献致谢。

盘式制动器的发展与现状

盘式制动器的发展与现状

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普通轿车前轮盘式制动器的设计专业:车辆工程班级:07车辆〔4〕班*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0年12月盘式制动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车辆工程07级(4)班学号:1608070421:徐玉林指导教师:李同杰摘要:现今盘式制动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优越性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主要介绍了盘式制动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国外先进的制动器制造和应用技术进行大体的介绍,同时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现状发展趋势Pro/E 盘式制动器一、盘式制动器介绍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

它由液压控制,点击放大图片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

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

盘式制动器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

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

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似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

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

很多轿车采用的盘式制动器有平面式制动盘、打孔式制动盘以及划线式制动盘,其中划线式制动盘的制动效果和通风散热能力均比较好。

盘式制动器沿制动盘向施力,制动轴不受弯矩,径向尺寸小,制动性能稳定。

[1]结构型式主要有点盘式和全盘式。

点盘式:由于摩擦面仅占制动盘的一小部分,故称点盘式。

有固定卡钳式和浮动卡钳式两种。

为了不使制动轴受到径向力和弯矩,点盘式制动缸应成对布置。

制动转矩较大时,可采用多对制动缸。

必要时可在中间开通风沟,以降低摩擦副温升,还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以防止液压油温高变质。

盘式制动器论文概要

盘式制动器论文概要

主 要 符 号 表z 齿轮齿数α 齿轮压力角β 中点螺旋角或名义螺旋角1γ、2γ分别为双曲面齿轮主、从动齿轮的节锥角 01γ、02γ 分别为主、从动齿轮的面锥角 1R γ、2R γ 分别为主、从动齿轮的根锥角 ϕ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 T η汽车传动系效率 LB η轮边减速器的传递效率 j σ接触应力 W σ弯曲应力 τ扭转应力 s τ 剪切应力目录中文摘要................................................Ⅰ英文摘要................................................Ⅱ主要符号表..............................................Ⅲ1 绪论..................................................11.1综述...........................................................1 1.1.1汽车工业本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对相关工业的带动度.............1 1.1.2“富国富民”,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1 1.1.3汽车行业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1 1.1.4发展汽车工业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1 1.1.5发展汽车工业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 1.1.6发展汽车工业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 1.2汽车制动系统概述...............................................21.3设计的意义.....................................................22 制动器设计方案论证和选择...............................5 2.1制动器设计要求.................................................5 2.2制动器设计的一般原则...........................................5 2.3制动器方案分析.................................................6 2.4制动器驱动结构的选择...........................................7 2.5制动管路的选择.................................................7 2.6式制动器与盘式制动器的比较分析.................................82.7制动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123 制动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13 3.1制动力与制动力分配系数........................................13 3.2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13 3.3制动器的制动力矩..............................................153.4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154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18 4.1始数据及主要技术参数..........................................18 4.2前轮滑动钳盘式结构的确定......................................18 4.2.1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8 4.3制动力矩以及盘的压力..........................................18 4.4制动器轮钢直径的计算..........................................18 4.5紧急制动时踏板力的计算........................................18 4.6制动踏板行程的计算............................................181 绪论1 绪论1.1综述1.1.1汽车工业本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对相关工业的带动度汽车产品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波及效果广、对相关产业带动力大的产品,汽车工业波及到原材料、能源、建筑、商业、金融、交通、运输等34个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题目汽车盘式制动器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电技术教育
学生吕其法
学号1664******
指导教师张春燕
安徽科技学院
2016.3.15
1.盘式制动器的概述
制动器,俗称闸,又叫刹车。

它可以使汽车在需要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车速(如下坡路)。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其也可以使汽车迅速减速甚至是停车,从而确保了行车的安全。

并且还可以防止车子后溜,平稳的停在原地。

其结构笼统地讲,主要包括制架、制动件等操纵装置。

盘式制动器,其主要部件包括制动盘、摩擦块、导向销、制动钳体等。

在盘式制动器中,将端面作为摩擦副进而来完成旋转工作的工作圆盘,称之为制动盘。

在它的固定支架摩擦幅面上,一般由其金属底板及二至四块摩擦片所组成的制动块,摩擦片的体积一般很小。

装在横跨制动盘两侧的夹紧钳形支架中的制动块与加紧装置,构成了制动钳。

诸如此类由制动盘、制动钳所组成的制动器也称为钳盘式制动器。

在小型轿车、豪华客车、货车等车型上,盘式制动器已经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2.国内汽车盘式制动器的应用情况
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国外先进技术的渗入和影响下,盘式制动器在我国的汽车工业上所应用的比重在逐年提高。

由于盘式制动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整车的性能、提高了舒适性、满足了人们对汽车要求的标准。

在轿车、轻卡、微型车及SUV等方面:目前,采用混合制动的车子的比重越来越大。

因为人们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经济性、实用性开始主导着人类的思想。

混合制动的车子,前轮一般采用盘式制动的形式,而后轮往往采用鼓式的。

制动时,在惯性的影响下,车子前轮所承受的负荷很大,往往会占到整车全部负荷的70%至80%。

故,前轮制动力远远大于后轮。

所以出于成本上的考虑,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采用混合匹配的方式。

目前的大部分轿车、皮卡及SUV等采用的是前盘后鼓式混合制动器。

相关部门统计,在2004年,我国共生产混合制动的车子约为110万辆。

但随着人们对汽车要求的提高以及道路交通状况的改观,尤其在国家强制性的法规出台后,无论前轮还是后轮都采用盘式制动器终将成为主流。

大型客车在制动器方面的应用:气压盘式制动器、电磁制动器以及液压制动器产品可靠性总体良好,技术先进性明显。

我国于1997年在大客车及载重车上首推了AB 防抱死系统和盘式制动器。

但由于大多数都是进口的,所以价格相对来说比较昂贵,
所以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大都用在了高端车上。

但是自2004年7月1日起,在国家交通部有关文件的强制规定下,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深圳等一二线城市的公交公司,都陆续先后为大客车匹配了气压盘式制动器。

伴随着这股潮流,国产盘式制动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 制动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汽车的制动性是指汽车在保证方向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在短距离内停车或者能够以较为均匀的速度下较长的坡道。

为达使用要求,在设计制动器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器的一些尺寸、制动间隙的大小等因素。

并且还要对制动力、制动力分配系数、制动器因数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计算。

对主要零件诸如制动鼓、制动蹄、摩擦衬块进行结构设计并计算。

4.总结
由于人们对车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更加快捷、安全与舒适的乘车方式。

传统制动器的种种缺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而盘式制动器刚好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其作为新型的制动器,在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的同时,很好的解决了以前老式制动器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维修频率较高、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等,正是这些优越性,使得盘式制动器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所亲睐。

综上所述,盘式制动器所具有的种种其他制动器所不具备的优势,使得其成为主流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方泳龙,汽车制动理论与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王望予,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陈家瑞,汽车构造(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 编辑委员会编著《汽车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版社,2001。

[7]刘品,李哲.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5。

[8]尹安东,汽车实验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9]王霄锋,汽车底盘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0]张国忠,现代设计方法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11]程国华,汽车制动系统发展漫谈[J]:汽车运用,2003。

[12]应之丁,吴萌岭,王文强,张为民,制动缸密封件的设计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1999。

[13]朱旬,金海东,轿车制动主缸结构浅析[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9。

[14]何宇平,国内外汽车制动法规评述及制动性能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1991。

[15]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2676-1999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