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乐府民歌的音乐特点与文化意义

乐府民歌的音乐特点与文化意义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民歌的重要形式,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时代。
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深厚的文化意义,对中国音乐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音乐特点1.旋律简单朴实:乐府民歌的旋律通常简单朴实,易于人们记忆和传唱。
这种简约的旋律使民歌更容易在群众中传承流传,成为口耳相传的文化载体。
2.节奏明快活泼:乐府民歌的节奏一般明快活泼,具有明显的舞蹈性。
这种活泼的节奏给人以轻快愉悦的感觉,使乐府民歌成为欢庆和宴会等场合的必备音乐。
3.抒发真挚感情:乐府民歌以抒发真挚感情为主要特点。
歌词中通常表达着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的真切体验,旋律和唱腔则以情感的高低起伏和抒情的多样性来表现。
4.具象描绘:乐府民歌往往会运用具象的描绘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词藻和音乐表现手段,描绘出具体的人物、景象和事件。
这种具象描绘使得乐府民歌更加生动有趣,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文化意义1.民俗文化的载体:乐府民歌作为古代民间歌曲的代表,承载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
它记录着古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是研究古代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源。
2.历史变迁的见证:乐府民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研究乐府民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演化,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3.文化传承的媒介:乐府民歌作为一种传统音乐形式,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
它不仅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还培养了人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对后代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艺术审美的享受: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优美的旋律,成为人们欣赏艺术和享受美的一种途径。
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提升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培养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敏感度。
总之,乐府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意义使得它成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我们应该加强对乐府民歌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领略到这一独特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
在这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包括广泛流传的山歌、童谣、乡音等等。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反映出了中国各个地方的民俗文化,还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例如,位于云贵高原的苗族就以其独特的芦笙乐著称于世,这种乐器让苗族的音乐充满了节奏感和动感。
而广西地区依山傍水,家喻户晓的广西山歌于此应运而生,表现出广西特有的热情、开朗和豁达。
同时,《黄河大合唱》这首经典的合唱歌曲,也体现出了社会主义中国集体主义精神的高度。
不仅如此,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还具有鲜明的文学特点。
例如,许多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都以民间音乐为背景和基础,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最终创造出了颇具文学价值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欣赏音乐的途径,更是让我们在音乐中汲取到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在世界音乐中,中国的民族音乐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著名的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表演形式兼具歌唱、演奏、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将音乐与戏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同时,京剧还通过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民间音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人们总是少不了歌声、乐器的伴奏。
这也表明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珍贵的资产。
它不仅反映出了中国各地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文化,更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欣赏和了解民族民间音乐,从中汲取更多的艺术和文化的营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 奏响非遗的旋律

传统音乐奏响非遗的旋律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音乐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精髓。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传承的方式,成为了文化传统的瑰宝,也是国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一、传统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此时的音乐多以民间歌谣、宫廷乐以及儒家经典的吟唱为主。
然而,真正成为传统音乐的典范是从周朝开始,周文王以及周武王时期的雅乐开始逐渐形成,雅乐是古代宫廷音乐的瑰宝,代表着古代文明的高度,同时也成为传统音乐的源头。
随着历史的变迁,传统音乐逐渐融入到各个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多种风格的音乐形态,如汉乐、唐乐、宋乐等,每种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和风格。
二、传统音乐的非遗保护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传统音乐面临着丧失和被淘汰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音乐,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多方的参与和努力,政府、学校、社团以及传统音乐爱好者等各方合力推动非遗的传承。
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学校开设传统音乐课程,社团组织音乐表演和展览,传统音乐爱好者参与演奏和传授经验,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传统音乐的保护工作逐渐得到了加强。
三、传统音乐的现代创新尽管传统音乐在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依然是必要的。
为了使传统音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许多音乐家开始尝试将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进行融合。
这种创新的方式使得传统音乐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关注。
一些音乐家通过创作新的曲目,加入现代乐器和编曲技巧,将传统音乐注入新的元素,让传统音乐焕发出更加鲜活的魅力。
四、传统音乐的国际传播传统音乐的非遗保护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中国也积极与世界各国合作,将传统音乐介绍给更广泛的国际观众。
通过演出、音乐会、交流等形式,中国传统音乐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中的传统文化沈阳音乐学院/闻丹摘要: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领域中,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思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观念的本质极为相似。
钢琴音乐作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横向音乐旋律展开为蓝本,突出钢琴音乐作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独特魅力。
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
包含文学诗词作品、国画、民俗风貌、民歌小调、舞蹈、民族器乐、戏曲等。
以钢琴作品为载体,使传统文化的精神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表达出中国人民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经历着社会环境的变动以及民族文化的变迁,致使文化精神生活的多样性出现。
也是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之一。
因此,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其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属性,中国钢琴作品改编曲“取于斯而高于斯”。
钢琴演奏技法的运用和情感、内涵的表达已经到了钢琴音乐同民族文化融合的较高境界。
这也是钢琴艺术全面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传统文化艺术研究|艺术趋势一、文学艺术为创作源泉音乐创作的源泉是作曲家进行文学思想渗透和文化体验之后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受西方音乐思潮的影响,掌握钢琴演奏和作曲技术的音乐家选择钢琴这一艺术形式(西方作曲技巧、钢琴文化、钢琴演奏方式等音乐技术)为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学思想视域下进行音乐创作。
由于钢琴在西方传播几百年,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殊历史和文化属性以及音乐表达方式。
在调性应用、和声编排、以及演奏方式都形成了独立的音乐思维。
在中国钢琴艺术作品的发展中,必须学习西方钢琴艺术的演奏方法。
结合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为指引,对西方钢琴艺术进行中国本土化、民族化、顺应时代的改造。
用中国人的视角和审美来完成对钢琴艺术的同化和建构①。
中国的文学艺术博大精深,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诗经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
音乐文学始终伴随着华夏民族王朝的更替。
到了20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后,以萧友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他们呼吁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制度,宣扬民主与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
春节的传统与现代音乐创作

春节的传统与现代音乐创作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了中华文化中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习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创作技术的进步,春节音乐也逐渐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展现出了多样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春节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传递节日氛围和文化价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一、春节传统音乐的特点春节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旋律、音调和乐器演奏为特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鼓乐和民间舞蹈音乐。
鼓乐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节庆音乐,它通过鼓的激烈节奏和震撼人心的声音,营造出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
在传统鼓乐中,鼓手们以精湛的演奏技巧打出连续有力的敲击声,带动人们跳跃起舞,表达出对新年的喜庆与祝福。
此外,民间舞蹈音乐也是春节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舞蹈如“舞狮”、“舞龙”等,通过动态的舞姿和优美的音乐伴奏,展示了人们对丰收和吉祥的向往。
这些舞蹈音乐通常采用悠扬明快的旋律,配以丰富多彩的乐器演奏,给人们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二、现代音乐创作中的春节元素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将春节元素融入到他们的音乐创作中。
他们通过创新的音乐形式、多元化的风格和现代化的演奏技巧,赋予传统节日音乐新的生命力。
在现代音乐创作中,许多作曲家运用传统乐器和西方乐器的结合,创作出富有现代感的春节音乐作品。
例如,他们可能使用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等演奏古旋律,同时加入管弦乐队和电子音乐的伴奏,营造出宏大而独特的音乐效果。
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使得春节音乐更加多样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此外,现代音乐创作也借鉴了春节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融入到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不同风格中。
通过创作具有春节气息的流行歌曲或摇滚曲目,年轻人也能在欢庆春节时感受到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
这种跨界融合不仅丰富了春节音乐的形式,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和享受到春节的喜庆氛围。
三、春节音乐创作的文化意义春节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中国人的节日热情和民族精神,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春节民间歌舞传统与现代音乐的结合

春节民间歌舞传统与现代音乐的结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民间歌舞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让人们体验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随着现代音乐的兴起,我们是否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春节歌舞形式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传统春节民间歌舞的特点。
春节期间,人们会在街头巷尾上演各种形式的民间歌舞,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通常以鼓乐为背景音乐,节奏明快,富有朝气。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传统春节歌舞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现代音乐的兴起给春节歌舞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通过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将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舞蹈形式。
这种形式不仅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也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春节歌舞的新鲜感。
此外,现代音乐的发展也为春节歌舞的演唱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
传统春节歌曲通常以合唱形式演唱,歌词内容多为祝福和吉祥的寓意。
而现代音乐可以通过个人演唱的形式,表达更为个性化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个人演唱的方式不仅能够让演唱者展示自己的才华,也让观众更容易与歌曲产生共鸣。
当然,在将传统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保持传统春节歌舞的独特性。
传统歌舞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在融入现代音乐元素的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传统,将传统元素保留下来,让春节歌舞既有传承性又有创新性。
综上所述,春节民间歌舞与现代音乐的结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通过在舞蹈形式和演唱方式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春节歌舞形式。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保持传统的独特性,以保证春节歌舞能够传承下去。
最重要的是,春节歌舞是为了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形式,都应该以这个为出发点,让人们在春节期间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快乐的节日气氛。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是指源自民间的、具有浓厚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民俗文化是指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传统习俗、礼仪和信仰。
从古至今,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通过传承、创新与融合,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民间艺术1. 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国粹之一,包括了古琴、二胡、笛子等各种乐器。
这些乐器在演奏时不仅表达了音乐的美感,更传递了人们的情感和心情。
例如,古琴被称为“丝竹之尊”,其音色悠远动人,常被用来陶冶人的情操与修养,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精髓。
2. 中国民间舞蹈中国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有扇子舞、龙凤舞、踩高跷等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通过舞姿、手势和音乐的相互配合,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喜悦和渴望。
3. 中国民间戏曲中国的戏曲一直是中国民众娱乐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著名的京剧、豫剧、黄梅戏等都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代表。
这些戏曲形式通过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和丰富的传统故事,吸引了无数观众。
二、民俗文化1. 传统节日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例如春节的舞狮、放鞭炮和赏花灯等。
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喜庆,也寓意着丰收和吉祥的美好愿景。
2. 传统婚俗中国的传统婚俗久负盛名,包括了许多有趣而庄重的环节。
比如,新娘出嫁时需要穿过喜床,同时新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迎娶仪式。
这些婚俗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价值观,更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意。
3. 喜庆红色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幸福和喜庆。
传统婚礼中,新娘穿戴红色婚纱,新郎戴红花。
而红灯笼、红包等也都象征着吉祥和祝福。
这些红色元素无处不在,它们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一、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1、民间音乐代表了民族社会历史进程民间音乐来源于民族文化,就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结晶而变成的一种独有的文化,因此,当我们沉醉在在民间音乐中时,不但可以从音调的曲折中领略音乐的魅力,更能感悟到这一民族社会历史的变迁。
我们所说的民歌,正是民间音乐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它来源于人民群众劳动、生活过程中的口头创作,也许没深刻的含义,但曲风淳朴,曲调朗朗上口不易传诵,就是人民情感的真实表露,当时社会背景的真实记录与叙述。
因此,民歌就是人民的心声,就是一个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
民间音乐偏折的社会性文化,就是我们研究民间音乐、发扬民间音乐的关键意义之一。
2、民间音乐代表了民俗文化民间音乐一旦佚失,就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的衰败与遗失。
民间音乐中所蕴藏的大量人文元素与生活元素,就是民俗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民间音乐的发扬就是对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维护。
民间音乐的多样性,正是来源于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差异,就是民俗之间的差异催生了民间音乐的各个分支,成就了多样多样的民间音乐风格。
民俗文化其中不仅纸盒当地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因素,同时也涵盖了生活习惯、语言等甚广范围的各种人文元素。
民间音乐并不是一种边缘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从来都不是瓦解文化而单独存有的,因此,民间音乐与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始终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分割的联系,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3、民间音乐融合了宗教文化与图腾文化说起宗教与图腾,人们可以追溯其起源到民间的祭祀与古老的巫术活动,这是人民对世界最为古老而朴素的认识,并不盲目的等同于我们所说的封建迷信活动。
在古老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对自然力量的认识是逐步的,最初人们只能够借助祈祷来表达对运用自然力量的渴望,因此,很多民间音乐都来源于这种民间崇拜。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民族崇拜都不尽相同,因此,民间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也各具代表。
民间音乐的传承,也是对一个民族原始崇拜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人之中,有背井离乡来此求生计的,有在职 或下岗的专业人士。在吉庆街这个地方的各种滋 味,唯有艺人们自己知道。艺人的名气是与街道的 名气一样增长的。青壮年构成艺人群的主体有科班 出身的、有业余爱好者。吉庆街最大的特色是其文 化消费、民间艺人即兴、面对面的演绎风格在全国 具有唯一性且极具地方特色,不可取代;其次就是 它的区位优势,它处于商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众 多、传统文化消费较高武汉的汉口闹市区中心。艺 人有 300 多位。人们从 300 多位艺人中间,推荐出 吉庆街的“四大天王”,并分别送一个绰号:“老通 城”、“麻雀”、“黄瓜”、“拉兹”。艺人往客人面前一 坐,竹板一打,小鼓一敲,便开始表演。现编现演的 词儿既贴切又押韵,常常逗得满桌客人乐开怀。吉 庆街的艺人,不少都有“张口就来”的本事,这种即 兴表演与高雅正规的剧院演出形成鲜明对比。“麻 雀”是第一个到吉庆街来卖唱的艺人。一把二胡,自 编自唱自演,风格诙谐生动;“拉兹”细高个,穿着讲 究,表演时又蹦又跳;“黄瓜”演小品,自成一派;“老 通城”是吉庆街的居民,占尽天时地利。
关键词:音乐;文化;生活;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2)03- 0215- 02
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 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一个群体(国家、民族)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风俗,及这个群体 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活动。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 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 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文化有两种, 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那么科技文化 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为精神文化。在阶级社 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是人们认识自然,思 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人所创造的精 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 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为了将名街的汉味特色进一步传承,增强名街 品牌效应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丰富其特色名街的文 化内涵,更好地迎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饮食和文化 消费的需求,江岸区委、区政府决定打造沿江商务 区,首选吉庆街进行改建。吉庆街以武汉本地特色 菜肴小吃和民间艺人席间即兴演出为特色,外地人 来吉庆街不只为了吃,多数是冲着汉味十足的“民 间艺术”而来。
为了反映社会麻雀作品的第一类以 《歌唱祖 国》的旋律为基础填上的新词。另一类是完全由自 己作词作曲的。有些是作者有感而发,如《人家有车 有房,我有希望》;有些是迎合听众口味,如《龟兔赛 跑》。“麻雀”的这些歌曲,来自民间,却和民间音调 又大相径庭。也体现了文化社会环境在音乐当中来 反映。
来,争睹它的风采;也没有哪条如此短的街道,能引 起如此大的争议,从 2001 年 10 月开始,各部门着 手对吉庆街大排档市场进行。成立了各个职能部门 联合整治吉庆街夜市场管理小组,对市场的进行了 统一要求,摆放统一规范。直至 2004 年 6 月,经武 汉市城管局批准,吉庆街成为武汉市首家获得审批 的占道夜市。这段路是全国惟一的可以占道经营的 场所。第 33Biblioteka 卷 第 3 期 2012 年 3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3 Mar. 2012
浅谈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徐佳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表演艺术系,河南 济源 454650)
在吉庆街的音乐表演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种类
- 215-
繁多。有传统民族乐器有二胡、笛子、琵琶、葫芦丝 等;西洋乐器有提琴、长笛、萨克斯等。有独唱、重 唱、自弹自唱、独奏及小合奏。有中西合璧的器乐合 奏形式,如二胡、笛子。左边是《二泉映月》,右边是 《天仙配》,前边是《西班牙女郎》,后边是《老房东查 铺》,组合的味道很新鲜。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 以欣赏到。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 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 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与人的言语、行为、人际关 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 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含着关联人们 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下面我来简述一下,武汉著名的吉庆街,吉庆 街地处武汉闹市区,中山大道和大智路的交汇处, 位于武汉市著名的中华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 酒楼附近。吉庆街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吉庆街 成为夜市大排档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整顿、 被规范的“不合法”状态中。汉口的码头文化在吉庆 街发扬光大;吉庆街的菜肴各种菜系之精髓,周围 的食客,有的是官高权重的要员,有的是斯文儒雅 的公司白领,还有偶尔光临的明星名人。在武汉,没 有哪条 170 米长的街道夜市,能像吉庆街一样,历 经多次整顿取缔,却仍“顽强”生存下来;没有哪条 如此短的街道,能使得天南海北的游人食客纷至沓
不是任何街头艺人都有资格在吉庆街进行卖 艺活动,表演的艺人必须事先办理一定的手续,取 得演出证,挂在胸前。演出证相当于是营业执照。有 些艺人们别具一格,在“艺牌”上又附加一个“身份 牌”,上面还有本人的肖像漫画。吉庆街白天不做生 意,到晚上,吉庆街就开始鲜活和喧嚣起来,从店内 到店外,各种菜食一律摆在敞开排列的货架上,顾 客随意选择、自由搭配,艺人街头助兴,每家生意都 显得很红火。可分为:美食生活区、民俗创意区、文 化馆藏区、商务办公区。各块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之 间交通联系便利,自东南向西北,产业板块布局由 喧闹渐次走向宁静,由夜间经营渐次过渡到日间经 营,衔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