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整理)危险化学品典型案例及分----析泣血之作全力奉献.

一起丙酮回收塔爆炸事故的分析2000年8月中旬,某制药厂发生一起丙酮回收塔爆炸事故,所幸未伤人,只是将回收塔(蒸馏塔 )的封头崩出,飞跨4层高厂房,降落在离爆炸地点水平距离约50m的平地上。
1.事故调查(1)回收塔的用途此塔用来回收从离心机甩出的母液中的丙酮,即在常压下用蒸馏塔回收丙酮。
(2)爆炸时回收塔的工作状态回收丙酮操作基本完成 ,釜底只剩下残液 ,正准备停车。
(3)收集、观察、分析残液将残液收集后放置,由于掉进铁锈之类物质残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黄色。
调查生产过程时了解到,药品(中间体 )在离心、洗涤、甩干过程中加入低浓度的双氧水。
经化验分析残液中确实存在双氧水。
(4)拆塔观察将塔釜与第一节塔身相连处打开,发现第一节塔身上边一段金属筛网向上移动约1m左右,下边一段金属筛网向下移动约1m左右,且筛网底部已进入塔釜 (说明爆炸位置是在第一节塔身中部)。
整套设备接地线完好。
2.事故分析由于丙酮回收操作基本完成 ,发生爆炸的物质不是丙酮,肯定是残液中的物质引起的。
由于丙酮回收塔接地线完好,静电引起爆炸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怀疑是残液中的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氧气和水而发生爆炸。
经查阅双氧水有关资料如下:H2O2主要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熔点: -2℃沸点: 151.4℃主要燃烧危险性: 受热或遇有机物易分解放出氧气。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遇铬酸、高锰酸钾、金属粉末等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甚至爆炸。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双氧水同其他化合物反应转移过氧链,生成过氧物或过氧酸。
如将H2O2溶液加于钛溶液中 ,溶液从无色变到橙色 ;把H2O2加入到重铬酸盐溶液中得到美丽兰色的溶液。
许多元素与H2O2反应能生成过氧酸,有的伴随颜色变化(回收塔残液放置期间的颜色变化,可能与这一性质有关 )。
通过上述资料与有关现象进行对照分析,更进一步确定是双氧水受热分解而发生爆炸。
芦岭矿“4.7”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

芦岭矿“4.7”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002年4月7日凌晨4时2 5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发生一起特大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 3人死亡芦岭“4.7”事故发生后,在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已于4月2 1日结束。
一、事故经过4月7日夜班,基建一区共出勤8人,跟班干部为工会主席王家琢。
当班人,员进点后先敲帮问顶,超前临时支护,后开始打眼。
1:3 0左右,通风区瓦检员白淑合测定迎头瓦斯浓度为0. 26%。
4:0 0时多,11 818-3#溜煤斜巷发生岩、煤与瓦斯突出,岩、煤和瓦斯沿11 818岩石轨道巷,冲破- 590大巷的双向风门,逆流通过井底车场,波及到1182采区,致使11 81、1182两个采区瓦斯超限,中央风井出风瓦斯浓度最高时为18%。
突出的岩、煤将7 3 6多米巷道充满,实测突出的岩、煤总量为8 7 2 9吨,突出的瓦斯总量为9 3万立方米。
二、事故原因这次突出事故,未发现地质构造变化,且距9煤底板垂直距离达1 0米以上,又非放炮诱导,但突出强度、突出煤与瓦斯量、波及范围、持续时间、冲击威力为建国以来全国少见的。
这次的突出“层位”、突出“机理”,均超越了以往的突出规律。
这充分说明在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上,满足于以往经验和书本规定,措施的针对性不强,对制约矿区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一通三防技术研究、规律探索还不够;对矿井局部瓦斯异常区的突出危险性认识不足,依靠科技抓好安全生产的力度不够,一些防范手段、设备还不够先进等。
三、汲取的教训及防范措施1、认真吸联芦岭矿事故教训,进一步提高安全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真正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在行动上坚决落实安全第一,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做到不安全坚决不生产。
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在安全的前提下来研究如何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掘 进 事 故 案 例

掘进事故案例掘进三区1、四叉门冒顶伤亡事故事件梗概:2002年7月17日中午12时许,某矿掘进二区四队工长黄某带着李某、梁某、李某下井,准备清理3548风联巷,安排梁某、李某到车场要车皮,自己带李某进入3548风联巷四叉门清理余煤及杂物。
在开始清理时,现场有一根两米长的铁连杆,一头埋在底板美煤里面,两人一起将此连杆抬至3545机联巷封闭墙前。
在两人返回时,李某在前,黄某在后,当李某走到3548风联巷口弯腰拿铲子继续清理煤时,抬棚突然垮落,砸到李某,此时,走在后面的黄某反应迅速,跑到了封闭墙处躲起来,而抬棚上的叉梁、木料及草帽顶冒落将李某埋在下面。
虽经及时组织抢救,但人已经死亡。
原因分析:1、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第41条、第43条、第97条和《局技术管理规定》采煤部分第108条的规定。
2、黄某、李某两人晃动拖拽铁连杆是造成事故的直截原因,由于晃动,致使棚腿子附近底煤松动,造成棚腿子赤脚,棚梁子下沉,底板让劲,最终导致草帽顶来压推垮整个四叉门抬棚。
3、该巷道已经形成多年,抬棚腿为为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原则上巷道内不允许使用单体液压支柱作为支护工具),抬棚上装顶的木料及板皮已经腐朽,基本不能起到接实底板的作用。
在棚梁下沉时,这些木料、板皮就随之脱落,导致草帽顶来压推垮抬棚。
4、经过事故现场的勘察,确认此段四叉门上方的草帽顶已经离层,构成了事故隐患,从现场分析不难看出,草帽顶推垮棚了整个抬棚,是这起垮棚、冒顶、埋人事故的重要原因。
对策措施:1、按照《采掘生产技术管理规定》掘进部分108条执行。
2、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1条;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第43条: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支护前,应先加固临时支护;第97条: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有安全措施,严防顶板滑落伤人、堵人和支架歪倒撤掉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
以及,《局技术管理规定》采煤部分108条:所有架棚巷道拨门都必须架设双抬棚;抬棚腿应焊夹板,当巷道为煤底或底板松软时,抬棚腿还应穿鞋等规定执行。
2002年4月7日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

2002年4月7日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4.7’’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002年4月7日4时18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Ⅱ818—13#溜煤岩石斜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岩总量8729t,突出瓦斯量为93.82万m3,造成死亡13人,重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809.06万元。
一、矿井概况芦岭煤矿位于宿州市东南20km处,属宿东煤田。
井田东西走向长8.2km,倾斜3.6km,勘探面积29.5km2。
1969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
1988年对矿井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为240t/a,2001年已实现扩建达产,实际产量为246t/a。
现有职工7445人,3班作业。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石门开拓,分三个水平,其中,一水平标高为-400m,二水平为-590m,现生产正处于一水平向二水平过渡,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29.25m。
/min,相对涌出量为31.49m3/t。
矿井设有永久抽放瓦斯系统,主要有2B3—420型抽排泵2台,井下移动抽排泵9台。
配置有KJ一90型瓦斯监测系统l套,井下分站19个,瓦斯传感器50个,但是三号溜煤眼没有按规定设置甲烷传感器。
井下采煤工作面、煤及半煤掘进工作面安装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矿井建有永久灌浆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边界、西翼并列混合式。
中央风井排风量为13205m3/min。
西风井排风量为6720m3/min。
矿井目前开采煤层有8、9、10层。
其中,8煤平均厚度9.0m为突出煤层,9煤平均厚度3.0m,8、9煤问距平均为3.5m。
采用联合布置,在9煤底板岩石中布置采区上山及区段集中轨道平巷和集中运煤平巷,采用斜上山与煤层机、风巷联络。
10层煤平均厚度2.1m,独立布置。
矿井现有5个生产采区,共有7个采煤工作面、23个掘进工作面。
其中:岩巷和煤巷8个面,半煤岩巷7个面。
深层次剖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与教训

20 年 1月 06 2
矿 业安 全 与 环 保
第 3 卷第 6 3 期
深层次 剖析煤矿 特大瓦斯 爆 炸 事 故 的原 因 与教训
马 明 华
( 神华宁夏煤业集 团公 司, 宁夏 银 川 701 ) 5( 4 0
摘 要 : 起典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为例 , 以5 对其进行 了深入分析 , 出其原 因与教训 , 找 以期对同类 ຫໍສະໝຸດ 矿 业 安 全 与 环 保
第3 3卷第 6 期
是巷道内瓦斯浓度过高, 现场人员违章拆卸矿灯引
起火 花 , 成 瓦 斯爆 炸 所致 ; 例 3中 , 局 部通 风 造 案 对
教训 之 二 , 证 安 全设 施 的 投 入 , 保 装 备 保 确 到位 。 由于多种原因 , 煤矿 的效益较低 , 致使安全的投 人很少 , 为煤矿安 全生 产带来 _隐患 。煤矿安全投 r 人不足 , 矿井抗灾能力 下降 , 是近年来普遍存 在的问
机停 电停风管理不严是酿成这起事故 的直接原 因; 案例 4中, 矿井本身就是违法 、 抗法生产 , 井下工 人
违章 吸烟, 引起瓦斯爆 炸; 案例 5中, 工人维修 电器
开关时带 电作业产生 火花 引起瓦 斯爆炸。总之 , 5 起事故都与现场操作人员违 章作业 有关 , 并且都是
题。以案例 3 为例 , 其直接原因是排水设备 的防爆 性 能 出 问题 而 引爆 瓦 斯 , 果 对 煤 矿 的安 全 设 备进 如 行更换 , 投入防爆性能好的设备 , 这次爆 炸事故本可
20 年 3 2 03 月 2日 1 时 5 , 2 0分 山西省孝义市义 马乡孟南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 , 死亡 7 人, 4 , 2 伤 人 直 接经 济损失 超过 1 3 5万元_ 。 0 4 J 20 年 5月 1 03 3日 1 6时许 , 安徽省淮北矿业集 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 14 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08 事故 , 当时井下灾区有作业人员 l 1 , 中死亡 8 4人 其 6
2003年4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

4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作者:安全管理… 文章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数:107 更新时间:2011-4-27 17:23:17 【字体:小大】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安全生产资料大全) 寻找资料>>水、火、顶板、瓦斯与煤尘,在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恶魔”中,瓦斯当是主角。
据统计,死亡3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的比例接近70%,死亡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的比例达到90%以上。
煤矿瓦斯事故,不仅量多,而且其危害也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对矿井造成严重破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
我国煤矿中,相当一部分矿井是高瓦斯矿井,561处国有大中型矿井中,就有高瓦斯矿井277处。
近年来,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些矿区在治理瓦斯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是,从整体上讲,瓦斯还没有得到根本掌握,瓦斯事故依然较为频繁。
2003年,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596起,死亡2118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瓦斯事故33起,死亡766人。
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4起,煤矿就占了7起,其中瓦斯事故6起,死亡325人。
在这6起瓦斯事故中,有4起事故尤其引人注目:2003年2月24日14时55分,贵州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木冲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班井下有353人作业,其中296人安全升井,18人受伤(4人重伤),39人死亡。
2003年5月13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井下二水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爆炸范围涉及一个采煤面和两个掘进面,当班井下有114名作业人员,其中86人死亡,9人重伤,19人轻伤。
2003年8月14日12时40分,山西阳泉煤业集团三矿裕公井扩二区南六掘进工作面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8人死亡。
2003年11月14日11时44分,江西丰城矿务局新建煤矿1010回采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51人死亡,5人轻伤。
芦岭“5.13”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前监测系统对瓦斯异常没有反映。 而该区7个 瓦斯浓度传感器在事故前3h内经过标定调校,性 能是稳定的;通过访问当事人也表明,监测系统 和传感器的使用一直正常。因此说明,产生爆炸 的瓦斯是从采空区瞬间冲出、与风流中空气迅速 混合达到爆炸界限。因为传感器感应时间为30~ 55s,难以检测到瞬间冲出的瓦斯。爆炸发生后, 传感器和分站已遭破坏,导致信号中断。
主要依据:
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以西,有14个通向Ⅱ1046采 煤工作面跳采前老采空区的孔洞,其中有6个孔 洞具有明显的气流冲出的痕迹,尤其是在爆源点 附近的12#、11#、10#气流冲出的痕迹特别明显, 表现为在孔口周围有片帮、对面煤壁有冲击痕迹 和孔口下部有大量的堆积物。
附件 5 Ⅱ1048 风巷改造切眼以西孔洞分布示意图
FD16 <60° H=0~ 20m
深 3米 以 上 , 在 煤 层 顶 板 , 影 响 五 架 棚 , 冒 顶严重,可见断层层面,底板堆积大量煤岩 影 响 4架 棚 , 一 架 无 棚 梁 , 一 架 倒 向 东 侧 , 此 处 有 一 Q C Z -1 2 0 电 磁 启 动 器 , 其 接 线 腔 绝 缘板及动力电缆有明显过火痕迹,启动器 被落下的煤岩掩埋大半。顶板冒顶,贴近 煤壁形成一向上的孔洞
孔 洞 在 顶 板 斜 向 上 , 深 度 在 3米 以 上,见白色填充物,可能处于断 层带,破坏严重。外口宽度为两 架 棚 , 高 度 约 0 .7 米
外 部 破 坏 约 6米 , 孔 洞 有 高 向 低 , 深 约 2米 , 破 坏 顶 板 , 可 见 断 层 构 造 , 底 板 堆积大量煤岩 约 3米 深 , 里 面 宽 约 一 架 棚 , 外 部宽约两架棚,对面帮柱子倒向 东,棚梁脱落,片帮。底板有煤 及矸石堆积。
前几年重大矿难一览

中国原煤产量是世界产量的35%,却占了世界煤矿工人死亡人数的80%。
这个死亡率是南非的30倍,美国的150倍。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中国煤矿工人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十一。
2010年1月4日,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管理局(MSHA)公布了2009年美国矿业的死亡人数,其中煤矿全年死亡人数高达18人,金属/非金属矿全年死亡人数高达16人,总计死亡34人,相比于2008年的52人死亡有了下降。
重大矿瓦斯爆炸2002年6月20日,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所属鸡西城子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
111人遇难,4人下落不明。
2003年5月13日,安徽省淮北矿务局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27人获救,井下其余86名矿工全部遇难。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死亡人数达243人,2142人入院治疗。
2004年10月20日22时,河南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井下446人中298人逃出,事故造成148人死亡,32人受伤。
2004年11月28日,陕西省铜川矿务局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人遇难。
2005年2月14日,辽宁省阜新孙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14人死亡,30人受伤。
44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最大的安全事故。
2005年5月19日,河北省承德市暖儿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50人遇难。
2005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松洞沟零号脉王全全洞发生爆炸,37人死亡。
2005年7月11日,新疆阜康矿难,83人死亡。
2006年2月1日,山西晋城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23人死亡,6人重伤,47人轻伤。
2006年4月29日,陕西子长县瓦窑堡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7人轻伤,32人死亡。
2006年10月31日中午12时16分,甘肃省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魏家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29人死亡,6人受伤。
2006年11月5日,山西同煤集团轩岗公司焦家寨矿发生瓦斯爆炸,35人死亡,12人失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2003年5月13日16时许,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104采区1048工作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灾区有作业人员114人,经抢救28人生还,86名矿工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940.6万元,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深刻。
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
由于通风系统被破坏,1048掘进工作面一氧化碳和瓦斯浓度及温度偏高,与之相邻的1046采煤工作面机巷有积水,抢救工作受阻。
先期赶赴现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批示,全力以赴抢救下落不明人员,并确保受伤人员的及时治疗。
“5·13”矿难,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煤炭安全特大事故。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又占90%以上。
总结经验和教训:
一、深刻反思和牢牢记取“5.13”事故的惨痛教训
(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
这次事故夺去了86名矿工宝贵的生命,面对无可挽回的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愧疚,难以自谅。
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安全生产问题逢会必讲,部署检查也不少;企业的安全设施投
入也有所增加,但在思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够牢固,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还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存在很大差距。
(二)安全监管不严,部分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
前些年,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历史包袱较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欠账较多。
这几年,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抬头,出现了大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小矿无视禁令“要钱不要命”拼命生产的现象。
尽管我们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但在衡量企业的发展时,往往还是看效益的多,看安全投入的少,看政绩的多,看弥补安全欠账的少。
发生事故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我们要求不严、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三)抓落实不够,安全生产检查中存在着整改不到位的现象。
近年来,在安全生产管理上部署多、检查多,但在整改上抓得不紧、落实不够。
企业则往往单纯强调安全投入资金紧张,导致安全投入不足。
“5·13”事故后,在对淮北地区煤炭企业进行停产整顿期间,我们在排查中发现不少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有的事前尚未发现,有的事前虽已发现,但督促整改不到位。
这反映出我们工作中作风不实、官僚主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贯彻不力,安全生产责
任制执行不严。
芦岭煤矿2002年4月7日曾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时隔一年又发生86名矿工遇难的特大事故。
从血的教训中反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传力度不够,贯彻执行不力,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彻底,责任追究失之过宽,没有用铁的手腕抓安全。
按我国目前瓦斯防治能力、水平,只要把防范瓦斯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大矿完全有能力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如果防范措施到位,芦岭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事故技术组专家18日将到达爆炸现场进行勘察取证,以确认事故爆炸点,并尽快分析爆炸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