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化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华南理工大学874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1.5

华南理工大学874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1.5

1.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电子在逐步的传递中释放出能量被机体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2.磷氧比值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

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的分子数)称为磷氧化值(P/O)。

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2的磷氧比值是2。

3.氧化磷酸作用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即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过程中)伴随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4.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中形成高能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

1.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EMP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2.酵解(glycolysis)糖酵解指葡萄糖或糖原在缺氧情况下(或氧气不足) 分解为乳酸和少量ATP 的过程。

3.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4.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巴斯德效应指有氧氧化抑制生醇发酵的过程。

5.肝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7.糖异生(gluconeogensis)糖异生指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机体内只有肝、肾能通过糖异生补充血糖。

8.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8.底物循环是指两种代谢物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的单向互变过程。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元素周期律:族和周期的性质变化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与性质-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分子轨道理论基础-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3.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 反应速率:碰撞理论、活化能、催化剂- 化学动力学的基础4. 酸碱与电化学- 酸碱的定义: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和pOH的概念及其计算- 缓冲溶液的制备与作用- 电化学电池:伏打电堆、电解质溶液5.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溶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6. 热力学与化学能量-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熵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力学循环- 化学势能与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能量转换效率与能量守恒7.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 生物分子的化学: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8. 无机化学-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配位化学:配体、配合物、配位键- 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合物- 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9. 分析化学- 定性与定量分析-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 质谱分析与联用技术10.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信息- 实验室安全规范与事故处理- 化学品的储存与废弃- 化学信息检索与科学文献阅读- 科学研究方法与伦理这个概要提供了大学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撰写详细的文章,每个部分都可以扩展为一个章节,详细介绍每个概念和相关的化学原理。

记得在撰写时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确保逻辑连贯,并且格式规范。

华南理工830生物化学大纲

华南理工830生物化学大纲

华南理工830生物化学大纲华南理工大学830生物化学的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2.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以及蛋白质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3. 酶的作用机制,介绍酶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酶的底物结合和催化机制,以及酶的调控和酶动力学。

4. 糖的结构和代谢,包括糖的分类和结构、糖的代谢途径(糖酵解、糖异生和糖原代谢)、糖的调控和糖代谢的生物学意义。

5. 脂类的结构和功能,介绍脂类的分类和结构、脂质的生物学功能、脂质代谢途径(脂解、脂肪酸合成和脂质合成)、脂质的调控和脂质代谢的生物学意义。

6.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包括DNA和RNA的结构、核酸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核酸的调控和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7.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膜的传递和传输过程。

8. 生物化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基因克隆等)、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酶动力学测定和代谢途径研究的实验方法。

以上是华南理工大学830生物化学的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以及实验方法等方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6章立体化学 华南理工大学有机化学讲义

第6章立体化学 华南理工大学有机化学讲义
(specific rotation)
旋光度;
PB:质量浓度 (g/ml); l:样品管长
6/4/2014 11:17 P度M (dm);
在一定温度和波长条件下, 样品管长度为1dm,样品浓度
为1g・ml-1时测得的旋光度,
是一物理常数.
t:温度;力波长,
钠光:D, 589nm
普6.3手性分子的性质
具有相同的分子构造,但构型不同,互为镜像不能重合的 两种构型的异构体称为对映异构体。
•凡是手性分子,必有互为镜象的构型.分子的手性是存在对 映体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 一对对映体的构造相同,只是立体结构不同,旦呈镜像关系, 这种立体异构就叫对映异构.如乳酸是手性分子,故有对映 体存在:
6/4/2014 11:17 PM
第六章立体化学
以三维空间研究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科学
-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状况 -不同的排列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主要内容 ♦立体异构体、旋光性 ♦手性分子和非手性分子、手性碳 ♦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命名
第六章立体化学
、异构体的分类 ―►碳架异构
f构造异构
高題相顺序分子式,
F Cl
Cl
非手性分子
Br
Q"
Cl Br
两者完 全重合
Br Cl
Cl Br
手性分子是不对称分子;非手性分子是对称分子。
6/4/2014 11:17 PM
6.2手性和对称性
1-氟氟-1-氯甲烷为非手性分子
图6.4 1_氟_1一氯甲烷分子模型示意图
6/4/2014 11:17 PM
6.2手性和对称性
(2)对映异构
6/4/2014 11:17 PM

华南理工大学 本科物理化学复习笔记(1)

华南理工大学 本科物理化学复习笔记(1)

本科物理化学复习提纲(I)(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葛华才,2004年6月)第一章气体一.一.重要概念理想气体,分压,分体积,临界参数,压缩因子,对比状态二.二.重要关系式(1) 理想气体:pV=nRT , n = m/M(2) 分压或分体积:p B=c B RT=p y B(3) 压缩因子:Z = pV/RT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一、重要概念系统与环境,隔离系统,封闭系统,(敞开系统),广延量(加和性:V,U,H,S,A,G),强度量(摩尔量,T,p),功,热,内能,焓,热容,状态与状态函数,平衡态,过程函数(Q,W),可逆过程,节流过程,真空膨胀过程,标准态,标准反应焓,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二、重要公式与定义式1. 体积功:δW= -p外dV2. 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W,d U =δQ +δW3.焓的定义:H=U + pV4.热容:定容摩尔热容C V,m = δQ V /dT = (∂U m/∂T )V定压摩尔热容C p,m = δQ p /dT = (∂H m/∂T )P理性气体:C p,m- C V,m=R;凝聚态:C p,m- C V,m≈0理想单原子气体C V,m =3R/2,C p,m= C V,m+R=5R/25. 标准摩尔反应焓:由标准生成焓∆f H Bθ (T)或标准燃烧焓∆c H Bθ (T)计算∆r H mθ = ∑v B∆f H Bθ (T) = -∑v B∆c H Bθ (T)6. 基希霍夫公式(适用于相变和化学反应过程)∆r H mθ(T2)= ∆r H mθ(T1)+⎰21TT∆r C p,m d T7. 恒压摩尔反应热与恒容摩尔反应热的关系式Q p-Q V = ∆r H m(T) -∆r U m(T) =∑v B(g)RT8. 理想气体的可逆绝热过程方程:p1V1♑= p2V2♑ ,p1V1/T1 = p2V2/T2,♑=C p,m/C V,m三、各种过程Q、W、∆U、∆H的计算1.解题时可能要用到的内容(1) 对于气体,题目没有特别声明,一般可认为是理想气体,如N2,O2,H2等。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考研科目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考研科目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考研科目华南理工大学化学考研科目列表:1. 有机化学2. 无机化学3. 分析化学4. 物理化学5. 功能材料一、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及利用有机分子作为基本单元结构的化学、化学反应及其结果的科学。

它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为研究对象,从古代至今,有机化学技术和发展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分析识别、合成制备等有机物的反应是学习和考试的重点。

考研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经典试验方法、主要反应机理、合成方法、理论计算及实际操作中重大问题等;除了基础知识上需要掌握外,还应具备基本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和加工能力。

二、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是研究不含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及晶体体系的科学。

广义上讲,它包括无机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熔点、熔点和溶液的电离度、钝化机制的研究,以及无机反应、催化反应的研究。

考研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无机反应的基本原理、无机合成反应及其机理、加成反应、消灭反应、金属氧化物结晶及催化等无机化学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实验室中开展相关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够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三、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研究的内容涵盖物质的分离、测定、分析等方面。

在考研时,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以及理论的内容。

主要的内容有:物质的检测、分析与检测相关的物理量的测定、熔点、比重、颜色和精度等;仪器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比表面积、沸点检测、粒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等;仪器仪表及计算机技术,如分析仪器的选择、操作和使用;还有机数学、实验心理学等应用技术,以及在实验活动中运用统计理论所取得的实验结果及其评价。

四、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基础的学科,综合应用数学、物理学以及化学理论,从实验现象中推求出化学反应过程的基本理论。

学生考研要掌握物理化学相关的热力学、动力学理论及实验方法,包括能量变化的法定性质、绝热反应的能量变化、等体系熵变的变化规律,以及反应速率定律、反应路径及催化反应等,从实验中得到物理化学现象,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并知道物理化学它在经济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华南理工有机化学学习重点

华南理工有机化学学习重点

第一节1.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和结构复杂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

2.烷烃卤代反应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第二节1.三、四元环的脂环烃为什么可以发生开环加成而五元环以上脂环烃不能开环加成?2.乙烷, 丁烷的稳定构象.第三章第一节1. 烯烃E,Z异构体的命名原则。

2. 什么是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的定义?3. 哪些试剂属于亲电试剂?4.不对称烯烃加成的马氏规则。

亲电试剂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为什么试剂中带正电荷部分总是加到烯烃中含氢较多的双键碳上?5.烯烃与卤化氢, 硫酸,次卤酸, 水的加成反应6. H2O、HCl能否与不对称的烯烃进行过氧化物效应的反应?7.烯烃α-卤代(烯烃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试剂进行α-溴化或α-氯代?)8.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高锰酸钾氧化,臭氧化9.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自由基的稳定性。

第二节1. Lindlar催化剂可以催化炔烃部分加氢而不能催化烯烃加氢,顺式加成。

2. 炔烃与水加成用于合成哪些化合物?3. 如何检验端位炔烃。

4.炔烃的活泼氢反应在合成上有哪些应用?第四章1.何谓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有哪些实际应用意义?2. 共轭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取向的理论解释3. Diels Alder 反应第五章1. 芳烃可与哪些试剂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哪些芳烃较易进行亲电取代?哪些芳烃较难进行亲电取代?2. 芳烃的烷基化、酰基化有哪些异同点?酰基化在有机成上有哪些应用?哪些芳烃不能进行Friedel-Crafts 反应?3. 如何区别第一类定位基和第二类定位基?4. 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作用。

5.怎样判别非苯环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第六章1.何谓手性?哪些化合物具有手性?2.怎样标记一个手性化合物手性碳的构型是属于R型还是属于S型?3.何谓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4.怎样把手性化合物写成Fischer投影式的结构?1.制备卤代烷通常有哪些方法?2.卤代烷有哪些重要反应类型?卤代烷的卤原子可以被哪些基团取代?3.格氏试剂可被哪些物质分解?4.何谓亲核取代反应?哪些试剂有亲核性?哪些卤代烃容易进行双分子取代?哪些卤代烃容易单分子取代?5.在SN2反应中,不同卤代烃活性次序是:CH3X>伯卤烃>仲卤烃>叔卤烃.在SN1反应中,不同卤代烃活性次序是:叔卤烃>仲卤烃>伯卤烃> CH3X.6.含有两个β-碳原子以上的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时服从Saytzeff规则.7.不饱和碳上的卤原子最难被取代,而不饱和碳的α-位碳上的卤原子却很易被其他基因取代,为什么?第八章1 重要官能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2 核磁共振谱中,化学位移,质子峰的n+1规则第九和十章1. 制备醇通常有哪些方法?2. 醇为什么具有相对较高的沸点?3. 醇可以进行哪些反应?醇与不同的氢卤酸反应,活性有什么不同?不同的醇与氢卤酸反应的活性又如何?何谓Lucas试剂?4. 3-甲基-2-丁醇与氢卤酸反应时,主要产物为重排产物2-甲基-2-氯丁烷而不是相应的产物3-甲基-2-氯丁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解波尔模型波粒二象性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描述及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3.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关系 4.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利用其原理正确排布核外电子 5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包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与元素的分区、周期、族的关系;原子半径的周期性;电 离能的周期性;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电负性的周期性。 6.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类型。 7.掌握价键理论的内容和成键原理,会用价键理论解释共价键的特征。 8.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常见分子几何构型。 9.理解分子的极性及判断依据,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特征以及氢键的 本质,会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10.理解晶体的宏观特性。 11.理解晶体的微观特性,掌握晶体的基本类型和描述晶体的基本参数。 12.掌握晶体的基本类型和各类晶体的特征,能够判断常见物质的晶体类 型。 13.了解物质的其它聚集形态,如非晶体、准晶体、液晶等多种形态。 14.化学反应进度的概念和计算。 1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掌握热力学标准态的物理意义和热力 学的一些基本术语。
= 0.799 + 0.059×lg[1.6×10–10]
= 0.221 V
电对中Ag为固体,其浓度[Ag]=1
(3)沉淀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EӨ=0.799 V EӨ=0.221 V
(3)沉淀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E Ө/V
E Ө,
上表中若[氧化型]物质Ag+生成了相同类型的沉淀,沉 淀的Ksp 越小,Ag+ 的平衡浓度也越小,E 值也将变得 越小,Ag+ 的氧化能力降低了,Ag+被稳定了;
(4)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例题 7:EӨ(Ag+/Ag)=0.8 V,
然后根据能斯特方程
E = EӨ +
0.059 n
lg[Mn+]
14
(4)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E EӨ = 0.8 V 降低了。
15
34.理解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包括浓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酸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沉淀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配合 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见后面例题)。 35.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包括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 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利用原电池测定溶 液的pH值,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酸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EӨ = 1.33 V
0.059 E = EӨ +
6
[Cr2O72–]·[H+]14
lg
[Cr3+]2
= EӨ+
0.059 6
lg[H+]14


E
E
(2)酸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例题7 E=?
EӨ=0
Ka(HAc)=1.8×10–5,由于(c酸/Ka)>400,可以用最简式 近似计算:
(1)浓度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EӨ = 0.771 V
E = EӨ +
0.059 1
lg
[Fe3+] [Fe2+]
如果改变[Fe3+]/[Fe2+]的比值,E 值也随之变化,计算结
果列于下表中:
E
E
★增大氧化型或减小还原型物质的浓度,E 值将升高; 减小氧化型或增大还原型物质的浓度, E 值将降低;
若[氧化型]物质生成沉淀, E 值将变小; 若[还原型]物质生成沉淀, E 值将变大;
(4)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由于某物质的加入,使得溶液中电对的物质浓 度因生成配位化合物而发生变化,E 值也会发 生变化。
若[氧化型]物质生成配合物, E 值将变小; 若[还原型]物质生成配合物, E 值将变大;
26.理解沉淀平衡的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27.理解配位键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配体,掌握常见配合 物的命名方法。 28.理解配位平衡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的物理意义。会 用稳定常数计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29.理解配位平衡的移动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30. 掌握构成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原电池的表示方法、原 电池的电动势计算方法。 31.熟悉常见的电极电对。 32.会用能斯特方程计算非标准态的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33. 会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H+ ] 1.8105 0.10 1.34103mol L1
0.059
[H+]2
0.059
E = EӨ + 2
lg p(H2)/ pӨ = 0 + 2
lg[1.34×10–3]2 = – 0.17 V
(3)沉淀对电极电势值的影响
EӨ=0.799 V
E = EӨ +
0.059 [Ag+]
1 lg [Ag]
16.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稳定单质的物理意义以及化学反应 焓变的计算。 17.掌握盖斯定律的应用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18. 简单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 剂)。 19.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实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 和表达方法。
20.理解化学平衡和转换率之间的关系。 2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利用实验条件的改变,判断平 衡的移动。会用平衡的原理解释常见的工业生产。 22. 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以及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23.掌握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利用简单公式计算溶液的pH值。 24. 理解缓冲溶液的定义、原理及其PH的计算方法和配制方 法。熟悉常见的缓冲溶液体系。 25. 理解浓度积常数的定义。掌握浓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关 系。
lgKӨ = n·EӨ池0. 059V原电池的热力学平衡常数
例题1
查表:正极 E Ө(H+/H2)=0.00 V 负极 E Ө(AgI/Ag)= – 0.15 V
lgKӨ = n·E池Ө = 2[0 – (– 0.15)] = 5.08
0. 059 V
0. 059 V
KӨ = 1.2×105
例题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