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的组装

合集下载

望远镜的组装PPT课件

望远镜的组装PPT课件

思考题
将望远镜倒转,即以目镜组为物镜,物镜为目镜, 可否作为显微镜?会有什么问题?
将一显微镜倒置使用,会出现什么现象?
显微镜、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青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主要内容
1. 实验目的 2. 实验仪器 3. 实验原理 4. 实验内容 5. 思考题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2. 设计组装望远镜及显微镜 3. 测量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放大率
实验仪器
望远镜实验 光学平台,标尺,物镜,目镜,二维架,二维 平移底座,三维平移底座等。
1
2
S
3 M1
45 Lo
7 Le
8
9
B
F0
Fe
16
15
14
13
24cm
M2 12 11
12.毫米尺:l=30 mm 10
13.二维平移底座:SZ-02
14.二维平移底座:SZ-02
15.升降调节座:SZ-03
16.通用底座:SZ-04
17.白光源:GY-6A
实验内容
自组显微镜 1. 按光路图布置各器件,目测调至共轴。 2. 调节光源,微尺,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在显微镜 系统中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微尺的像。 3. 在目镜之后置一与主光轴成45°角的平玻璃板(半透半 反),距此玻璃板25cm处置一白光源照明的毫米尺; 4. 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通过显微镜能看到微尺的放大 像,这个像与半透半反镜所成的标尺的像在同一平面 上,从这两个像的大小之比求得显微镜的放大率。 5. 测量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并比较显微镜的测量放 大率与计算放大率。
自组望远镜
1. 标尺 3. 二维架: SZ-07 5. 二维架: SZ-07 7. 二维平移底座:SZ-02

实验四十-组装显微镜与望远镜

实验四十-组装显微镜与望远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主要用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

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

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自组望远镜◆ 实验目的(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组装望远镜(3)测量望远镜的放大率◆ 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

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而目镜起一放大镜的作用,把这个倒立的实像再放大成一个正立的像,图一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一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率M 可近似地写成00l l tg tg M e ==αα式中l 0是被测物的大小PQ ,l 是在物体所处平面上被测物的虚像的大小P ”Q ”在实验中,为了把放大的虚像l 与l 0直接比较,常用目测法来进行测量。

对于望远镜,其方法是:选一个标尺作为被测物,并将它安放在距物镜大于1.5米处,用一只眼睛直接观察标尺,另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看标尺的像。

调节望远镜的目镜,使标尺和标尺的像重合且没有视差,读出标尺和标尺像重合区段内相对应的长度,即可得到望远镜的放大率。

◆ 实验仪器1、标尺 (000-055cm )2、物镜Lo(mm f 225'0=)3、5、二维调节架(SZ-07)4、目镜Le (mm f e 45'=)6、三维平移底座(SZ-07)7、二维平移底座(SZ-02)图二 组装望远镜装置图 图三 放大标尺像与实际标尺的比对图四 组装望远镜实物图◆ 实验内容1、组装开普勒望远镜:按图二放好各元器件,调节同轴等高,固定目镜,移动物镜,向约3m 远处的标尺调焦,使一只眼睛在目镜中间看到清晰的标尺像。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一、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科学研究和观察天体的重要工具。

通过组装这两种仪器,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微观和宏观世界,深入探索未知的奥秘。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组装过程,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二、显微镜的组装1. 准备材料为了组装显微镜,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显微镜主体- 物镜- 目镜- 台座- 光源- 准直器- 玻璃片- 盖玻片- 物体样本2. 组装过程将显微镜主体放在台座上,并确保它牢固稳定。

接下来,将目镜插入显微镜主体的上方,并确保它能自由旋转。

然后,将物镜插入显微镜主体的下方,并调整物镜的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放大效果。

接着,将准直器安装在显微镜主体上方的准直孔上。

准直器的作用是将光线准直并聚焦在样本上。

然后,将光源连接到显微镜主体的一侧,并调整光源的亮度,以获得合适的照明效果。

将物体样本放在玻璃片上,并用盖玻片覆盖。

将样本放在显微镜主体的台座上,并使用调焦装置将样本移动到物镜的焦平面上。

通过目镜观察样本,并使用调焦装置进行微调,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

三、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显微镜的原理是利用物镜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并通过目镜观察放大后的图像。

显微镜可以放大细胞、细菌和微生物等微观物体,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领域的问题。

显微镜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物学中,显微镜被用来观察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功能。

在医学中,显微镜被用来观察病原体,诊断疾病,并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在材料科学中,显微镜被用来观察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材料的微观缺陷和变形机制。

四、望远镜的组装1. 准备材料为了组装望远镜,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望远镜主体- 物镜- 目镜- 三脚架- 细调装置- 支架- 星表2. 组装过程将望远镜主体安装在三脚架上,并确保它牢固稳定。

接下来,将物镜插入望远镜主体的前方,并调整物镜的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放大效果。

然后,将目镜插入望远镜主体的后方,并使用细调装置进行微调,以获得合适的焦距。

望远镜组装知识望远镜由那几个部分组成三脚架赤道仪主镜

望远镜组装知识望远镜由那几个部分组成三脚架赤道仪主镜

望远镜组装知识1.望远镜由那几个部分组成?三脚架、赤道仪、主镜2.望远镜的各个部位名称和功能三脚架:支撑主镜与赤道仪,调节望远镜高度。

载物盘:观测、组装时放目镜等配件,固定三脚架支架云台:连接、固定赤道仪。

赤道仪:通过经纬轴的调整追踪目标。

经轴锁止螺丝:锁定及解锁经轴纬轴锁止螺丝:锁定及解锁纬轴极轴镜:在赤道仪的“经轴”里有一个小型望远镜是极轴镜,作用:辅助极轴对准北天极。

微调杆:微调经纬轴。

纬度盘:显示当前纬度设置。

纬度调节螺丝:调节极轴仰角角度,设置为当地地理纬度(北京40°)纬度盘锁止螺丝:锁定赤道仪的仰角高度。

配重体与配重杆:通过调节配重体在配重杆上的位置,保持望远镜与配重体平衡主镜:主镜也叫物镜,有两个主要参数,口径、焦距。

寻星镜:辅助主镜寻找确定目标位置寻星镜上调节螺丝:调寻星的角度保持与主镜平行天顶镜:方便观测高角度目标。

目镜:目视观测。

不同焦距的目镜可以改变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巴德膜:减光设备,减少光线的进入保护眼睛。

3.赤道仪的分类?地平式、赤道式赤道式优点:可以跟踪星体,抵消地球自转导致的视运动。

对好北天极的前提下观测同一目标只需要跟踪赤经轴就可以了。

4.坐标系:地平坐标系:地平高度、方位角赤道坐标系:经度(h、时)、纬度(°、度)5.望远镜的“视场”是什么意思?视场以什么为单位?视场就是望远镜可以看到的范围,它以“°(度)”为单位。

6.主镜与寻星镜那个视场更大?为什么?寻星镜的视场更大,因为寻星镜的作用是寻找确定目标较大范围的位置所以需要更大的视场。

7.怎样使望远镜保持平衡1)调整配重体与主镜平衡,方法:调整配重体在配重杆上的位置。

2)调整主镜两端平衡,方法:调整主镜在抱箍左右的位置。

8.为什么要调试主镜与寻星镜的平行?因为只有主镜与寻星镜保持平行才能观测到同一目标。

寻星镜才能准确发挥作用。

9.怎样调主镜与寻星镜的平行?1)确定一个观测目标,要求:位置相对固定、较亮且位置方便观测,例如:月球、远处的灯塔光、金星等。

望远镜组装

望远镜组装

●第一步,将三脚架展开后放到地上,并安装载物盘。

常见的三脚架有两类,一类是本例的这种,整体为一体化设计,中部有载物盘托架进行展开角度的限制(以免展得过开而垮掉),载物盘直接安放在托架上再用螺帽固定。

这类三脚架使用非常方便,直接往地上一放将三条腿往外拉至最大角度,再把载物盘装上去即可。

不过有的载物盘是三角形的(本例就是如此),因此装上去时要先错开一定角度,再往里转正入槽(如图2所示),这样载物盘能顶住托架的可弯折部分,三脚架就不会因为不小心的碰撞而向内收拢了。

另一类三脚架是三条腿分体式设计的,安装时要分别用螺丝将其拧在经纬支架或赤道仪的底座上,其载物盘一般是挂钩式的,需要手动调整三条腿的角度再将载物盘挂上,三条腿向外扩展和向内收拢的限位都靠载物盘本身来完成。

这类三脚架的安装显然比上一种要麻烦得多,因此现在越来越少见了●第二步,安装赤道仪,对极轴。

安装过程非常简单,直接将赤道仪“坐”在三脚架上,从下端用螺丝拧紧即可。

这个螺丝有的直接和三脚架做到了一起(本例就是如此),这样省得单独存放和保管。

也有的是和三脚架分离的单独一个大螺丝,这样的设计便于三脚架在必要时连接其他赤道仪,因此这两种设计各有优劣。

另外,本例中的三脚架在侧面还有一个小螺丝用于进一步锁定赤道仪,也需要拧紧。

接下来要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对极轴。

赤道仪要想正常工作,必须将自己的赤经轴方向对准北天极,这个过程称之为对极轴。

精确对极轴比较麻烦,也需要相对较好的器材支持,对于本例这种使用入门级小赤道仪进行目视观测而言,只需要粗对极轴就可以了,这只要求你知道观测地的方向和地理纬度。

,在赤道仪底座的上方有一个醒目的地理纬度刻度盘,从0到90度,刻度盘上方有一个小箭头指向刻度盘。

我们只需要拧松锁紧螺丝和限位螺杆,将那个小箭头指向对应当地纬度的示数,再把锁紧螺丝拧紧,限位螺杆轻轻拧到拧不动为止(拧这个不要使太大劲,因为它不是起锁紧的作用,而是起限位和微调的作用。

显微镜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显微镜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显微镜
人眼的极限分辨角约为 1 (角分辨本领)。当人 ' 眼观察物体的细节时,该细节对人眼的视角大于1 ' , 人才能看清楚这一细节。物体对人眼的视角取决于物 体的大小和该物到人眼的距离。对于一个特定的物体 来说这个距离越近,视角越大。但人眼的调节能力有 限,物体不能无限地靠近眼睛,物体必须位于人眼的 近点之外。 当物体移到近点但视觉任小于 1 ' ,则人们必须借 助目视光学仪器将物体放大,放大的像对人的视角大 于 1 ' ,人们就看清这个物体了。对于近物放大的目视 仪器,常用的有放大镜(15X以下)及显微镜。
B、伽利略望远镜
O1
O’1
O2
F’1 F2
入射窗 视场光阑
出射 窗
孔径光阑 (出瞳)
入瞳
O1
O’1
O2
P’
p
如图所示,伽利略 望远镜由正透镜的物镜 和负透镜的目镜组成, 物镜的像方焦点重合并 位于望远镜的外部。当 不考虑眼瞳的作用时, 物镜框就是系统的入射 光瞳,经目镜成的是虚 像,位于目镜的前 ' ' 方 O 1 ,O 1 是 系统的出 瞳,眼睛无法与之重合。 当考虑眼睛时,眼睛就 是出射光瞳,出瞳经系 统成的像就是入瞳。
CCD摄像机
镜体
显示器
控制与数 码 显 示
图1 DRMS-I 数字读数显微镜
小论文格式
• • • • • • • 引言 实验原理 设计简单方案及参数 实验装置 实验内容及效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王之江著,光学设计理论基础,科学出版社(第二版)1985年,北京 [2]张以谟主编,应用光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 [3]高凤武,李继祥主编,应用光学,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北京 [4] [苏]В.А.帕诺夫,显微镜的光学设计与计算,1982年09月第1版 [5] [英]D.F.霍勒 ,光学仪器及其应用,1988年08月第1版 要求:1、文章用手写 2、文章字数1500——2500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实验报告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实验报告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实验报告一、引言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它们都是基于透镜原理来工作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并通过实验验证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望远镜的组成部分:物镜、目镜、三脚架、支撑架、焦距调节装置、凸透镜。

2. 显微镜的组成部分:物镜、目镜、三脚架、支撑架、焦距调节装置、凸透镜、载物台、光源。

三、实验步骤1. 望远镜的组装(1)安装三脚架和支撑架,并将凸透镜放置在支撑架上。

(2)将物镜固定在焦距调节装置上,然后将焦距调节装置固定在支撑架上。

(3)将目镜固定在焦距调节装置的另一端。

(4)调整物镜和目镜的位置,使它们保持适当的距离,然后使用焦距调节装置调整焦距,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目标物体。

2. 显微镜的组装(1)安装三脚架和支撑架,并将凸透镜放置在支撑架上。

(2)将物镜固定在焦距调节装置上,然后将焦距调节装置固定在支撑架上。

(3)将目镜固定在焦距调节装置的另一端。

(4)安装载物台,并将待观察的物体放置在载物台上。

(5)使用焦距调节装置调整焦距,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

同时,使用光源调整透镜和载物台之间的距离,以保证物体能够得到充分的照明。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组装了望远镜和显微镜,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了验证。

我们发现,望远镜和显微镜都采用了透镜原理,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能够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

同时,望远镜和显微镜都需要通过焦距调节装置来调整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五、结论本次实验对我们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组装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透镜原理和光路调节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光学仪器的认识。

望远镜装配工艺流程

望远镜装配工艺流程

望远镜装配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望远镜装配工艺流程。

1. 部件准备,检查和清洁所有部件,确保无污染物或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1
x2
1
d = x1 − x2 f = (D2 − d 2)/ 4D
像屏 H 位置 S0
x′1
x′2
d' = x'1− x'2 f '= (D2 − d'2 ) / 4D
D=
F = ( f + f ')/2
2
3
4. 自组装望远镜的调节和测量它的放大率 实验仪器: 1/10cm 分划板 F1, 物镜 L0,,白屏 H
b) 前后移动凸透镜 L,使在物像屏 P 上成一清晰的品字形像; c) 调节 M 的倾角,使 P 屏上的像与物重合;然后前后微动透镜 L,使 P 屏上的像既清晰又与物等大; d) 分别记下 P 屏和透镜 L 的位置 S0、O e) 为了消除底座定位影响,把 P 屏和透镜 L 都转 180 度,重复做前四步,分别记下 P 和 L 的新位置
【实验目的】
透镜焦距测量和组装望远镜
1. 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
2. 利用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 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组装和调节组装望远镜,以及测量它的放大率。
【实验要求】
1. 参考《大学物理实验》P85-90 实验 5 光路调整和透镜聚焦测量
2. 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包括学好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
【注意事项】 1、 如何读取测微目镜的读数? 测 微 目 镜 内 部 的 分 划 板 每 一 大 格 为 1mm ; 外 部 的 测 量 旋 钮 上 面 分 50 个 小 刻 度 , 每 个 刻 度 为 0.5mm/50=0.01mm,也就是外部每旋转一圈,内部分划叉丝滑过半大格即 0.5mm。
3. 当堂做完实验,并且写完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1、自准法:参考《大学物理实验》P86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基本光路
1.5 米光具座,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 S,透镜夹持架,二维调整架,二维底座
2、 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
实验仪器: 品字形物屏 P,凸透镜 L (f =235mm),平面反射镜 M
a) 按下图所示,将所需元件按顺序摆放在光平台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共轴后,拉开一定的距离;
1
2 3
3、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实验仪器:品字形物像屏 P,凸透镜 L (f=235mm),白屏 H
a) 按下图所示,将所需元件按顺序摆放在光平台上,调节共轴后,使物屏 P 和像屏 H 之间的距离 D 大于 4f ;
b) 沿标尺前后移动 L,使品字形物在像屏 H 上成一清晰的放大像,记下 L 的位置 x1 ; c) 再沿标尺向后移动 L,使物再在像屏 H 上成一缩小像,记下 L 的位置 x2 ; d) 为了消除底座定位影响,将 P、L、H 转 180 度,重复做前三步,又得到 L 的两个位置 x′1、x′2。
a) 按下图所示,将所需元件按顺序摆放在光平台上,调节共轴;
b) 先用白屏 H 替代测微目镜 Le; c) 将 1/10cm 分划板 F1 和物镜 L0 之间距离调节到 300mm 左右,沿标尺导轨前后移动白屏 H,直至
在白屏 H 上看到 F1 清晰的像; d) 固定白屏 H 底座的位置,用测微目镜 Le 和读数望远镜架替换白屏 H;然后,松开底座,向前移
e) 根 据 共 轭 法 , 两 次 测 量 可 分 别 得 出 焦 距 d = x1 − x2 , f = (D2 − d 2 ) / 4D 和
d'= x'1− x'2 , f '= (D2 − d'2 ) / 4D ,那么透镜焦距: F = ( f + f ') / 2
表2
物屏 P 位置 S0
动测微目镜 Le,直到在望远镜系统中看清分划板 F1 的刻线。 e) 数据处理:转动测微目镜的测量旋钮,在望远镜系统中读出 5 个 F1 长刻度线的距离 d,那么组装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
M
=
像长 物长
=
d 0.5cm

20
(其中 20 为测微目镜的放大倍数)。
表3
1
2
3
4
5
6
平均值
像长
放大倍数
物长
S’0、O’。
f) 根 据 自 准 法 得 到 两 次 测 量 焦 距 : f = S0 − O , f '= S'0 −O' , 从 而 被 测 透 镜 焦 距 为 :
F = ( f + f ')/2
表1
S0
O
f = S0 − O
S′0
O′
f '= S'0 −O' F = ( f + f ')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