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打击乐):森林音乐会.doc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三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一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歌曲“冬”二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淘米洗菜三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一一、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的特点,并能利用图谱理解乐曲的结构和节奏型。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为乐曲创编配器方案。

3.初步学习看指挥合作演奏,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已有经验:幼儿有进行过打击乐的教学活动材料准备:铃鼓、圆舞板、小铃、图谱、音乐三、活动过程:一、欣赏熟悉乐曲。

1.导入。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消息,今天森林里要召开—场音乐会!有许多的小动物都想来参加,那到底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呢?请小朋友听音乐。

2.幼儿欣赏音乐。

3.欣赏完毕提问。

老师:你们听到了都有谁来了呢?(鸟类,青蛙,各种各样的虫子等)老师:到底谁来参加今天的音乐会了呢?请小朋友看看今天的演出节目单。

二、出示图谱,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1.提问出示图谱。

老师(轻轻问):节目单上都有谁呀?老师(出示图片)问:青蛙、小鸭子还有(小孔雀~)2.请个别幼儿根据图谱分别来做一做小鸭子、小青蛙和小孔雀的动作。

老师:(1)第一个节目由小青蛙表演,它表演的节目是唱歌。

咦?小青蛙是按什么节奏唱歌的?谁能看着图谱把小青蛙唱歌的声音拍出来?(老师清唱,个别小朋友看老师指挥尝试拍出节奏)是不是这个节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小青蛙好不好?(2)第二个节目是小鸭子跳舞,那她又是怎么跳的呢?(幼儿集体看图谱拍手)(3)让我们看一看第三个节目是谁带来的?孔雀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节目呢?小孔雀是怎么开屏的呢?让我们学一学。

(看图谱做动作)教师:三只小动物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我们小朋友和它们一起做一做好吗?(教师指挥看图谱完整拍手)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会第一次彩排。

老师:第一次彩排可难了,要请小演员一边看指挥拍手一边还要听音乐,你们能不能做到?老师:哎?你们发现这只青蛙怎么啦?这只青蛙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啊?(颜色不一样,位置不一样,青蛙跳出来表示乐曲结束了,要谢幕了~)4.再熟悉一遍音乐,强调最后一只小青蛙的节奏。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2篇)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2篇)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设计意图:孩子们对节奏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结合我班特色、幼儿特点与需求,我将律动与乐器、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音乐进行诠释,并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轮奏、合奏的活动。

根据《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1、课件2、大图谱、小图谱、乐器标志。

3、铃鼓,圆舞板,碰铃,音乐及扩音器。

4、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音乐会,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呢?请大家一起听听音乐就知道了。

”(播放音乐一遍)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1、观察图谱提问:今天的森林音乐会里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节目单。

(出示图谱)(1)教师:第一个表演的是小青蛙,它表演的是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请一幼儿拍手,教师指图,全体幼儿拍手(2)教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鸭子,它表演的是跳舞,你们能不能看着节目单来试一试拍手呢?教师指图,幼儿拍手(3)教师:第三个表演的是?它表演的是什么?谁能来表演一下开屏的动作?(幼儿做开屏的动作)教师:这是什么?(羽毛)是孔雀的羽毛,前面我们做开屏的动作,后面我们拍手来试一试。

2、听音乐看图谱拍节奏(1)听音乐看教师指图,幼儿拍节奏一遍。

(2)再次完整地听音乐拍节奏一遍。

三、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1、狮子大王来电话,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森林音乐会2、进行彩排,设计方案,合作演奏。

”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我们今天用三种乐器来演奏,想一想,小青蛙唱歌的部分适合用什么乐器呢?小鸭子和孔雀的音乐用神乐器演奏”3、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森林音乐会》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和参与音乐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了解。

2. 发掘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学习和演奏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合作演奏乐器。

2. 学生创作和表演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森林音乐会》的录音和乐谱。

2. 音乐乐器(如小提琴、钢琴、吉他等)。

3. 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欣赏音乐作品《森林音乐会》(30分钟)1. 引入:教师介绍课题《森林音乐会》,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2. 欣赏:播放音乐作品《森林音乐会》,让学生静听,感受其中的乐曲情绪和意境。

3. 分析: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和表现技巧,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第二课:学习和演奏乐器(40分钟)1. 引入:教师介绍各种乐器,并向学生展示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和技巧。

2. 学习:教师选择一种乐器(如小提琴),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

3. 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乐器演奏的指导和练习,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合奏:学生分组合奏,演奏一段乐曲,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第三课:创作和表演自己的音乐作品(50分钟)1. 引入: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合奏活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2. 创作: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教师提供音乐素材和创作指导,学生可以利用乐器、声音和身体语言等进行创作。

3. 练习:学生进行创作作品的排练,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4. 表演:各小组表演自己的创作作品,教师和学生给予评价和反馈。

第四课:总结和展示(30分钟)1. 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的内容和体会,回顾学生的创作和表演。

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

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

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教案: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2.学习并运用打击乐器,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动手能力;3.通过音乐的学习,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森林音乐会音乐录音;2.打击乐器:鼓、木琴、铃鼓等;3.音乐图片和卡片;4.音乐游戏道具。

三、教学过程:1.音乐引入:教师播放《森林音乐会》音乐录音,让幼儿自由欣赏。

引导幼儿观察音乐中充满森林气息的动物和自然的声音,并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感受。

2.歌曲学唱:教师向幼儿教唱歌曲《森林音乐会》的歌词,并配合动作教唱。

让幼儿跟随教师的节奏和动作,体验歌曲的韵律和表达。

3.打击乐器演奏:教师展示并介绍各种打击乐器的名称和演奏方法,如鼓、木琴、铃鼓等。

鼓励幼儿亲自尝试演奏,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打击乐器。

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打击乐器的演奏。

4.音乐游戏:利用音乐游戏来巩固幼儿对乐器的认识和演奏技巧。

例如,教师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一种乐器,然后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演奏相应的乐器。

游戏结束后,幼儿可以自由尝试其他乐器的演奏。

5.合奏表演:安排幼儿进行合奏表演。

教师分配角色,让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一种乐器的节奏和旋律。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进行选择,并在合奏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6.音乐分享: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音乐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沉浸在音乐中的那一刻,并用幼儿的话语记录下来。

让幼儿意识到音乐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表达。

四、延伸活动:1.自由创作:给幼儿提供一些乐器和道具,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中演奏和表达。

2.音乐制作:利用录音设备或音乐软件,帮助幼儿录制自己的音乐作品。

让幼儿亲自参与音乐的编排和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3.音乐展览:组织音乐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

大班音乐森林音乐会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森林音乐会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森林音乐会教案简介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大班幼儿通过音乐欣赏和参与音乐游戏,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听取不同的音乐作品,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音高、音质等,能够简单的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意见。

2.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乐器知识,如钢琴、小提琴、口琴、木鱼等。

3.掌握音乐合作的基本原则,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内容步骤一:音乐欣赏时间约为15分钟。

方法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好每首音乐,注意其中的变化和特点。

环节本节将播放几个与森林和自然相关的音乐:1.《春之声》,由约翰·施特劳斯创作,让孩子们感受春天对森林的赐予,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2.《河流之歌》,由中国民主促进会音乐家刘天华创作,让孩子们感受河流对生态的维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仙鹤》,由日本民间艺人创作,让孩子们了解一些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步骤二:钢琴演奏比赛时间约为20分钟。

方法让幼儿依次演奏自己最喜欢的钢琴曲目,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环节本节由幼儿自己上台演奏钢琴曲目,分别是:1.《康定情歌》,为大班中最独特的幼儿献上,展示他们的音乐天赋。

2.《河流之歌》,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感受到身为自然的一员的重要性。

步骤三:音乐游戏时间约为20分钟。

方法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彼此合作,打破孤立,互相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环节本节将开展以下音乐游戏:1.放音乐,让幼儿跟随自己的节奏一起舞蹈。

2.引导幼儿拿起各种乐器,自由演奏,体验自己身为音乐人的感觉。

3.以小组赛的形式进行音乐分类游戏,提高幼儿的音乐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几节课程的传授和训练,有了提高,在更加自然的环境下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同时,强化幼儿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从中发现更多美好。

最后,希望能通过多传播课程和思想,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并喜欢音乐这门艺术。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教案主题:森林音乐会教案时长:30分钟适用年龄:大班幼儿(4-5岁)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3. 让幼儿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验自我和他人的表达。

教材及教具准备:1. 音乐播放器和合适的背景音乐。

2. 小号玩具、鼓、小手饰物等。

3. 森林场景背景画或植物、动物剪纸。

教学活动安排:活动1: 森林小动物迷宫1. 画一幅森林场景背景,将剪纸的动物放在不同的地方。

2.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为小动物。

3. 播放背景音乐,小动物代表在森林场景中穿行,其他幼儿指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4. 换其他小组的代表,继续游戏。

活动2: 森林音乐表演1.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乐器玩具,例如小号玩具、鼓等。

2. 给每个幼儿发放小手饰物,例如小铃铛或手套。

3.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乐器和手饰物演奏出森林中的声音,或模仿动物的叫声。

4. 幼儿自由表演,其他幼儿可以跟随节拍响起手饰物。

活动3: 森林音乐会1. 安排幼儿分角色演奏一个小故事,例如《小白兔和乌鸦》。

2. 给每个角色发放相应的乐器玩具,例如小号玩具、鼓等。

3. 引导幼儿根据角色扮演的内容,用自己的乐器玩具演奏出相应的音乐。

4. 播放背景音乐,幼儿根据自己的乐器和节奏,合作演奏出和谐的音乐。

活动4: 森林音乐游戏1. 安排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唱首森林歌曲。

2. 在歌曲的间奏中,教师停止唱歌,提问幼儿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声音。

3. 幼儿可以用乐器或手套发声回答,教师鼓励幼儿们多尝试发出不同的动物声音。

教学后记:1. 这堂课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合理使用乐器和手饰物,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噪音扰人。

3. 通过合作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和团队精神。

4.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不论是演奏乐器,发出声音,还是跟随节拍响起手饰物。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

大班音乐欣赏《森林音乐会》活动目标: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法,并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方法,体验与同伴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1、图谱2、每组的数字记号:如第一次写“1”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有一些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音乐会,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呢?黄老师要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听完后告诉我,你觉得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音乐会,注意哦,要仔细听。

2.分析图谱,掌握节奏。

(1)小朋友,你们听出了吗?你觉得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音乐会了?(幼儿猜测)(2)今晚的音乐会到底是谁来参加,想知道吗?我们看看“节目单”,谁来参加?(青蛙、小鸭、孔雀)。

(3)第一个表演的是青蛙,青蛙表演的是唱歌,它唱歌的节奏是怎么样的?这个节目单告诉我们了,哪个小朋友用拍手的方式来试一试,老师指挥,你用小手拍哦。

(请2名幼儿试一试),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集体拍节奏)(4)第二个表演的是谁?(小鸭)小鸭表演的是跳舞,它跳舞的节奏是怎么样的?大家一起来,准备。

(幼儿集体拍节奏)(5)第三个是孔雀,孔雀开屏是怎么样的?孔雀把羽毛全部打开,开出又圆又大的屏是什么样的,谁来试试?(请个别幼儿表演)我们一起来开屏。

后面是孔雀的羽毛,我们来拍手,前面开屏,后面拍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6)幼儿第一次彩排,第一次完整地练习节奏大家为了有一场非常精彩的音乐会,都在紧张地彩排,现在,我们第一次彩排就要开始了,请小演员们耳朵听音乐,眼睛看指挥指图,注意哦,一定要把节奏拍准哦。

(重点结尾部分的节奏:这里结束地方的青蛙和前面的节奏一样吗?幼儿重点练习。

)(7)拍得怎么样?有没有问题?老师发现了一点问题,前面大家拍得不错,但是最后的地方没声音了,(黄色的小青蛙没拍准),大家看一下黄色的小青蛙和前面的有什么不一样?表示什么?(表示结束)我来试一次最后的节奏。

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

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

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活动目标:1. 熟悉乐曲旋律,初步掌握演奏的节奏型,能看指挥演奏打击乐。

2. 根据图谱中符号的形象特征,尝试配器,并借助教师的指挥动作,奏出相应的节奏型。

3.能与同伴合作配器,并体验配器演奏成功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大图谱一张、小图谱3张、乐器小图标若干枚、铃鼓、小铃、圆舞板、PPT 课件。

重点和难点:重点:要求幼儿在尾声处,能控制手中的乐器,在结束时整齐演奏。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尝试配器。

活动过程:(一)出示PPT课件,谈话导入,欣赏乐曲。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哪里啊?今天森林里要召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来参加。

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来听听音乐。

提问:你听到哪些小动物来啦?(二)结合图谱,初步熟悉乐曲结构及节奏型。

师:今天究竟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音乐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演出节目单。

(出示图谱)有谁呀?幼儿:有小青蛙、鸭子和孔雀。

1.第一个为我们表演的是小青蛙,它为我们带来的是唱歌的节目,小青蛙是怎么唱歌的?是什么样的节奏?谁能看着图来拍出它的节奏。

老师指图引导幼儿拍出小青蛙唱歌的节奏。

2.第二个表演的是谁呀?小鸭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节目呢?(跳舞)小鸭跳舞又是什么样的节奏呢?谁能用拍手的方法试一试?老师指图引导幼儿拍出小鸭跳舞的节奏。

3.第三个表演的是谁?孔雀今天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节目?你们能不能学学孔雀是怎么开屏的?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呢?对,它表示孔雀的羽毛慢慢的、连续的散开。

前面一部分我们做孔雀开屏的动作,小羽毛这我们做拍手的动作,一起来试试。

预备齐,开屏啰——老师指图引导幼儿拍出孔雀开屏的节奏。

(三)幼儿边看教师指图,边随音乐根据教师指图动作的暗示拍节奏。

1.尝试第一遍完整拍出节奏型。

演出开始之前,小演员们要进行排练。

这次的排练任务是请小演员们听着音乐、看着指挥来拍拍手,记住开屏的地方我们仍然要做开屏的动作,现在我是指挥,小眼睛应该看着谁呀?幼儿:指挥(老师)放音乐,老师指挥,幼儿听音乐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音乐(打击乐):森林音乐会
活动背景:孩子们对节奏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结合我班特色、幼儿特点与需求,我将律动与乐器、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音乐进行诠释,并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轮奏、合奏的活动。

根据《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法,并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方法,体验与同伴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谱、打击乐器:圆鼓板、铃鼓、响铃。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演示法、游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师:今天森林里要召开一场音乐会,很多小动物都想来参加。

那么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放音乐)(设计意图:活动开始,通过欣赏音乐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二、出示图谱,根据图谱加入简单的动作熟悉节奏。

1、第一次彩排: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呀?(鸟类,青蛙,各种各样的虫子等)今天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音乐会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今天的演出节目单。

(教师出示课件:青蛙、鸭子、孔雀)(1)师:第一个为我们表演的是:(小青蛙)。

小青蛙为我们带来的是唱歌的节目,小青蛙是怎么唱歌的?又是用什么方法唱歌的?请你用拍手的方法试一试。

(请一名幼儿先来示范;随后全体幼儿进行练习。

)(2)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鸭)。

小鸭带来的是什么节目?(跳舞)小鸭跳舞是用什么节奏呢?
你们能不能用拍手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幼儿集体示范)(3)师:第三个表演的是:(孔雀)。

孔雀带来的是什么节目?(开屏)那孔雀是怎么开屏的?用你的动作试试看。

(幼儿学做动作)师:接下来有一个新任务咯,演出就要开始了,演员们要进行彩排。

这次的彩排任务是:听着音乐,看指挥,拍拍手,开屏的地方我们就做开屏的动作。

一会你的眼睛要看着谁呀?(指挥)我是指挥咯。

(幼儿第一次听音乐、拍手)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了?(乐曲结尾处有个休止符)为什么不一样,在音乐当中代表什么?(是个结束音)那我们再来试一试,把结束的音乐表示准确,看看这次你们能不能做好。

(第二次拍手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谱,请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图谱,打出节奏,让幼儿对图谱的节奏有初步的了解,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2、第二次彩排:1、师:刚才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彩排,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了,指挥要给你们个新任务了。

我带来了很多乐器(圆鼓板、铃鼓、响铃),我们用着三种乐器来为音乐伴奏,那乐器用在哪里合适呢,我也为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的演出节目单,还有一些乐器的标志(出示乐器小图片),等一会请你们小组进行商量,商量一下这些乐器用在哪里合适,把你觉得合适的乐器图片贴在相应的节奏下面,明白了吗?(幼儿分组讨论,协商使用合适的乐器。

)2、分3组进行演奏。

(每组演奏前,请幼儿分别将自己组选用的乐器贴到大的图谱上)(设计意图: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分别请每组幼儿进行合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森林音乐会演出:1、师:刚才你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演奏了,真不错。

那今天我是指挥,我也带来了我的演奏方式,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教师贴好乐器图片,分别
讲解哪些地方用哪些乐器演奏)(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指挥选择的乐器,使幼儿对本次活动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幼儿产生再次想打击乐器的想法。

)2、第一次演出(教师针对第一次演出的问题进行讲说)。

(设计意图:在了解哪些地方使用哪些乐器、有了一定的合奏基础上,引导幼儿再次进行合作演奏,有利于培养幼儿阅读图谱及合作能力。

)3、第二次演奏。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的合奏及出现的问题,第二次的合奏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表现出乐曲,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