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三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课后答案——第三章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课后答案——第三章
如上图所示,在短期内当一个行业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基本稳定时, 行业的产量和价格将保持稳定,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在图(a)中, DD表示市场需求曲线,SS表示市场供给曲线,它们相交于E点,从而决定 了市场均衡价格为Pe,市场均衡数量为Qe。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每个厂商 只 能 是 价 格 的 接 受 者 (Price takers) , 而 不 是 价 格 的 决 定 者 ( Price setters)。因此,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并且它与横轴之 间的距离就等于市场均衡价格Pe。同时,我们也已证明此时:MR=Pe,所 以厂商的需求曲线d=MR=Pe。在图 (b)中,e点是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 与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它所对应的产量qe就是该厂商最优的生产规 模。
第三章 企业
(二)什么是范围 经 济范围? 试经证济明存在只于要 单成个本企函业数的联是合严产格出次 超可过加两的个,各自则生必产然一存 种在产范品围的经企济业。所能达 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
第三章 企业
若令m =2,i=1, 即q1和q2代表两种
不同的商品的数量。 带入上式,则有
第三章 企业
(三)按照科斯的
观 点 , 试 简 要 论 述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
的概念引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
什么是企业。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
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企业实质 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 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它们只能在比其 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
第三章 企业
威廉姆森用资产的专用性解释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他认 为只有懂得了资产专用性对于交易成本的影响,才能理解为什么 有些市场采购会让位给企业自己生产。他把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 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指出企业之所以 会出现,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 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问题。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逐渐降低的现象。

这是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各种经济性质的积极影响所致。

规模经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平均固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产量。

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生产要素的专业化和优化利用、技术进步以及市场规模扩大等。

规模经济的实现需要企业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线的优化以及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范围经济,又称为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在同一产业链
上生产不同产品,从而减少成本的现象。

范围经济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内部合作,共享资源、知识、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范围经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以及增加市场竞争力。

范围经济的实现需要企业具备跨产品生产和内部协调的能力。

综合来说,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成本降低、生产效
率提高的经济现象。

规模经济是随着产量增加而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而范围经济则是通过在同一产业链上生产多种产品来实现成本节约。

企业通过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PPT文档演模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3
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
PPT文档演模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企业规模与效率
企业规模是否越大越经济,效率越高?企业规 模扩大会增加有效管理的难度,增加企业内部交易 成本。因此,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是有限度 的。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变
➢ 莱宾斯坦教授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 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免受竞争 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因为这种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尚 不明了,所以称为X低效率”。
•❖企业内部不同集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目标不一致
•产 •(两权分离,形成内部人控制)
➢ 基本含义: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 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 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 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 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 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 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PPT文档演模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二、范围经济的成因
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表现为可以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 如通过企业的声誉转化为产品的声誉,通过 既有产品的营销网络来支持其他产品的销售 等。
PPT文档演模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二、范围经济的成因
5.管理者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充分发挥
PPT文档演模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图5 外部成本对规模经济的影响
•生产成本是由内部因素决定的,如果运输成本提

第三章__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第三章__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第三章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各自的经济特征及形成原因;企业的适度规模。

教学重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企业的适度规模。

教学难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界定、来源。

本章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各自的经济特征及形成原因。

同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的适度规模问题。

第一节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定义一、规模经济的含义一般认为,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经济是描述企业在生产过程平均成本下降特征的一个指标。

经济学家一般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描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如果MC <AC ⇔规模经济如果MC >AC ⇔规模不经济如果MC =AC ⇔不变规模报酬根据上述三式,我们可采用判定系数FC (function coefficient )来描述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

判定系数被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即FC=MC AC。

下面,我们借助于图3-1来描述规模经济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堂提问:在我们学过西方经济学中,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曲线的涵义各是什么?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二、有效生产规模通常,经济学教科书把平均成本曲线描述成为U 型,如果从长时段考察,规模报酬不变 MC AC MC AC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Q 1(MES ) Q 2 0 MC /AC Q 图3-1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企业增加生产能力比较容易,因此,与其说成本曲线是U 形的,还不如说是L 形的(见图3-2)。

最小有效规模MES (minimum efficient scale )是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至最低点时所对应的企业最小规模,其含义是企业在选择生产能力规模或进行投资时,至少要大于这一产量水平。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课件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课件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现代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企业是如何通过增加规模或多元化经营来实现效益的。
什么是规模经济?
1
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生产能力下,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2
原因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固定成本不断摊薄,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比如在大型工厂 中,生产线的机器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它们的产能。
仓储业
大型仓库可以存放大量商品,并 且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物流运 输和管理。
什么是范围经济?
1
定义
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扩大产品线或增加产量来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的能力。
2
原因
当企业多元化或扩大产品线时,它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因此,通过利用下 游市场或客户提供的其一家手机厂商可以扩大其产品线,比如生产智能手表,这样可以与其手机产品形 成互补效应。这将使生产成本降低。
更高的市场份额
大规模生产比小规模生产更有竞争力,因为它可以减少单位成本。因此,规模较大的企业在 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
规模经济的实例
航空业
汽车业
飞机制造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 而规模经济可以保持生产线的高 效运行。波音和空客都是采用规 模经济的典型企业。
跟飞机制造业类似,汽车制造需 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来维持高效 的生产流程。
3
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范围经济的特点
• 多元化: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上提供不同的产品。 • 资源共享:企业可以共享成本和资源,并使生产效率更高。 • 知名度提高:随着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也可以得到提高。
范围经济的优势

第三章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26页PPT

第三章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26页PPT
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MCA C
规模经济
MC
AC
规模不经济
MC
AC
规模报酬不变
0
Q1(MES)
Q2
Q
图3-1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21.06.2020
产业经济学
3
二、有效生产规模 通常,经济学教科书把平均成本曲线描述成为U型,如 果从长时段考察,企业增加生产能力比较容易,因此,与其 说成本曲线是U形的,还不如说是L形的(见图3-2)。
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如果MCAC
规模经济
如果MCAC
规模不经济
如果MCAC
不变规模报酬
根据上述三式,我们可采用判定系数FC
(function coefficient)来描述企业的规模经济特
征。判定系数被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即
FC AC MC
21.06.2020
产业经济学
2
下面,我们借助于图3-1来描述规模经济与
21.06.2020
产业经济学
8
[C(qx,0)C(0,qy)C(qxqy)] C(qx,qy)
令TC(Qx,Qy)为企业生产Qx单位的产品X和生产Qy 单位的产品Y的总成本,TC(Qx,0)为企业仅生产Qx单 位的产品X时的总成本,TC(0,Qy)为企业仅生产Qy单 位的产品Y时的总成本。根据定义,范围经济可表示为:
21.06.2020
产业经济学ຫໍສະໝຸດ 13在三个层次的规模经济中,产品规模经济是所 有规模经济的基础形态,而单工厂规模经济是在产 品规模基础上的延展。由于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 多工厂生产,研究企业规模经济就具有普遍的意义。
21.06.2020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_产业经济学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_产业经济学

10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 企业规模大,就能得益于采用大型、高效的专 用设备。这种经济性在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等 装置型产业表现得特别明显。
2020-01-21
11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 大规模企业所采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有利于实 行标准化和简单化操作,从而有利于增加产量,提 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这也使企业采用大 型、专用机械设备和高效率的流水作业方式成为可 能。这些都能提高经济效率。
2020-01-21
3
第一节 若干概念
一、规模内部经济与规模外部经济
规模内部经济就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使 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规模外部经济是指 实现规模内部经济性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市场规模 扩大、资源供给充足、运输和融资方便等。
2020-01-21
4
第一节 若干概念
二、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本章主要内容
1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 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3 企业适度规模理论 4 多元化与范围经济的关系
2020-01-21
2
第一节 若干概念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 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 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2020-01-21
13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 企业的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降低单位运输成 本,若设R为企业的市场半径,лR2这一圆形区域就 是企业的市场范围,圆心到圆周的运输距离为R, 则 在市场范围扩大4倍时,运输距离只扩大2倍。此 外,大批量运输还有利于取得整车运输的经济性。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规模经济的产生与本质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含如下内容:(1)生产的规模经济。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就会减少。

(2)交易的规模经济。

集中的大规模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3)专业化分工效益。

长期的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效率。

1、规模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简要回顾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初思想。

斯密把分工看作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大原因,最著名的例子“制针”的分工。

他认为分工又受制于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量。

斯密认为“大制造业”与“小制造业”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严格讲,规模经济只有在机器大工业时代才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作坊式经济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规模经济。

工业革命使机器操作系统代替了手工操作系统,从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和技术后果。

工业革命后,约翰.穆勒(1848)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他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厂商越大,分工也就愈细”,“即便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导致进一步的分工”,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每个工人的工作更为饱满,这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效果1。

穆勒分析了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一般说来,业务开支并不与业务量成比例地增加;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配置昂贵机器的生产工艺;用大生产体制代替小生产体制所节省的很大—部分劳动,是资本家自己的劳动2。

1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55页2同上,157-159页对规模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充分表述是从马歇尔开始的,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一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魏后凯(2002)利用全国工业普查521个制造 业近60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深入考察了中国 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结论是:我国制造业 无论采用什么指标,结果都表明,集中度非常 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不仅导致规模经 济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 的过度竞争状况,不利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 高。
3.1 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买方 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它能够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 程度(市场力量)。
同一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生命周期)市场集中度的动态变化: 在产业发展初期,市场集中度很低;当产业技术成熟、进入繁荣 期时,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高,而后趋于稳定;随着产业的衰退, 部分厂商退出,市场集中度就会再度上升。
R1 -Rs
6.4% 9.4% 7.0% 7.0% 12.8% 14.0%
★贝恩的研究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
集中度 市场结构
C4值(%)
C8值(%)
寡占Ⅰ 寡占Ⅱ 寡占Ⅲ 寡占Ⅳ 寡占Ⅴ 竞争型
75≤C4 75<C4 ≤85 50≤C4 <85 35≤C4 <50 30≤C4 <35
C4 <30
或85≤C8 75≤C8 <85 45≤C8 <75 或40≤C8 <45 或C8 <40
表示差距悬殊,0.4被作为一般警戒线。
绝对法与相对法的区别联系:
绝对法主要反映了市场中前几家最大厂商的集中度; 而相对法则主要考虑到了参与整个市场的厂商规模 的差异,却未能考虑到前几位最大厂商对市场竞争、 价格等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单独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市场中厂商之 间的竞争程度,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是比较全面的。
第三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 经济既是竞争的起点又是竞争的结果,它涉及是 否应该允许和鼓励大规模的企业存在,或者说什 么是经济规模,规模与效率之间以及最低经济规 模与企业实际规模之间的关系如何。
3.1 集中度与集中度的度量 3.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Scale and Scope) 3.3 最低经济规模 3.4 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 3.5 规模、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
研究具体的产业集中度时,究竟怎样的集中度意味 着一个产业既达到了规模经济又保持了有效竞争, 仍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 1、企业规模。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少数企业的规模越大, 市场的集中度就越高。导致企业规模变化的原因:企业自身追求 规模扩展的动机;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政府的政策和法 律影响。
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有一定的控制力,即寡头垄断是产 业经济运动的必然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和资本 的不断集中,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将存在于各个产业,无 论垄断的表现形式如何,而且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还是比 较稳定的。
贝恩以4家或8家企业集中度指标确定的市场结构分类。
结构主义主要建立在两项经验性研究基础上,即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据《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分析,我国机械工 业的生产集中度明显低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例如, 建筑机械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国为29%,日本为67% (挖掘机);印刷机械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国为14%, 美国为37%,日本为65%;轴承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 国为25%,日本为90%;电机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中国 为11%,美国为56%,日本为65%(交流电机)。产 业组织规模偏小,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而产 业生产集中度过低,则会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营 效率的提高。
• 然而它所表达的企业集中程度并不完全真实, 存在一定缺陷:
• 首先,不能反映全部企业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 度的影响,只反映了最大的n个企业的总体规 模。
• 其次,无法体现最大的n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 况,或者说,没有表明n个大企业在市场上所 占的份额在其内部是如何分布的。
•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产业集 中度的划分标准,将产业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 型(CR8 ≥ 40)和竞争型(CR8<40%)两类。 其中,寡占型又细分为极高寡占型(CR8 ≥ 70%)和低集中寡占型(40% ≤ CR8<70%); 竞争型又细分为低集中竞争型(20% ≤ CR8< 40%)和分散竞争型(CR8<20%)。
4、集中度与利润率
利 润 率 (%)
集中度与利润率间的关系
阶梯状
连续曲线
100%集中度
★尼达姆(Needham)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
某厂商的市场份额
p mc 1 si
p d (d r )sj
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竞争对手在价格上的反应
尼达姆公式的含义是:厂商的利润率与自己的市场 份额成正比,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竞争对手在 价格上的反应及市场份额成反比。
完全垄断: HHI =1
有许多规模相同的企业时,HHI趋向0
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
寡占型
竞争型
市场结构 高寡占Ⅰ型 高寡占Ⅱ型 低寡占Ⅰ型 低寡占Ⅱ型 竞争Ⅰ型 竞争Ⅱ型
HHI值 HHI≥3000 3000>
1800>
1400>
1000> 500>HHI
(0/10000)
HHI≥1800 HHI≥1400 HHI≥1000 HHI≥500
3.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 1、规模经济的含义 ❖ 规模经济是指在既定的(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在某一
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或 递增),那么,就可说存在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 这种对规模经济的定义侧重于技术角度。
规模经济既是竞争的起点又是竞争的结果。
K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
基尼系数
均等分布线与洛伦兹曲 线围成的面积 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 形面积
•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原是反映收入不均的一对指标, 产业组织学者利用它们来反映行业内部企业规模的不 均。
基尼系数:0~1变动
=0: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 完全相等
~1:企业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 优点:可以反映出某一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规 模分布情况。
(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指数)
n
n
HHI ( X i X )2 Si 2
i 1
i 1
• X -产业市场总规模
• X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 • S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 n -产业内的企业数
• HHI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 对经济绩效、结构与绩效关系的衡量。贝恩(1959) 用4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来测量市场结构,用回报 率来测量绩效,考察了1936-1940年的美国42个样 本制造业,得出的结论是集中度与经济绩效成正相 关。
• 贝恩第二项研究是用进入壁垒来测量市场结构,检 验了美国20个制造业的进入壁垒和利润的关系。结 果进一步发现了集中度和利润之间的正相关性,并 发现平均回报率在高壁垒条件下明显地高于低壁垒 的现象。
★德姆塞茨的研究
• 不同规模企业的利润率差异是由成本差异造成 的,企业规模差异和进入壁垒差异归根到底反 映到企业的成本水平上,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率 的差异。
• 大企业的集中度系数在60%以上时,其与利润 率的相关性才非常显著。
1963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的关系
1963年集中度系数 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资料来源:〔美〕J.S.贝恩。产业组织,丸善1981年版,第141-148页。
• 著名产业组织理论学家贝恩把市场结构划为六个类型: 极高寡占型,高集中寡占型,中(上)集中寡占型,中 (下)集中寡占型,低集中寡占型和原子型。
• 在贝恩看来,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是非常普遍的,这在贝
恩时期的美国、英国产业中得到了证实,当代产业组织 也证实了这一点,纵观经济经过高速增长后进入稳步发 展阶段国家的产业发展,每个产业的发展都与一些明星 企业密切相关,从汽车、钢铁、石化到家电、卷烟、日 化,再到服装鞋类等,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领头羊, 这些领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30%-90%不等,都对行
集中度的度量
集中度最高的市场是只有一家厂商的独家垄断。当任一市场 中的厂商数量大于1时,两个因素会影响市场的集中度:一是该 市场中的厂商数量多少;二是该市场中厂商市场份额的分布。
• 2、衡量指标(绝对法与相对法)
(1)行业集中度CRn: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 有关数值X(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 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 不足:收集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成本 高。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比较
市场份
S1
S2
S3 S4 , S6. S9, CR4
额(%)
S5 S8 S10
HHI
市场A 60 10 5 5 5 0 80 3850
市场B 20 20 20 20 0 0 80 2000
市场C 100/3 100/3 100/3 0 0 0 100 3333
• 局限:是相对度量而不是绝对度量,两个市场的洛伦 兹曲线相同时,市场结构可能不同;不同形状的洛伦 兹曲线围成的面积可能相同,因此基尼系数并不能代 表某一特定市场中唯一的一种企业规模分布的状况。
• 附注:
国际上普遍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 配差异程度的指标。一般标准为:基尼 系数在0.2以下表示高度平均,0.2-0.3 表示相对平均,0.3-0.4表示分配相对 合理,0.4-0.5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
R
R
K3
C
K3
C
K2
B
Q3=300 K2
B
Q3=300
K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