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及其影响(附论)_412806235_852009975

合集下载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异化是被马克思一直使用且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了不同的理论内涵的一个哲学概念。

在早期以劳动异化,在成熟时期则以拜物教的概念存在,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并贯穿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始终的哲学概念,因此在马克思的全部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异化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遍布各个领域,它具有普遍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产生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职业的固定化分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等等。

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以及其他相关的哲学家的异化理论与现实相观照,主要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中现实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比较粗浅的分析和阐述,以期尝试探索现时代社会生活中的异化现象的扬弃路径,对于我们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人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现实问题;扬弃路径Analysis on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and its realisticsignificanceAbstractMarx gave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several different meanings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early it was to labor alienation, and in the mature period it was the concept of fetishism. It was developing, deepening and running through Marx's philosophy system. It was very important in Marx's theoretical system. Alienation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 it is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and it has widespread and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It results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immobilization division,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and the values of the market main body. Based on the Marx and other’s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reality reflection, this paper try to analyze the alienation in the economy, political, culture, educ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aily life. I am going to try to explore the way of develop the useful and discard the useles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t is of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build up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person and society, person and natural.Key words: Marx; Theory of alienation; Realistic problems; The way of sublation.目录前言 (1)一、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内涵 (4)(一)马克思前的异化理论 (4)(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6)(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9)二、异化现象的现实存在 (12)(一)科技异化 (12)(二)权力异化 (13)(三)经济异化 (15)(四)教育异化 (20)(五)社会关系异化 (22)三、异化产生的成因分析 (24)(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经济的存在 (24)(二)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26)(三)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 (27)(四)人们的价值观的转变 (28)四、扬弃异化的探索与尝试 (30)(一)生产力的极高发展是消除异化的首要前提 (30)(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消除异化的最佳选择 (31)(三)深化体制改革是消除异化的有力保障 (33)(四)适宜、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消除异化的有益尝试 (34)结语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一、著作类 (39)二、论文类 (40)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 (42)前言异化问题不但是一个哲学问题,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异化理论

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其现实启示摘要:在马克思理论与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异化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第一要务,要注重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一、马克思对异化的论述:异化: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是有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的,马克思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将异化概念不断深入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青年黑格尔派时期(1843年前):马克思开始学习了解异化概念,是从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开始的。

因此,马克思的异化论也是从自然的异化开始的。

“自然对我们的意识来说,不再是恐惧的来源,而正是伊壁鸠鲁使直接的意识形态、自为存在成为一种自然的形态……对自然的任何关系本身同时也就是自然的异化。

[1]”此时马克思认识到的异化仍然是黑格尔的观点,而他自己的思考也停留在思想层面,思索着自然界的本质,进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权衡,并没有超出黑格尔的范围。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及巴黎时期:在这段时期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费尔巴哈逐步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束缚,认识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种种缺陷,逐步开始形成全新的世界观。

在异化论方面,马克思认识到了黑格尔异化论中过于夸大“自我意识”的作用,并扬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对异化的思考也逐渐深入到政治经济学层面。

(1)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理想的政治制度开始批判。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市民处于官僚组织(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市民组织)双重组织中,前者的物质由市民构成,国家对市民来说是形式的对立面,而后者的物质并不是国家,市民本身对国家来说是物质的对立面。

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学习马克思关于异化的论述

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学习马克思关于异化的论述

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异化的论述在德语中,异化一词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

它是由马丁·路德于1522年从希腊文《新约全书》中移植到德语中,用来指疏远上帝、不信神和无知。

在德语非宗教的、世俗的使用中,异化还融汇了剥夺、脱离、权利和财产的转让之意。

在德国,费尔巴哈第一次赋予异化引申的哲学含义,即“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翻转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

”1在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看来,异化是人的活动的异化,亦即人的本质的异化。

“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种力量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2。

1、 异化是如何产生的?异化是从来就有的吗?不是的。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自己的劳动,用相互之间联合起来的劳动,取得生存的条件,没有私有制,没有异化。

根据革命导师的论述,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异化,异化只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一个结果。

分工最初只是性别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使得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独立的精神生产成为可能。

“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

这时,“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分工使得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他不能超出这个给定的(“强加于他的”)范围。

由于分工而导致的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产生了一种统治人们、不受人们控制、使人们的愿望无法实现的物质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些力量并非如人们所愿是人们自身的联合力量,相反地,却“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摘要: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

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

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思想渊源;表现形式;当代意义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渊源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但直到近代以来,异化问题才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

其中,成就比较大的、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当属卢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一)卢梭的异化理论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先于马克思使用了“异化”,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处在枷锁中。

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产生各种不平等和苦难的真正现实基础,而异化就是人的不自由的状态,即依附。

依附的根源在于一个人的欲望、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

进一步说,人的需求与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使异化逐渐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也使私有制的存在变得合理合法。

在《爱弥儿》中,他曾提到,文明使人腐败,背离自然使人堕落,人变成了自己制造物的奴隶。

此外,卢梭还从经济、教育、艺术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使用了“异化”一词,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类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富材料。

(二)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说在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成为一种哲学范畴,被用来分析主客体关系,即主体创造的东西与主体本身相对立。

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异化概念的人,他的异化思想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异化说”,这种异化主要表达的是自然实现的自在对象化与人类主体观念本质的物化,但实质上都是精神异化。

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异化思想中劳动在人类自我形成方面的作用:“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此,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马克思的四种异化

马克思的四种异化

马克思的四种异化马克思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的理论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他提出了“四种异化”的概念,即物化异化、生产异化、社会关系异化和自我异化。

下面将对这四种异化进行详细解读。

一、物化异化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投入到机器之中,机器不断地发挥作用,最终形成了成品。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被剥夺了自己的价值,变成了商品,成为他自己所不能拥有的物品。

这种剥夺了劳动者的产品是物化异化的表现。

这种异化使得劳动者感到自己只是生产工具的一部分,而自己所创造的东西不再属于自己,造成了自我价值的丧失。

二、生产异化马克思把生产过程分为三个元素:物质、技术和劳动力,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三个元素都被分离开来,工人所做的只是体力劳动。

资本家占有所有资源和生产工具,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方向,工人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着被动的角色。

这种生产的分离使得工人与工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薄弱,而资本家们也不必关心工人所面临的贫困和艰难处境。

因此,生产异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问题。

三、社会关系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竞争和利益驱动,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异化。

资本家们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剥夺了工人享有社会资源的权利,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在竞争之中,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而忽视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的异化使得人们失去了相互信任和团结的基础,也导致了人们在孤独和失落中继续生活。

四、自我异化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剥削和艰苦的环境下,他的生活和意识也会逐渐被异化。

他不再具有与生俱来的人性和本能,而是把自己看作一件产品或工具。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会忽视自己的情感和需要,继续为了生存而不断工作和劳动。

这种自我异化使得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和尊严,变成了机器般的存在。

总结马克思的四种异化概念,可以看作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

这种异化不仅剥夺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更侵蚀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人性,使得劳动成为单纯的物质和利益的追求。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传承》2008年第9期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在近代西方,自17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了由霍布斯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

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

黑格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他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

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

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⑴现象是本质的异化。

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使现象世界产生了。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传承》2008年第9期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在近代西方,自17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了由霍布斯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

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

黑格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他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

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

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⑴现象是本质的异化。

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使现象世界产生了。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所谓的异化,是指的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逐步走向对自身的否定。

因此,异化实际上指的就是杨弃。

因此,异化有两个特征:1、异化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异化必然走向异化的异化。

即否定之否定。

黑格尔是提出最早异化理论的人;黑格尔承认,先有自然界,然后有人,有人的精神。

他认为自然界之前还有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叫做理念阶段,或者叫做逻辑的阶段。

这个阶段变出了自然界,这就叫异化。

费尔巴哈把这个概念接过来解释宗教。

以前18世纪唯物论批判宗教比较肤浅,光说宗教是愚昧无知的产物。

人怎么会信上帝?这是愚昧无知,不懂科学!这种批判很简单,费尔巴哈用异化解释宗教的起源,就比以前深了一步,进了一步。

圣经说,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创造了亚当、夏娃。

费尔巴哈指出来的却正好相反。

他说,是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上帝。

不仅如此,人还把自己的本性也放到上帝里去了。

上帝有无比的智慧,这智慧是什么东西?是人的本性。

上帝爱世人,爱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人的本性。

上帝有意志,意志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人的本性。

所以,是人把自己的本性赋予自己创造的上帝,并且把它无限夸张,成了个上帝。

但是在创造出上帝之后,却跪倒在上帝的脚下,向它哀求:伟大的上帝啊!你创造出我啦!请你救苦救难。

我什么都不是,我是卑微渺小的,你是伟大全能的。

一切好的东西都归到上帝那里去了,顶礼膜拜。

这个过程,费尔巴哈把它叫做异化,叫做人性的异化,或者叫做人的本质的异化。

上帝哪里来的?神哪里来的?都是人自己造的。

自己塑菩萨自己拜,不认得了,反而倒过来,让上帝支配自己。

修道士为什么不结婚?因为天国里有个新娘,叫圣母玛利亚。

他把自己需要的,异化成圣母,他就不要新娘了。

修女在天上也有个新郎,就是上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学位更多了,但理智更少了;
知识更多了,但判断力更少了; 专家更多了,但答案更少了;

药品更多了,但健康更少了;

我们的财产成倍地增长,但价值观成倍地下降; 我们说得太多,爱得太少,恨得太频繁;
我们学会了怎样去谋生,但没学会怎样去生活; 我们给生命增添了年月,但没给年月增添生命;
我们登上月球并返回了地球,但不能过条街去见见新邻居


(2)‚整个社会都给您以良好的祝福与帮助,都为你能够购
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而做周到体贴的服务,因为它在为你所 思所思……这个社会是母性的、也是兄弟友爱式的;我们的
有形的家庭就是这种隐形的消费社会的复制品,而且因此变
得更好更有效率,消费社会给每个人都普降恩泽、广施佛法 。谁会不特别感激而自讨不自在呢?‛
异化的出路——审美代替革命,通过艺术实现‚总 体的人‛
(1)‚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 (2)‚艺术是摆脱异化特性的生产劳动,是生产者和 产品、个人和社会、自然生物和人类的统一体。‛
(3) ‚把注意力放在生活的喜悦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德波(Guy Ernest Dobord)(1931-1994年)——景观社会 ‚现实显现于景观,景观就是现实。这种彼此的异化乃是现 存社会的支撑与本质。‛ ‚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 spectacles)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部转化为一个表 象‛(德波)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社会的财富,表现为一个‘一个惊 人庞大的商品堆积’‛(马克思)
的和创造性能力的人类归属于思想和行动的边缘的 所有方法和手段。‛ (3)在景观所造成的广泛的‚娱乐‛的迷惑之下,‚ 大多数‛将彻底偏离自己本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沦为景观控制的 ,“一场持久的鸦片战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分离是景观发生的现实基础
(1)工人与产品的分离
‚从他们的产品中分离出来的人们,以日益强大的
食物更多了,但营养更少了;
两口子都挣钱了,但离婚更容易了;
房子更奇异了,但家庭支离破碎了;
现在时代商店橱窗里摆的多了,但库房里一无所有 了; 现在的时代科技可以把这封信带给你,而你可以选 择抄送这条信息做点贡献„„或是干脆击下“关闭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所以人把自己进行了异化,形成了上帝,并进而对上 帝产生了依赖感;
所以,宗教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的本质。


“上帝越是万能,人就越是无能。 上帝越是无所不知,人就越是愚昧无 知。总之,“为了使上帝成为一切, 人就成了无” “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 ,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的、转换 成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这就 是宗教之秘密。”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世界、日常生活的被殖 民化、日常生活的恐怖主义、控制消费的官僚社会、消 费被组织化的官僚社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需求的异化
(1)‚在消费的社会,消费者总是被消费的——当然
不是作为有血肉之驱的那个自身,他作为一个劳动
者仍然是自由的;被消费的不是自身的自由,而是
他的生活时间‛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弗洛姆—“爱的异化” “我们的全部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概念 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赏橱窗,用现金或分 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他力所能及的物品。” “归根结蒂爱情的产生往往是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 换价值为前提” “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 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下列事实保佑 吃惊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 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2)‚人类的共同生活被破坏了,创造性的活动
成了一种使个人从集体中分离出来的手段。‛‚离 开了集体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当一个集体被内 部的明的或暗的斗争弄的四分五裂,那么它就称不 上真正的集体了,人不成其为人,而重新变成为动
物了。这样,人类集体变了,人也变了。‛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景观原意为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可视的客观景色、景象 ,也意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 (1)景观已经成为当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标,成 为现今人们‚主导性的生活模式‛ ‚少数人演出,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 ‚景
观秀‛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2) ‚在直接的暴力之外将潜在地具有政治的、批判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异化
异化 (德文:Entfremdung) 英文:alienation;法文: alié nation; 英文、法文和德文的“异化”都来自拉丁文 “alienatio”;
异化,意为“异己的”,“指某物通过自己的活动 而与某种曾属于它的他物相分离,以致于这个他物 成为自足的并与本来拥有它的某物相对立的一种状 态。”——(英)尼古拉斯· 布宁,余纪元编著,王柯平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马尔库塞论技术异化 资本主义的进步法则被浓缩为这样一个公式 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总值 的增长)=奴役的加强。 当代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同化 因为物质极大丰富,所以人们的革命动力消 失了,而实际上,西方社会高度富裕和高度 自由的内在本质是它对个人的统治和压抑。
“人变成了物,成为自动机器:一个个营养充足,穿戴讲
究,但对自己人性的发展和人所承担的任务却缺乏真正 的和深刻的关注。” 只有这样一个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个人的全面发 展成为所有的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情才会成为一种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卢卡奇——物化论 特征 (1)碎片化——丧失了对整体性的判断和对社会的批 判 (2)机械化——丧失了理想追求、忽视对未来的向往 (3)客体化——丧失了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人 出路 渴望‚总体性‛,整体对部分具有无所不在的优先 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日常生活的全 面异化 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特指每天生活中的异化、单调 乏味、机械般重复的特征。 每日生活(daily life):指古代社会的充满着具体而丰 富的意味的每日生活。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3)‚社会的本质是没有人性的,只是金钱,它的目
的成了纯经济性的了。‛ (4)‚人的本质就是追逐物,追逐金钱即恋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列斐伏尔——个人与社会集团的关系的异化。
(1)‚人的本质来自社会过程的整体,个人只有在同集 体的牢固和明确的关系中才能获得它。但是在我们的社会 ,关系被颠倒了,个人可能认为他自身孤立起来就可以使 自己认识自己。这样,个人就更加彻底地丧失和脱离了自 己的基础,脱离了自己的社会根基,把自己看作是理论上 抽象的东西(心灵、内在生活、理想),或者生物存在( 躯体、性欲)。集体越来越分裂了,个体助长并维护这种 分类‛。
著:《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35页 。


几种典型的对异化的论述: 卢梭——文化异化论; 黑格尔——精神异化论; 费尔巴哈——宗教异化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论 马克思——劳动异化论


卢梭——文化异化论 “无论何物,只要是出于自然的创造,都是好的。一 经人手就变坏了。” “我们所有的智慧,都脱离不了奴隶的偏见。我们所 有的习惯,都在奴役我们,束缚我们,压制我们。文明人 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 因为:人“一生下来就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 人钉在棺材里;只要他还保持着人的样子,他就要受到我 们的制度的束缚”。 ——《爱弥儿》

黑格尔—精神异化论
抽象的东西,无论属于 感性存在的或属于单纯的 思想事物的,先将自己予 以异化,然后从这个异化 中返回自身,这样,原来 没有经验过的东西才呈现 出它的现实性和真理性, 才是意识的财产。

பைடு நூலகம்
Hegel

费尔巴哈——宗教异化论
人的无能 vs 上帝的全能 人的缺点 vs 上帝的完善
力量制造他们世界的每个细部,同时他们也发现, 他们与这个世界越来越梳理。他们的生活越是自己 的产物,他们就越是被排除于这一生活之外。‛ (2)生产者之间直接交往的分离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异化
(3)非劳动时间的分离 ‚人们所提及的所有‘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东西 ,即日益增长的休闲时间(leisure time),既不是劳 动自身的解放,也不是由这类劳动所塑造的这一世 界的解放。‛ (4)景观是一台生产和粉饰异化的新机器 ‚景观的社会功能就是异化的具体生产‛ ‚资本变成为一个影像,当积累达到如此程度时,景 观也就是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