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与《诗经

合集下载

双峰对峙的艺术丰碑──诗经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毕业论文

双峰对峙的艺术丰碑──诗经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毕业论文

集美大学JIMEI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双峰坚持的艺术丰碑──《诗经》与荷马史诗比力研究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商秘)年级 2 0 1 x 班级中文x x x x姓名xxx 学号 2 0 0x xxxxxx 指导教师xxx 职称xx200x年5月集美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xxxx 班学生xxx 学号2 0 0 x xxxxxx一、毕业论文标题问题:双峰坚持的艺术丰碑──《诗经》与荷马史诗比力研究二、毕业论文工作规定进行的日期: 2 0 0 x 年10月8日起至 2 0 0 x 年 5 月28 日止三、毕业论文进行地点:集美大学文学院四、任务书的内容:目的: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荷马史诗与《诗经》的研究在各自的范畴中都放出了异彩,但却很少有人将两部作品作为各自民族文学的源头,从文化母题、民族精神与写实传统等方面对其进行比力研究。

本文旨在运用一种开阔的视野,对荷马史诗与《诗经》的原创意义进行深刻的比力与诠释,从而揭示出公元前6世纪摆布中国与古希腊作为当时东、西方文学繁盛一时的代表在审美创造方面的共时性与差异性,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揭示世界文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任务:(1)在系统地研究相关评论资料和比力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对荷马史诗与《诗经》进行深入的精读与整合,进而运用新的思维模式与文化视野对其进行现代性重构,其间也要适本地吸收其他批评理论与研究方式的合理成分,以期穿透两部作品的文化底蕴。

(2)在教师指导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深入研讨前人研究成果,初步了解学术研究前沿,通过撰写草稿、拟定初稿到修改定稿这3个基本的写作阶段,完成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3)拓宽知识视野,适当参考外文资料,并提交一篇与论题相关的外文译文(外译中)及其原文;(4)阅读、研究参考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按照工作日程放置记好周记并按期送指导教师审阅;(5)按照集美大学的有关规定和版式,按时打印论文并装订成册;(6)系统地整合本身的论文写作资料,顺利地通过论文答辩。

《诗经》与《荷马史诗》:对比分析先秦音乐与古希腊音乐的异同

《诗经》与《荷马史诗》:对比分析先秦音乐与古希腊音乐的异同

《诗经》与《荷马史诗》:对比分析先秦音乐与古希腊音乐的异同导语:中国的先秦时期与欧洲的古希腊时代在东西方的历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造就了两种文明。

古希腊和先秦是两种文明的起源时期,在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灿烂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对后世的欧洲和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并根植于东西方文明的血液里。

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西端,而中国则处于东端。

中欧两地相隔遥远,而且在早期交通隔断,但是两地却几乎在同一时期都产生了音乐,并且由于文明形式、地理环境、社会活动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文化。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古希腊文学巨著《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的史诗。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自出现之后,就被赋了多重价值,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

曾有美学家概括出音乐涵盖了交际功能、启迪功能、劝导功能等十几种功能。

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的功能在不断地得到扩展和延伸。

那小武就通过对比古希腊音乐和中国先秦的音乐,简要分析两种音乐文化对各自文明的影响和彼此间的差异,以及对文明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先秦音乐与古希腊音乐的起源:音乐来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有体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音乐与生活这个角度对中西方音乐进行比较,能够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音乐的本质特征。

01.体现劳动、生活因为年代久远,中国的夏商时期和古希腊早期流传下来的音乐资料都极为有限。

中国夏商时期的音乐往往从神话传说、文献记载或出土文物中去探寻。

对古希腊的音乐研究则来源于壁画、陶瓶、雕塑及诗歌、戏剧和哲学著作。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日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日依地德,八日总禽兽之极'。

这是《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一首歌谣,描述的是传说中的远古氏族葛天氏部落表演乐舞:三个人拿着牛尾巴模仿耕种的样子唱歌跳舞。

荷马史诗与诗经叙事比较

荷马史诗与诗经叙事比较

浅议荷马史诗与《诗经》叙事之比较班级:10对外汉语学号:100213050作者: 杨斌内容摘要: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的发轫之作,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伊利亚特》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战争的杰作,《奥德修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个人命运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作品。

它们以史诗的规模,全面而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有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

在艺术上,出色地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最早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

虽然同样是记叙事件,但荷马史诗和《诗经》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从“诗言志”、《诗大序》的观点出发,解读、阐释《诗经》叙事诗和荷马史诗在情节和人物性格上中西方文学差异。

关键词:荷马史诗《诗经》叙事诗情节人物语言正文一、荷马史诗与《诗经》叙事诗创作手法(一)荷马史诗的故事情节安排○1裁剪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叙事长诗。

两部作品各自涉及十年间发生的事件,广泛地描写了希腊社会。

但都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高地集中的手法,把情节集中到一个中心人物、一个完整事件、一小段时间上,使众多的人物、丰富的生活画面,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伊利亚特》既没有描写战争的开始,也没有描写战争的结束,而是集中描写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中52天内发生的战事——阿喀琉斯两次“愤怒”的前因后果。

此时,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夺走了骁将阿喀琉斯的战俘和心爱的女人,后者一怒(第一次)之下退出战斗,特洛伊人遂在主将赫克托耳的率领下大举反攻,希腊联军连连失利,不得不退回到船上。

在特洛伊人火攻希腊联军时阿喀琉斯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冒充阿喀琉斯出战,却被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杀死。

《荷马史诗》与《诗经

《荷马史诗》与《诗经

目录论文摘要 (1)关键词 (1)一、导语 (2)二、诗的文体 (2)三、诗的表现方式 (3)四、诗的功能 (6)五、结束语 (7)注释、参考文献 (8)《荷马史诗》与《诗经》的比较[论文摘要]:欧美文学的发源地在点缀着无数星星般群岛的爱琴海上,一部壮丽的《荷马史诗》不仅自身是叙事文学的典范之作,而且也将其叙述性的传统传达至阿尔卑斯山南北,及整个美洲大陆;亚洲文学的发源地之一则是中国,广袤的平原上孕育了温柔敦厚的《诗经》,它将抒情写意的传统深入到后代创作的方方面面。

说到中西文学的起源,都会想起中西比较诗学上的第一个命题:《荷马史诗》与《诗经》的比较。

也有学者对两部作品里的个别问题如:战争问题、关于爱情的描写、关于民族心理的描写等等作比较。

作为本科毕业的笔者的讨论也不可能脱离这个范围,只是我的阅读和研究范围还很浅显,在这里我只能根据我的阅读经验,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对我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

那么这两部奠定东西方文学本质的文学作品在各自文学的发轫阶段究竟有哪些不同呢?文章从诗的文体,诗的表现方式,以及诗的功能这三方面区别论证《荷马史诗》与《诗经》的差异。

[关键词]:《荷马史诗》;《诗经》;差异;文体;表现方式;功能《荷马史诗》与《诗经·国风》的比较张婷婷第一部分:导语说到中西文学的起源,都会想起中西比较诗学上的第一个命题:《荷马史诗》与《诗经》的比较。

也有学者对两部作品里的个别问题如:战争问题、关于爱情的描写、关于民族心理的描写等等作比较。

作为本科毕业的笔者的讨论也不可能脱离这个范围,只是我的阅读和研究范围还很浅显,在这里我只能根据我的阅读经验,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对我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

中西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传统。

欧美文学的发源地在点缀着无数星星般群岛的爱琴海上,一部壮丽的《荷马史诗》不仅自身是叙事文学的典范之作,而且也将其叙述性的传统传达至阿尔卑斯山南北,及整个美洲大陆;亚洲文学的发源地之一则是中国,广袤的平原上孕育了温柔敦厚的《诗经》,它将抒情写意的传统深入到后代创作的方方面面。

荷马史诗和诗经的比较

荷马史诗和诗经的比较

《荷马史诗》与《诗经》的比较分析《诗经》与荷马史诗的比较诗经与荷马史诗可以说是同时期的东西方两部巨作,然而无论从表达方式还是它们分别对战争和爱情的态度,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诗经采用的是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赋是铺陈直叙,比兴是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

它以抒情诗为主,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是真实而具有触发感的。

诗经善于用章句的重叠来表达感情,增强节奏感。

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

通过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城市特洛伊的故事来表达希腊人崇尚自由的感情。

诗经中反映的是在足够的生存空间中生活的人们,追求的是和谐宁静的生活,而荷马史诗却是在狭窄生活空间的窘迫下,有着强烈向外部扩大生存空间的欲望。

因此,我们看到诗经中战争是激昂和忧伤的,汉民族的军人是有德的君子,也是杰出的战士。

荷马史诗中战争散发着浓烈的血腥气味,里面的英雄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

丝毫感受不到仁厚德性。

《诗经》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将一种细腻的感情或详尽的事件表达得淋漓尽致;但《荷马史诗》作为一种思想开放的西方文化,在情感表达方面就相对的奔放,在言辞方面多通过直接的形式来抒发感情。

因此,《诗经》是简而精,而《荷马史诗》则是细而腻。

两者对英雄的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在《诗经》里体现了一种中华文化,对英雄的定义一般都是有智有谋,德才兼备。

因此,对于《伊利亚特》所描写的“英雄”阿喀琉斯只不对是一位强悍残忍,野性十足,只懂在沙场上杀人而不赋仁厚之心的一介武夫。

但在古希腊文化中,最健美的人不是最有智慧的人,而是体魄强壮、肌肉发达的人,正如其奥林匹克运动主旨也是以体现人的完美体态。

在他们的字典里,勇敢和美德是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式的,因此,在《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和赫无托耳便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而这一标准就是与中华文化的迥然不同。

此外,两者在所表达式的内容与思想也有所不同。

诗经里的主题目是十分丰富的,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也可以说,一部《诗经》立体地表现了生存环境、事态人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映。

尚武与嗜血——《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东西古代战争文化比较

尚武与嗜血——《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东西古代战争文化比较

学 作 品更 能 集 中体 现作 者 对 战争 的态 度 、 场 等 立
核心 文化 因素 。《 经》 荷 马史诗 》 诗 和《 分别 是古 代 东西 方 诗歌 艺 术 的瑰 宝 . 皆为人 民集 体 创 作 、 由
后人 收 集整 理 而成 , 问跨度 长 、 作群 体 庞大 , 时 创 两部 作 品中都 有 与 战争有 关 的诗 篇 , 些 诗篇 其 这
为文 学 是文 化 的重 要表 现 形式 , 以不 同 的形 式 它 表 现 人 物 和再 现 一 定 时 期 、一 定 地 域 的社 会 生 活 ,更 为重 要 的是 与 纪实 性 的史 料 比较 而 言 , 文
《 经 》 《 马史 诗 》 的战争 诗 在数 量 、 诗 和 荷 中 篇
幅、 文学特 征 等方 面都有 显著 的不 同 。首先 。 数 在 量 和 篇 幅上 , 诗 经 》 的 战争 诗 数 量 较 多 , 幅 《 中 篇 短小, 内容 丰 富 。根据 王宗石 先 生 的观 点 ,诗经 》 《 可 以分 为三部 分 : 国风 》 《 诗》 三 颂》 … 其 《 、雅 和《 。 中 . 征 战行 戍 相 关 的诗 歌 共 有 四十 余 首 , 体 与 具 分 布在 : 国风之 部 中的 征人差 役 诗 ( 9篇 ) 征人 差 、 役 家属 诗 (0篇 ) 1 ,雅 诗之 部 中的周 族 历史 诗 ( 8 篇 ) 军 事 狩 猎 诗 (O篇 ) , 颂 之 部 中 的 《 、 1 等 三 周
实就 是 这些 诗 歌所 属 民族 对 战争 的认 识 和 态度 , 是其 战争 文化 内核 的集 中反 映 。比较这 两者 中的
颂 》 《 颂》 商颂 》 、鲁 和《 中相关 的诗 篇等 。这 些诗 章
具 体 形象 地反 映 了先 秦 时期 华 夏 内部 及 其 与 “ 四 夷 ” 间的军 事 冲 突及社 会 各 阶层 民众 在烽 火 遍 之 野 背 景下 的生 存 状态 和 情感 体 验 . 风格 大 致 可 其 分 为两 大 类 型 : 是 雄 壮激 昂 的英 雄 战歌 : 是 一 二 悲 慨苍 凉 的征 夫心 曲 。口女 果 以战争 背景 为标 准 J 口

试论_荷马史诗_的战争观_兼与_诗经_中的王事诗相比较_杨阳

试论_荷马史诗_的战争观_兼与_诗经_中的王事诗相比较_杨阳

加的一份时,却遭到希腊人的拒绝。荷马借狄奥墨 得 斯 之 口交代:“不要让人 接 受 阿 勒 珊 德 罗 的 财 产 或 是 海 伦。 人 人知道,连蠢人也知 道,毁 灭 的 绳 索 套 在 特 洛 伊 人 的 脖 子 上。”由此,我们不难看 出,所 谓 夺 回 海 伦、为 希 腊 人 雪 耻, 不过是他们表面上的借口,实际上希腊人的意图在 于 彻 底 占领特洛伊,夺取财 富 与 荣 誉。 出 于 同 样 的 道 理,奥 德 修 斯回乡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所得财物藏于山洞之中,可 见 其 对于财富的重视。
(二 )环 境 影 响 下 的 民 族 性 格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希腊人形成了具有 鲜 明 民 族特色的海洋性格。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一 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人乐观自信、渴 望 实 现 个人价格。在《荷马史 诗》中,不 管 是 人 还 是 神,他 们 都 活 得有滋有味,大 胆 追 求 个 人 的 欲 望 。 在 追 求 财 富 的 方 式 上,他们对于金钱的占有欲毫不掩饰。将通过战争 掠 夺 财 富视为天经地义甚至是光荣的事情。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大陆性格则比较明显。农 业 社 会 的一成不变,使得他 们 安 土 重 迁、崇 德 尚 义。 在 对 财 富 的 追求上,主张“不以利害义”、“君子爱财,取之 有 道”。 古 代 中国处于农耕社会,封建统治者发动的战争主要是 为 了 稳 固或扩充疆土,防止 外 族 入 侵,以 及 镇 压 人 民 的 需 要。 这 与希腊人为荣誉而战的情形是大相径庭的,从而也 导 致 人 们对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 通过阅读与比较这两部民族史诗,我们能得出 一 些 有 益的结论。《荷马史诗》中的战争保留了较多的 原 始 色 彩, 战争的目的 并 非 开 辟 疆 土,而 是 为 获 取 个 人 的 荣 誉 和 财 富。其时希腊 处 于 城 邦 初 期,国 家 对 公 民 的 约 束 力 并 不 强。同时希腊人的个人意识已经开觉醒。我国周代初年, 大小诸侯国原有一 千 八 百 之 多,到 了 春 秋 时 代,只 剩 下 三 十几国,由此可见其间各诸侯国兼并战争的剧烈 残 酷。 此 外,周人还常常受到 四 夷 的 侵 扰,抵 抗 外 侮 的 战 争 也 时 有 发生。《诗经》中的 王 事 诗 多 是 表 达 对 统 治 者 和 战 争 的 不 满情绪。然而二者的战争观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 是 这 两 个民族性格的重要 展 示 面。 正 如 海 德 格 尔 说:“所 有 诗 歌 的功能都是去蔽,所有的历史中,只有诗歌是真的 ……”诗 歌在一定程度上更能真切地反映人类早期的历史。

《伊利亚特》和《诗经》中战争诗比较

《伊利亚特》和《诗经》中战争诗比较

《伊利亚特》和《诗经》中战争诗比较1. 比较《荷马史诗》和《诗经》的异同首先来看内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实际上这属于音乐上的分类)来源有采诗说这种说法,而周王朝希望借此来控制思想和借以查看政绩以及提供贵族学子讲学教材。

卫风里面有一首《北风》就是讲劝诫之风兴起诗人携友讽谏。

风主要是民歌,雅是正音,主要是贵族写作,比兴手法居多。

颂主要是宗庙之歌。

因此诗经主要内容有:婚恋诗(包括弃妇诗)、政治讽谕诗、征夫诗等。

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

内容主要讲复仇啊、部落纠纷balala 史传由诗人荷马根据民间故事改编,是民间吟游诗人的精华。

这点和诗经很像,都是群众的结晶,在内容上就没有诗经广泛。

再看艺术手法,很早我们就学过诗经艺术手法风雅颂^_^初中课本内容,而荷马史诗贵在辞章华丽、规模宏大,擅用比喻,诗经的比兴手法.最后想讲二者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因为都有属于叙事诗的范畴2. 比较《荷马史诗》和《诗经》的异同首先来看内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实际上这抄属于音乐上的分类)来源有采诗说这种说法,而周王朝希望借此来控制思想和借以查看政绩以及提供贵族学子讲学教材百。

卫风里面有一首《北风》就是讲劝诫之风兴起诗人携友讽谏。

风主要是民歌,雅是正音,主要是贵族写作,比兴手法居多。

颂主要是宗庙之歌。

因此诗经主要内容有:婚恋诗(包括弃妇诗)、政治讽谕诗、征夫诗等。

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度和奥德修记。

内容主要讲复仇啊、部落纠纷balala 史传由诗人荷马根据民间故事改编,是民间吟游诗人的精华。

这点和诗经知很像,都是群众的结晶,在内容上就没有诗经广泛。

再看艺术手法,很早我们就学过诗经艺术手法风雅颂道^_^初中课本内容,而荷马史诗贵在辞章华丽、规模宏大,擅用比喻,诗经的比兴手法.最后想讲二者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因为都有属于叙事诗的范畴。

3. 荷马史诗和中国的诗经,两者相比,那个更早荷马史诗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论文摘要 (1)关键词 (1)一、导语 (2)二、诗的文体 (2)三、诗的表现方式 (3)四、诗的功能 (6)五、结束语 (7)注释、参考文献 (8)《荷马史诗》与《诗经》的比较[论文摘要]:欧美文学的发源地在点缀着无数星星般群岛的爱琴海上,一部壮丽的《荷马史诗》不仅自身是叙事文学的典范之作,而且也将其叙述性的传统传达至阿尔卑斯山南北,及整个美洲大陆;亚洲文学的发源地之一则是中国,广袤的平原上孕育了温柔敦厚的《诗经》,它将抒情写意的传统深入到后代创作的方方面面。

说到中西文学的起源,都会想起中西比较诗学上的第一个命题:《荷马史诗》与《诗经》的比较。

也有学者对两部作品里的个别问题如:战争问题、关于爱情的描写、关于民族心理的描写等等作比较。

作为本科毕业的笔者的讨论也不可能脱离这个范围,只是我的阅读和研究范围还很浅显,在这里我只能根据我的阅读经验,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对我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

那么这两部奠定东西方文学本质的文学作品在各自文学的发轫阶段究竟有哪些不同呢?文章从诗的文体,诗的表现方式,以及诗的功能这三方面区别论证《荷马史诗》与《诗经》的差异。

[关键词]:《荷马史诗》;《诗经》;差异;文体;表现方式;功能《荷马史诗》与《诗经·国风》的比较张婷婷第一部分:导语说到中西文学的起源,都会想起中西比较诗学上的第一个命题:《荷马史诗》与《诗经》的比较。

也有学者对两部作品里的个别问题如:战争问题、关于爱情的描写、关于民族心理的描写等等作比较。

作为本科毕业的笔者的讨论也不可能脱离这个范围,只是我的阅读和研究范围还很浅显,在这里我只能根据我的阅读经验,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对我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

中西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传统。

欧美文学的发源地在点缀着无数星星般群岛的爱琴海上,一部壮丽的《荷马史诗》不仅自身是叙事文学的典范之作,而且也将其叙述性的传统传达至阿尔卑斯山南北,及整个美洲大陆;亚洲文学的发源地之一则是中国,广袤的平原上孕育了温柔敦厚的《诗经》,它将抒情写意的传统深入到后代创作的方方面面。

那么这两部奠定东西方文学本质的文学作品在各自文学的发轫阶段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以下,笔者将从诗的文本,诗的表现方式,以及诗的功能等方面区别论证二者。

第二部分:诗的文体现代文艺理论认为学体裁的划分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将文学作品分为四大类:即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

并且认为:体裁的划分对文学作品有着规范作用、制约作用、以及预示作用。

其中规范和制约的作用是对创作主体来说的,而预示作用则是针对接受者,也就是读者来说的。

在文学的现实发展过程中,文学的研究(包括体裁的划分)相对来说总是要滞后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但从两者形成后的关系来看,文学作品始终与文学体裁相伴,没有无体裁的作品,也不存在没有创作出来的文本而空谈体裁。

文学的发展首先体现为文学体裁的演变。

所以,西方有学者认为:文学史就是文学体裁的演变史。

一部中国文学史首先是一部中国的文体演变史,它经历了从原始神话、先秦诗骚、汉赋和汉乐府、魏晋五言诗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过程。

一部欧洲文学史同样也首先是一部欧洲的文体演变史,它也经历了从原始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传奇到文艺复兴以来的近现代诗歌、小说、戏剧的发展过程。

①综观这两条跨越人类上下几千年历史的线索,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中西方各有一条互不相同的文体演变史,但它们无不例外的是以原始神话为其开端的。

这是因为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尽管中西方远隔千山万水,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差异甚大,但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这一最大的共同现实决定了这两种不同血脉的人类以同样的原始思维方式——神话,用想象、幻想、歪曲、变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界认识。

然而,在中西文体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出现了“诗骚”这种文学体裁,“诗骚”的出现不仅成就了以其为开端的中国上下五千年“诗的国度”的美誉;分别以“诗”、“骚”为开端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引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开山命题“诗言志”与“诗缘情”;“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更是后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西方文体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荷马史诗》的精湛叙事奠定了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荷马的叙事学甚至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叙事艺术高不可及的范本;而作者荷马的传奇连同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故事永远都是后世西方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宝藏。

因此,可以说“诗骚”与《荷马史诗》,虽然在体裁上都冠以“诗”名,但在内容上,已经分别向着“抒情”与“叙事”的不同方向而分道扬镳了。

或者可以说,《诗经》是抒情诗,《荷马史诗》是叙事诗。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国风”以抒情诗为主,而至于“雅”、“颂”则多为叙事和祭祀,谈不上“抒情”,所以,我这里说的“抒情诗”专指《诗经》中的“国风”部分。

赫尔德说:“起源即是事物本质”。

我们从文学初始阶段的流变方向来探求中西叙事诗和抒情诗的区别。

首先,无论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是诗的范畴,而在西方文论中诗学就是文艺理论的统称,现代文艺理论将诗歌定义为“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或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②这样的分类是文体学发展的结果,而以下论述的文体特征是在现代文艺理论定义的诗歌的范畴下进行的。

指《荷马史诗》和《诗经》都冠以“诗”名。

《荷马史诗》作为史诗是叙事文学的一种,而史诗就是以分行的形式对历史或传说的故事进行宏大叙事。

《诗经》作为抒情诗是抒情文学的一种,是以表现作家个人情感为主,偏重审美情感价值的文学。

那么,叙事和抒情的最重要的区别在那里呢?就在于文学的传播媒介——有沟通功能的话语的不同倾向。

叙事是以叙述事实为主,重在描述外在事物。

而抒情重在表现情感,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所以,我们对《诗经》和《荷马史诗》的文体的划分实际上是对话语的不同的沟通功能的划分。

《伊利亚特》的整个故事都是再现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的过程,荷马将其虚构的事件一幕幕再现于读者的脑海之中,难怪亚里士多德称“荷马的本领是教会诗人怎样将谎话说圆”。

亚里士多德对荷马的评价道出了叙事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谎话”即是虚构,第二、“说圆”了便成为了事件。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从《诗经》的成书过程来看“国风”和“小雅”中的部分诗歌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

而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即“瞽献曲”③之类。

也就是说,统治阶级采歌的目的,除用于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汉书艺文志》)④这其实是在说明《诗经》的教育和反馈作用。

所以,无论献诗者的献诗或“诗三百”的真正的来自民间的作者的做诗都是有目的的,将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诗歌里,诗歌是在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也暗合了东方人向来含蓄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诗的表现方法众所周知,《荷马史诗》的叙述是建立在对战争的描写的基础上的,整部《伊利亚特》的主题便是战争,是号称关于为了一个美丽女人的十年的战争。

作者将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都淡化了,以至于作品的情节就是战争的情节,作者叙述节奏的快慢就是战争的高潮时期和低落时期。

荷马是举着摄像机摄下了这场血腥无比的、人神混战的、无正义和非正义可分的战争。

翻开《伊利亚特》的目录,这部用“六音部新诗体”⑤译成的史诗共分为二十四卷,每卷标题为译者所拟(王焕生)。

二十四个标题中直接以战争场面⑥为标题的占了一半,如:第三卷标题为“阿勒珊德罗斯同墨涅拉奥斯决斗”,第十五卷“赫克托尔突破抵抗放火烧船”,高潮的第二十二卷的标题“赫克托尔被阿基琉斯杀死遭凌辱”等等。

这是对战争作“审美直观”⑦。

另外,我们发现在史诗中一般很少跳出来说话的荷马,不厌其烦的在人物名字前加上各不相同的修饰语,仅修饰奥德修斯的就有神样的、勇敢的、睿智的、足智多谋的、机敏多智的、历尽艰辛的、饱受苦难的、阅历丰富的、还有掠夺城市的等等九个,这些词语直观的勾勒出了奥德修斯的形象,并且这些修饰词语是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来印证的。

战争诗是指那些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描写的诗歌。

因此,《诗经》中也有不少反映战争的诗篇,如《采薇》,《东山》,《出车》,《采芑》,《六月》,《江汉》,《常武》,《小戎》,《无衣》。

从篇名看,除了《常武》和《小戎》略带武力色彩,其他的篇名均平和冲淡(这也和《诗经》篇名一般没有实在的意义而常用诗歌开头的两个字作为标题有关),从内容看,以《采芑》为例:“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

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

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中央。

方叔率止,约軝错衡,八鸾玱玱。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

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讎。

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此诗写宣王命方叔率兵征蛮荆,一、二章写兵马盛壮,仪仗威严;第三章写陈师告旅;第四章写计谋宏大,威慑取胜。

朱熹谓“方叔盖尝与北伐之功者,是以蛮荆闻其名而皆来畏服也”(《诗集传》)。

这种通过兵马旌旗的描写来宣扬军威国力的方式,我们用现代文艺理论的话语叫做“侧面渲染”,也就是“比兴”的手法,“即借助外物表现主观情志,通过景语写情语”。

⑧再看《伊里亚特》,赫克托尔之死是全书的高潮,第二十二卷完整详尽的纪录了这一过程,从阿基琉斯向赫克托尔挑战到赫克托尔的父母劝战,到双方开始交战,穿插了雅典娜助战,再到双方激战,到阿基琉斯用铜枪戳中赫克托尔的气管赫克托尔死去,到阿基琉斯凌辱赫克托尔的尸体,最后写到赫克托尔妻子闻到丈夫死讯后的悲痛。

一场场,一幕幕不断放映,有悲伤的,有血腥的,有张力四溢的,也有惨状悲凉的。

我们来看看两位英雄之间的对话吧:“头盔闪亮的伟大的赫克托尔首先说话:‘佩琉斯之子,我不再逃避你,像刚才围绕普里阿摩死的都城三遭而不停步,现在心灵嘱咐我停下来和你拚搏,或是我得胜把你杀死,或是你杀我。

但不妨让我们敬请神明前来作证,神明能最好的监督和维护我们的誓言:如果宙斯让我获胜,把你杀死,我不会侮辱你的躯体,尽管你残忍阿基琉斯,我只剥下你那辉煌的铠甲,尸体交于阿开奥斯人。

你也要这样待我。

’捷足的阿基琉斯狠狠地看他一眼回答说“‘赫克托尔,最可恶的人,没什么条约可言,有如狮子和人之间不可能有信誓,狼和绵羊永远不可能协和一致,它们始终与对方为恶互为仇敌,你我之间也这样不可能有什么友爱,有什么誓言,唯有其中一个倒下,用自己的血喂饱持盾的战士阿瑞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