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实和种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6课《果实和种子》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6课《果实和种子》知识点归纳
1.当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胚珠受精示意图开始凋谢。
2.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传粉完成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皮包裹着种子就形成了果实。
3.果皮的作用是能保护胚珠,使种子正常发育。
4.植物的种子具有繁殖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新的植物。
5.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过程中,果实颜色由绿色逐渐变成了黄色。
(2)果实里大约有18粒种子,呈黑褐色,形状似桃形。
6.观察凤仙花果实的生长过程
(1)凤仙花开花、结果期间,植株的高度变化不明显。
(2)凤仙花的花瓣逐渐枯萎凋零,而子房越来越大。
(3)凤仙花的果实是在植株开花的地方长出来的。
7.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8.经常吃的食物中,有些食用的是植物的果实;有些食用的是植物的种子。
苹果、桃子、西瓜等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果实。
豌豆、莲子、花生等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种子。
9.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果实中果皮包裹着种子,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植物的种子作用却非常大,植物可以利用种子进行繁殖后代。
10.植物结出许多种子有什么意义?
植物的种子是一切植物的根源,凤仙花接触这么多的种子,可以最大限度的繁衍后代。
《果实和种子》优秀教案

课型
观察
教
学
目
标
1、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2、会做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的实验。
3、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
4、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5、能亲自栽种几棵植物,写好观察日记。
重点
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4、汇报。
2、发表观点。
二、了解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1、谈话:你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如何“旅行”的吗?
5、小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拓展:种子为什么要传播
1、提问
3、小结:避免竞争……
板
书
设
计
1、果实和种子
果实有果皮和种子
传播方法:风力、动物、弹力、水力……
课
后
反
思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切等多种方法,来找一找果实的共同特征,从而发现果实都有果皮,内部都有种子。这节课,学生还学会了使用镊子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带果实和种子
课
堂
展
示
学生展示
教师引导
2、介绍带来的果实和种子。
4、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带来了哪些果实和种子?
3、谈话:什么样的才叫果实?
5、小结: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
课
堂
展
示
2、交流并汇报。
3、阅读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讨论:植物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6《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6《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果实和种子》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果实的结构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果实和种子的图片、实验步骤和观察记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果实和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不够清晰,对种子形成过程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加深对果实和种子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果实的结构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果实和种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2.种子形成过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观察其结构特点。
2.实验法: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原因。
4.讲授法:教师讲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解释种子形成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果实和种子的图片。
2.实验材料:果实、种子、剪刀、放大镜等。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果实和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果实和种子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构,重点讲解种子形成过程。
同时,展示实验材料,让学生对实验有所期待。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保护果实和种子,保护生态环境?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及种子形成过程。
《1.-果实和种子》教案3

《1.果实和种子》教案3教学目标1、认识果实和种子,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明确种子是果实的一部分。
2、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发现种子内部构造的相似之处,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3、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途径。
体验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4、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究的方法,并用自己适合的方式表述出来。
5、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植物的繁衍要靠种子来繁衍。
6、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萝卜1个、土豆1个、每两个学生1个花生、湿黄豆、湿蚕豆种子、放大镜、镊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分辨果实,初步了解果实与种子的关系1、多媒体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西红柿、苹果、花生、菠萝、土豆、萝卜、菜椒、柠檬、香蕉、莲藕、黄瓜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研究果实和种子,请看大屏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水果和蔬菜,你能说一说哪些是果实吗?为什么?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2、学生回答预计:(生:①水果是果实。
②蔬菜是果实。
③菜椒、黄瓜、花生不是果实。
④萝卜是果实。
⑤莲藕是果实。
)师:我们常说“开花结果”,这个“果”就是果实。
3、了解果实的特征师:有些同学可能还是觉得不够理解到底如何来分辨果实的,显然我们从果实的外部是找不到果实的共同特征的。
实验寻找答案:师:把果实横向切开或者纵向切开,仔细观察比较从果实的内部构造上去寻找吧!(切开:梨子,橙子,番茄,石榴。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用小刀拨出果实内的种子。
)生:种子。
师:对!果实内部都包含种子,而种子以外的部分都称为果皮,果皮通常具有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
小结:我们知道植物开了花结的果叫果实,还知道了植物的果实都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4、教师示范操作验证师:正是因为果实里面都有种子,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萝卜和土豆,切开后,里面有种子吗?生:没有。
《果实和种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和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6果实和种子》说课稿【教材分析】经过13周左右的时间,凤仙花已经是硕果累累了。
本节课跟随着凤仙花花朵慢慢凋谢,果实逐步形成现象的出现,引领学生研究果实形成的过程,果实的结构特点以及果实对植物体自身的作用。
种子是果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同植物的果实形态特征不同,但它们都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果皮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成熟后,果皮还可以帮助种子传播出去,使得种子找到适宜的环境,发育成新的植株。
不同的果实果皮的特点不同,按照成熟时果皮的质地不同可以将果实分为干果和肉果。
成熟时果皮失去水分变得干燥,这样的果实是干果。
干果又根据成熟后果皮是否开裂分为裂果和闭果。
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会自动开裂,将种子传播出去,是裂果。
向日葵、板栗果实成熟后种皮不开裂,属于闭果。
西红柿、桃等植物果实成熟后果实肉质多汁,这类果实是肉果。
不同的植物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不同,但是每个植株都会结出许多果实,于是就可以产生许多种子。
这些种子再萌发成新的植株,使得种族得以延续。
繁衍后代是果实和种子对植物自身的价值。
因此,果实和种子也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学情分析】通过课前的观察和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花朵凋谢后果实逐渐形成。
对于植物的果实,学生其实并不陌生,生活中学生吃的许多水果、干果、蔬菜都是植物的果实。
学生能够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果实,但可能从没思考过果实对于植物自身有什么作用?学生知道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但可能并没有关注过花变果的过程。
本节课跟随着凤仙花花朵慢慢凋谢,果实逐步形成这一现象的出现,基于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引领学生研究果实形成的过程,果实的结构特点以及果实对植物体自身的作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凋谢后会结出果实。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繁衍后代,使得其种群得以延续。
科学探究目标能基于观察获得的信息描述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6.《果实和种子》教学反思(3篇)

6.《果实和种子》教学反思(1)经过本次《果实和种子》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对学生的前知了解得不够充分。
虽然我认为四年级的学生对果实和种子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作用仍存在较大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前知分析,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相衔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有待改进。
虽然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观察、比较、解剖的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解剖凤仙花果实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细致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时没有强调足够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规范、细致地完成观察任务。
我还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虽然学生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解剖等方式获得了果实和种子的相关知识,但在分析果实和种子的作用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我认为本次教学设计中的活动安排和内容选择是较为合理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沿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次《果实和种子》的教学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6.《果实和种子》教学反思(2)《果实和种子》这一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教学实践。
通过本次教学,我深感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科学奥秘的过程。
在教材简析环节,我深刻体会到教材编排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果实和种子》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果实和种子》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果实和种子》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6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果实和种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植物繁衍后代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它们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知道果实和种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理解植物的繁衍过程,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果实和种子的重要性。
2.难点:理解果实和种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植物繁衍后代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和讲解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果实和种子。
2.探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进一步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讲解:教师进行讲解,详细阐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6《果实和种子》优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6《果实和种子》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果实和种子》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6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果实的结构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传承。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果实和种子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内部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果实的结构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果实和种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探究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传承。
四. 教学重难点1.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各种果实和种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结构。
2.图片对比法:通过对比果实和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差异。
3.视频教学法:播放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果实和种子,如苹果、香蕉、花生、大豆等。
2.准备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果实和种子,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分析其结构和差异。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果实和种子,感受其质地和形状。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教材17页中的方案
• 1、每个瓶中放1粒种子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用1粒偶然性太大
• 3、应当先选什么样的种子?(A、C、D)
A、活的 B、死的
C、结构完整的
D、保满的 E、被虫咬坏的 F、干瘪的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1、果实的结构
果皮 果实
种子
1、果实的结构
番
柑
茄
桔
李 子
无花果
凤梨
桑椹
像这样外面有果皮, 内部有种子的,叫做果实。
果实成熟后,里面会长 有很重要的东西—种子
果实成熟后,里面会长 有很重要的东西—种子
2、种子的结构
胚芽
胚
胚根 子叶
种皮
菜豆种子
种皮
思考: 1、菜豆种子有几片子叶?
果实成熟后,触碰时易炸裂。 油菜、凤仙花等靠弹射传播种子
其他植物的种子, 传播方式式又怎样呢?
苍耳,鬼针草,蒺藜 都是动物传播种子
鲜美的果实 吸引动物来吃, 这些动物无意中 就把种子传播到 了远处。
蒲公英
随风飘撒
槭树的果实像长翅膀的小鸟 风传播种子
风力传播
这是什么?
水葫芦
种子散播方式:
水流传播
5、 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
子萌发有关的、自己能研究的 问题?如:大种子萌发快还是 小种子发芽快?把蚕豆种子头 朝下放,根会向上长吗?
见课本18内容
2、所有植物的种子都一样吗?
2、种子的结构
大 豆 的 胚
2、种子的结构
种皮 胚 (子叶、胚芽和胚根)
3、种子萌发的条件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
的,大家的家中或农民粮仓里储 存的种子(各种豆类谷物等)一般 情况下能萌发吗?
1号瓶
处 10粒种 理 子,拧 方 紧瓶盖
法 室温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水流传播
总结: 说说——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都有哪些?
散播方式
植物 名 称
弹射传播 油菜、凤仙花、豌豆等。
动物传播 苍耳,番茄,苹果,葡萄等。
风力传播 水流传播
蒲公英,槭树等。 莲蓬,椰子等。
说一说: 这些植物如何散播种子?
种子散播方式:
动物传播
这是什么? 柳树 ————————————
种子散播方式:
水传播种子
莲蓬、椰子的种子在水中不会腐烂
因为它们的果实果皮厚实
研究对象
果实特点
推测传播方式
苍耳 表皮有钩刺,易钩住物体 鬼针草
苹果 番茄
表皮光滑,多圆形,色鲜
味美,易吸引动物来吃, 无意中就传播了种子。
动物 传播
蒲公英 槭树
细 小,轻 柔。 风力传播
像 长 翅 膀 的 小 鸟。
莲蓬 椰子
皮厚,易浮于水面 漂流。
种子萌发 回家后,在土壤中种 植一株植物,并精心培育, 直到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 做好日记,描述植物生长 的几个关键时期。
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
种子成熟以后, 怎样传播出去呢?
jiá
油菜荚:细长而薄,较光滑,成 熟后,触碰时易开裂。把种子弹射 出去
种子特 点:细小,
轻,似圆 球,易于 弹射。
凤 仙 花
10粒种子加 10粒种子加 10粒种子加水
适量水,拧 适量水,拧 完全浸泡,拧
紧瓶盖
紧瓶盖
紧瓶盖
低温
室温
室温
1、几号瓶的种子萌发? 3号瓶的种子萌发
2、几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 其它都没有萌发 3、为什么不萌发?14号 号缺 缺少 少水 空分 气, ,23号 号温条度件太都低具,备
4、得出的结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