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3知识框架总结,思维导图版(精选.)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电场。
电场的概念,电荷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电场,电场是一种物质的属性。
在电场中,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电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称为电场强度,用E表示。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力的方向一致。
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场强度E与电荷Q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库仑定律来表示,即E= k|Q|/r^2,其中k为电场常数,r为电荷到观察点的距离。
电势能和电势差。
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电势能,用U表示。
电势能与电荷的大小、电场强度以及位置有关。
电势差,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电势能的变化称为电势差,用ΔV表示。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即ΔV=Ed。
电势差的计算,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差ΔV可以通过在该点放置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来计算,即ΔV=W/q,其中W为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q为单位正电荷。
静电场中的电荷运动。
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如果电荷能够自由移动,则会产生电流。
在静电场中,电荷的运动方式受到电场力的影响。
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使电荷具有动能。
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等于电荷在电场中由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具有的电势能的变化。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电场力对电荷做功,使电荷具有动能,从而产生电流。
电荷在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等于电荷通过的电势差。
电容器。
电容器的概念,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和电能的装置,由两个导体之间的介质组成。
电容器的单位是法拉(F)。
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电容C是指在电容器两极间加上1V电压时所储存的电荷量与电压之比。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Q/V。
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是指将多个电容器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串联时,总电容为各个电容器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并联时,总电容为各个电容器的和。
电容器的充放电,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逐渐增大,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也逐渐增大;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逐渐减小,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也逐渐减小。
物理选修3-3知识框架总结-思维导图版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 温度: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宏观表现,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T=t+273.15(K) ✓ 压强: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对单位面积器壁的冲量。
单位帕斯卡,Pa 。
它和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密度及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成正比也和温度成正比。
✓
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体积大小,分子之间除了碰撞以外没有其它作用,所有碰撞都是完全弹性的。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
. 数,与体积无关。
精选文档
.
精选文档
.
精选文档。
重点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高三物理复习资料选修3—3考点汇编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批分子构成的(1)单分子油膜法丈量分子直径(2) 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同样N A 6.02 10 23 mol 1(3)对微观量的估量:①分子的两种6V0 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往常当作球形,空气分子占有空d 3 间看建立方体)L 3 V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a.分子质量:m Mmol b.分子体积:vVmol N A N Ac分子数目:n M N A vN A M N AvN AMmol MmolVmolVmol2、分子永不暂停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不一样物质能够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说了然物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察看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色:永不暂停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然;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然。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由:它是因为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细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造成。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批的分子都在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相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强烈。
3、分子间的互相作使劲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可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 1 中两条虚线所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协力又叫做分子力。
在图 1 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协力(即分子力 )随距离变化的状况。
精心整理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r 0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均衡,分子间作使劲为零, r 0 的数目级为 10 10 m ,相当于 r 0 地点叫做均衡地点。
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m 时,分子间的作使劲变得十分轻微,能够忽视不计了。
物理选修3-3知识点(全)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1m o 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N m o 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模型: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分子体积等于小球体积。
立方体模型: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立方体的边长为空气分子的平均间距。
注意:立方体模型表述的是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不是空气分子的形状。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 olA M m N =b.分子体积:m o lAV v N =c.分子数量:A A A Am o l m o l m o l m o lM v M vn N N N N M M V V ρρ====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是分子热运动的直接证据。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
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的得更快 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 更快些。
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在r 0位置,斥力等于引力,分子力等于0. 4、温度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二、气体
物理选修 3-3 知识点总结
1、气体实验定律
①玻意耳定律: pV C (C 为常量)→等温变化
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一定的,在这种 情况下,体积减少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适用条件: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图象表达: p 1 P-V
V
②查理定律: p C (C 为常量)→等容变化 T
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适用条件: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 图象表达:P-T ③盖吕萨克定律: V C (C 为常量)→等压变化
T 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 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少,才能保持压强不变 适用条件: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图象表达:V T
a.分子质量: m M mol NA
b.分子体积: v Vmol 【固体和液体-分子体积,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空间体积】 NA
c.分子数量: n
M M mol
NA
v M mol
NA
M Vmol
NA
v Vmol
NA
【M-任意质量;v--任意体积】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
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但颗粒 很小,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 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物体分子做 无规则热运动。两者都有力地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物理选修3-3知识点汇总一、宏观量与微观量及相互关系微观量包括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和分子质量等,而宏观量则包括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m、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和物体的密度ρ。
分子直径通常在10^-10m数量级,可以通过油膜法测量,公式为d=V/S。
此外,分子数N可以通过公式N=nNA/mA计算,其中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分子质量和分子体积的估算方法分别为m=M/N和V=VmρN,其中ρ是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则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子看成球形或立方体,公式为d=6V^(1/3)/π或d=V。
二、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表现为无规则运动,包括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布朗运动则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所做的无规则运动,其特点为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运动轨迹不确定,但肉眼无法看到。
XXX运动的产生是由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微粒碰撞的不平衡引起的。
需要注意的是,布朗运动只能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而扩散现象则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均可发生。
能量不会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表明热量和功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不变3.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中吸收热量,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任何其他效应4.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是无法达到的,因为物质的内能不可能完全降至零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在不同形式和物体之间进行转化或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总能量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在物体与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情况下,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加上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符号法则非常重要:W>表示外界对系统做功,W<表示系统对外界做功;Q>表示系统吸热,Q<表示系统放热;ΔU>表示内能增加,ΔU<表示内能减少。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气体三大定律【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气体分子动理论要点诠释: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①气体分子间距大,一般不小于10r0,因此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很小,以致可以忽略(忽略掉分子间作用力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②气体分子间碰撞频繁,每个分子与其他的分子的碰撞多达65亿次/秒之多,所以每个气体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瞬息万变的,因此讨论气体分子的速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物理中常用平均速率来描述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注意: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如H2和O2,但是它们的平均速率不相同。
③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分布规律。
④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⑤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大,分子速率随随时间分布的峰值向分子速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因此T1小于T2。
2、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越密,对单位面积器壁产生的压力就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考点三、理想气体实验定律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温度、体积、压强这三个量都不变,就说气体处于一定的状态。
一定质量的气体,p与T、V有关,三个参量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参量发生变化,至少有两个或三个同时变化。
1、玻意耳定律要点诠释:(1)、内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压强跟体积成反比。
(2)、公式:1122p V p V ==恒量 (3)、图像:等温线(p V -图,1p V-图,如图)说明:①p V -图为双曲线,同一气体的两条等温线比较,双曲线顶点离坐标原点远的温度高,即12T T >。
②1p V-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同一气体的两条等温线比较,斜率(tan pV α=)大的温度高,12T T >。
(4)、微观解释:①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从微观上看表示气体分子的总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因此气体压强只跟单位体积的分子数有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框图

第7章分子动理论【知识结构】【重点概念与方法梳理】2.分子微观量的估算(1)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计算①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M,借助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求得这种物质的分子质量m=M/N A②已知物质的摩尔体积V mol,借助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计算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所占体积∆V=V mol/N A3③若物体是固体或液体,可把分子视为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可估算分子直径d=√6V molπN A ④依据求得的一个分子占据的体积∆V,可估算分子间距此时把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认为是3,这对气体、固体、液体均适用。
一个小立方体模型,所以分子间距d=√∆V⑤已知物质的体积和摩尔体积,求物质分子数,则∆V=N A V/V mol⑥已知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质量M,求物质的分子数n,则n=mN AM第八章气体【本章知识结构】【重点概念和方法梳理】2.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①参考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体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方程,求得气体压强②力平衡法: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柱或活塞的受力平衡方程,求得液体压强。
③等压面法: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不间断)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
3.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方法①选对象:根据题意,选出所研究的某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其质量必须保持一定。
②找参量:找出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气体发生状态变化前后的一组P、V、T数值或表达式,压强的确定往往是关键,常需要结合力学知识(如力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才能写出表达式。
③认过程:过程表示两个状态之间的一种变化方式,除题中条件已经直接指明外。
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对研究对象跟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中才能确定。
认清变化过程是正确选用物理规律的前提。
④列方程:根据研究对象状态变化的具体方式,选用气态方程或某一实验定律,带入具体数值,最后分析讨论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及其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