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李清照诗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合集下载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①争渡。

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兴尽:指游兴已尽。

藕花:荷花。

②争渡:指天色已晚,乘船夺路回家。

【译文】
常常记起出游溪亭直到日色将暮,喝得醉意醺醺竟忘记了回去的路。

一直到游兴已尽,暮色更浓,才驾着小舟回去;可船儿又迷路进入荷花深处。

船儿争渡,船儿争渡,惊起了河滩上已经夜宿的鸥鹭。

【赏析】
这首词为李清照对年轻时候生活片段的回忆,充满生活情趣。

酒喝到醉得不能回家,回家又迷了路,迷了路更急于回家。

作者在一系列动作的白描和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主体心理活动的轨迹。

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游玩,无忧无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诗词赏析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诗词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诗词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代表之一,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展现了词人的才情与情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解:1、溪亭:临水的亭台,是过去常去的地方。

2、日暮:太阳落山,天色渐暗。

3、沉醉:醉酒,形容人沉浸在某种情感或状态中,忘却了时间。

4、归路:回家的路。

5、兴尽:兴趣耗尽,形容玩乐到尽兴的时候。

6、回舟:乘船返回。

7、误入:错误地进入某地。

8、藕花:荷花。

9、深处:指荷花丛生的地方。

10、争渡:急速行驶,努力渡河。

11、惊起:受惊吓而起来。

12、一滩鸥鹭:一群栖息在水边的鸥鹭。

译文:我常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这风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

玩得尽兴了,很晚才划船回去,不小心进入藕花湾。

用力划啊,用力划啊,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优美的自然诗歌,诗人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溪亭夕照的景色,以及她在荷花丛中迷失方向、艰难穿越的情景。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她对生活的小小陶醉和喜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人通过回忆,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黄昏景色。

夕阳西下,词人在溪亭中饮酒作乐,醉得连回家的路都忘记了。

这里的"沉醉"不仅是酒精的麻醉,更是对美好时光的沉醉,对生活的沉醉。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词人在尽兴之后,乘坐小舟回到家中,却无意间闯入了荷花的世界。

这里的"误入"二字,既写出了词人的无意,也写出了荷花的美丽,更写出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试图找到回家的路,却惊动了在滩上休息的水鸟。

这里的"争渡"二字,写出了词人的急切心情。

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稍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可以悟得。

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情定然转生愉快。

归结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

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终于“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己,此四险……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是天大的惊险。

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词人在对暮归途中迷路的描述,用“争渡,争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活画了她的焦虑慌张及手脚并用划船的情形。

请看,词人怎能不急呢?连鸥鹭水鸟也倦飞而归巢,而自己竟然迷路了。

因此,描述那种水鸟成片惊起的动作形象实在是反映自己心情的焦灼,或者说,“满滩鸥鹭”惊飞正是词人意乱神散情形的映衬,以景衬情,写照真实。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词。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一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en),怎样才能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拓展《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拼音读音参考rú mèng lìng如梦令zuó yè yǔ shū fēng zhòu, nóng shuì bù xiāo cán jiǔ.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shì wèn juàn lián rén, què dào hǎi táng yī jiù.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作品原文:如梦令⑴常记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⑶,误入藕花深处⑷。

争渡⑸,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⑹。

作品注释: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常记:长久记忆。

溪亭:临水的亭台。

⑶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⑷藕花:荷花。

⑸争:怎,怎么。

⑹鸥鹭:泛指水鸟。

作品译文: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创作背景: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

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京,二十四岁时,翁舅赵挺之被罢相,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离开京城到了青州,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

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

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

细审作者行实,此词大致可系于她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之时,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之作。

作品鉴赏: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及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注释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为通假字,同“怎”,读作zěn,意思是怎么,怎样才能。

能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如梦令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如梦令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如梦令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en,怎样才能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2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代: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hù)轮台。

夜阑(án)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僵卧:躺卧不起。

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思:想着,想到。

戍(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

戍,守卫。

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

此代指边关。

夜阑(án):夜深。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鉴赏及译文解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鉴赏及译文解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鉴赏及译文解析原文: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

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一: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误划进了荷花深处。

用力划呀,用力划呀,惊飞了满滩的水鸟。

评点:现今流传下来两首李清照的《如梦令》,皆为游记,都写了酒醉、花美的情景,风格同样清新别致。

这一首写的是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

“常记溪亭日暮”点明是回忆,“溪亭“是地点,时间是在“日暮”。

词人以自然平淡之笔开篇,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带入她所创造的词境当中,同时也为下文的叙述做好了铺垫。

“沉醉不知归路”承接上句,“沉醉”二字隐含着欢愉之意,暗指当时词人心底的快乐之情。

“不知归路”也曲折地表达出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由此可见,那是一次让词人印象深刻的游赏。

“兴尽晚回舟”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意兴,直到兴尽天黑才往回划船。

因“晚回舟”,所以“误入藕花深处”。

此句呼应前面的“不知归路”,表现了词人的忘情。

词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游兴未尽的'少女手摇一叶扁舟荡漾在荷花丛中的美景图,清新自然,别有风致。

接下来,连续两个“争渡”,显示了少女急于找寻归路的焦灼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李清照诗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风林网络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李清照诗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风林网络的作文栏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

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
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
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