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篇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篇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篇
以下是20篇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 自尊心——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确自我意识
2. 社交能力——如何培养孩子之间的互动能力
3. 勇气——如何让孩子勇于面对困难
4. 情绪管理——如何正确处理和把握孩子的情绪
5. 同理心——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6. 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7.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培养孩子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8. 自由的表达——如何让孩子将想法自由的表达出来
9. 极尽善心——如何让孩子充满善心
10. 积极情绪——如何让孩子保持积极的情绪
11. 正确应对挫折——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应对不同挫折
12. 放松心情——如何让孩子放松心情
13. 树立信心——如何让孩子树立自信
14. 改变观念——如何改变孩子的歪曲观念
15. 认知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16. 自卑感——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
17. 成就感——如何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18. 保持平衡——如何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平衡
19. 目标设定——如何帮助孩子设定有效目标
20. 正确处理斗争——如何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斗争。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第一课:认识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珍惜自己。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学会与人沟通。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让学生通过自我描述、他人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的特点。

2. 自尊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培养自信心。

3. 人际沟通:教授学生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活动1. 自我介绍:让学生轮流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他人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了解彼此的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信心,以及如何与人沟通。

第二课:情绪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学会缓解压力。

教学内容1. 情绪认知:让学生了解不同情绪的类型及影响。

2. 情绪调节:教授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3. 应对压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学会缓解压力。

教学活动1. 情绪展示:让学生通过表演、绘画等形式展示不同情绪。

2. 情绪调节方法:教授学生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情绪调节方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缓解压力。

第三课:人际交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沟通技巧:教授学生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的方法。

3. 尊重他人: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实践活动,提高交往能力。

第四课: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五年级健康教育上册教案

五年级健康教育上册教案

五年级健康教育上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2. 健康的重要性:影响学习、生活、成长。

教学活动:1. 讨论:同学们对健康的理解是什么?2. 讲解:教师讲解健康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持健康。

3. 小组活动:制定健康的生活方式计划。

第二章: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理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合理饮食的定义及意义。

2. 均衡营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3. 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

教学活动:1. 讨论:同学们平时的饮食习惯如何?2. 讲解:教师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到均衡营养。

3. 实践活动: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第三章:运动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适量的运动对健康的好处。

2. 培养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运动的意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心理素质。

2. 适量运动的定义及原则:适度、有规律、持之以恒。

3.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学活动:1. 讨论:同学们平时的运动习惯如何?2. 讲解:教师讲解运动的意义及如何做到适量运动。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意义: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认识准确。

2. 不良心理状况的表现及影响。

3.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调整心态、学会沟通、寻求帮助。

教学活动:1. 讨论:同学们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如何应对的?2. 讲解: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3. 小组活动:分享心理健康的经验,互相学习。

第五章:生活习惯与健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 生活习惯的定义及意义:作息规律、个人卫生、学习习惯等。

2. 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同伴的反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

教师分享关于自我认识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准备一张纸,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情绪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教授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等。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画一张表达自己情绪的画,可以是快乐的、生气的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并讨论如何处理这些情绪。

教师教授情绪管理的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与人相处的重要性,讨论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情境。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与人相处中的经验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应对压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存在,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并讨论压力的影响。

教授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放松、寻求帮助等。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感受和经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对压力的方法,并进行实践。

第五章:培养积极心态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学会培养积极心态。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培养积极心态。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自我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介绍、互评互议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自己。

3. 教学活动:开展“我是独一无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增强自信心。

二、第二章:情绪管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影响,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

2. 教学内容:介绍情绪的分类、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教授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倾诉等。

3. 教学活动:组织“情绪万花筒”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情绪调节技巧。

三、第三章:人际交往2. 教学内容:教授与人沟通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倾听、表达等,学习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3. 教学活动:开展“人际交往我能行”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第四章:学习方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学内容:介绍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教授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学习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3. 教学活动:组织“学习方法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第五章:心理健康素养2. 教学内容: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教授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方法,如保持乐观、积极面对困难等。

3. 教学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手拉手”活动,让学生通过故事分享、心得交流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六、第六章:压力管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来源,学会正确面对和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来源,教授压力缓解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合理安排时间等。

3. 教学活动:进行“压力管理之旅”活动,让学生通过故事分享、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会正确面对压力。

五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一)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健康知识不够全面,校内外意外伤害有所增加,有必要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进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获得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教育学生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

4、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5、了解校园环境卫生不仅影响学校的形象,而且影响学生的健康,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6、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大脑;怎样使大脑更聪明;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别等渴了再喝;当心破伤风;牙周疾病的预防;狂犬病的预防;发生扭伤怎么办;发生地震怎么办。

这些知识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成长需要,适合当代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接受习惯与方式,能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

四、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健康知识,激发其增进健康的愿望,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保护生命、维护健康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

六、提高质量的措施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对于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安排,做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之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特点更加贴近。

七、教学时间安排周次日期内容课时29月第一课大脑139月第二课怎样使大脑更聪明149月第三课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1 59月第四课别等渴了再喝1 710月第五课当心破伤风1 810月第六课牙周疾病的预防1 910月第七课狂犬病的预防1 1011月第八课发生扭伤怎么办1 1111月第九课发生地震怎么办1 1311月复习、考试 1。

五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内容

五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内容

五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内容
五年级学生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1. 营养均衡:教育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并向他们介绍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提醒学生要保持饮食的均衡,避免偏食和过度依赖垃圾食品。

2. 预防常见疾病:教育学生有关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如感冒、流感、肠胃炎等。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遮住口鼻等。

3. 身体锻炼:强调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户外运动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4. 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如何管理情绪和压力,以及与同学、家人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提倡积极的心态,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成就和身边的积极事物。

5. 安全教育:介绍学生如何保持自己的人身安全,包括在户外活动中注意交通安全、避免接触陌生人、用电安全和防火等。

6. 防疫知识:特别针对当前流行的传染病,如新冠肺炎,在适当的情况下向学生给予防疫知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指导。

通过以上内容的健康教育,五年级学生能够增强对自身健康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与保健知识。

同时,他们也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心。

1.2 教学内容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

讨论如何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情绪。

1.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欣赏和鼓励。

教师引导讨论如何树立自信心,提供相关方法和建议。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调节和处理负面情绪。

2.2 教学内容讨论情绪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讨论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如面对挫折、压力等。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练习,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经验和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教师引导讨论如何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提供相关建议和技巧。

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尊重、倾听和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和与他人沟通。

3.2 教学内容讨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和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和建立和谐关系。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倾听和沟通的场景。

学生分享自己与他人沟通的经验和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

教师引导讨论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相关建议和技巧。

第四章:应对压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应对压力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讨论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等。

讨论如何调整心态和积极面对压力。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应对压力的练习,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应对压力经验和调整心态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健康教育sd @ 2005-9-13 20:19:48教学内容] 一、人体的消化器官[教学目的] 向学生介绍有关消化吸收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消化道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消化道的组成。

[教具准备] 消化器官挂图。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们喝的水和吃的每样食物都要经过人体自身地处理,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成份并且将废物排出体外。

那么,进行这项工作的器官有哪些呢?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

2、板书课题,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出示挂图,了解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2)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为可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吸收:消化后的营养成份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3)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形态(4)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消化道短而窄,管壁薄,容积小,消化能力不强,特别注意饮食卫生)3、学生提出疑问,相互讨论学习,教师总结4、再次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效果考查,让学生根据挂图按顺序说出各消化器官的名称。

[板书设计] 一、人体的消化器官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口腔腺)、胃腺、胰腺、肝脏、肠腺[教学反馈][教学内容] 二、不吃变质的食物[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危害。

[教学过程]1、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吃完东西后,肚子很不舒服(疼痛、腹泻、呕吐,请学生谈亲身体验),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为了我们的健康,这堂课就来学习“不吃变质的食物”,板书课题。

2、什么是变质的食物?指沾有细菌、毒素和虫卵的食物,食用这些食物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哪些是容易变质的食物(罐头、水果、肉类等)3、食物中毒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被污染的食物被食用后,还可引起痢疾、伤寒、肝炎及寄生虫等传染病。

4、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派代表回答。

5、教师小结:吃干净的食物,腐败、有异味、潰烂不洁的食品和水果不能吃,餐具清洁,小摊上的东西不要乱吃,购买食品要注意。

6、学生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7、效果考查:怎样防止病从口入?[板书设计] 二、不吃变质的食物1、吃变质食物引起的症状和疾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痢疾、伤寒、肝炎、寄生虫病2、怎样防止病从口入?[教学反馈][教学内容] 三、手的卫生[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保持手的卫生的重要性,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经常剪指甲,保持手清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手的卫生与健康的关系。

怎样保持手的卫生。

[教具准备] 挂图[教学过程]1、上课开始让同学互相检查手,看手是否干净,是否剪指甲,导入新课。

2、授新课,提出问题:(1)脏手吃东西会引起什病?(蛔虫、蟯虫、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2)什么情况下应洗手?(饭前便后、劳动游戏后、接触过病人和病人用过的东西)(3)为什么不能留长指甲?(指甲缝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细菌和虫卵)(4)结合挂图说说怎样洗手?(要认真、流动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别人的东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裤子上擦)(5)有感情的领读,齐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3、效果考查,利用晨检或抽查,检查学生手的卫生;课后了解学生是否养成饭前、便后、劳动后、游戏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板书设计] 三、手的卫生洗手:要认真流动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教学反馈][教学内容] 四、预防蛔虫病[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蛔虫病的危害,懂得蛔虫病的防治。

[教学重难点] 蛔虫病的防治。

[教具准备] 挂图[教学过程]1、了解什么是寄生虫,介绍蛔虫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2、蛔虫的感染方式及感染途径。

3、蛔虫对人体的危害:营养不良,消化不良,中毒,刺激肠道,引起疾病。

4、怎样预防蛔虫病?四人组讨论、记录,派代表回答,教师小结:第一,健全洗手设备,供应开水;第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三,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第四,加强健康教育;第五,进行蛔虫感染的普查。

5、蛔虫病的治疗: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驱蛔药。

6、齐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7、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四、预防蛔虫病蛔虫卵土壤水果、蔬菜、手指人体小肠(成虫)蛔虫病对人体的危害蛔虫病的防治[教学反馈][教学内容] 五、预防脊柱异常弯曲[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脊柱异常弯曲的原因,掌握脊柱异常弯曲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难点] 脊柱异常弯曲的预防。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1、导入,脊柱在哪?有什么作用?2、通过挂图讲解脊柱的形态和正常生理弯曲: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柱,上连颅骨,下接骨盆,分颈胸、腰、骶4个部分,由33块椎骨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从侧面看,有颈、胸、腰、骶4个弯曲:颈、腰前凸,胸、骶后凸。

3、脊柱异常弯曲:侧弯、后凸、前凸、平脊等。

按病情发展情况,脊柱弯曲异常可分为三期:一期:习惯性脊柱侧弯二期:固定性脊柱侧弯三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一、二期的大部分属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三期绝大多数是病理性脊柱异常弯曲。

4、了解脊柱侧弯检查方法:是诊、触诊、重锤法。

5、脊柱异常弯曲形成的原因:(1)缺乏身体全面锻炼(2)课桌椅尺寸不适和,长期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3)书包过重背法不正确,经常单侧背书包,习惯用某一侧负重,用手提物6、脊柱异常弯曲的危害:影响人体姿态,防碍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及功能,工作时容易疲劳,体力下降成为从事某些专业的受限条件。

7、脊柱异常弯曲的预防:(1)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姿势和端庄的体态,课桌椅要适合学生的身高(2)注意双侧交替,避免长期单侧肌肉紧张,使用双背带式书包,书包不宜过重,小学生一般在1-1.5公斤之间,中学生一般在2-3公斤之间(3)加强体育锻炼(4)赶善营养,预防疾病(5)定期检查,根据身高定期调换座位8、脊柱异常弯曲的矫治: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脊柱弯曲需到医院治疗(即三期),患轻度脊柱侧弯的学生(一、二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做矫正操恢复正常。

矫正操包括伸展、挺胸、脊柱扭转(转体)、侧体屈体等运动,及全身运动、整理动。

要注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每天做操时间低年级30分钟,高年级40分钟左右。

9、齐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10、效果考察:同学们平常都是怎么做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吗?[板书设计] 五、预防脊柱异常弯曲1、正常生理弯曲和异常弯曲2、脊柱侧弯检查方法3、异常弯曲形成的原因4、危害5、预防6、矫治[教学反馈][教学内容] 六、蔬菜的营养[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蔬菜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教学重难点] 蔬菜的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每天都会吃到蔬菜,,如果在人的膳食中缺少蔬菜行吗?为什么?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的含量最大。

因此人体所需要的这些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蔬菜2、了解学生吃蔬菜情况。

3、根据挂图讲解蔬菜中的营养:(1)维生素C:缺少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经常牙龈出血,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有辣椒、油菜、菠菜等绿叶蔬菜及西红柿、黄瓜、白萝卜等。

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氧化破坏,因此洗菜时不要泡的太久,要先洗后切,急火快炒,以免破坏维生素C。

我们日常吃的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仅为蔬菜的十分之一(2)维生素A:在红、黄、深绿色的蔬菜中含有能转化成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维护视觉和皮肤,人体缺乏维生素A就会影响发育,还得夜盲症(3)叶酸:绿叶蔬菜中的叶酸,能和维生素B12共同合成脱氧核糖核酸,促进大脑发育,孕期多补(4)鲜豆类蔬菜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无机盐和B族维生素(5)纤维素: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刺激肠蠕动,保持肠道清洁,预防疾病,天天吃一定量的蔬菜,使得营养全面,同时还预防了疾病由于各种蔬菜的营养成分不一样,因此吃菜要多样化。

4、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六、蔬菜的营养维生素C维生素A叶酸挂图维生素B纤维素[教学反馈][教学内容] 七、少吃零食[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多吃零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培养学生定食定量进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合理的吃零食。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分组讨论:贪吃零食有什么坏处?怎样合理地吃零食?请几个同学讲一讲。

2、请几位平时贪吃零食和合理吃零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亲身体验,问:同学们,谁做的最好,我们该向谁学习?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做出总结:(1)合理地吃零食:饭后吃点水果;在两正餐之间适当的吃点糕点;在保证一日三餐的前提下适当吃一些干果类;吃零食不要影响正餐,要注意讲卫生,防止“病从口入”(2)贪吃零食对健康的危害: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破坏了胃对食物的条件反射,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如果零食中吃的甜食过多,会引起发胖,还会腐蚀牙齿,易得龋齿(3)贪吃零食容易养成不卫生的习惯,容易得寄生虫病和肠道传染病(4)贪吃零食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不分时间、地点地吃零食,既不文明也不雅观;还会养成爱花零钱的毛病,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4、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效果考查:通过学习本课后,了解学生吃零食的情况与饮食安排。

[板书设计] 七、少吃零食1、合理地吃零食2、贪吃零食对健康的危害[教学反馈][教学内容] 八、体育课卫生[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体育课的卫生要求。

[教学重难点] 体育课的卫生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如何上好体育课呢?首先要了解体育课的卫生要求。

二、体育课的卫生要求:1、环境卫生:场地卫生环境的好坏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场地必须平坦、清洁。

2、个人卫生:(1)换上合体的运动鞋和运动衣,使体育活动时能方便、自然、舒适,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2)严禁穿皮鞋、凉鞋,防止伤害他人和损伤自己(3)严禁带小刀、钉子等,以免造成损伤(4)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充分活动好身体的每个关节和部位,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5)专心听取教师的讲解、示范,体会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能在活动中逐步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6)课程完毕要做整理活动,促进机体各部分机能状态的恢复(7)使用体育器械一要注意安全,二要注意卫生3、运动生理卫生:体育锻炼要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应注意全面性、经常性和发展性,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否则也会引起不良影响,如:头晕、恶心、心慌、面色苍白等现象。

因此,要求每个同学按教师的安排,按规定的时间、动作、次数、运动量去完成。

4、体育课的合理组织:体育课的运动量必须适合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和体力,运动量决定于课程的强度、密度和时间三个因素综合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