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力学测量技术_2013_周轶昊

合集下载

焊缝X射线检测及其结果的评判方法综述

焊缝X射线检测及其结果的评判方法综述

焊缝X射线检测及其结果的评判方法综述 周正干, 滕升华, 江 巍, 李和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100083 北京)摘 要:分析了焊缝X射线检测方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焊缝X射线检测结果的人工评定和计算机辅助评定方法,论述了国内外焊缝X射线检测结果计算机辅助识别的研究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X射线数字实时成像技术是焊缝射线检测的发展方向,焊缝射线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自动分析与识别技术是射线实时成像技术成功应用的基础。

关键词:无损检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焊接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60X(20002)03-85-04周正干0 序 言目前,焊接已作为一种基本工艺方法,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桥梁、车辆、锅炉、电机、电子、冶金、能源、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起重机械、建筑及国防等各个工业部门[1]。

由于焊接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影响,焊缝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熔合不良、裂纹、气孔、夹渣、夹钨、未熔合和未焊透等缺陷。

为了保证焊接构件的产品质量,必须对其中的焊缝进行有效的无损检测和评价。

射线检测是常规无损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技术,其检测结果将作为焊缝缺陷分析和质量评定的重要判定依据[2]。

对X射线检测结果的评定方法有两种:人工评定和计算机辅助评定。

当人工评定检测结果时,评定人员的工作量大,眼睛易受强光损伤,效率较低,而且缺陷分析受评定人员的技术素质、经验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结果往往会因人而异。

采用计算机对X射线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识别,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克服人工评定中由于评判人员技术素质和经验差异以及外界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误判或漏判,使评判过程客观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1 焊缝X射线的检测方法目前,焊缝X射线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胶片照相法。

X射线胶片照相的成像质量较高,能正确提供焊缝缺陷真实情况的可靠信息,但是,它具有操作过程复杂、运行成本高、结果不易保存且查询携带不便等缺点。

211002143_大量程高性能光栅位移测量技术

211002143_大量程高性能光栅位移测量技术

大量程高性能光栅位移测量技术刘林,刘兆武,于宏柱,王玮,姜岩秀,姜珊,孙宇佳,金思宇,梁旭,巴音贺希格,李文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摘要:高精度光栅位移测量系统具有纳米级重复精度、环境适应性强、维度易于扩展等优点,可以满足精密制造行业对米级测量量程、亚微米级精度与多维测量能力融合的测量技术要求,在高端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通过对测量光栅的各项参数进行研究,提升了测量光栅的尺寸与制作精度;提出高精度锥面衍射光栅位移测量、高倍细分转向干涉光栅位移测量、“品”字形拼接大量程光栅位移测量等技术,实现了数百毫米测量量程亚微米级测量精度。

从光栅制作到测量系统研制对提升精度、分辨力及量程提供了理论分析与技术验证。

关键词:光栅位移测量;锥面衍射;转向干涉;大量程拼接中图分类号:TB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95(2023)01-0081-10 Large range and high performance grating displacementmeasurement technologyLIU Lin, LIU Zhaowu, YU Hongzhu, WANG Wei, JIANG Yanxiu, JIANG ShanSUN Yujia, JIN Siyu, LIANG Xu, BAYANHESHIG, LI Wenhao*(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033, China)Abstract: High-precision grating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nanometer repetition accuracy, strong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easy expansion of dimensions. It can meet the measure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eter-level measurement range, submicron-level accuracy and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ment capability. It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high-end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other fields. By study‑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measuring grating, the size and manufacturing accuracy of the measuring grating are improved. High-precision conical diffraction grating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high power subdividing steering interferometric grating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品-shaped splicing large range grating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re proposed to achieve sub-micron measurement accuracy in hundreds of millimeter measurement range. From grating fabrication to measur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echnical verification are provided for improving measurement accuracy, resolution and range.Key words: gating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conical diffraction; steering interference; large range splicingdoi:10.11823/j.issn.1674-5795.2023.01.07收稿日期:2023-01-09;修回日期:2023-01-25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C类)(XDC04030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509)引用格式:刘林,刘兆武,于宏柱,等.大量程高性能光栅位移测量技术[J].计测技术,2023,43(1):81-90.Citation:LIU L, LIU Z W, YU H Z, et al. Large range and high performance grating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technology[J].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2023, 43(1):81-90.0 引言超精密测量技术是现代加工及制造领域的基础,其量程和精度决定着制造的尺寸和精度[1-4]。

现代力学测试技术

现代力学测试技术

动态力学测试技术
用于研究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如冲击、疲 劳等试验。在航空航天、汽车、军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断裂力学测试技术
主要研究材料在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如断裂韧性 、裂纹扩展速率等。在结构安全评估、材料耐久性等方面 有重要意义。
无损检测技术
在不破坏被检测对象的前提下,利用声、光、磁等物理现 象对材料或构件进行内部缺陷或性能变化的检测。广泛应 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
磁结构分析
中子具有磁矩,可用于研究材料的磁结构和磁畴行为。
电子显微镜观察
0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利用高能电子束穿透样品,通过电磁透镜成像,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
晶体结构和缺陷。
0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样品发射的次级电子等信号,获取表
面形貌和成分信息。
03
原位力学测试
有限元法在复杂结构力学测试中的应用
针对复杂结构如复合材料、多孔材料等,有限元法可建立精细化的模型,准确预测其力学 行为。
离散元法
离散元法基本原理
将连续体离散为一系列刚性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通过接触力相互作用,通过求解元素运动方程 得到整体结构的力学响应。
离散元法在破碎、磨损等问题中的应用
针对涉及大变形、破碎和磨损等问题的力学测试,离散元法可有效模拟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破坏 过程。
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材料的抗疲劳性能测 试,如桥梁、建筑、机械零部件等。
振动试验
振动试验原理
通过施加振动载荷,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振动环境,测试材料的抗 振性能。
振动试验设备
电磁振动台、液压振动台等。
振动试验应用
电子电器产品、航空航天产品、轨道交通产品等的抗振性能测试。

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教学大纲

实验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实验设备的选择
根据实验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备的操作
掌握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设备进行实验。
实验设备的维护
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 命。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确保实验方案的设计符合 实验目标。
利用语音信号处理算法, 对语音信号进行识别和 分析,提取出所需的信
息。
声学成像技术
利用声波的传播特性, 对物体进行声学成像, 显示出物体的内部结构
和形态。
电学检测技术
电感检测技术
利用电感的物理特性,对物体的位置、位移 和角度等进行测量和检测。
电阻抗谱技术
利用电阻抗谱的原理,对材料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进行测量和评估。
结果解释与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
信号处理基础
介绍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 信号的运算以及信号的频域分析等。
02
检测原理
讲解各种物理量检测的原理,如位移、 速度、加速度、力、压力等。
01
现代检测技术
介绍新型检测技术,如超声检测、射 线检测、涡流检测、红外检测等。
电容检测技术
利用电容的物理特性,对物体的湿度、压力 和液位等进行测量和检测。
电磁感应技术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物体的磁特性和电特 性进行测量和检测。
其他检测技术
01
02
03
化学分析技术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物 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等 进行测量和评估。

大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认知诊断——以牛顿力学为例

大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认知诊断——以牛顿力学为例
势.FCI反映的属性是在大量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建
是Hestenes等开发的一套用于评估学生对牛顿力 学概念掌握情况的测试卷[2],这套试卷经过多轮的 实践检验,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已经在美国成为 考察学生牛顿物理学学习情况的一个通用测试
卷[3],并且也已经扩展到我国[4 u5].本试卷中大都为
看似简单的牛顿力学基本概念问题,被测试者为经 历了中考、高考进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然而,对于 看似简单的力学问题,通过测试发现学生仍然有各 种各样的认知错误.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应用牛顿力 学概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进而诊断学生的认知 错误,是发现物理学习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本文以测试牛顿力学的FCI试卷为例,应用认 知诊断理论中的Q矩阵方法[6_7],建立FCI试卷的 Q矩阵.应用统计软件对样本的成绩及属性进行统 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认知诊断,帮助 被测试者了解自己对牛顿力学各个概念属性的掌握 情况,诊断个人认知错误.这些信息反馈可以帮助教
收稿日期:2014—05—19 基金项目: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GY2013044)
立起来的,能科学反映学生学习力学时的认知错误.
FCI考核的知识属性有11个,见表1.
作者简介:张轶炳(1964一),女,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物理教学研究.
万方数据
第1期
表1 属性序号 A
张轶炳等:大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认知诊断——以牛顿力学为例
大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认知诊断以牛顿力学为例953测试结果分析31对每个学生的认知诊断记录学生的原始答题选项统计每个题目的得分总分及认知属性得分可以让学生诊断自己的学习情况及知识属性的薄弱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强化
第36卷第1期
VoI.36 No.1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及教学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

2.教学目的学习有关材料组成、结构、形貌状态等分析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将来材料研究工作打基础。

3.教学任务课程任务包括基本分析测试技术模块——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扩充分析测试技术模块——振动光谱分析和光电子能谱分析。

在各模块中相应引入新发展的分析测试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图谱计算机分析处理;电子显微分析引入扫描探针显微分析(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热分析引入DSC分析。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绪论了解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发展趋势,明确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1. 本课程学习内容2. 本课程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3. 本课程的要求(一)X射线衍射分析理解掌握特征X射线、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布拉格方程等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X射线衍射图谱的分析处理和物相分析方法,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了解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的方法和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了解晶胞参数测定方法。

1. X射线物理基础(1)X射线的性质(2)X射线的获得(3)特征X射线和单色X射线2.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 X射线衍射几何条件4. 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的方法(1)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的方法(2)粉末衍射仪的构造及衍射几何5. X射线衍射数据基本处理6. X射线衍射分析应用(1)物相分析(2)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在测定晶粒大小方面的应用(二)电子显微分析理解掌握电子光学基础、电子与固体物质的相互作用、衬度理论等电子显微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透射电镜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的应用和特点,掌握用各种衬度理论解释电子显微像,掌握电子显微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的结构。

1. 电子光学基础(1)电子的波长和波性(2)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和电磁透镜(3)电磁透镜的像差和理论分辨率(4)电磁透镜的场深和焦深2. 电子与固体物质的相互作用(1)电子散射、内层电子激发后的驰豫过程、自由载流子(2)各种电子信号(3)相互作用体积与信号产生的深度和广度3.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1)透射电子显微镜(2)透射电镜样品制备(3)电子衍射(4)透射电子显微像及衬度(5)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的应用4.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1)扫描电子显微镜(2)扫描电镜图像及衬度(3)扫描电镜样品制备5.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1)电子探针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X射线谱仪的类型及比较(3)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6. 扫描探针显微分析(1)扫描隧道显微镜(2)原子力显微镜(三)热分析理解掌握差热分析、热释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差热曲线的判读及影响因素,掌握热释光谱分析,了解差热分析仪的结构,了解热重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的方法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的方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课程名称: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授课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讲授人:张新房二零一零年七月《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学时学分:32课时,周2学时,2学分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使用教材:张锐著.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教学参考书:1. 周玉主编.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2. 来新民主编. 质量检测与控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 左演声主编.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4.杨南如主编.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5.常铁军主编.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6. 周玉等.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自学辅导参考网址:1./eduonline/cl/index.asp2./index?3./clfxycs/sshd.asp?pageclass=1094./?action_mygroup_gid_109_op_list_type_digest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辅以动画、录像。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15% (出勤、听课、作业完成、课堂回答问题等)+实验成绩15% + 闭卷考试成绩70%其他要求: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课下作业《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一门介绍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和有机波谱分析等现代研究材料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化学组成与性能间关系的课程,它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选修课。

这门课程包括晶体学、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能谱分析和有机波谱分析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课程组建设情况表(部分)

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课程组建设情况表(部分)
赵利副教授
乔志春副教授
倪国栋讲师
17
023107
隧道工程
2
32
专业方向课
结构力学A(1)(2)、岩石力学、土力学、爆破工程
隧道的勘测设计,结构设计以及隧道施工的相关知识,并着重于隧道的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技术
刘志强教授
李元海副教授
商翔宇讲师
18
025006
土木工程结构鉴定、改造与加固
2
32
专业方向课
工程力学A(1)(2)、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力学A(1)、结构设计原理
殷祥超教授
巫静波副教授严圣平副教授
8
022201
结构力学A(1)
5
80
专业主干课
专业导论、工程力学A(1)(2)、大学物理A(1)(2)
杆件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在外因(荷载、变温、支座移动等)作用下的强度、刚度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静定、超静定杆件结构内力的分析方法,静定和超静定杆件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变化规律等
吕恒林教授
鲁彩凤副教授周淑春副教授姬永生副教授
9
022102
土力学
2
32
专业主干课
工程力学A(1)(2)、弹性力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土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水理性质的基本概念、土的工程分类标准和特殊土的基本特性,土的压缩性、土中应力、地基沉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击实原理和液化原理,水在土中的渗透规律,有效应力原理等
夏军武教授龙帮云副教授范力讲师 Nhomakorabea16
022032
建筑施工
3
48
专业方向课
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结构设计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1 Y =M λ1 y 1 1 Z 1 1
X x2 Y =M λ2 y 2 2 Z 1 1
• 几何标定,求解投影矩阵
相机投影矩阵(大小3 × 4)
• 几何标定
• 现场测试(NASA Glenn Research Center & GOM)
Schmidt et al. (2005)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igh-Speed Photography and Photonics
2D-DIC 基本原理
• 图像匹配
参考图灰度 目标图度
• 相关函数,描述局部图像相似度
* * = − ( , ) ( , ) CSSD ∑ F x y G x y Ω 2
CPSSD
* * = ∑ − ( , ) ( ( , ) + b) F x y aG x y Ω
2
CZNCC = 1 −
∑ (
Ω Ω
F ( x, y ) − F G ( x * , y * ) − G
如何消除错误匹配对拟合结果的影响?
• 随机抽样一致(RANSAC)
• 核心思想:正确的参数能够解释大部分匹配结果
Zhou et al. (2012). Applied Optics. 51(31): 7674-7683.
基于关联函数的参数传递
• 得到相邻两点参数的关系表达式
• 一阶形状函数
0 u = u 0 + ux ∆x + u 0 y ∆y
2
)
• 局部运动
• 基于变分方法的位移场直接求解
= E (u , v) Edata (u, v) + Esmooth (u, v)
• 自适应局部区域
• 基于迭代优化的DIC算法(1989, Bruck et al.)
• 非凸,非线性相关函数
CZNCC = 1 −
∑ ( F ( x, y) − F )( G( x , y ) − G ) ∑ ( F ( x, y ) − F ) ∑ ( G ( x , y ) − G )
2 * * Ω
)(
)
2
∑ ( F ( x, y ) − F ) ∑ ( G ( x , y ) − G )
CZNSSD
F ( x, y ) − F ∑ Ω F ( x, y ) − F ∑Ω
(
) ∑(
2 Ω

G ( x* , y * ) − G
2 * * G( x , y ) − G
• 离散的坐标:
• 1980年代计算机视觉的发展
• 在数字图像中跟踪物体 • 1981, Horn & Schunck, 光流 • 1981, Lucas & Kanade, 图像配准
Horn & Schunck (1981) “Determining optical fl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图像跟踪
• 图像位移 (单位:像素)
• 力学测量
• 空间位移 (单位:mm) • 应变
二维DIC
• 小孔成像模型
Forsyth, D. A., and Ponce, J. "Computer vision: a modern approach." Prentice Hall (2003).
• 坐标投影变换
• 局部运动一致性
1 1 1 1 1 F ( x1 , y ) G ( x , y ) + Gx u + G y v = F ( xM , y M M M M M ) ( , ) = + + G x y G u G x y v
Gx1 Gx M
G y u F 1 − G1 = M M Gy M v − F G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周轶昊, 陈巨兵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3年10月15日
• 产生背景 • 基本原理 • 实例演示
产生背景
• 1980年代数字图像的发展
x ∈ {1, 2,3, , W }, y ∈ {1, 2,3, , H } N I ( x , y ) ∈ {0,1, 2,3, , 2 − 1} • 离散的灰度值:
f = x X Z y= f Y Z
f ∆ = ∆X x Z ⇒ ∆y = f ∆Y Z
∆x ∆X = = ε xx X x ⇒ y ∆Y ∆ = = ε yy Y y
• 图像配准
• 依赖局部图案的唯一性
• 散斑图案
x
f '( x) = 0
t
f '( x ) x = x − t f ''( x )
t +1 t
x = x − ( ∇∇f ( x ) ) ∇f ( x )
t +1 t t −1 t
• Gauss-Newton
F ( x) = ∑ fi 2 ( x)
i =1 M
1 xt += x t − H −1g
* * Ω 2 * * Ω Ω
2
• 数值方法求解最优变形参数
= p* arg min C (p, Ω)
p
相关函数 变形参数
• 迭代优化
• Newton-Raphson
f ( x) = 0
f (x ) x = x − t f '( x )
t +1 t
t
• 迭代优化
• Newton-Raphson
arg min f ( x)
• 亚像素位置的灰度插值
• 双线性插值 • 双三次插值 • B-样条插值
Wikipedia,
3D-DIC 基本原理
• 立体视觉
• 单相机无法求解三维坐标
Wikipedia,
• 同一三维点 (������,������,������) 在两个相机中的投影位置
g = ∇F
H = ∇∇F
g j = 2∑
i =1
M
M
∂fi fi ∂x j
M ∂fi ∂fi ∂ 2 fi ∂fi ∂fi 2 H j ,k= 2∑ + fi ≈ ∑ ∂ ∂ ∂ ∂ x x x x i 1= i 1 ∂x j ∂xk j k j k
x = x − (J f J f
1
• 1981,Horn,光流公式
仅位移?
亮度一致?
Gx1 Gx M
G y u F 1 − G1 = M M M Gy v − F G
1
局部运动一致?
• 形状函数,描述局部变形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种子点获取
• 图像特征点匹配的优点
• 自动化 • 对图像平移、旋转、缩放、视角变化、亮度变化具有 良好的稳定性 • 在散斑图上匹配数量多、正确率高
• 种子点参数,可由其周围匹配特征点拟合获得
Zhou et al. (2012). Applied Optics. 51(31): 7674-7683.
t +1 t T
)
−1
Jff
• 图像配准算法
• 参数的初始化精度,决定优化收敛位置与速度
Pan et al. (2009).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6): 062001.
• 种子点 + 参数传递(2009,潘兵)
• 变形参数缓变假设 • 当前点的参数作为相邻点参数的初始估计
• 示例
3D-DIC
• 考虑离面位移
• 立体视觉
Wikipedia,
• 双相机进行三维变形测量(1993, Luo et a.)
Zhou, Y., & Chen, Y. Q. (2012).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51, 213-223.
0 u = u x x 0 u = u y y
• 二阶形状函数
0 2 0 2 1 0 1 0 u = u 0 + ux ∆x + u 0 ∆ y + u ∆ x + u ∆ x ∆ y + u ∆ y y xy 2 xx 2 yy
0 0 0 u = u + u ∆ x + u x xx xy ∆y x 0 0 0 u = u + u ∆ x + u y xy yy ∆y y
实际应用
© Trillion Quality Systems
© Correlated Solutions Inc.
• 2003年,泡沫材料撞击哥伦比亚号左翼造成灾难
• 验证试验,泡沫材料撞击增强碳-碳复合材料
采集速率:26,900 fps 图像分辨率:256*256
Schmidt et al. (2005)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igh-Speed Photography and Photonics
• 扩展阅读
• Sutton, M. A., Orteu, J. J., & Schreier, H. (2009). Image correlation for shape, motion and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basic concep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 Pan, B., Qian, K., Xie, H., & Asundi, A. (2009). Two-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for in-plane displacement and strain measurement: a review.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6), 06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