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课堂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原文、知识及练习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原文、知识及练习题

【原文】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知識點】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注釋: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

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

宮中以當天為秋千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

紛紛:形容多。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斷魂:神情淒迷,煩悶不樂。

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借問:請問。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

受此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賞析:這一天正是清明節,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

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

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

詩人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

“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

但是用來寫雨,卻是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

這種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傾盆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

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麵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遊春逛景的人。

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裏,“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

“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清明节专题练习及答案

清明节专题练习及答案

清明节专题练习及答案
清明节专题练习姓名:
1、两首诗都写到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是什么?分别从哪个词看出来的(3分)
雨多,杜牧诗“雨纷纷”,黄庭坚诗“雨足”。

2、请分析黄庭坚诗“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

(3分)
“笑”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1分),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1分),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1分)。

3、黄庭坚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作者运用用典的表现手法(1分),借介之推甘愿烧死绵山也不出山(1分),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绝不改变节操的有气节之士。

(1分)
4、两首诗尾联都是设问,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
杜牧诗尾联设问(1分),用“借问酒家”,欲借酒浇愁来表达内心的悲愁。

(1分)
黄庭坚诗尾联设问,用蓬蒿荒丘作答(1分),表达了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与无奈(1分)。

清明古诗练习题

清明古诗练习题

清明古诗练习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的雨一直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象之一。

在这首古诗《清明》中,诗人描绘了一个悲伤的场景:雨下得很大,行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

他走在路上,感觉好像心灵被撕裂了一样。

于是他向马前问候:“请问,哪里有一个酒家?”牧童回答说:“在杏花村的远处。

”这首古诗充满了深情和忧郁,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清明时节的寂寞和哀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开头就利用了“雨纷纷”这个富有气氛的描写手法,直接展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和人们的心情。

行人心情沉郁,可见雨下得很大。

而“欲断魂”一词表达了行人的愁绪和沉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两句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将诗人和牧童之间的交流展现得生动有趣。

诗人借酒消愁,向牧童询问酒家在哪里,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这里的对话带给读者一种实实在在的场景感,增添了诗意和情趣。

《清明》一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在这个特殊节日内的愁绪和痛苦。

雨下得大,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行人的态度是悲伤的,他们的心情像是被雷雨纷纷撕裂的天空所影响。

诗人通过对清
明时节和行人心情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这个时节内的孤独感和沉重感。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清明》是唐代⽂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中所见,⾊彩清淡,⼼境凄冷,历来⼴为传诵。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部编版:⼩学三年级下册语⽂《清明》原⽂、知识点及练习题),希望帮助到您。

部编版:⼩学三年级下册语⽂《清明》原⽂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纷纷飘洒,路上羁旅⾏⼈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不答遥指杏花⼭村。

部编版:⼩学三年级下册语⽂《清明》知识点 注释: 清明:⼆⼗四节⽓之⼀,在阳历四⽉五⽇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体分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如此节⽇,路上⾏⼈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多⽤“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代诗⼈。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赏析: 这⼀天正是清明节,诗⼈杜牧在路上⾏⾛,遇上了下⾬。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候容易发⽣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

远在梁代,就有⼈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节,往往有“疾风甚⾬”。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还有个专名叫作“泼⽕⾬”。

人教版三年级语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

人教版三年级语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

人教版三年级语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独在异.乡为异客()A.有分别;不相同。

B.另外的;别的。

C.奇异;特别。

D.惊奇;奇怪。

【答案】B2.路上行人欲.断魂()A.想要;希望。

B.将要。

C.欲望。

D.需要。

【答案】B3.爆竹声中一岁除.()A.去掉。

B.授;拜(官职)。

【答案】A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4.千门万户曈曈..日( )A.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B.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样子。

5.路上行人欲断魂..( )A.没有力气B.伤感、哀伤。

6.独在异乡..为异客( )A.他乡、外乡B.奇异的地方。

【答案】4.A5.B6.A按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A.唐李白B.唐王维C.唐杜甫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九月九日”指的是()A.教师节B.重阳节C.中秋节【答案】7.B8.B按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扣号里。

9.《元日》的作者谁?描写的是哪个节日?()A.王安石元旦B.王安石春节C.王安石元宵节10.下列画面《元日》中没有涉及到的习俗是()A.燃放鞭炮B.喝屠苏酒C.换新衣【答案】9.B10.C按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扣号里。

11.《清明》的作者是()A.宋杜牧B.唐杜牧C.唐杜甫12.《清明》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纷纷”描写了雨的什么特点?()A.大、密B.细、密、轻C.大、断断续续【答案】11.B12.B二、连线题13.读古诗,猜节日,连一连。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中秋节天阶夜色凉如水,我看牵牛织女星。

元宵节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端午节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浦酒话升平。

七夕节【答案】14.读诗句,想象画面,连一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三、判断题15.判断正误。

《清明》课堂练习题

《清明》课堂练习题

第三单元古诗诵读清明
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意思是( )。

A.清澈明净
B.清醒明白
C.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4月4日或5、6日
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 )描写
A.动作
B.神态
C.外貌
3.“牧童遥指杳花村”中的“杏花村”指( )
A.酿杏花酒的村庄
B.杏花盛开的村庄
二、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你能写出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成语吗?
三、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是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

( )
2.“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人问酒家,是想“借酒消愁”。

( )
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遥指”是摇着手指。

( )
四、你知道清明有哪些习俗?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浙江语文清明节试题及答案

浙江语文清明节试题及答案

浙江语文清明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清明节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B.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C.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D. 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答案:C2. 清明节通常在公历的哪一天?A. 4月4日或5日B. 4月5日或6日C. 5月5日或6日D. 6月4日或5日答案:A3. 下列哪首诗词与清明节无关?A. 杜牧的《清明》B.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孟浩然的《春晓》答案:B4. 清明节期间,人们通常会进行哪些活动?A. 踏青B. 放风筝C. 扫墓祭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下列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清明节要禁火寒食B. 清明节要插柳枝C. 清明节要举行龙舟比赛D. 清明节要进行扫墓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________节,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答案:(春祭)7. 清明节期间,人们有踏青的习俗,也称为________。

答案:(踏春)8.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________,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

答案:(寒食节)9. 在清明节期间,很多地方有放风筝的习俗,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________。

答案:(放走晦气)10.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也是一个________的节气。

答案:(农事活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清明节的由来。

答案:清明节的由来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被焚死的那一天禁火寒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也是农事活动的重要时期。

12.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答案: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插柳、植树等。

清明节知识竞赛题库(67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清明节知识竞赛题库(67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清明节知识竞赛题库(67题含答案)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哪个朝代?A.春秋时期B.周代C.秦代D.唐代正确答案:B中国人所熟悉的一些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等,主要用于提醒人们时令节气的变化。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东汉明帝时期()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在清明节,去烈士墓园祭奠先烈。

老师要求大家选择一首诗在墓前朗诵,以告慰先烈在天之灵。

根据你的理解,你觉得下列()这首诗在内容上最合适。

A.《诗经·黄鸟》B.杜甫《兵车行》C.李白《将进酒》D.《楚辞·九歌·国殇》(正确答案)以下习俗或者习惯是关于清明节的是()A.植树插柳B.禁火C.扫墓D.踏青E.聚会团聚正确答案:ABCD现今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承袭于古代哪个节日?A.上巳节B.寒食节正确答案:B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宋朝之后,清明节慢慢取代了寒食节。

下面四句诗,哪一句与清明节有关()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确答案:C下面哪一个传说与清明节有关()A.牛郎织女的故事B.介子推的故事C.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故事D.桓景战瘟魔的故事正确答案:B下列叙述清明节错误的是()A.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行清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B.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扫墓,踏青等C.清明节的前一天叫寒食节,是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D.清明节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正确答案:D下列哪项描述的不是清明节()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古诗诵读清明
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意思是()。

A.清澈明净
B.清醒明白
C.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4月4日或5、6日
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描写
A.动作
B. 神态
C. 外貌
3•“牧童遥指杳花村”中的“杏花村”指()
A.酿杏花酒的村庄
B. 杏花盛开的村庄
二、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你能写出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成语吗
三、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是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
()2•“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人问酒家,是想“借酒消愁”。

()
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遥指”是摇着手指。

()
四、你知道清明有哪些习俗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