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1光合作用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3.5.1 光合作用 (叶片与光合作用) 课件(共22张PPT)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3.5.1 光合作用 (叶片与光合作用) 课件(共22张PPT)

C.物质的运输受阻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学习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 2、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能知晓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观察叶片,你发现叶片的排列特点了吗?
轮生
对生
互生
1、仔细观察叶片
(1)观察叶的组成部分,注意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 有什么不同?
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 叶片上表面呈深绿色,下表面呈浅绿色
功能:透光,防止叶片过多的散失水分,保护作用。 气孔是 气体交换 和 水分散失 的门户。在
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数量多
特别提醒:气孔的分布和气孔的张开与闭合
左:保卫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开放; 右: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理解应用之星
荷叶露珠为啥可在上面滚来滚去,而不 吸收进叶片?
这与荷叶表面的角质层有关,角质层上有蜡质,不沾水
(3)为什么叶片的上表面呈深绿色,而下表面呈浅 绿色?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从哪里 出入叶片?
(5)叶有哪些结构特征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讨论:
(1)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 (便于染色和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
(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叶绿体?叶绿体的分布有什 么特点?
(2)叶肉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2)叶肉(营养组织)
归纳之星!
叶肉由 叶肉 细胞组成,包括 栅栏组织 和 海绵组织 .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位置 细胞形状 细胞排列特点 含叶绿体
接近上 表皮
呈圆柱形 较紧密、整齐
接近下 表皮
不规则
较疏松
较多 较少
{ (3)叶脉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 课件(共15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 课件(共15张PPT)

条件
光能
叶绿体
场所
淀粉 ﹢氧气 产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 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
什么叫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淀粉 ﹢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的转变: 合成 有机物
将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淀粉和氧气
2、能量的转变: 贮存
能量
光能
化学能
思考:光合作用有说明意义?
来源
地球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年所释放 出的氧气,可以达到5.35x1011吨左右。
维持大气中 的氧气和二 氧化碳的含 量相对稳定
1、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养料 2、为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3、为动物提供能量来源 4、为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
思考: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利用
光合作用原理,来增加农作物产量?
产 量
玉米与大豆间作套种
立体高效种植
棉花与花生间作套种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5课时:光合作用实质与意义
思考:光合作用的
• 原料? • 产物? • 条件? • 场所?

淀粉 叶绿体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写出方式:
要求:“→’表示反生反应,箭头前是原料, 箭头后是产物,上是条件,下是场所。
反应式: ﹢
原料
条件 场所
﹢ 产物
二氧化碳 ﹢ 水 原料
想一想: 它们的命运会怎样?
白化玉米苗
想一想: 没有了光合作用会怎样?
• 地球上绿色植物一年进行光合作用 所可以生产(4-5)x1011吨有机物。
动物和人的 食物来源
地球上绿色植物一年进行光合作用所转 化太阳能为3x1018千焦,若折算成电能, 可达1700万亿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 说课课件(共15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 说课课件(共15张PPT)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提问引导法 暗处理 →部分遮光→光照→酒精水浴脱色
2.小组讨论法 →漂洗后滴加碘液→漂洗后观察
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Logo
1 内容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策略 4 教学过程 5 板书设计
三、实验演示
实验选材
银 得 材处理边 , 料天 易酢现竺 获浆象 葵 取草不 ,做处理易 将实获 遮验酒精脱色碘处理 光纸遮固光定于心尖部 分,便于区别遮光 部分不和遮见光光部分。 且叶薄小脱色容易 ,淀粉含量高,显 色明显。
二、实验步骤 1.暗处理 →2.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水
浴脱色→5.漂洗后滴加碘液→6.漂洗后观察 三、实验结论
1.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Logo
教学创新
实验引入 课文材料
实验材料 抛旧寻新
实验步骤 问题引导
Logo
单 位:仲恺高新区 潼侨中学 说 课 人:何婷 时 间:2016年9月
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Logo
1 内容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策略 4 教学过程 5 板书设计
提问引导法
教 法 逻辑分析法
及时反馈法
自主思考法 学 法
小组讨论法
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Logo
1 内容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策略 4 教学过程 5 板书设计
一、温故旧识,导入新课
说课 流程
Logo
实验课: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Logo
1 内容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策略 4 教学过程 5 板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整一节合光旧合知作,用 化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PPT精品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PPT精品教学课件
4. 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
①定时记录植株高度; ②定时取样,称量样本植物鲜重; ③定时取样,将样本晾干后称重。
课堂小结
植物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叶绿体,产生植物 生长所需要的淀粉和有机物,排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 光能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思考与练习
1.检测植物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所用的试剂是(C )
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较少, 排列比较疏松,叫做海绵组织。
讨论
1.叶片中与叶柄相通的结构是什么组织? 2.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如何运送? 3.这些组织的形态分布一样吗?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导管
筛管
导管输送无机物(水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 它们属于输导组织。
第2课时
认识光合作用
观察植物的叶
分辨各种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叶柄 托叶
叶片
叶片
叶柄
完全叶
不完全叶
大多数叶一般都具有什么结构?它们的功能主要是什么?
叶柄——连接茎和叶; 叶片——接受阳光照射。
叶片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呢? 叶片扁平、平展,易于接受阳光照射。
叶片平展后,上下表面接受阳光的照射相同吗?叶片 上下表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3. 将上述两套实验装置移到 太阳光下照射两小时,然后,揭 开玻璃罩,从两个枝条上各摘取 一片叶,分别检验两片叶中是否 有淀粉的存在。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植物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进行 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实验条件: 水
实验条件: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条件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光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课件
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
的“窗口”。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死犹未肯输心去, 贫亦其能奈我何!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_②下_[__3表_]_皮_______组__织__。_和[5]_________靠共近同海构绵成组了织_________,属
于保__护_______组织。
③[4]_________内含有输导水分、无机盐的_________和输
导有机栅物栏的组__织_____。 海绵组织
叶肉
营养
叶脉
导管
筛管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课件
科 目:生物 适用版本:北师大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光合作用
第一页,共二十八页。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虽然叶的形 态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却基本相同。不 同的叶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1.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
对下表皮细胞染色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吸水纸
气 孔
保卫细胞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 表皮细胞内没有
气孔
表皮细胞
叶的下表皮结构图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气孔的结构、作用
保卫细胞
外壁
内壁
气孔(能张开或闭合)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显微镜下叶片的结构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海绵组织
叶片结构分解
盛有清水的玻璃皿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3)用毛笔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放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
上,制作成____临__时_装__片__.
(①4)[制2]成是临__时__装__片__后_,,判放断在的__依__据_低_是_倍___显____微_下_镜_观___察__,__可;以[6看]是到:

生物七年级上册5章1节光和作用二课时课件北师大版

生物七年级上册5章1节光和作用二课时课件北师大版

3、太阳光照射两小时. 分别检验两组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的存在。
碘液
不变色
(无二氧化碳)
(无淀粉, 没有进行光和作用)
深蓝色
(有二氧化碳)
(有淀粉, 进行了光和作用)
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和作用的原料
1、为什么装置一要加上清氢氧化钠? 它有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作用, 2、为什么瓶口要涂上凡士林?
结果 植物
用碘液检验叶片
绿色部分 白色部分
银边翠 银边天竺葵 彩叶草
变蓝色
不变色
变蓝色
变蓝色
不变色
不变色
(四)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自学课文
1、放在暗处2-3天。
2、在玻璃板上放置一个培养皿,将少量25%氢 氧化钠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然后将装有枝条的小 烧杯放在培养皿里,用大玻璃瓶罩住实验装置, 并在瓶口涂一点凡士林。 再用同样的方法做好第二套装置,但培养皿里是 清水。
5、取出试管并倒转,使水落入到试管 的下部。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 试管中,观察。
分析实验现象:
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火条伸入试管后,发 生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猛烈燃烧; 有氧气产生 (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水中为什么要加上碳酸氢钠? 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防止气体出入
3、该实验的变量因素是什么? 二氧化碳
知识拓展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一个实 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A B
圆圈内叶片就没 有水供应了
小结 所以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本课时的几个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 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产生氧气,还需要叶绿素。 叶绿体是光和作用的场所。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第3单元5第1节 光合作用》PPT课件 (16)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第3单元5第1节 光合作用》PPT课件 (16)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2课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复习引入
时间
科学家
实验成果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植物所需全部物质来自1( )
17世纪上半叶 比利时的海尔蒙特 使植物增重的唯一物质是2( )
1771年 1779 1782 1804
英国的普利斯特利 荷兰的英格豪斯 瑞士的谢尼伯 瑞士的索热尔
绿色植物能净化因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 污浊的空气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3课时: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 吸收二氧化碳
讨论: 怎样设计实验观察并检测光合作用
释放氧气?
提示: 选择哪种实验材料比较好? 怎样收集到氧气? 怎样检测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结果分析
带有火星的火柴棒伸入到试管后,又重 新燃烧。这表明试管中收集了氧气,它有助 燃作用,从而使火柴棒复燃。这一实验现象 表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产生了氧气。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7课时:光合作用实质与意义
• 问题:
• 回顾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你能说出光合 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分别是什 么吗?
光 淀粉
叶绿体
氧气
二氧化碳

海尔蒙特的柳树苗实验
思考:光合作用的
• 原料? • 产物? • 条件? • 场所?

淀粉 叶绿体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照光
实施计划
思考: 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
不透光纸,摘下一片叶子,滴上碘液, 能看清楚它变成蓝色吗?
将小烧杯置于 盛有开水的大烧杯 中,用酒精灯水浴 加热。 酒精脱色
实验注意事项
请同学们描述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 安全和合理的操作方法!
叶片变成黄白的
漂洗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1节《光合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1节《光合作用》课件
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不是由土壤直 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
2020/8/20
实验过程( 描述)
实验现象( 独学灯 鼠+树
鼠 死(死/活),蜡烛 灭(亮/灭) 树生长、 蜡烛 亮(亮/灭) 树生长、 鼠 活(死/活)
植物可以净化 动物呼吸和蜡烛燃烧污染的空气。 重复实验(是/否)否 一定成功。
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 淀粉 )
瑟讷比埃 英格豪斯
海尔蒙特
萨克斯 索绪尔 普利斯特利 亚里士多德
十七世纪 之前
1771年
1782年

十七世纪 上半叶
1779年
1804年
18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实验结论 (合作)
淀粉遇碘液变 变深蓝色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淀粉燃烧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 是一种 有机物
暗处理
照光
碘蒸汽熏蒸
绿叶在光下能产生淀粉即有机物
光合作用发现简史各实验结论
海尔蒙特: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
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利斯特普利: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1节《
光合作用》课件
2020/8/20
我能学会:
01 解释柳苗生长之迷 02 描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03 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问题: 植物为什么会生长?
讲授新课
一、柳树生长之谜
人们是怎样解释植物生长现象的?
亚里士多德
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
合作
我们来实验吧!!
勤于思考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情况二
情况一
情况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不同的叶片总是上表面颜 色深、下表面颜色浅呢?
下表面
上表面
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a.将一片叶片放在载 玻片上。
b.用手捏紧并排的两 个刀片,切割载玻片上 的叶片。 a
b
c
c.把刀片夹缝中的叶 片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 d 培养皿中。重复几次, d.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 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 次水。 制成临时切片。
3.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1779年)
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在光照条 件下能够释放气体
绿色植物在没有光 照时不能释放气体 氧气
4.瑞士牧师瑟讷比埃(1782年)
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5.瑞士学者索绪尔(1804年)
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要消耗水
6.德国科学家萨克斯(1864年)
分和未被遮盖的 部分形成对照
实验步骤
4.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 片,除去不透光纸,放入盛 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酒精要 浸没叶片)。将小烧杯置于 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 精灯水浴加热。注意观察叶 片和酒精溶液的颜色变化。
讨论:
(1)酒精的作用是什么? 使绿叶中的色素溶解到酒精中
(2)为什么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水浴加热? 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 不仅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 绿素的效果也不够好,尤其容易引燃酒精发 生危险
实验组:无阳光 对照组:有阳光
实验步骤
1.实验前2~3 d,把盆栽 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 放于暗处。
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 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 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 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 是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实验步骤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实 验材料上选1~2片生长健壮 的叶片,用不透光纸从上、 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 叶片被遮盖的部 分。 3.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 阳光下,使部分遮光的叶 片接受光照2~3 h。
保卫 细胞
气孔闭合 表皮细胞
气孔张开
讨论:
3.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接近上表皮的 叶肉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在形状、排 列方式和内部绿色颗粒数目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细胞呈圆柱形 栅栏组织 排列紧密而整齐 (接近上表皮) 含叶绿体较多 叶肉
细胞形状不规则 海绵组织 排列疏松 (接近下表皮) 含叶绿体较少
2.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1771年)
为什么蜡烛会熄灭? 为什么老鼠会死亡?
为什么蜡烛没有熄灭? 为什么老鼠没有死亡?
普利斯特利得出结论——
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 绿色植物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 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当其他科学家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 人得出了和普利斯特利相同的结论,有的人却 得出了和普利斯特利完全相反的结论,这是为 什么呢?
4.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它的“车 间”和“机器”各是什么?动力、原料和产品 又各是什么? 叶绿体 “车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绿素 “机器”: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 光能 “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二氧化碳 “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淀粉
第1节 光合作用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哪些物质? 这些物质来源于哪里?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
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 需要的各种物质
1.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17世纪上半叶)
只浇水 5年后
柳苗2.3 kg 干土90 kg
柳苗76.8 kg 干土89.943 kg
实验结果——
2.观察叶片的结构
在低倍镜下找出薄而比较完整的叶片部 位,对照教材图5-8观察叶片的结构,区分 出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识别各 个部分的细胞结构特征。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a.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植物叶的下表皮, 制成临时装片。 b.用低倍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的呈半月 形的保卫细胞。 c.画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 成的气孔及其相连的几个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论——
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实验步骤:
1.斑叶植物光下照射2 h左右。
2.取叶,酒精脱色。
3.漂洗,滴碘液。
银边翠
4.漂洗,观察叶色变化。
5.记录实验结果。 银边天竺葵
讨论: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吗?
银边翠
银边天竺葵
白色部分(不含叶绿素) 绿色部分(含叶绿素)
实验现象——

木材
橡胶
香料
药材

石 油
天然气
O2
CO2
CO2
O2
↬ 氧气来源
立体种植
合理密植
产量低
产量高
产量低
1.叶片是由_____ 表皮 、 _____ 叶肉 和_____ 叶脉 组成的。 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叶绿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肉细胞、保卫细胞 3.为什么叶片上表面绿色深一些,而下表面绿 色浅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含叶绿体较多;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胞排列疏松,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
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下表皮 保卫细胞 叶脉 气孔
讨论:
1.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有由一层细胞组成 的表皮,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如何? 无色透明
表皮 细胞
排列紧密
细胞外壁上有不 易透水的角质层
既有利于透光,又可防止叶片过多地 散失水分,对叶片还有保护作用
讨论:
2.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排 列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特点与它 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气孔
结果 植物 用碘液检验叶片 绿色部分 白色部分
银边翠
银边天竺葵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实验结论——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叶绿素是谁产生的? 叶绿素存在于叶片的什么结构中?
绿叶细胞的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实验组:无二氧化碳 对照组:有二氧化碳
如何创造无二氧化碳的环境条件呢?
物质转变: 无机物(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淀粉)
能量转化: 光能→化学能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 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 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玉米白化苗
肯尼亚大旱
最终会因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而“饿”死
很多动物因没 有食物而饿死
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很多食物

二 有二氧 化碳
无二氧 化碳
氢氧化 钠溶液 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
装置一:叶片不变蓝 装置二:叶片变蓝
实验结论——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原料:水、二氧化碳 条件:光照
产物:氧气、淀粉等有机物
场所:叶绿体
叶 镶 嵌
爬山虎
苎麻
仔细观察菠菜叶,叶片由哪些基 表皮、叶肉、叶脉 本的结构组成?________________
筛管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韭黄
韭菜
韭黄为什么是黄色的?它是如何培育出来的?
韭菜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合成叶 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为“韭黄”
叶绿素只有在______ 光照 条件下才能形成。
白或黄 色。 没有形成叶绿素时,叶绿体呈_______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条件
光 水+二氧化碳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叶绿体 原料 场所 产物
柳苗质量增加74.5 kg 土壤质量仅减少了0.057 kg
如果你是海尔蒙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海尔蒙特得出结论——
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 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呢?为什么?
不完全正确,海尔蒙特只考虑了土壤中物质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而忽略了阳光和空气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
讨论:
4.叶脉贯穿于叶肉组织中,叶脉细胞的形状 和排列方式如何? 叶脉成束分布在叶肉组织之间,是叶片 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
导管是一根中空的管道, 由许多长形、管状细胞 组成 导管细胞是死细胞,没 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 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 导 管
能够输导水和无机盐
筛孔
筛管由许多管状细胞组 成,细胞端壁上有许多 筛孔 筛管细胞是活细胞 输导有机物
不透光纸
暗处理叶片
照光
碘蒸气熏蒸
讨论:
(1)萨克斯为什么要把绿色植物放在暗处几 个小时? 消耗叶片中原有的营养物质 (2)为什么叶片要部分遮光,部分暴露在光 下? 进行对照 (3)用碘蒸气处理叶片,为什么照光部分显 示深蓝色? 照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淀粉遇碘变蓝色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设置对照实验
见光部分+碘液→变蓝 →合成了淀粉 遮光部分+碘液→不变蓝 →没有合成淀粉
实验结论——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讨论:
(1)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 发生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卫生香或木条复燃 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作用 (2)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气体是什么? 氧气
实验步骤
5.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用清水 漂洗。 6.将漂洗干净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几滴 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叶色的变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