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刘备敕刘禅遗诏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21 刘备敕刘禅遗诏

一、趣文导读窃槽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译文】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学、理学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的酒。
鲁国人向他们请教酒方,但无法获得。
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
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
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索要来喝喝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以辱君命文言文翻译

是时,魏国丞相司马昭,阴蓄篡逆之心,欲乘蜀汉新丧国丧,取而代之。
乃遣使通好,欲借孔明遗物,以示敬意。
蜀汉后主刘禅,不识大体,竟允其所请,将孔明遗物献与司马昭。
此消息传至蜀中,朝野上下,无不惊愕。
有忠臣曰:“孔明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陛下不思报答,反将孔明遗物献与敌国,此乃辱君命,丧邦之兆也!”言辞激昂,痛心疾首。
然刘禅不以为意,曰:“孔明已逝,吾等有何面目再谈君命?司马昭借物以示敬意,吾等献之,亦无不可。
”此言一出,朝臣皆默然。
于是,司马昭得孔明遗物,心中大喜,以为得此,蜀汉不足惧矣。
遂起大军,欲一举灭蜀。
蜀中百姓,闻此消息,无不痛心疾首,以为刘禅辱君命,丧邦之罪,不可饶恕。
时值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英勇善战,领兵抵御魏军。
瞻知父仇,誓死捍卫蜀汉。
两军对垒,瞻率兵冲杀,锐不可挡。
司马昭见瞻英勇,心生敬佩,欲招揽之。
瞻怒曰:“吾父忠心为国,尔父篡逆乱国,吾宁死不屈,岂能降尔?”言罢,挺枪直取司马昭。
昭惧,令军退却。
是战,蜀汉虽败,然诸葛瞻忠勇不屈,威震敌国。
蜀中百姓,闻瞻勇猛,无不感叹:“瞻虽败,然其忠义,堪比孔明。
陛下辱君命,丧邦之罪,固不可恕。
”言辞激昂,痛心疾首。
后刘禅知此,深感愧疚,痛哭流涕,曰:“吾不识大体,辱君命,丧邦之罪,实在难辞。
今瞻忠勇,堪比孔明,吾当重用之,以赎前罪。
”遂封诸葛瞻为蜀汉丞相,委以重任。
然时局已变,魏国强盛,蜀汉衰弱。
诸葛瞻虽忠勇,终难挽狂澜于既倒。
后蜀汉亡国,刘禅降魏,悔恨不已。
而诸葛瞻,虽忠勇不屈,亦不免于难。
此一事,后世传为千古奇谈。
世人皆言,刘禅辱君命,丧邦之罪,不可饶恕。
然诸葛瞻忠勇,堪比孔明,虽败犹荣。
此乃忠义之士,虽败犹荣之典范也。
故后世子孙,宜以此为戒,勿辱君命,丧邦之罪,切莫重蹈覆辙。
愿忠义之士,永存于世,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此,方能告慰孔明在天之灵,亦不负先烈遗志。
先主遗诏全文译文

先主遗诏全文译文
我先主刘备恭奉天命,安托孩儿刘禅为嗣,是以撰写此遗诏,以表吾心愿。
吾精诚为国家谋劳务,为社稷尽忠职责,维护了蜀国的安定繁荣。
今我行将就木,尽忠职责的辛劳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孩儿禅性柔弱,并不适合执掌朝政,容易被外戚所操纵。
故我特此指定丞相诸葛亮为辅政大臣,希望他能以智慧和仁德治理国家,保卫国家安宁。
而皇后可随意挑选有勇气和智慧的人为辅佐,共同努力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诸葛亮作为丞相,聪明睿智,深得吾之器重和信任。
他拥有卓越的才智和仁德,绝对是国家的最佳选择。
他要恪守职责,忠诚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负吾望。
另外,提醒他要多听取朝臣的建议和意见,咨询他们的智慧,以便决策更加明智公正。
朝廷中有孩臣臧霸等人,他们素来狡猾奸诈,顽固不化,以私欲和权力为先。
必须严加防范,以免他们发动叛乱,危害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
此外,尽量提拔忠诚正直的朝臣,以保持政府的廉洁和公正,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另外,我将我的遗体托付给太师关羽,希望他能以崇高的品德举办靖会,合葬于落儿山。
并希望我的子孙能保持纯正的家风,树立美好的家族形象,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最后,我希望百姓们能够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同时,望诸葛亮能够善待百姓,顾及百姓的疾苦与利益,建立公
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此遗诏以大汉建安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立,希望大家能够遵循吾之遗愿,共同努力,为蜀国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宁而奋斗。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三国志·魏书·李典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国志·魏书·李典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三国志·魏书·李典传》原文及翻译三国志原文: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
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
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
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
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
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昱亦以为然。
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
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
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
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
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
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
”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
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19 刘备敕刘禅遗诏(含答案)

19 刘备敕刘禅遗诏一、趣文导读教象棋两人对弈象棋,旁观者教不置口。
其一大怒,挥拳击之,痛极却步。
右手摸脸,左手遥指曰:“还不上士!”【译文】有两人下象棋,一个旁观的人教导不停,其中一个下棋的十分恼怒,便挥舞拳头揍那个旁观教导的人。
那人被打得十分疼痛,连连后退,右手捂着脸,左手比划说:“还不快上士!”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言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三国志》)【古今对碰】【作品赏析】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留给刘禅的遗言对于养生有什么样的帮助

刘备留给刘禅的遗言对于养生有什么样的帮助
核心提示:我们每做一件小事,能充分考虑“勿以害小而为之,勿以利小而不为”,并以之为指导,严格执行,这样一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刘备给儿子刘禅的遗诏中,有一句话堪称经典,后来屡屡为后人引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的意思是劝勉儿子要进德修业,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它。
在人的健康养生方面,这句话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不过,应改为“勿以害小而为之,勿以利小而不为”更为贴切。
养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过程,一副健康的体魄绝非是一朝一夕锻炼养护出来的,而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锻炼方式、合理的作息时间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结果。
保健养生,不在于一时的心血来潮,不在于昂贵的补品滋养,也不在于名医教授的顾问指导,而主要取决于我们个人生活的细节,在于一点一滴。
我们每做一件小事,能充分考虑“勿以害小而为之,勿以利小而不为”,并以之为指导,严格执行,这样一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比如说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对人体有益,但不这样做,似乎也没有明显的大害;再比如说,大汗淋漓之时喝冰镇饮料,这确实能给人带来一时快感,但对健康也有些许危害。
当诸多的小害积少成多之时,人的身体就会出现大的变故,到这个时候,才想起养生保健的重要,恐怕已经悔之晚矣。
本文节选自《老人报》。
史诗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曹操既定河北,威震华夏,遂率众南征。
刘备惧,乃遣使求和。
操不许,乃留荀彧、郭嘉守邺,自南征刘表。
荀彧、郭嘉曰:“今刘备新败,宜急击之,不可失也。
”操不从,曰:“刘备,天下枭雄,未可轻视。
吾今南征,非为刘表,乃为刘备。
吾闻刘备有二子,刘禅、刘永,皆聪明睿智,吾欲先取其二子,以为质,然后图之。
”遂引兵南渡汉水,军至宛城。
译文:曹操平定了河北之后,威震华夏,于是率领大军南征。
刘备感到恐惧,便派遣使者求和。
曹操不允许,于是留下荀彧、郭嘉镇守邺城,自己南征刘表。
荀彧、郭嘉说:“如今刘备刚刚战败,我们应该趁机攻击他,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不听从,说:“刘备是天下的一位枭雄,不可轻视。
我现在南征,不是为了刘表,而是为了刘备。
我听说刘备有两个儿子,刘禅和刘永,他们都聪明睿智,我想先夺取他们的儿子,作为人质,然后再图谋他们。
”于是曹操率领军队南渡汉水,大军抵达宛城。
在这段节选中,曹操展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
他深知刘备的厉害,认为不能轻视他。
在决定南征刘表之前,曹操先要夺取刘备的两个儿子作为人质,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这充分体现了曹操的谨慎和智谋。
同时,这段节选也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激烈。
曹操与刘备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双方都在争夺天下霸权。
在这场斗争中,荀彧、郭嘉等谋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建议和策略为曹操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这段节选展现了《三国演义》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
这段翻译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典名著。
刘备的遗书文言文翻译

余以薄德,谬承帝室之绪,忝居皇位,谬为万民之主。
自余起兵以来,夙夜忧叹,恐负天下之望。
今值天命,岁在甲子,天下三分,余独得其中之一。
虽未克复汉室,然亦足以自立于天下。
然而,疾病缠身,年事已高,自知不久于世,是以临终之际,谨以遗书,托之后事。
吾子刘禅,尔自幼聪慧,性情宽厚,承余之志,继余之业。
今临终之际,特以临之以大义,使之不负先帝遗愿。
尔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勿以富贵骄人,勿以贫贱丧志。
凡所行事,当以仁为本,以义为用,以礼为节,以智为谋。
尔当以德服人,以威摄敌,勿以暴虐失天下之心。
吾弟关羽、张飞,忠勇无比,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今虽已逝,然其忠义之心,尚在吾心。
尔宜以礼祭之,以示吾兄弟之情。
尔等宜继其遗志,同心协力,保卫汉室,振兴中华。
吾友诸葛亮,才智过人,忠诚不渝。
余得与之共事,实为幸事。
今虽逝去,然其忠诚之心,犹在吾心。
尔宜继承其遗志,辅佐吾子刘禅,共同治理国家。
诸葛亮忠诚勤勉,尔宜效仿之,以尽忠职守。
诸将校吏,尔等皆为国家效力,忠勇可嘉。
今余将归天,尔等宜勉力前行,勿以余之离去,而懈怠于事。
尔等宜各尽所能,为国家、为百姓、为汉室尽力。
勿以私欲害公,勿以贪图富贵而失忠义之心。
天下百姓,余虽不能为尔等谋福,然尔等宜安居乐业,勤劳务农,和睦相处。
余虽离去,然尔等勿忧,汉室之后,必有人为尔等谋福。
尔等宜自重,勿以余之离去,而心生离乱。
余今将归天,愿尔等勿以余之离去而悲伤。
余虽离去,然余之魂魄,尚在汉室。
尔等宜团结一心,共保汉室,共创美好未来。
余临终之际,愿尔等牢记先帝遗训,勿以余之离去而忘怀。
余虽离去,然尔等勿忧,汉室之后,必有人为尔等谋福。
愿尔等共勉,共创辉煌。
余以薄德,谬承帝室之绪,忝居皇位,今将归天。
愿尔等勿以余之离去而悲伤,共保汉室,共创美好未来。
吾子孙,勉之!---此为刘备遗书之文言文翻译,原文虽短,但意蕴深远,表达了刘备对国家、百姓、子孙后代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翻译时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与情感,以飨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刘备敕刘禅遗诏翻译赏析
文言文《刘备敕刘禅遗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注释】初:最初但:只是殆:恐怕,大概济:救济,挽救称:称作恨:遗憾伤:感伤叹:惊叹望:期望惟:只有服:使别人信服德:德行效:效仿间暇:时间空闲的时候,有时间的时候益:对***有益,对***有帮助为:给(你),替(你),帮(你)毕:完亡:丢失【翻译】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
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
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
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
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
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路上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