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地质报告
地质报告与地勘报告的区别

地质报告与地勘报告的区别1. 引言地质报告和地勘报告都是地质工作中常见的报告形式。
虽然它们在名称上有所相似,但实际上在内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地质报告与地勘报告之间的差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报告形式。
2. 定义与目的地质报告是基于地质调查和研究结果编写的报告,旨在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解释。
它通常包括对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矿组成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地质问题的评估和建议。
地质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给决策者、投资者或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与地质报告相比,地勘报告更加注重对地下资源的勘探和评估。
它是通过采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对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地热能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评估其开发和利用的潜力。
地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开发者、投资者等提供决策依据,以确定资源的可行性和价值。
3. 内容与方法在内容方面,地质报告通常包括对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矿组成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它还可能包括地球化学分析、岩石性质测试结果等数据,以支持对地质问题的解释和评估。
地质报告的编写需要对大量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形成系统性的报告。
与地质报告不同,地勘报告更加注重对地下资源的勘探和评估。
它通常包括对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并结合开采工艺、经济因素等进行评估。
地勘报告还可能涉及对地下水资源、地热能资源等的勘测和评估。
编写地勘报告需要对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和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4. 应用与影响地质报告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评估等领域。
它的编写可以为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工程风险和保障工程质量。
地质报告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以辅助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与地质报告相比,地勘报告更多地应用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它的编写可以为矿产开发项目提供技术依据和经济分析,以确定开发方案和投资策略。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地质勘探报告范文

地质勘探报告范文一、前言。
各位小伙伴!今天咱就来唠唠[勘探地区名称]的地质勘探那些事儿。
为啥要勘探这儿呢?这地方可是被好多人盯上了,可能要搞点大工程,所以咱得先把地下的情况摸个透。
二、勘探工作概况。
1. 勘探团队。
咱这勘探队啊,那可都是精兵强将。
有经验丰富的老地质学家,看一眼石头就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还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背着那些勘探设备满山跑,那体力杠杠的。
2. 勘探方法。
我们用了好多办法来探究地下的秘密呢。
像钻探,那钻机就像个大铁虫,一个劲儿地往地下钻,把地下的岩石样本都带上来给我们看。
还有地球物理勘探,就像给大地做个体检,通过各种仪器测量地球的磁场、重力啥的,看看地下哪里有不一样的地方。
三、区域地质概况。
1. 地层。
这个地区的地层啊,就像千层饼一样。
最上面那层可能是比较新的土和松散的岩石,越往下年代就越久远。
比如说有[地层名称1],这层啊,颜色有点发黄,岩石颗粒比较粗,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糙汉子。
再往下就是[地层名称2],这层就细腻多了,像个文静的小姑娘。
2. 构造。
这里的构造就像是大地玩的拼图游戏。
有好多断层和褶皱,断层就像大地裂开了一道口子,而褶皱呢,就像是把一块平整的布拧成了麻花。
这些构造对我们要搞的工程可能会有影响,就像路上的坑坑洼洼,得小心对待。
四、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 岩土类型及分布。
岩土的种类可不少呢。
有坚硬的花岗岩,这种石头硬得很,锤子敲上去都只能留下个小印子。
还有软乎乎的黏土,就像面团一样,不过它可没有面团那么好玩,在工程里要是处理不好,那可就麻烦了。
这些岩土在地下的分布也不是乱来的,就像每个小团体都有自己的地盘一样。
花岗岩主要集中在[具体分布区域1],黏土呢就在[具体分布区域2]附近。
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咱得说说这些岩土的脾气了。
花岗岩的抗压强度那是相当高,就像一个大力士,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而黏土呢,它的抗剪强度就比较低,就像个软柿子,一捏就变形。
这些性质对工程设计来说可太重要了,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才能跟他好好相处一样。
地质勘测报告

地质勘测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地质勘测的目标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多变,地貌复杂。
经过实地勘测和资料分析,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受力变形较大,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1.地质灾害类型。
经过对目标区域的勘测,发现该地区存在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隐患。
其中,滑坡是该地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灾害隐患。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根据勘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该地区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特别是在降雨过程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
三、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1.加强监测预警。
针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建议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地表变形等信息,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合理规划开发。
在目标区域的规划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因素,合理规划建筑物和道路布局,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科普宣传。
针对目标区域的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大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总结。
综合以上地质勘测结果和分析,目标区域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规划开发和加强科普宣传等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同努力,确保目标区域的安全稳定发展。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地质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进行地质勘察,并提供详细的地质情况、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的建议措施。
通过本次勘察,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勘察区域概况1. 地理位置勘察区域位于某省某市,地理坐标为XX度XX分XX秒北纬,XX度XX分XX秒东经。
2. 地形地貌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主要由山脉、河流和平原组成。
山脉分布较密集,海拔高度在XXX米至XXX米之间变化;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山脉之间,地势相对平坦。
3. 气候条件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为XX摄氏度,年降水量为XX毫米。
三、地质勘察结果1. 勘察方法本次地质勘察采用了野外调查、钻探取样、地质剖面观测等多种方法。
2. 勘察结果(1)地层构造:勘察区域地层主要由XXX、XXX、XXX等层组成,形成了一定的地质构造。
(2)岩性特征:岩石主要为XXX、XXX、XXX等类型,具有一定的物理力学性质。
(3)地下水情况:根据勘察结果,该区域地下水位较浅,水质优良,可供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
(4)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历史灾害数据分析,该区域存在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等。
具体的风险评估结果见附表1。
四、地质灾害防治建议1. 滑坡防治(1)加强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变形和地下水位变化。
(2)加固措施:对潜在滑坡点进行加固,采取土工措施,如护坡、加固墙等。
(3)合理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避免建设在潜在滑坡区域,合理规划建设项目。
2. 泥石流防治(1)疏导水流:清理河道,保持河道通畅,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2)建设防护设施: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建设防护堤坝、拦挡坝等设施,减轻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危害。
(3)加强预警: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地质勘察的目标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分布不均匀,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地质勘察范围。
本次地质勘察范围包括XX山脉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对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情况、地下矿产资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三、地质勘察结果。
1. 地质构造,经过勘察,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倾角较大,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2. 岩层分布,该地区岩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组成,岩性较硬,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但在部分地区存在着岩层疏松、风化严重的情况,需要加强防护和支护工程。
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存在着地下水位较浅、水质较差的情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水的排水和防渗工作。
4. 地下矿产资源,在勘察范围内发现了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存在,但资源储量较为有限,开采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四、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建议: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和支护工程,提高工程的抗震、抗滑、抗崩能力。
3. 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和布局矿区,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五、结论。
通过本次地质勘察,我们全面了解了目标地区的地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未来的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中,能够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南京地区地质报告

南京地区地质报告1. 引言地质报告是对某个特定地理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地描述和分析的文档。
本报告针对南京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调查,旨在为相关行业和决策者提供有关南京地区地质特征和潜在风险的准确和详细信息。
2. 地理概况南京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0’至119°1’,北纬31°14’至32°37’。
地处沿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汇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不超过100米。
地区内有多条河流穿流而过,主要包括长江和淮河。
由于水系发达,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水资源条件。
3. 地质构造南京地区位于中国华东地块与扬子地块交界处,属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典型地质构造。
该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包括:3.1. 南京坳陷南京坳陷是南京地区最主要的构造单元之一。
这一构造是一种典型的东北-西南向的断陷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至早新世之间。
南京坳陷的长轴方向为东北-西南向,主要由层状沉积岩构成,包括泥岩、砂岩和砾岩等。
3.2. 南京断裂带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还受到南京断裂带的控制。
南京断裂带是一条东西向的逆断裂带,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地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该断裂带延伸了数百公里,是该地区地壳运动的主要热点之一。
3.3. 地震活动由于南京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地震活动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地质风险之一。
南京地区经常发生小至中等级地震,这些地震对地区内的地质构造和地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4. 地质景观南京地区有丰富的地质景观,包括山地、平原、水体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是明代明太祖朱棣和皇后的合葬陵墓。
此外,南京市内还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麒麟山、茅山等。
5. 矿产资源南京地区富含多种矿产资源,主要包括耐火粘土、矿泉水、石灰岩和石材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南京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中,耐火粘土是南京地区最重要的矿产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冶金、建材等行业。
齐齐哈尔地质勘察报告

齐齐哈尔地质勘察报告1. 引言本篇报告是对齐齐哈尔地区地质情况进行的勘察和分析。
齐齐哈尔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该地区地质特征的详细描述,并为相关研究、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2. 研究区域概况齐齐哈尔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地理坐标为纬度45°18′-47°08′,经度124°18′-127°45′。
该地区总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同时包括部分丘陵和山脉。
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暂而温暖。
3. 地质特征3.1 岩层组成齐齐哈尔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由以下几类岩层组成:•沉积岩层:该地区主要由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的沉积岩层组成。
其中石炭系沉积物主要为煤炭,二叠系沉积物包括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则包括砂岩和泥岩。
•火山岩:齐齐哈尔地区分布有多个火山岩地带,主要包括安山岩和玄武岩。
这些岩石形成于中生代火山活动,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坚固性。
•古生代岩石:在部分地区,可以发现古生代的片麻岩和片岩。
这些岩石形成于远古时期的变质作用,结构密实且坚硬。
3.2 地质构造齐齐哈尔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折叠构造:该地区存在多个折叠构造带,形成了一系列的隆起和洼陷。
•断裂构造:断裂带广泛分布于齐齐哈尔地区,其中一些断裂带对应着地震活动。
•火山构造:火山构造主要表现为火山口、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等地貌特征,主要分布于特定的地理区域。
•古河道构造:在地质历史中,齐齐哈尔地区经历了多次河流演变,形成了多个古河道构造。
4. 矿产资源齐齐哈尔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煤炭:该地区煤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煤种以无烟煤和烟煤为主,可用于工业和能源生产。
•石油和天然气:齐齐哈尔地区也存在一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
•金属矿产:该地区还分布有多种金属矿产,包括铁、铜、锌、铅等矿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二○○七年十一月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拟编:董培强审核:李明泽技术负责:李明泽经理:荆海潮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二OO七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目的任务 (1)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3)第三节自然地理 (4)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 (5)第五节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 (7)第二章矿井地质 (10)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10)第二节矿井地质 (12)第三章煤层与煤质及有益矿产 (22)第一节煤层 (22)第二节煤质 (28)第三节有益矿产 (34)第四章水文地质 (36)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36)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9)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42)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47)第五节供水水源 (48)第五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9)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49)第二节瓦斯 (50)第三节煤尘 (51)第四节煤的自燃倾向性 (52)第五节地温和地压 (53)第六章环境地质 (54)第一节地震与矿井稳定性 (54)第二节地质灾害 (54)第三节井田水文环境 (55)第四节井田有害物质 (55)第七章矿山开采 (56)第一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56)第二节井田内小窑开采情况 (56)第三节探采对比 (56)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57)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57)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57)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原则 (59)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60)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60)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62)第一节工作成果 (62)第二节存在问题 (63)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Ⅰ区域地质图 1:500002 Ⅱ地形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图 1:50003 Ⅲ地层综合柱状图 1:5004 Ⅳ煤岩层对比图 1:5005 Ⅴ-1 A—A′线剖面图 1:50006 Ⅴ-2 B—B′线剖面图 1:50007 Ⅵ-1 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8 Ⅵ-2 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9 Ⅵ-3 4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10 Ⅵ-4 5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11 Ⅵ-5 8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12 Ⅵ-6 9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13 Ⅵ-7 10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14 Ⅵ-8 11上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15 Ⅵ-9 1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16 Ⅶ-1 ZK4号钻孔柱状图 1:20017 Ⅶ-2 ZK5号钻孔柱状图 1:20018 Ⅶ-3 ZK6号钻孔柱状图 1:20019 Ⅶ-4 ZK7号钻孔柱状图 1:20020 Ⅶ-5 ZK8号钻孔柱状图 1:20021 Ⅶ-6 ZK9号钻孔柱状图 1:20022 Ⅶ-7 ZK10号钻孔柱状图 1:20023 Ⅶ-8 ZK11号钻孔柱状图 1:20024 Ⅶ-9 ZK12号钻孔柱状图 1:20025 Ⅷ 9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1:500026 Ⅸ 9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 1:500027 Ⅹ 9号煤层充水性图 1:5000附表目录附表1:2号煤层井下测量成果表附表2:9号煤层井下测量成果表附表3:钻孔坐标成果表附表4:钻孔情况一览表附表5:钻孔煤层成果表附表6:煤质化验测试成果表附表7:煤质化验测试成果汇总表附表8:各煤层厚度统计表附表9:各批采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附表10: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汇总表附表11:全井田批采煤层资源/储量汇总表附表12:未批采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附表13:全井田未批采煤层资源/储量汇总表附表14:全井田资源/储量汇总表附表15:区域降水量统计表附表16:矿井涌水情况统计表附件目录1、《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采空区、积水区调查报告2、编制《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承诺书3、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4、晋煤整合办核【2006】58号文件关于《平遥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5、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7]114号文件关于介休市大佛寺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等矿井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的批复6、煤层煤样检验报告复印件7、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复印件8、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7】114号文《关于介休市大佛寺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等矿井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的批复》,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井田面积9.8207km2,批准开采2、9、11号煤层,生产能力为60万t/a,拟提升为120万t/a。
为核实查清煤炭资源整合后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资源/储量占用情况,提升120万t/a生产能力的矿井扩建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委托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编制《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及相关图件。
本矿井地质勘查项目的主要任务如下:1.重点查明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特别是井下采掘现状、采空区、古空区积水、瓦斯、火区等基础地质资料;2.查明矿区内可采煤层,2、9、11号煤层的层位及其变化、厚度、煤质、瓦斯和顶底板岩性等开采技术条件,估算批采煤层的保有储量,先期开采地段中探明的经济的基础储量所占比例不低于60%,探明的和控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所占比例不低于80%;查明整合前后批采采煤层的动态变化情况;3.控制井田边界构造,详细查明井田内落差等于、大于20m的断层,对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对矿井的影响做出评价;4.详细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充水因素,详细研究多年来矿井涌水量及其变化情况,预测未来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地段,评述开采过程中已经及可能发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评价矿井水的利用情况及其改进方向;5.详细研究主要可采煤层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危险性及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评述。
我公司按“协议”规定,组织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野外井下地质调查及测量工作,并收集有关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整理,按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规发[2008]218号”文《山西省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编制了《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
二、编制依据编制报告主要依据国家和省级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程和已有的地质工作成果进行编制。
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51-2002)2、《煤炭灰分分级》(GB/T15224.1-2004)、《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2004)、《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2004)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18314-2001)4、《山西省平遥县温家沟煤矿扩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5、《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5)6、《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1984.5)7、《山西省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山西省煤炭工业局,2008.3.5)8、2006年10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证号为1400000622715的采矿许可证第二节位置及交通一、位置和范围井田位于平遥县城南16km处。
行政区划大部分属于卜宜乡管辖,西南角尚家庄村附近属于果子沟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27″—112°15′39″,北纬37°03′08″—37°04′56″。
据2006年10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证号为1400000622715的采矿许可证,该矿生产规模为60万t/a,批准开采2、9、11号煤层。
矿界拐点坐标为:点号 X Y1 4106430 196079002 4106430 196110003 4103980 196110004 4103660 196090005 4103060 196074206 4103570 196075007 4104920 196074008 4105100 19607250井田面积为9.8207km2. 开采标高为1012m-780m。
二、交通本区交通较为方便,汾屯公路沿井田东边界自北向南通过。
井田内各村庄均有简易公路与外界相连,铁路运输可到南同蒲平遥发煤站,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井田属太岳山(霍山)北西麓的延伸部分,北邻晋中盆地,属于中低山区。
内地形复杂,侵蚀冲刷剧烈,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处位于井田东南角,海拨1381.7m,最低处位于井田西北角沟谷中,海拨965m,最大相对高差416.7m。
二、水文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通过,一般沟谷中仅在春季积雪融化和夏秋雨。
有短期地表迳流,向北汇合后,注入汾河。
三、气象平遥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大陆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少雪寒冷。
多年平均气温为10.4℃,一月份平均气温-5.7℃,七月份平均气温23.8℃。
极端最高气温39.6℃(1999年7月30日),极端最低气温-24.1℃,无霜期为160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5.5mm。
平遥县一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以上。
平遥县年最大降水量为785.4mm,年最小降水量为241.71mm;10分钟最大降水量为16.1mm,时最大降水量为65.0mm,日最大降水量为317.3mm,最大月降水量为1977年8月,降水量368.0mm。
年平均蒸发量1932.9mm,最大蒸发量2102.6mm,最小蒸发量为1313.8mm。
冻土深度50—75cm。
四、经济平遥县地处太原盆地南端,全县地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东南部为山地,西北部为平川, 山地与平川之间为丘陵地区。
平遥县2001年撤乡并镇后,全县辖9乡5镇,273个行政村,363个自然村,2004年末总人口48.5163万人。
平均人口密度386.18人/km2。
平遥县矿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4座,年洗煤70万吨的洗煤厂2座,年洗煤60万吨的洗煤厂1座,焦化厂4座,年生产焦碳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