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发展史(1)
中国古代象棋的起源及其发展

兰台世界2012·10月上旬“缸”击倒,此为一段。
全部的赛事一共有八段。
每段所规定的动作都不相同,以击倒对方的赛具为胜,最终谁先完成全部赛程谁便得胜。
依上所述,我们将“打缸”游戏与“击壤”游戏相比较可知,“打缸”游戏虽然经过了一些变异,比如赛具变成了“缸”、赛制由用手投掷变成了用脚力,但基本精神和游戏规则还是十分相似的。
3.宋元时期的“抛砖”、“抛堶”游戏。
到了宋元时期,出现了“抛砖”、“抛瓦”“抛堶”等由击壤游戏变化而来的运动。
《太平御览》便有《掷砖》条,它引用《艺经》文说:“以砖二枚,长七寸,相去三十步立为标,各以一枚方圆一尺掷之。
主人持筹随多少,甲先掷破则得乙筹,后破则夺先破者。
”我们发现,这种玩法和击壤游戏是十分相似的,改变的也只是赛具而已。
这种游戏由纯娱乐性转变或附加了赌博的成分。
这样的游戏,赛具的限制也较少,除了砖,也可以是瓦,也可以为石。
明代杨慎在《俗言·抛堶》中就提到了以瓦石为赛具的游戏,他说:“宋世寒食有抛堶之戏:儿童飞瓦石之戏,今之打瓦也。
”堶就是瓦石。
梅尧臣就有诗《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窈窕踏歌相把袂,轻浮赌胜各飞堶。
”并且,杨慎还明确指出这种“抛堶”是起源于尧帝时期的击壤游戏。
4.明清时的“打柭”游戏。
明清时期,有“打柭”游戏,刘侗《帝京景物略》中就有所记载:“二月二日龙抬头,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者为负,曰打柭柭,古所称击壤者也!”明确指出了“打柭”即是古代的击壤游戏,不同的也只是赛器有所变化。
另外,明清时还有“打瓦”“打柭”的游戏,《顺天府志》记载:“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棒之。
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板。
板古称所称击壤者也。
”实质上也是器具不同的击壤游戏而已。
明清时代,击壤游戏并未发生更大的变异,只是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游戏器具,从一些诗词和文献记载,“打柭”游戏在这时也是比较流行的,虽然游戏细则文献并未记载,但应该与击壤的规则差异不大。
象棋起源文王与文子发明了象棋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

象棋起源文王与文子发明了象棋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象棋是中国最古老而又深受喜爱的棋类游戏之一。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传承,如今成为了世界上备受推崇的智力竞技活动。
本文将为您介绍象棋的起源及发展史,从而展示出象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文王与文子的传奇据史书记载,象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相传,在西周时代,文王姬昌和他的兄弟文子思考如何让百姓能够通过一种游戏来智慧地娱乐并培养智力。
最终,他们创造了象棋这一独特的游戏。
文王与文子发明象棋的初衷是让百姓能够进行智力娱乐,并从中获得乐趣。
他们的目标是鼓励人们锻炼思考能力和战略思维,以此来提高人们的智商和智慧。
二、象棋的规则和棋盘象棋的规则相对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战略。
象棋使用一个规则严格的棋盘,由横9列、纵10行的八十个方格组成。
其中,棋盘呈红黑相间的格子,象征着两军对峙的局势。
象棋的棋子共有32颗,分为红黑双方。
每方各有7种不同的棋子,分别是帅(将)、仕(士)、相(象)、马、车、炮、兵(卒)。
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移动方式和限制规则,玩家需要根据这些规则来制定战略。
三、象棋的智慧与文化价值象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文化价值。
首先,象棋要求玩家具备计划和预测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和战略思考能力。
其次,象棋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精髓。
每个棋子都以不同的方式移动,具有不同的能力和限制。
这使得象棋的对局成为了一场精妙的军事对抗,玩家需要细致入微地制定战略和计划,以求取胜利。
此外,象棋还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印记。
不同的棋子象征着不同的职位和地位,如将帅代表君主,车代表战车,炮代表火炮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军事组织结构。
四、象棋的传承与发展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象棋逐渐成为了中国人民热爱的棋类游戏。
它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了智力竞技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国象棋历史

中国象棋历史一象棋发展史提到中国象棋,不由得使人联想起来了国际象棋,围棋。
它们是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比赛棋种。
国际象棋,英文CHESS,是由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组成的复合词,其意思是“将死对方的王”。
相传国际象棋15世纪由印度起源,经波斯,中亚,阿拉伯,最后进入欧洲,并在欧洲定型为现制的国际象棋,与当时的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作诗并列为欧洲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课。
然而,中国象棋的历史却源远流长,经历了数朝的洗礼,终于在南宋形成了今天的定制。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古今中外,说法不一。
主要有皇帝创制说;神农氏创制牛僧儒改制说;舜帝创制说;周武王创制说;韩信创制说;兵家创制说。
但是如此众多的说法,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呢?还是先看下文的叙述吧。
(一)?????????萌芽时期(先秦到初唐)我国最古老的棋戏是六博和围棋,并称博弈。
关于这一点,在我国古代文献《论语.阳货》中有文字说明。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己。
”棋子“枭”和“散”有“将”和“卒”的意思。
我国仅存最古六博棋具,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战国墓地时候出土的。
后来,塞戏从六博中独立出来,独成一种棋,主要区别为: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
再者,弹棋这一棋戏,在《弹棋赋》中说:肌理光泽,滑不可履。
其设计思想取乎圆天方地之意。
庾信《象戏赋》云:“乍披图而久玩,或开经而熟寻。
”图即局势,经指则是着法,战略战术的文字性说明。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古代文献《周易》一书,对古代象戏的发明,(二)?????????雏形时期(唐至北宋初期)????唐代象戏与北周象戏区别表现在:1,天马斜飞度三止;2,上将横行系四方;3,辎车直入无回翔;4,六甲次第不乘行。
与今日象棋之马行日字,象飞四角,车走直线,卒进不退很相似,象戏其他棋子走法不详。
唐朝中叶,国力强盛,象戏随商业及其文化交流传入周边国家,现在发现马来群岛的古象棋,是8×8格棋盘,棋子有王,车,士,象,马,卒,是主体造型,与宝应象戏大致一致,这是因为当时中国通往西亚的海运交通大盛,马来西亚一带日趋繁荣,中国人移居者较多,把象戏传播过去了。
中国国际象棋第一座里程碑

中国国际象棋第一座里程碑(一)国际象棋传入中国;1875年前后晚清光绪年间,广东商人郑观应出洋经商,曾在外国轮船上与洋人下过国际象棋。
1903年清光绪30年,在上海外国侨民的倡议下,成立了万国象棋会,会长为英人杰克森。
(地址在今北四川路泗泾路3号,遗址尚在—笔者注)1912年后民国初年,谢侠逊由丹麦象棋爱好者葛麟瑞介绍加入万国象棋会。
他是最早加入万国象棋会的中国棋手。
此后,在谢侠逊的推动下,上海当时的象棋界名流如尤彭熙、潘济时、何智辉、岑有常、沈霖生、杨文恺等都先后加入万国象棋会。
1927年上海万国象棋会举行国际象棋赛,谢侠逊、何智辉、沈霖生代表中国棋手参加比赛,出乎外侨棋手的意料,竞获优异成绩。
谢侠逊代表上海万国象棋会与小吕宋(今菲律宾)进行无线电国际象棋赛。
1933年1月25日至28日当时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阿廖欣博士偕女友法兰明访问上海,与当地中外国际象棋手进行蒙目车轮赛两次。
阿廖欣均获大胜。
只有谢侠逊与杨文恺一组在第二次蒙目棋车轮赛中与阿廖欣弈成和棋。
1935年4月下旬谢侠逊挟技南游东南亚,以棋会友。
在新加坡,接受马来西亚国际象棋赛冠军英国空军司令亨特的挑战,举行历史上第一次中英国际象棋友谊赛。
谢侠逊执白先走,战胜亨特。
谢侠逊在战胜英国空军司令亨特以后,又战胜荷兰名将溪简氏,轰动英国棋坛。
接着在广东沙面举行的银龙杯五国冠军赛中,会战英、美、德、奥的国际象棋名将,最后以18胜1负1和的成绩荣获冠军。
1942年天津国际象棋元老王文涛从意大利归国,在天津开始传播国际象棋。
他与当时在天津的俄国侨民罗蒙诺夫等经常对局。
1950年上海棋界名宿屠景明、贺肖杰、潘济时、杨文恺、谢秉毅(谢侠逊之长子—笔者注)等应邀在上海苏侨俱乐部与苏侨棋手进行国际象棋友谊对抗赛。
1951年上海苏侨俱乐部举办全上海的国际象棋赛,上海市国际象棋世家尤氏兄弟尤国钧、尤国钟参加比赛。
1952年上海市青年会沪青棋社举行了国际象棋比赛,庆祝中苏友好的节日。
中国象棋起源的故事

中国象棋起源的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象棋起源的故事中国象棋起源的故事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象棋历史和发展历程

象棋历史和发展历程象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棋类游戏,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棋类之一。
它由杂技发展而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象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象棋是以中国国家特产象形符号命名的“象戏”。
当时的象棋棋盘是砖石铺成的,棋子以象(即象棋中的“象”)为主,代表军队的将领、士兵等。
据说当时的象棋棋谱非常复杂,象棋是贵族、将领和学者的游戏,普通百姓很少有机会玩。
到了唐朝时期(公元7-10世纪),象棋逐渐流行开来。
当时的象棋又经过改变,增加了卒(即象棋中的“兵”)等棋子,棋谱也更加简化,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够轻松地学会并享受这项娱乐活动。
唐朝时期的象棋主题多样,包括战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到了宋朝(公元11-13世纪),象棋正式定型,并被称为“象戏”。
这时的象棋棋谱和现代象棋非常相似,棋子的数量和能力都有所规定,象棋的规则也相对固定。
在这个时期,象棋逐渐成为士人和官员们的社交娱乐,也开始在士人中流传开来。
到了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象棋达到了一个巅峰。
在这个时候,象棋的规则和技巧都有了更多的发展。
明代的大儒朱熹将象棋引入学校教育中,他认为象棋可以培养智慧和判断力,受到了很多士人的欢迎。
清朝时期,由于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象棋在社会中迅速普及,并成为广大民众的休闲娱乐活动。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象棋也逐渐开始进入了西方世界。
西方人对象棋的规则和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与中国象棋的交流和学习。
在国际象棋的基础上,西方人创造了一种与中国象棋类似但有所不同的象棋变种,名为国际象棋。
如今,象棋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竞技体育和智力运动项目。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众多的职业选手和粉丝,国际象棋更是成为国际奥委会承认并组织的正式竞技项目。
此外,象棋还广泛用于教育、文化交流和智力训练等方面。
象棋历史和发展历程

象棋历史和发展历程象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战略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象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据信象棋最早是由古代将领们所创造,专为他们的军事战略训练而设计。
根据古籍记载,象棋当时的棋盘是以九宫格的形式排列,正中央的位置为王,左右两侧分别为车、马、炮、相、士的位置,再往前则是兵的阵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象棋逐渐发展壮大,并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象棋的规则得到了简化和统一,形成了现代象棋的基本框架。
在这个时期,象棋开始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绅士们闲暇时光的重要娱乐活动。
而且,一些精妙的战术和策略也开始出现,象棋被赋予了更高的艺术和智慧的内涵。
到了清代(公元1644-1912年),象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清朝末年,一些象棋书籍开始出现,对象棋的规则和技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同时,象棋的智力竞技性也逐渐凸显,一些专门的象棋俱乐部和比赛陆续成立。
到了20世纪,随着现代交通工具和媒体的快速发展,象棋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如今,象棋已经成为中国国粹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国际象棋组织的成立和各类象棋大赛的举办,促进了象棋的国际化发展。
许多国家纷纷设立象棋学校,培养年轻的象棋选手,并组织国际象棋比赛。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象棋的出现和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象棋的智力挑战和娱乐性。
总的来说,象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是一种智力竞技的游戏,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精华。
象棋的发展历程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与艺术的结晶,也向人们展示了人类智力和创造力的辉煌。
中国象棋起源及历史

中国象棋起源及历史关于中国象棋起源及历史我国象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但究其源头,众说纷坛,尚难断论。
战国时期宋玉所著《楚辞》招魂篇里有"蓖蔽象棋,有六博些"说法,提到了象棋。
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了。
但当时的"象棋"指的是象牙做的六博棋,不是现代形制的象棋。
六博棋由两人对弈,每方六子,有枭、卢、雉、犊、塞五种棋子,前四种棋子双方各一枚,最后一种棋子"塞"各两枚。
枭为首,即主帅。
《说苑》载有"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燕居则斗象棋而舞郑女"。
可见那时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已流行下象棋,甚至影响到门客了。
北周武帝(公元561-578年)曾制《象经》,并集合百官在朝廷进行讲解。
文学家庾信曾作《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
那时期,"象戏"在宫廷和文人中很盛行,但也不是现代形制的象棋。
唐代以前,象棋只有将、车、马、卒四个乒种,唐代以后,火器开始用于军事。
据《唐书》记载,以机发石为攻城,号将军炮。
所以那时的砲字还是"石"为偏旁的。
军事上火器的发展给模仿战斗场面的象棋带来了新的发展,使象棋逐渐改革成为拥有将、车、马、砲、士、象、卒七个兵种,这就和现代象棋的兵种基本相似了。
唐《续藏经》载:"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儒用车、马、将、士、卒加砲,代之为机矣。
"由此可见,唐牛僧儒的时代以前,象棋没有砲,加砲以后,才成现代象棋的雏型。
但牛僧儒《玄怪录》中岑顺梦幻所见和挖掘古墓所发现的象棋,只有王、上将(象)、军师(士)、辎车、天马、六甲(步卒)等六个兵种,还没有砲。
其时为唐代宗宝应元年,故后人称之为"宝应象棋"。
宋晁无咎(公元1053-1110年)的"广象棋",棋子32个,与现制象棋的棋子总数相同,棋盘纵横各11路,比现制象棋盘大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象棋没那么高深,它就是 我们在茶余饭后的一项娱乐游戏。
一.中国象棋概况 。
1.了解中国象棋发展史与文化。
(1).简单说一说你对中国象棋历史、文化知道哪些? (2).中国象棋历史与文化简介。
中国象棋的发展和起源
•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史 悠久,广泛流传。大量文献证明,现制 象棋肇始于唐,定型于宋,已有上千年 历史。
现代象棋的情况。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被为国家体育项目, 并设立了专门办事机构。以后,几乎每年都举 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 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 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和 等级制度,为象棋的广泛普及与发展创造了良 好条件。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 赛的推动, 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 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 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 "家澈户晓", 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 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 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 "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 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 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 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 陈 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磷、胡荣华、柳大华、 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在少年、儿童中,也涌现出了像王
清源这样的优秀象棋儿童;福州7岁的王 清源在2013年全国象棋儿童赛中,获得 男子丁组第四名。据悉,这是福州儿童 在历届该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2012 年7月25日曾报道,当时学棋不到1年的 王清源获得2012年福建省少年儿童中国 象棋锦标赛儿童男子丙组冠军,这是福 州的小选手首次在该组赛中夺冠。
• 本讲内容主要让大家认识了中国象棋的 历史,中国象棋网络对弈的经典例子, 了解了中国象棋的基本走法和记谱。
橘、梅的来由
《自出洞来无敌手》
纯阳道人 烂柯真诀妙神通, 一局曾经几度春基本走法及棋谱记法
• 记谱基本形式:兵种+数字+动作+数字 如:炮二平五 马8进7
• 特殊情况下记谱形式 前(后)+兵种+动作+数字 如:前车平二
动作有:进、退、平
小结
据悉,2013年全国象棋儿童赛男子丁组汇 集了14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棋童,他们均 为2006年1月1日后出生。此次比赛从8月10日 至14日,历经13轮激烈角逐。福州实验小学的 王清源在前6轮比赛中全胜,第7轮、第8轮发 挥失常,但很快重整旗鼓,连赢了3轮。经最 后冲刺,王清源以微弱之差,屈居第四,并获
故事1:
故 事 2 :
中国象棋的发展和起源
• 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念常 《佛祖历代通载》说:"神农以日用星辰 为象, 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 加 代之为机矣"。
• 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晃补之 《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 之 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 戏兵以象戏名之。
得了组委会颁发的道德风尚奖。“王清源学棋 还不到2年,从对象棋一无所知到如今在全国 赛事中脱颖而出,已经很不容易了。”象棋老
师王石告诉记者,王清源思维敏捷,极具天赋,
只要今后在大赛中多加磨练,丰富临场经验, 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象棋经典古谱
• 《梦入神机》 • 《 金鹏十八变》 • 《桔中秘》 • 《适情雅趣》 • 《梅花谱》 • 《竹香斋 象棋 谱》 • 《自出洞来无敌手》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
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 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 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 金
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 雅趣》、《梅花谱》、《竹香斋 象
棋谱》等。杨慎、郎英、、袁枚等 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
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 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