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节选)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阅读以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以及答案《出师表》阅读以及答案《出师表》选段,按要求回答题。
(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4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臣不胜受恩感激:(4)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的含义或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诸葛亮日夜操劳,南征孟获后又北伐操魏,为的是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
B.力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诸葛亮意在提醒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C.诸葛亮认为,如果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没有劝慰后主宣扬圣德的忠言,那么就是由于他们办事拖沓,不能雷厉风行造成的。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决心。
答案【小题2】(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2)比喻平庸的才能;(3)感动振奋;(4)询问。
(共4分,每题1分)【小题2】(1)先帝(刘备)知道臣下(诸葛)对待事物小心认真,所以在即将驾崩(挂掉)的时候将天下大业托付给我(2)这些就是我(诸葛亮)用来报答先帝(刘备)并且尽忠于陛下(刘禅)的职责与本分。
《出师表》阅读答案(汇编15篇)

《出师表》阅读答案《出师表》阅读答案(汇编15篇)现如今,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师表》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师表》阅读答案1阅读《出师表》的15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3.文中的先汉指的是________,后汉指的是_________。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
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
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2.贞良死节之臣3.西汉,东汉4.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5.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出师表》阅读答案2出师表(节选)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1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庶竭驽钝(4)以彰其咎【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 前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加以概括。
【小题4】. 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3分)答案【小题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拜访(3)比喻才能平庸(4)表明,显扬【小题1】略【小题1】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小题1】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2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
出师表(节选)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4分)(1)躬耕于南阳()(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遂许先帝以驱驰()(4)斟酌损益()【小题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2分)答案【小题1】(1)在(2)拜访(3)奔走效劳(4)“除去”或“减少”【小题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小题1】(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
解析【小题1】注意文下注释,即文中的重点字词,一般不会失分。
【小题1】注意做到字字落实。
【小题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考查了在理解基础上的概括能力。
但总体上难度不大。
《出师表》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出师表》阅读专题练习一[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卑鄙____________ (2)悉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先帝不以臣卑鄙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 咨臣以.当世之事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4分)二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子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后值倾覆:7.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_______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原文(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
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
告成天地,臣切有疑。
”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注:①魏郑公:魏征。
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③夺:使之改变。
不能夺,无言反驳。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题目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出师表》文言文阅读答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是诸葛亮的一篇千古名文。
“表”是的一种文体。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引喻失义(2)夙夜忧叹3.本文最打动你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请结合表文内容谈一谈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出师表》语文阅读和答案

《出师表》语文阅读和答案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
(用原文词句回答)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2011年广东省东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D2、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3、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4、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节选)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2】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小题5】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答案
【小题1】拜访奔走效劳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2】D
【小题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4】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小题5】先帝三顾茅庐;先帝临危委重任;先帝临崩寄大事。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顾”的常用意义。
①回头;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元方入门不顾”。
②视;看。
《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看望;拜访。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但;却;反而。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意“驱驰”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
注意“卑鄙”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与今义不同。
现在它是一个词,为贬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所以”,前者的意思是“……的原因”,后者的意思是“用来”;B项中“为”,前者的意思是“做”,后者的意思是“向”。
C项中“其”,前者的意思是“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后者的意思是“柴草堆”。
D项中“以”的意思都是“因
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先理解全句的意义,后注意句中各个词语或短语的意义的完整性,最后注意连词“所以”和“而”在句中能否在其前停顿。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题中的文言句子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倒装句,“于乱世”、“于诸侯”是后置状语。
注意“驽钝”的比喻意义。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5】
试题分析:抓住“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概括先帝对作者诸葛亮的知遇之恩的三件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