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6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6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
主要是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鲁迅、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反映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
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展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在具体的叙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场面描写,第二件事主要是作者的叙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对话描写,第四件事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佣阿三的讲述,以侧面描写为主。
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叙述方式,这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
2、学会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在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3、理解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写作方法。
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xxx势力,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本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一教时,根据语文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清文章脉络。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试加小标题。
教学这一节课,我采取“整体认知”入手,先理清课文的结构,然后再教学第一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以“自学──小组讨论──反馈评议”为基本教学模式。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之后,读懂了什么?在具体的操作阶段,我预测了学生可能的几种回答,并据此进行教学。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的人物通讯。
文章通过作者鲁迅侄女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片段,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结构紧凑,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同时,本篇文章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对鲁迅先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和人格品质的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热爱鲁迅先生的作品,尊敬和怀念鲁迅先生,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实际生活,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5.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第【1】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与大家交流探讨:把体验感悟权还给学生。
一、说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作者周晔看到伯父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主要回忆了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爱戴、敬仰之情。
二、析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课文,学习时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
尽管如此,课堂上教师不能一言堂,不能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体验感悟,要把体验感悟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品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感悟人物崇高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并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其中我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3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五步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深奥、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能结合上下文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设计思路是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自学能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人教新课标六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3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一、分析教材这篇文章是以鲁迅先生侄女的角度去描写其人的。
作者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来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
本文在表现人物品质方面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语言内涵深刻。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以及本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本课的目标如下:1、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12个生字的字音。
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的意思。
2、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领会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句来写。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本文共分两个课时1、第一课时内容安排:A、整体把握单元的课文大意,据单元导读弄清本单元教学要求。
B、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C、学习生字词D、学习“救助车夫”的事例。
2、第二课时内容安排:A、学生根据学习“救助车夫”时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谈《水浒》”、“谈碰壁”、“关心女佣”的事例。
教师重点引导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B、学习“追悼鲁迅先生”部分C、总结全文D、课外阅读有关鲁迅的资料。
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A、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等12个生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的意思。
B、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句来写。
C、学习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新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说课稿 2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说课稿4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悼念”、“吊唁”、“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五部分内容的小标题。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鲁迅语言含蓄、委婉的特点。
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鲁迅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一起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预设: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对,周晔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这篇课文是鲁迅去世九周年的时候,周晔为了纪念她伯父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请大家翻开书,把课文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边读边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后,在黑板上板书)“追悼”、“吊唁”、“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2、初读反馈。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看,黑板上这几个词谁会读?(指名读,读准以后齐读)3、概括小标题。
同学们,课文按照自然空行的形式分为五个部分,现在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试着给它加个小标题。
接着完成剩下部分的概括(老师引导明确“深受爱戴”、“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主板书。
)4、小结:作者周晔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回忆他的伯父的,让我们走进第一部分。
三、逐段阅读,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段。
大家注意听他读,边听边思考人们是怎样追悼鲁迅的?用横线划出出相关语句。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读得既流畅,又很有感情。
2、理解“追悼”。
人们是怎样追悼鲁迅先生的呢,找到相关的`语句了吗?(学生找到文中句子“伯父去世了……整间屋子。
”)(多媒体出示这句话)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具体是通过哪些方式追悼鲁迅先生?(向他致敬、失声痛哭、送挽联、送花圈。
)3、师生合作读、齐读“追悼”部分:我读这句话,你们接着我的话往下读。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第21课,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伯父鲁迅先生的回忆,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伯父的崇敬之情。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把伯父鲁迅先生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 学情分析本课是六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一篇课文,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写人的文章,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文章的结构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特点,同时,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赏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读、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的含义,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学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品3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句理解科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仪悼逝餐枣搞冠骂嚼悟摊奥咳嗽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餐:共16笔嚼:20笔奥:注意上部嗽:注意右边冠:多音字组词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伯父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五、作业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就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第1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
作者回忆并记述了她对伯父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谈读书的事,谈“碰壁”的事,救助黄包车车夫的事和关心女佣阿三的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个部分。
第二至第五部分各讲一件事,每件事都围绕中心句“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写的,课文的结构特点是先提出“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的疑问,然后再列举四件具体事例来回答,最后点名中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并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了解文中所讲述的事件,练习用简短的语言为文中每一个部分加小标题。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用几件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是谈“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学生不易理解,老师要帮助学生读懂这些内容。
四、说学法。
小组合作法、朗读法、圈画法、讨论法。
五、说教法。
情景创设法、讲解法、谈话法、设计练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学习一篇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我一般分三步走,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就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读懂课文;第三课时就是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的习题。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
我准备用三课时学习这篇课文,具体教学过程是: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在识字教学时,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理解新词意思时,采用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由同学和老师帮助解答。
在给每一部分加小标题时,老师要先指导学生拟定小标题的方法,
让学生注意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小标题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短句。
例如给第一部分加小标题时,先让学生说出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写伯父去世时,很多人前来沉痛悼念”,这部分的小标题就可以拟定为“沉痛悼念”。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具体教学时,请学生找出最能概括鲁迅先生品格的一句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很少,为别人想得多。
”从这句话入手,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找出具体事例一一学习,在学习时指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鲁迅先生对晚辈的关怀与期望,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帮助,对黑暗社会的憎恨与顽强斗争。
进而理解他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
在具体事例的学习中重点理解以下三句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你想,四周为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这些句子教师要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读懂。
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写作方法,即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第三课时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自主完成语文书87页课后习题及练习册的习题。
教师根据答题情况反馈学习效果。
七、说板书设计: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沉痛悼念
2、谈水浒传为自己想得少
3、笑谈碰壁为别人想得多
4、救助车夫
5、关心女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