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几大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能够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仅仅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一、文体知识文体知识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与朱元称“四六文”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文学体裁常识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文学常识第四节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一)散文散文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
现代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古代散文是指除韵文以外的所有文体。
甲.现代散文现代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议论成分的散文,称为叙事散文,它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游记等,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抒情散文是指以表现对生活的感受、抒发思想感情为主的散文,如朱自清的《绿》《》等;议论散文是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的散文,杂文、小品文都属于此类,如《文学和出汗》《为自己减刑》等。
乙.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外延是相当广的概念,赋、骈文、原、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1.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
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报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考生若想在面试中获得好成绩,不论是试讲还是说课,都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然而,六年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课文繁多,考生若想对每篇文章进行分析,必定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需要概括出一个共性的材料,使考生知道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表达得更好。
小学语文共有四种常见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语言童话和古诗。
本文将对以上四种文体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
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记叙文的种类、特点、结构、教学以及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记叙文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记叙文从内容上分为写人和记事两种。
从形式上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
相较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有以下三个特点:1.形象性。
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而记叙文则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XXX的谈话,来歌颂XXX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
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例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辈XXX。
他对朋友的关爱无微不至,体现XXX为人的高尚情操。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XXX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
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而赴汤蹈火,以至献出生命。
而XXX一生,文章只选了几个片断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危险时刻仍遵守纪律的英雄事迹。
3.情感性。
记叙文是通过叙述和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初中阶段语文文体知识答题格式公式总汇

初中阶段语文文体知识一、三大文体常识A、记叙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十二)、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语文各种文体知识

议论文文体知识一、议论文的定义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2、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分论点:除了中心论点之外,有的文章还设有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者证明中心论点的,它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中心论点始终是整篇文章的统帅。
分清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要议论的话题,可以是现象、问题或者事实等,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
而论点是作者针对论题发表的观点。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及统计数字等,具有典型、真实、准确的特点。
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是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3)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结构形式:(1)并列式结构(2)层进式结构(3)总分式结构。
3、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充分有力论证……(观点), 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生动形象论证了……,使论述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把……和……进行比较,鲜明突出的论证了----使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4、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
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5、品味语言的方法(1).解析词句的含义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
(2).特点:准确严密有力生动形象(比喻论证)二、议论文方法指津1、第一步:面对一篇议论文首先要看题目,边读边思考,初步领会整篇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
注意明确作者所持的见解与主张(即论点)第二步:结合文后的问题,了解问的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找准答案所在段落,逐题解决。
小学语文四大文体

小学语文四大文体报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考生若想在面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论试讲还是说课,都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六年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课文很多,考生如果对每一篇都进行分析的话,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从收到面试通知到面试开始这一较短的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
所以需要概括出一个共性的材料,使考生知道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然后才有较好的表达。
小学语文共有四种文体比较常见:记叙文、说明文、语言童话和古诗。
在此,将对以上四种文体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
记叙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
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记叙文的种类、特点、结构、教学以及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记叙文等几方面来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记叙文从内容上分,有写人为主的和记事为主的两种。
从形式来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敷XXX、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
相较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有下面三个特点1、形象性。
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
而记叙文则不象说明文和议论文那样,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XXX的谈话,来歌颂XXX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
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先辈XXX。
他对朋友的关爱无微不至,体现XXX为人的高尚情操。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XXX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
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仇敌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而赴汤蹈火,以致献出生命。
新高一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纳

新高一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纳随着高一语文学科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将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体形式,因此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归纳整理新高一语文文体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文体。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体,用来叙述事实或者描述人物、事件、经历等。
记叙文通常包含开头、事件结构、描写环节和结尾。
记叙文应该注意时间、空间、人物的合理安排和描写细节的生动形象,以达到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用来解释、阐述某个问题、现象、方法或者理论的文体。
说明文注重逻辑性和准确性,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言简意赅。
需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演绎、归纳、比较等分析方法,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三、议论文议论文是用来表达观点、评论或者批评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一般包括引入话题、提出立场、论证观点和总结结论等部分。
在写作时,需要运用丰富的论证手法,如举例、引用权威言论、对比等,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四、诗歌诗歌是一种以语言的音韵、韵律和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
诗歌通常使用较为抽象、隐晦的语言表达,需要注意字句的节奏、韵律和意象的传达。
同时,还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加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五、散文散文是一种不拘泥于特定格律和韵律,自由而散漫的文体。
散文常常以抒情、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注重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表达,需要注意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巧妙,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六、小说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或者改编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故事性文体。
小说通常包含情节、人物、环境描写、对话等元素,以此展示人物性格的塑造、事件的发展和结局的解决。
写小说需要注重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生动、环境描写的细腻,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寓言寓言是一种运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通过虚构的动物或其他事物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社会问题的文体。
寓言需要特别注意象征动物或事物的选取,寓意的鲜明,以及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从而通过熟悉的形式来传递深刻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知识一、文体包括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
说明文主要的表达方式说明。
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二、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为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托物言志:借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借景抒情:借某种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比:拿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好得更好,差的更差。
象征: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欲扬先抑:为了达到赞扬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不足之处。
欲抑先扬:为了达到否定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好处。
三、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
记叙的表达方式同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关。
描写的表达方式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关。
说明的表达方式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关。
议论的表达方式同作者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看法有关。
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感叹号有关,用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之中。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记叙文文体知识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新闻、通讯、叙事散文、小说、故事、人物传记都可以当做记叙文来进行阅读。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等次要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起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所写的人和事,一般是真人真事,有的记叙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使真人真事更能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记叙文反映生活并不是象镜子直接照抄照搬现实生活,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加工。
现实生活为记叙文提供了写作的基础,同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素材,就进入记叙文中,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篇记叙文不必面面俱到地实录生活。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在记叙文中,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称为记叙文的六要素。
一篇记叙文应该交代清记叙文的六要素,这样才能使文章眉目清楚,有始有终,完整地表达中心思想。
掌握六要素,有利于把握整篇文章。
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结果用概括叙述,交代事情的经过用具体叙述。
三、记叙的线索把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就是记叙的线索。
可以充当线索的有:1、时间 2、游踪 3、人物的见闻 4、物 5、事件 6、思想感情的变化。
7、人⑴以时间为线索。
这类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
如《挖荠菜》,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用“吃荠菜”和“挖荠菜”为中心材料,把全文贯穿起来。
⑵以事件为线索。
如《挺进报》一文,是以油印、散发《挺进报》为线索。
⑶以某物为线索。
《七根火柴》就是这样。
⑷以某人为线索。
以某人为线索的文章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贯穿线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
如《背影》中的“我”。
⑸以见闻为线索。
《故乡》就是一例。
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和“我”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⑹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例如《桃花源记》一文,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地点变换)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以及离开桃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
⑺以感情为线索。
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如《我的老师》以“依恋、思念、爱戴”蔡老师这一感情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还存在有两条线索的情况,当很少见。
四、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有两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凡是以“我、我们”的口气来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给人以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好像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便于直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阅读时要注意“我”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记叙文中的“我”一定作者本人。
小说中的“我”一定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
凡是以“他、他们”的口气展开叙述的是第三人称。
五、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己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⑴顺叙,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面》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了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⑵倒叙。
把事情的结果或矛盾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
例如:《驿路梨花》,从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倒叙的写法。
文章由“我们”路过住宿茅屋写起,层层设置悬念,最后才交代出小屋的来历。
⑶插叙。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例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六、记叙的分类七、描写的分类八、记叙文层次的划分九、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总结说明文文体知识一、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阅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把握住说明的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对象往往是一个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用形容词来概括(或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
说明文的中心句由说明的对象加上说明对象的特征来构成。
说明文的中心句有全文的中心句和自然段的中心句之分。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全文或整个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
中心句又叫总说。
除了中心句之外的句子叫支撑句。
支撑句又叫分说。
支撑句是以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的方式对中心句进行说明的。
二、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有三种形式:1、总说――分说2、分说――总说3、总分――分说――总说三、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的对象来分,说明文分为实体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说明文就是实体说明文。
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的就是事理说明文。
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平实语言的说明文和生动语言的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两种。
四、说明方法1、下定义:就是用准确的、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这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
1)笑是反映内心活动的一种面部表情。
2)石拱桥就是用石头做拱圈的一种桥梁。
3)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格式:××是××2、作诠释:就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1)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是四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这段文字解释了“死海”的“死”的含义:没有生命2)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
这段文字解释了死海不死的第二个“死”的含义:淹死。
3、分类别: 就是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的说明方法。
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要统一。
1)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
2)风沙的进攻方式有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阵地战;另一种称之为游击战。
4、举例子:就是用实际的事例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形象、生动的一种说明方法。
1)《中国石拱桥》通过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5、作比较: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说明的一种说法。
1)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一片绿洲。
分析:以前是“不毛之地”同现在的“俨然一片绿洲”,进行比较,表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6、打比方:就是以比喻的方式将进行说明的一种方法。
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时还可以认为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是采用明喻,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简明生动,通俗易懂。
1)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2)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成挑台象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
3)燕子一会儿象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的直冲云霄。
7、引用:用有关的资料、名言、俗语、谚语来进行说明的一种说明方法。
1)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说法。
分析:引用谚语说明霞和天气的关系。
8、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来进行说明的方法,可以采用确数、约数、倍数、百分比等。
运用数字进行说明,必须准确无误,符合客观实际。
注意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表示约数的“大约”“上下”“左右”“多”等词不能去掉,去掉的话,就使约数变成了确数,不符合实际。
表示推测语气的“可能”也不能去掉,去掉的话,就成了肯定语气。
1)一只青蛙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一年吃掉害虫15000左右。
分析:“多”“约”“左右”等词不能去掉,去掉的话,就使约数变成了确数,不符合实际。
9、列图表:就是用绘图和表格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1)分析:通过图表,可以看出。
地球上白色的花最多。
10、摹状貌:就是把说明的事物进行描写的说明方法。
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可能同时还会带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描写的表达方式。
1)雾像轻纱,扑朔迷离,充满浓厚的艺术氛围。
轻轻的薄雾,使山城显得格外亲切。
11、拟人法:把说明的对象当作人来写,使说明的对象具有人的特点。
1)(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五、说明顺序说明文说明的顺序有三种:1、时间顺序(同时间名词有关。
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2、空间顺序(同方位名词有关)3、逻辑顺序六、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