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

合集下载

《走向海洋》读后感(通用7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通用7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通用7篇)《走向海洋》读后感(通用7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向海洋》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向海洋》读后感1海洋,它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只了解到它是蔚蓝的,广阔的,是无垠的······但读完《走向海洋》这本书后,我对海洋有了深入地了解。

在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国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吗?有许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有多少人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海洋,这两字的背后值得我们探索的有很多。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也只是海洋这大家庭中的几个成员;殷人东渡,徐福出海,海上丝绸之路。

禁海锁国这些历史悠久的海洋历史又有几人知晓?中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白江口海口,南宋,全,元三朝大海战,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都发生在大海洋上,如果没有海洋,这些历史将会成为空白。

如果没有海洋,我们中国就没法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

如果没有海洋,就没有我们人类······可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海洋面正在上升,北极和南极在融化,到那时,我们美丽的家将会被淹没。

所有一切美好事物将会成为泡影。

“我亲爱的孩子们,快收手吧”!这是地球妈妈的呼吁。

也是自己的心声呀!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海洋不仅是蔚蓝,广阔无垠的。

他还是生命的摇篮,是个大药房。

蕴含着巨大的清洁能源······让我们大家用行动来保护海洋,让它成为永恒的“美”。

《走向海洋》读后感2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

它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海洋知识,让我们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走向海洋》演讲稿2篇

《走向海洋》演讲稿2篇

《走向海洋》演讲稿 (2)《走向海洋》演讲稿 (2)精选2篇(一)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走向海洋》。

海洋,是大自然瑰丽壮观的花园。

它覆盖着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里面隐藏着无尽的秘密和神奇。

然而,海洋往往被我们忽视和轻视。

我们对陆地的了解要多得多,而对海洋的认识却非常有限。

海洋,是人类的未来。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能源和生物资源。

海洋的生产力惊人,能够滋养数亿人口。

同时,海洋也承载着气候调节、风暴抵御、碳循环等重要功能,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的海洋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过度捕捞、污染排放、海洋温度上升等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海洋的生态系统。

许多鱼类已经濒临灭绝,珊瑚礁正在白化,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正在减少。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海洋。

我们需要走向海洋,与之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的科学研究。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海洋的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其次,我们应该推动可持续的海洋开发。

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要考虑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减少破坏。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普及海洋知识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人们会更加懂得如何保护我们的海洋家园。

让我们携手走向海洋,共同为保护海洋生态作出努力。

让我们逐渐认识到海洋对我们的重要性,不再将其视为一个遥远的概念。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减少垃圾的产生,拒绝使用塑料制品。

让我们加入志愿者团体,参与海滩清洁和海洋保护活动。

让我们自觉养成爱护海洋的好习惯,保护我们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探寻它的奥秘,保护它的生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给后代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谢谢大家!《走向海洋》演讲稿 (2)精选2篇(二)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走向海洋》。

“海洋,是大自然最奇幻的王国。

”无论是以大豪迈的长江为代表的中国大江大河,还是以湛蓝的南海为边界的大洋洲,无一不展现出海洋的神秘与庄严。

《走向海洋》读后感800字3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800字3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800字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导语:深蓝,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走向海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向海洋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令我有很多的收获,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而且还开阔了我的眼界。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已经被它的封面深深的吸引了,封面是一张以海洋为主题元素组成的。

蔚蓝的大海中,帆船正迎风起航,溅起层层浪花,大海里的海豚时不时的在互相嬉戏着。

这一番景象令我情不自禁的翻开了《走向海洋》这本书。

本书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是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深蓝,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海洋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人紧紧相连。

海洋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许多地方可以接触到海洋如,南京的“海底世界”,以及许多海鲜都得靠着海洋的水去生存·等等。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

因为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会越来越大,导致了海洋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所以我们应该齐心协力,保护海洋。

不让海洋受到破坏。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

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

在上面说道,海洋是个蓝色的宝藏。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海洋中有大量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等。

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

走向海洋作文(通用52篇)

走向海洋作文(通用52篇)

走向海洋作文走向海洋作文(通用52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向海洋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向海洋作文篇1面朝大海在梦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站在海边,海风迎面吹来,顿觉全身轻松,惬意之极。

早晨的太阳照在湛蓝湛蓝的海面,海面上金光闪闪,锦缎般地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海浪轻轻地拍着海堤和奇形怪状的礁石,溅起白色的浪花,这不由的让我想起:“如果没有岩石地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一直就很羡慕那些去过大海见过大海的人,因为他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

遥远的水天相接处,蓝灰色的天空和灰蓝色的大海之间形成了一条笔直的线。

远处的波浪此起彼伏,涌向近处,翻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像一行展翅飞翔的白鹭,又像绽开万朵洁白晶莹的梨花。

白浪卷起海沙冲上沙滩,海水变得昏黄。

波浪退去,海水顿时清澈起来。

海水退走之后,会留下大海献给大地母亲的珍贵礼物——五彩斑斓的贝壳。

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浩瀚的大海发出了巨大的吼声,好像大海雄壮的大合唱。

海风扑面,扑鼻浓浓的腥味,却令人无限神往。

站在这生命的摇篮边上,我的心也像海洋一样开阔起来。

一个大浪翻了下来,昏黄的海水冲到我的脚上,虽然沙沙痒痒地、丝丝拉拉地疼,但是我的心里却是极惬意的。

总觉得,住在海边的人时幸福的。

早晨,可以在第一时间观赏日出,感受着无限的清新和自然;傍晚,又可以携着家人的手,漫步在浅浅的沙滩上,听海风低絮,看日落霞辉。

夏日的海边没有炎热,没有城市的喧嚣,有的只有凉爽的海风。

不知道冬日的海边有没有雪?真想去看看。

一直以来,我希望自己是个心如止水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可是,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面大海,些许的风就可以让我波澜起伏,毫无征兆的悲喜在一瞬间就可以将我淹没。

可是这样又有什么不好呢?就像大海一样有着自己的本色。

《走向海洋》读书心得范文精选300字5篇

《走向海洋》读书心得范文精选300字5篇

《走向海洋》读书心得范文精选300字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走向海洋》读书心得范文一我读了《走向海洋》后让我有许多问题都得到了解答,比如:我们的祖国有多大领土?这问题我也知道,不就960万平方千米吗?但是我错了,我们都忘了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读了这本书,让我生出以前从没有的好奇,但这好奇心已被解开。

海洋!人类生命的源泉:海洋!人类的财富源泉:海洋,你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原先,我们祖国的海上实力很强,听说300年前就去过墨西哥。

而且,早在明朝初期还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可惜没过多长时间,皇上就下令禁海锁国。

一直到清朝时遭受了两次鸦片侵略后才注意起来,但海军并没有站立起来。

经过几次战争后全军覆没,清朝也开始破碎。

这让我很伤心,很羞耻,祖国竟如此腐败。

但新一代的海军让我倍感安慰,现在不仅改了禁海锁国,并十分注重海军,造出多彩的事迹。

希望中华民族能使300平方千米的海洋更强!《走向海洋》读书心得范文二两只蓝色的海豚在一望无际的海面跳跃。

这时,一艘帆船缓缓地行驶着,蔚蓝的天空中飞过一只美丽的海鸥。

看到这样的“景色”,我不由自主地翻开了“他”----《走向海洋》。

当宇航员杨利伟乘着载人飞船“神州5号”遨游太空回望地球时,有一丝惊讶,因为地球并不是一个人们想象的土黄色、混沌的星球,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

如果用语言来表达,准确地说,它不应该叫“地球”,而应该叫“水球”才更合适。

我又往后翻了翻,了解到了海洋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也知道了海洋的资源十分的丰富。

我还从第二章中知道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道了中国海洋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等。

还知道海上霸主----航空母舰,水下杀手----潜艇,海战主力----中、小型水面舰艇......这本书虽不算厚,但内容十分丰富。

如果让我推荐一本课外书,我一定会推荐这本《走向海洋》。

CCTV8集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

CCTV8集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

CCTV8集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CCTV8集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精选」CCTV8集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1】8集纪录片《走向海洋》2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让中国社会各界对海洋权益和海疆安全的关注更加升温。

该片通过梳理中国五千年文化和历史,以反映中华民族海洋文明发展的历史渊源,旨在增强国人海权意识,呼吁建立海陆统筹、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海洋战略。

《走向海洋》是中国首部以历史和发展眼光关注海洋文化的大型纪录片。

该片由中国国家海洋局、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共同投资,国家海洋局、海军政治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由拍摄《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历时三年制作完成。

片尾的鸣谢和摄制单位包括军地双方与海洋业务相关的部门机构: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局各分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军三大舰队,各海军院校等,中石油、中海油作为协助拍摄单位也参与其中。

该片的脉络是中国自古就有海洋传统和文化,并非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农耕民族,从商周、秦汉海洋活动出现,海陆自然条件影响中华文化,到宋代海外活动成熟,元代海运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撑,直到近现代海军的出现,北洋水师成军,宣称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关注中国海洋文化”,重塑中国与海洋的历史,检视海洋背景下的国运兴衰,审视中国面临的海洋战略环境,探讨在国际体系中中国如何经略海洋。

今年年中首发时,出品方表示摄制该片是为落实胡锦涛有关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指示精神。

2007年在会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胡锦涛提出,要锻造适应历史使命要求的强大海军;本月初在会见海军第11次党代会全体代表时胡锦涛强调,要加快推进海军转型建设。

引人注目的是,《走向海洋》片头中最后呈现的画面即是航母为主体的海军编队和护航的舰载机,加上有海军政治部作为出品方之一,和海军各大单位参与摄制,其余剧集中相信有专章梳理阐述中国海军的发展道路。

因此,有网民猜测该片亦有为建造航母和海军加快发展造势的目的。

读《走向海洋》有感15篇

读《走向海洋》有感15篇

读《走向海洋》有感15篇读《走向海洋》有感1蔚蓝的海里有两只海豚在互相嬉戏追捉着,溅起洁白的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海鸥在海面上翻飞盘旋……这本书的封面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作者崔京生在书中详细地叙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

这本书总共分了三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和海洋的亲密关系。

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人类从崇拜到探索、由了解到争夺,开启了人类文化的起源。

第二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丝丝联系。

我国的海上防线也不容小视,一队队母舰、潜艇、小型水上舰艇,保卫着我们的祖国。

第三部分展望了海洋的未来。

海洋的未来是“碧蓝”的、是走向世界的、是让中国和全球接轨的,它还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

作者认为“海事兴”,便“万事兴,民族兴”。

地球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就把3.61亿平方千米通通纳入自己手中,正所谓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中国就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还有36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一共是1260万平方千米。

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是个巨大的蓝色宝库。

地球只有一个,同样,海洋也只有一个。

海洋是地球的“眼睛”,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蓝色的宝库,海洋是鱼儿温暖的家,保护海洋就是等于保护人类自己。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全世界的人一起保护海洋生物与陆地动物,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地球!读《走向海洋》有感2三年级我们学习了课文《赶海》、《海底世界》这两篇课文,让我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大海的愿望。

老师便给我推荐了《走向海洋》这本书。

我满怀期待地读完了《走向海洋》。

这本书分别从“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和“海洋与未来”三大方面介绍的。

海洋中的宝藏数不胜数,世界八大宝藏,其中就有两个沉在深海之中。

另外,海洋还是一个大药房呢!一个面临死亡的人,医师让他每天吃沙丁鱼,结果两年之后病就痊愈了,养成了吃沙丁鱼的习惯,一直活到了83岁。

走向海洋作文(通用7篇)

走向海洋作文(通用7篇)

走向海洋作文走向海洋作文(通用7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向海洋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走向海洋作文1蓝色的面纱笼罩了71%的地球面积,这一望无际的蓝就是大海。

“你要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情深似海”。

大海有几多变幻,人类就有多少情感。

平静似海平静时的大海,扬起远航的风帆,载着金色的梦幻,敞开博大的心胸,广纳百川。

无论是来自江河湖泊,还是涓涓细流,无论是来自澄清空明的山谷,还是飞沙走石的污水沟渠,大海都不嫌弃,虚心包容接纳,然后用自己的身躯悉心淘洗,慢慢净化。

所以,此时的海,看起来比汹涌时的海,要大上好几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磅礴气势。

当然,只有先做到平静了,心胸才能宽广。

“宰相肚里能撑船”,赞扬的就是像大海一样,平心静气,具有包容心的人。

遥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虚心招贤纳才,引来了一群又一群足智多谋的军师,一帮又一帮英勇善战的将领,所以才有他登上王位,大兴唐朝,造福百姓的功绩。

他正是做到了心气平静似海的境界,才成为了一代俊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展现的就是具有大海一样心胸宽广,气势磅礴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风采,他们深谋远虑,虚心纳谏,广招天下贤德之才,他们用敏锐的战略战术,平息了各国纷争,使风起云涌,硝烟弥漫的人海战役,顿时烟消云散。

此时看海,收获的是温柔宁静的美!激情似海汹涌时的大海,给人的感觉却是势不可挡的雄壮美,看!一浪掀起万丈高,惊涛拍岸,惊心动魄。

就连海王鲸鱼,遇到大海咆哮,也无能为力,只能任凭海浪冲击涤荡。

大海如此,征战何堪!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英勇杀敌,“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八路军更是功不可没,和国军联盟打败了如虎如豺的日本侵略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我刚懂事的时候,我就听说过海洋,妈妈常常告诉我,大海像一首诗,灵动跳跃;像一幅画,意蕴丰富;又像一支交响乐,浩瀚澎湃……在我心目中,大海是蓝色的世界,深邃而宽广,看不到底也望不到边儿;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孕育着许许多多自由自在的小生命,在海里有数不清的来回游动的鱼儿;大海是座丰富的宝藏,那里有无数神秘而珍贵的宝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当我伴随着“走向海洋”对海洋有了更深的了解的时候,我才知道,海洋,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也不仅仅是一座深蓝的宝藏,海洋,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呀,它却代表着国力的强盛、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未来。

我国自古以来都以陆国自居,发育着长江黄河两河文明,经营发展着农耕经济。

秦皇虽然一统六国,但只是站在海边,垂涎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上不死仙药。

汉武武功显赫横扫匈奴从未想过海洋。

唐宗、宋祖,也没有很好的经营海上。

横扫欧亚两大洲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兵临黑海时还是认为已到天边而顿兵。

只有明代对海洋进行了探讨、尝试,惋惜的是到了明朝后期,天子却实行了禁海锁国,对外面的事物一点儿都不了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此时,西方国家正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使华夏
历史屡屡蒙受耻辱,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割地,赔偿,中华名族的土地不断被侵食着,我们传统上的忽视海洋,直到今天还在付出代价。

中国的海域、中国的海权存在许多棘手而又紧迫的问题,如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南沙群岛、黄岩岛…….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

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黄土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人在漫长的岁月中都是背对海洋、忽视海洋、愧对海洋的。

今天的中国人必须转过身来面对海洋!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能源需求的急剧加大,海洋已日益成为国际间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重要舞台。

海洋的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海洋提供给人类的食物,是全世界所有可耕地的1000倍,世界各国无不加快了走向海洋的步伐。

人类的明天和希望在海洋。

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珍爱海洋,保护海洋,走向海洋,更加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大河终究要流向大海,海洋在向中国召唤,中国正像刚露出海面的一轮朝阳,以不可抑制强势,升起在海上。

毛泽东曾经指出“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
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中国清末先哲梁启超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

”只有你们人人都做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建设中华,保卫中华,那历史的悲剧就永远不会在中国重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