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发展史

合集下载

海洋生物的演化历程从古代到现代

海洋生物的演化历程从古代到现代

海洋生物的演化历程从古代到现代海洋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群体之一,其演化历程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

通过数亿年的进化,海洋生物逐渐适应了海洋环境的变化,并发展出了各种多样的形态和生物特征。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索海洋生物的演化历程。

1. 古生代:海洋生物的起源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漫长时期,大约从5.4亿年前至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最早的海洋生物出现了。

最早的海洋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如原始的藻类和细菌。

这些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中生代:海洋生物的多样化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二个主要时期,大约从2.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

这个时期,海洋生物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多样性。

海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生物类群,如海藻、浮游生物、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在这个时期,海藻逐渐壮大并形成了庞大的海藻床。

浮游生物也开始出现,并扮演着重要的环境角色。

软体动物则进化出了各种不同的外壳形态,以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攻击。

同时,鱼类也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并逐渐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3. 新生代:海洋生物的全球扩散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最近一个时期,大约从6,600万年前至今。

在这个时期,海洋生物逐渐扩散到了全球各个海域,并形成了现代海洋生态系统。

随着板块运动和气候波动,海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导致了生物群落的重组和演化。

在新生代,哺乳动物逐渐出现,并在海洋中取得了重要地位。

海豚、鲸鱼等哺乳动物成为当今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新生代也是多种多样化的海洋生物群体出现的时期。

不同种类的珊瑚、海葵、海星等生物在新生代中大量繁衍和进化。

这些生物通过与其他生物的互动,构建起了复杂的海洋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4. 现代:海洋生物面临的挑战现代海洋生物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气候变化、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许多物种受到威胁,甚至濒临灭绝。

第二章 海洋科学发展史

第二章 海洋科学发展史
库克船长在太平洋和南极洲的伟大的航行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是第一位绘制澳大利亚东海岸海图的海洋科学的发展史海洋科学的发展史海洋科学发展史海洋科学发展史海洋科学知识的积累及早期观测研究18世纪前1673年英国人玻意耳发表了他研究海水浓度的著名论文167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在荷兰海域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687年英国人牛顿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1740年瑞士人贝努利提出平衡潮学说1770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发表湾流图1772年法国人拉瓦锡首先测定海水成分1775年法国人拉普拉斯首创大洋潮汐动力理论benjaminfranklinpostmaster海洋科学的发展史海洋科学的发展史海洋科学发展史海洋科学发展史海洋科学的奠基与形成19世纪20世纪中叶海洋探险逐渐转向为对海洋的综合考察海洋研究的深化成果的众多和理论体系的形成达尔文随贝格尔号18311836年的环球探险英国人罗斯18391843年的环南极探险18721876年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了挑战者号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年5个月的环球海洋考海洋科学的发展史海洋科学的发展史海洋科学发展史海洋科学发展史海洋科学的奠基与形成19世纪20世纪中叶挑战者号在三大洋和南极海域的几百个站位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的观测后继的研究又获得了大量的成果从而使海洋学得以由传统的地理学领域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为独立的学科
1751 Henri Ellis, first deep soundings of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s,
1800 Count Rumford a meridional circulation of the ocean with water sinking near the poles and rising near the Equator.
National Systematic and National Surveys: 1925 1940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启示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启示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史的启示人类在寻找第二个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水的存在。

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体的起源,最初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依靠水才得以产生、存活和繁衍。

大量水聚集的地方便形成了河流、海洋,因此可以说,一切生命起源于海洋。

人类认识海洋的历史,是在沿海地区和海上从事生产活动开始的。

古代人类已具有关于海洋的一些地理知识。

但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挑战者”号完成首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之后,海洋学才开始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海洋学获得大发展,形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海洋科学。

从古代到18世纪末是海洋知识的积累时期,也是海洋学萌芽时期。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海洋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探索,主要依靠很不充分的观察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虽然当时只限于直观地、笼统地把握海洋的一些性质,但也提出了不少精彩的见解。

例如,公元前7~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而大地则浮在浩瀚无际的海洋之中。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已描述和记载170多种爱琴海的动物。

公元一世纪,中国东汉王充曾科学地指出了潮汐运动和月亮运行的对应关系。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末,自然科学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知识的积累。

这时的海洋知识以远航探险等活动所记述的全球海陆分布和海洋自然地理概况为主。

1405~1433年中国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次横渡印度洋;1492~1504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并到达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768~1779年英国库克在海洋探险中最早进行科学考察,取得了第一批关于大洋表层水温、海流和诲深以及珊瑚礁等资料。

这些活动和成果,不仅使人们弄清了地球的形状和海陆分布的大体形势,而且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海洋学各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海洋经济发展历史渊源

海洋经济发展历史渊源

海洋经济发展历史渊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海洋经济包括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工程技术的研发应用、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海洋相关产业的壮大等。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渊源。

一、古代海洋经济的发展古代文明的兴起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古国就开始进行与海洋经济相关的活动。

古埃及借助尼罗河的交通便利性,发展了与红海和地中海的贸易,推动了古埃及经济的繁荣。

古印度则以出口海产品和珠宝而闻名,古中国则在宋代时期开始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贸易,开启了与海洋经济有关的国际贸易。

二、近代海洋经济的起步近代海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国家海权相关的活动,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为欧洲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纷纷派遣船只,深入到亚洲、非洲等地的海域进行贸易和殖民活动。

这些活动推动了海洋技术和航海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世界各地海洋经济的繁荣。

三、现代海洋经济的崛起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海洋的巨大经济潜力,并开始加大对海洋经济的管理和开发力度。

海洋资源的开发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油气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都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国际社会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法律和国际公约。

四、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不断依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海洋经济将继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海洋科技与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将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深海区域的矿产资源、新能源资源等。

其次,海洋旅游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无论是海上游轮、海底旅游、海洋冲浪等多种形式的海洋旅游项目,都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海洋地区。

最后,海洋环保将成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海洋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等工作将成为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十章 古海洋学

第十章  古海洋学




(三)成年阶段 大洋盆地演化为成年阶段的实例是大西洋。幼年海洋进一 步张开,两侧大陆愈益分离,逐渐形成宏伟的洋中脊山系 和开阔的深海平原,其两侧发育有被动大陆边缘,大洋的 发展进入成年期。今日的大西洋和印度洋已是浩瀚的成年 大洋,然而在当年,它们也经历过自已的胚胎期和幼年期, 均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育起来的。 (四)衰退阶段 随着大洋不断扩张,大洋边缘(或大陆边缘)离开中脊的 距离越来越远,岩石圈不断冷却变重并向下沉陷;同时, 由于被动大陆边缘上接受巨厚沉积物,地壳均衡作用就会 使洋缘的岩石圈下沉、潜没于另一侧之下,随即出现了洋 缘的海沟和板块俯冲带,被动大陆边缘于是转化成为岛弧 可活动大陆边缘。当板块的俯冲作用占优势,即洋壳在海 沟的消减量大于中脊处的新生量时,大洋盆地的演化便进 入衰退期,太平洋即为其实例。
古海洋学是一综合性新学科。涉及地质、生物、化学、水
文、气象等多个学科领域。
1968—1983年的DSDP和1985至今的ODP在古海洋研究方面取
得成果包括: 1、中生代至今洋流格局变化过程及其影响; 2、晚白垩纪以来大洋水温的阶状变冷; 3、大洋和地中海盐度的变化; 4、白垩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始末; 5、大洋缺氧沉积特征和意义; 6、新生代大洋海面的变化; 7、海水溶解作用与古CCD线的升降; 8、沉积碳酸盐和大洋生产力变化; 9、综合若干地质事物勾划出新生代古海洋的演化历史。


二、威尔逊旋回 威尔逊(1966,1973)提出的大洋盆地演化 分为六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胚胎阶 段、幼年阶段、成年阶段、衰退阶段、终 了阶段和遗痕阶段,并对各阶段的主要运 动、特征形态、典型火成岩、典型沉积和 变质作用作了表述: 威尔逊旋回的前三个阶段表征了大洋盆地 的形成和张开,后三个阶段则标示了大洋 盆地的收缩和关闭。

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史

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史

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史
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先民已经能够猎取在大洋和近海之间洄游的中、上层鱼类,人们对海洋鱼类习性的认识已有一定的水平。

在古代,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主要侧重于海上交通和海洋资源开发,例如在汉代,中国人已经开辟了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航线。

到了近现代,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开始涉及到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863”计划设立了海洋领域,先后研制成功了一批海洋技术装备,如6000米自容式温盐深自记仪、中国第一艘2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一号”、第一艘1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等。

近年来,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涉及到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在2017年,中国科学家在南沙群岛海域成功进行了深海原位实验室的布放和回收,这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

总的来说,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中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航海史的历程

中国航海史的历程

中国的航海史是一部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历史。

自古代以来,中国人民就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勇气,探索并开发了海洋。

以下是中国航海史的主要发展阶段:1、独木舟与筏时代:中国最早的航海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那个时期,人们使用简单的独木舟和筏作为交通工具,沿着海岸线进行短途的贸易和渔猎活动。

这些早期的航海者展示了人类对海洋的初步探索和挑战。

2、帆船时代: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的航海者开始使用风力驱动的帆船进行远洋航行。

这些帆船成为了中国航海史的重要标志,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之一。

3、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中国航海事业迎来了一个高峰。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为后来的航海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中国航海事业达到了一个巅峰。

郑和率领的远洋船队在28年的时间里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远洋航行,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航程超过万公里,成为了中国古代造船业和航海事业的壮丽篇章。

5、近代航海的兴起:在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中国的航海事业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港口,并允许外国船只在华航行。

这使得中国的航海活动更加多元化,也促进了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

6、现代航海的发展: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海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自行研制了多种新型船舶,包括远洋货船、油轮、军舰等。

同时,中国的航海教育、科研和港口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7、海洋权益的保护: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权益的保护成为了中国航海事业的重要议题。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对海盗活动的打击,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加强了对海洋权益的保护。

海洋生物的前世今生(六)最终的胜者

海洋生物的前世今生(六)最终的胜者

海洋生物的前世今生(六)最终的胜者作者: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21年第11期上期说到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被统称为“中生代”,在这1亿8000多万年的时间里,地球物种“改朝换代”,巨型爬行动物已经牢牢占据了陆海空的霸主地位。

然而,历史总是一次次重演,盛极必衰的规律谁也无法打破。

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达1万米,质量约2万亿吨的小行星,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飞过大西洋上空,坠落在北美洲墨西哥湾,猛烈撞击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核心温度高达1万摄氏度,恐怖的高温瞬间将周围的岩石化为气体,剧烈撞击形成的冲击波将方圆1000千米内的生物瞬间化为齑粉。

大量的岩石在撞击下飞溅到空中,一部分冲出了大气飞向太空,一部分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如漫天流星一般砸向地表,点燃了无数原始森林。

撞击还引发了地震和海啸,导致火山大量喷发,地球陷入一片火海,无数动植物被烈火吞噬。

更可怕的还在继续,火山喷发将大量的烟尘排放到了地球高层大气中,造成大量的阳光热量被反射回太空,无法到达地面,导致地球温度急剧下降,陷入长达数十年的“冬天”。

植物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食物链断裂,大批动物因饥饿和寒冷而死亡,地球近80%的物种遭遇灭顶之灾。

这次灾难导致陆地的恐龙、空中的翼龙、水中的蛇颈龙和沧龙等优势物种直接从辉煌的巅峰跌入灭绝的深渊。

同之前5次大灭绝一样,依然有物种顽强地生存下来。

鳄鱼是一种冷血动物,耐饥饿能力极强,可以几个月不进食,将自身的新陈代谢控制在极慢的水平,这让它逃过一劫。

鸟类和哺乳动物因为体形小,需要的食物较少,依靠残余的食物也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大灾过后,随着横行霸道的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

在夹缝中生存,东躲西藏的小哺乳动物终于迎来了春天。

它们迅速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占据了原本属于恐龙的生存空间,并不断演化出丰富多彩的新物种。

其中有不少物种经过不断演化成为现生动物的祖先,光看名字就能猜测出它们的后代大概是谁,比如:原始象、始祖马、古长颈鹿、阿喀琉斯基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海管131 201310114038乔丹
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但在国际上仍面临诸多海洋主权问题。

发展海洋力量,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维护我国海洋主权,从把我国建设成真正的海洋强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国际形势和对海洋发展战略的思考,提出制定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些对策和措施,阐述了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

关键词:海洋强国战略方针思考
海洋发展史上,不难看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海洋强国。

在这个海洋新世纪,各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海洋发展战略,为了成为海洋强国,巩固其海洋力量在做着努力。

近代以来,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都无一例外对海洋的战略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都强调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

而传统中国重陆轻海的思想和大部分人海洋与海权意识淡薄是中国在国际上面临诸多海洋权益问题的根本原因。

中国要改变,就需要培育海洋意识,制定海洋大战略,大力加强海权建设。

1 我国海洋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来看,海洋曾经带给中国人财富和荣耀,也给中国人带来灾难和屈辱,而从现实与未来来看,则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历史上中国也曾拥有成为海洋大国的诸多文化基因。

秦汉时期就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明初的郑和曾率60多条军舰、300条商船,约25000多人的庞大船队一路西行。

这样的航海规模即使在今天也令人乍舌,比西方地理大发现早了近半个世纪。

然而以明、清两朝的“海禁”为代表的闭关锁国政策拱手把广阔的海洋让予了西方列强,而全然不知西方世界却借助海洋开始迅速崛起。

从15世纪西方航海大发现开始,葡萄牙、西班牙一度称雄世界。

继之而起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把17世纪变成了“荷兰世纪”。

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更是凭借其世界第一的海军实力,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成为所谓的“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长达两个世纪。

1840年鸦片战争的打响,显示了西方海权强国的威力,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兴海强国之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倡议引进西方先进的海军
科学技术以此振兴海防。

严复则呼吁我国建立海权,规复海军。

然而因海军经费挪用于慈禧大寿和修建颐和园,建立仅为几年的北洋水师被迫停止发展,这种海权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局面。

现代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下决心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并多次强调其重要性;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高瞻远瞩,对海洋开发、利用和防卫等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江泽民也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维护海洋权益;胡锦涛强调海军对于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首次公开宣示中国是海洋大国,必须确立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事业。

2 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机遇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大量需求,导致陆上资源过度开采,使资源出现了短缺的现象。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加深,大海这片丰富的资源宝库开始不断被人们了解和利用。

海洋覆盖着地球70%左右的面积,蕴藏着地球至少65%以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在可预见的将来最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来源。

中国虽是一个海陆交汇的大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000多个岛屿,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陆权比较强势,海权相对弱势。

目前,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海洋力量不断增强。

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完成交接仪式,标志着我国海军力量的一次大的发展跨越。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也是争夺海洋国土和资源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积极制定海洋发展战略,使我国能够有更多的蓝色国土和海洋资源。

3 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考
海洋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一国世界贸易的重要通道,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

海洋战略是我国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领海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

3.1 海洋军事战略
海上利益的维护,其实更是一场海上军事力量的抗衡。

中国走向海上发展道路是必然的,中国海军的建设与发展,也成为中国顺利走向海洋,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

不可否认,中国海洋力量的发展自明朝的高峰后逐步没落,清朝的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也使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压缩。

近几年来,我国海军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一流的海军强国相比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我们要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重视海洋,大力培育海权,努力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

3.2 海洋经济战略
陆上资源的过度开采所导致的资源匮乏,是对我们过去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警告。

资源是有限的,开采的规模和力度必须要有一个限制,无节制的索取虽然能换得一个时期内的经济快速发展,但从更长远的方向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海洋资源分配上为后代考虑,不能只图眼前利益竭泽而渔。

同时,保障政府宏观调节和市场调节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海洋科技战略
需要国家制定以开发海洋高新技术为核心,执行“科技兴海”相关的方针政策。

首先要求立足自主创新,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二要抓紧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三要在加大海洋开发力度的同时,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海洋技术发展体系。

4 结语
实施海洋战略,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是一个梦,而是一个我们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我相信,未来的中国必将以一个独立,和平,海洋强国的形象展现在国际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