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初探的论文

合集下载

海洋学实习报告

海洋学实习报告

海洋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某海洋研究所。

实习内容:在本次海洋学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海洋生物调查和海洋环境监测两个项目的实习工作。

在海洋生物调查项目中,我和实习导师一起搭乘研究船前往海上进行生物采样和观察工作。

通过使用拖网、渔网等工具,我们成功地捕捉到了多种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动物等。

在实地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我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处理和保存采样标本。

在海洋环境监测项目中,我参与了海水和海底沉积物的采样和分析工作。

通过使用水下摄像机和声纳设备,我们对海底的地形和生物群落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海水中的盐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对采集的海底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颗粒度和化学成分的分析。

实习收获:通过这一个月的海洋学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许多实践技能。

在海上调查中,我学会了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和恶劣天气,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验室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各种化学分析仪器,提高了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了海洋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无穷的奥秘,而海洋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对海洋学这个学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总结:通过本次海洋学实习,我不仅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深知海洋学研究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为保护海洋环境和发现海洋奥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洋科学选修课论文

海洋科学选修课论文

海洋科学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的圈中的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打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

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g,约为地球总质量的1/3600,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水的35倍。

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2600m的水层所覆盖。

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

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还有95%的海洋是未知的。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药物、油气资源、海洋交通线等。

海洋也会经常发生风暴潮、海啸、灾害性海浪、赤潮、ENSO事件等海洋灾害,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而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旨在探索海洋资源的利用、减小海洋灾害危害的方法造福人类。

下面从海洋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海洋资源及利用和海洋灾害三个方面大体介绍一下海洋科学。

海洋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提起海洋与人类的日常生活,首先就想到海洋为人类提供的各种食品,从紫菜、海带这些大众话的食品到鱼翅、海参这些高档食品,各种各样的海鲜不仅给人类提供了各种必要的微量元素,也提供了丰富而美味的食品。

其次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就是天气。

海水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其中规模最大、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对农业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对人类生存生活有很大关系。

在其次,陆地空间越来越狭隘,科学家正在探讨在海底建设人类居住地的可能性,海底城市不再是一个神话。

渤海风暴潮的成因、特征及其防治

渤海风暴潮的成因、特征及其防治

“海洋科学初探"课程论文渤海风暴潮的成因、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大气科学2012级胡柔12010001061渤海风暴潮的成因、特征及其防治措施摘要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近年来,渤海地区风暴潮频发,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

因此,从研究渤海风暴潮的成因特征及其防治入手,让我们对风暴潮这一重要的海洋现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据调查,渤海地区风暴潮的成因大致可分为三种:冷空气(寒潮大风)、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而且渤海地区风暴潮发生的频率不确定,不过大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一旦发生了强大的风暴潮,其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建议从建立强大的防灾系统、修固海堤,做好预报工作和进行人员疏散三方面防治并减轻风暴潮造成的灾害程度。

关键字环渤海沿海地区风暴潮热带气旋防治措施一、风暴潮及其要素1.1风暴潮的概念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海面风暴强迫力场作用下偏离于正常天文潮的异常升高或降低的现象.这种异常的海面升高,亦称为“风暴增水”或“风暴海啸"、“气象海啸";而海面的降低,又称为“风暴减水”或“负风暴潮"。

一般是在由台风、气旋、强寒潮等天气系统所伴随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向岸的强风系统影响下局部海面非周期异常升高的一种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如若风暴潮与天文潮同位相叠加时,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更为严重,常出现多年不遇的最高潮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的灾害.1.2 风暴潮的形成条件形成严重风暴潮的条件有:1强烈而持久的向岸大风;2有利的岸带地形,如喇叭口状港湾和平缓的海滩;3天文潮配合.1。

3风暴潮的分类如果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征来分类,风暴潮可以分为由热带风暴所引起的热带风暴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所引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两大类,还有一种我国渤、黄海特有的风暴潮,是在春秋过渡季节,渤海和黄海是冷、暖气团交汇激烈的地域,由寒潮大风所激发。

海洋科学概论论文

海洋科学概论论文

《海洋科学概论论文》考号:28号生命的起源与发展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生命的起源内容简介:从地球的演化形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生命最初的存在形式及演化、分类。

引言:生命的起源一直是很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他的古老在于,很久很久之前,人们就开始好奇,开始探索:而他的年轻则是因为,直到现在人们还是没有真正探索清楚,并且不断有新的发现。

对生命起源的探索是人类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必须经历的阶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识,更是在积极的寻求自身发展。

从地球最初的形成,到第一片海洋,第一片大陆的诞生,再到第一个生命开始,发展壮大,这一切的一切那么自然,又那么神秘……一.地球的演化形成关于地球的演化,科学界也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

但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那就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发展与演化是相互关联的。

地球的演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冥古宙;(二)太古宙;(三)元古宙;(四)显生宙。

如下图: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很明显的了解到,地球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漫长变化才逐渐形成今天的具有先进系统的地球。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现有的假说并不能作出对宇宙及地球起源以及进化的定论,科学探索仍然在进行中。

地球的演化离不开她的载体宇宙,也离不开最基本的结构基础物质。

正是在宇宙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和物质无休止的发展变化中,地球一步步的成长演化。

如今地球仍然在不停的变化演化之中。

很难设想,数亿年之后,地球乃至宇宙将会是什么样子?茫茫宇宙,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这些问题,也是无数科学家不懈研究地球起源与进化的不竭动力。

二.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当第一只古猿解放双手开始直立行走,进化成人类,当人类不再为食物奔波劳碌,开始学会思考,人便开始好奇,好奇自己从哪里来,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这些学说大致有以下几种:1.创造论或神创说创造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神所创造。

比如上帝、阿尔修斯。

在《圣经》上说,“起初,神创造天地。

这种学说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结于神的创造。

关于海洋科学的研究报告

关于海洋科学的研究报告

关于海洋科学的研究报告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学科的综合科学。

它涉及到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工程和海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洋科学的背景、研究领域和科研成果。

海洋科学的背景是急需解决海洋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一片领域,占地表面积的70%以上,拥有丰富的物质和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

同时,海洋还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的碳汇,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海洋资源遭受到了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威胁,如过渔、油污染和海洋垃圾等。

因此,研究海洋科学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从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其中,海洋物理学研究海洋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如海流、海浪和潮汐等。

海洋化学学研究海洋中的化学成分和反应过程,如盐度、氧含量和酸碱度等。

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如海洋植物、浮游生物和鱼类等。

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底部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组成,如海底地形、海底火山和海底地震等。

此外,海洋科学还涉及海洋工程和海洋管理等应用研究,如海洋能源开发、海底油气管道和海洋保护区管理等。

海洋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例如,科学家通过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研究,成功预测了一些重大海洋灾害,如海啸、台风和赤潮等,从而能够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此外,海洋科学研究还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和新生物群落,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同时,海洋科学研究还推动了海洋工程和资源开发领域的发展,如深海勘探、海洋能源开发和海底资源开发等。

总之,海洋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海洋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平衡做出贡献。

海洋新科技论文

海洋新科技论文

海洋新科技论⽂ 海洋浩瀚⽆涯,拥有丰富的资源,为⼈类提供了⽆数的功能与利益。

店铺为⼤家整理的海洋新科技论⽂,希望你们喜欢。

海洋新科技论⽂篇⼀ 海洋捕鱼时机 摘要从⼀个课例发现问题出发,通过构建模拟实验,进⽽构建数学模型来说明为什么海洋捕鱼时机最好是K/2。

关键词 捕鱼时机模拟实验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91 ⽂献标识码B 教育之所以成为⼀种“艺术”,是因为它所⾯对的是活⽣⽣的有个性差异的个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许多出其不意的问题,即使备课备得如何周详,但对学⽣提出的问题还是“防不胜防”。

如何处理课堂上⽣成的问题,既体现了⼀个教师机智,更体现了他的专业素养。

有⼀次听⼀位年轻教师讲授⾼中⽣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课,讲到数学模型的构建,在讲到“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法”时,⽆论是教学⽅法、还是课堂⽓氛,都⾮常理想。

在讲授完“J”型曲线,“S”型曲线后,话题转到了环境容纳量(也就是K值),讲到了海洋捕捞的问题:近些年来海洋的渔业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些不法之徒,使⽤法律禁⽌的渔⽹和捕捞⽅式进⾏捕鱼,结果导致鱼的数量与⼗⼏年前相⽐⼤幅度降低,当地的渔民⽣计也受到威胁。

那么,能不能捕捞海洋的鱼呢?(学⽣简单讨论)如果需要捕捞,究竟怎样才能把握好捕捞的“度”呢? 教师要求学⽣仔细分析“S”型曲线,思考在哪个位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很快有学⽣回答是在曲线最“陡”的时候,亦即K/2时。

这时⽼师再提问:那么应该何时捕鱼?在⽼师如此明确的“明⽰”下,有的学⽣说是在K的时候,因为这时候鱼的数量最多,肯定可以捕捞到更多的鱼;也有的说是在K12的时候,因为此时鱼类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双⽅各执⼀词,争执不下。

这时教师总结:在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对海洋鱼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应在其数量约为K12时,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

⽽当种群数量⼤于K12时,其增长的速度将开始下降,此外等待捕鱼的时间过长,鱼类消耗的资源也过多,在时间上、资源上不划算;过度捕捞导致种群数量⼩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也将减慢,获取的资源数量将减少,⽽且还会影响资源的再⽣。

海洋科技研究性论文

海洋科技研究性论文

海洋科技研究性论文基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思路[摘要]中国海洋科技进步催生了新的海洋产业,不同的海洋科技进步速度导致主导海洋产业的更迭,促进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

文章分析了制约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的科技因素,结合全国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科技创新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强第一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海洋油气、深海矿产开采技术,推进潜在高增长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强化海洋共性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制约因素;战略重点[[[[[中图分类号]][P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0)10-0140-04]The Analysis of Mari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n the Basis of 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ChinaQiao Junguo(Marine Economy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25)Abstract: Marine technique progress produce new marine industry, different rates of marine technique progress results in the change of domain marine industry, improves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ical restrictions of main marine industry,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Mari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it puts forward advices for mari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hat implements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what's more, put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need to develop the ocean deep-water oil and gas mining technology. In addition, promoting potential high-growth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marine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ing marine industrial common technology can be viewed as partial of government efforts.Key words: marine industry;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trictions; strategically emphasis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科技进步对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贡献中国海域空间广阔,南北跨度约38个纬度,东西跨度约24个经度,大陆岸线1.8万多公里,滩涂面积2.1678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海洋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海洋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海洋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最神秘的领域之一,其研究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海洋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1. 海洋地质学研究进展海洋地质学研究是对海洋底部和沉积物特性的探索,通过对地球历史演变的了解,揭示了地球内部和外部过程的深度和速度。

近年来,海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地震活动、海底地形、岩石成因以及古地磁等方面。

其中,海底地形的研究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2. 海洋生物学研究进展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类生物群落和个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和海洋环境对生物影响的评估等方面。

例如,鱼类生态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而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研究则有助于保护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

3. 海洋物理学研究进展海洋物理学是研究海洋中运动、力学和能量转换等现象的学科。

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海洋循环、海洋气候变化和海洋与气候系统相互作用等方面。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先进的数值模型,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海洋的温度、海洋流动和海洋风暴等现象,为海洋工程和海洋交通方面提供重要信息。

4. 海洋化学研究进展海洋化学研究涉及水体中的溶解物质、营养盐、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等方面。

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海洋酸化、营养盐循环和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去向等方面。

例如,海洋酸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大气二氧化碳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而对营养盐循环的研究则有助于评估海洋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

结论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迅猛,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我们揭示了海洋的奥秘。

然而,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建立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

只有深入了解海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个珍贵的资源。

参考文献[1] Smith A, Johnson B. Advances in marine geology research. Earth Sciences Review, 2010, 35(2): 189-201.[2] Chen C, Li M. Recent progress in marine biology research.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12, 45(3): 245-259.[3] Wang L, Zhang Q. Advances in marine physics research.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2015, 52(5): 326-334.[4] Liu H, Zhang 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arine chemistry research. Marine Chemistry Review, 2018, 65(4): 421-4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之美
学院:海洋环境学院年级:2011级海洋科学(1)班姓名:蓝方宝专业学号:010********* 大海潮起潮落,恰如有规律跳动的音符,给心间留下一首美妙的畅想曲;又恰如天空云卷云舒,在眼帘投映出一幅轻柔的风景画,但依旧保持着永不褪变的底色——深蓝。

我们不禁会想:是谁创造了这神奇而又壮阔的大海?
据目前人类对沉积岩的研究推测:地球水圈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距今35~38亿年,早期大洋或许在距今20亿年左右诞生,经过漫长的地球演化,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海洋。

最初的面貌虽然无法复原,但是可以想象滚烫的岩浆注入原始海洋,水汽升腾,雷电交加的场景,那必定是一部海洋血与泪的演变史。

海洋大约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的71%,是陆地面积的2.5倍,难怪有人提出要将地球更名为“水球”。

确实,要是从太空望向地球,海洋几乎遍布地表,且散发出淡蓝而朦胧的微光,给人无限的遐想。

真想知道,首个登上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伽伽林在太空舱望向地球那一刻会是怎样的心情!应该比曹操当年观沧海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感更强烈吧!
其实,海洋这种说法并不大准确。

具体地来说,海洋分为海与洋。

海,主要分布在大陆周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9.7%,全球总共划分54个海,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东海、黄海、南海,当然也包括最具浪漫气息的爱琴海和最具挑战气息的加勒比海。

讲到这里,我们脑
海大概便浮现这样的场景——漫步在爱琴海岸,迎着轻柔的海风,携恋人的手一起观看日出和日落;邀几个铁哥们驾着小船直驶加勒比海,占上几个小岛,当一回快活自在的加勒比海盗!
洋,主要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部分组成。

太平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广阔大洋;值得一提的是,北冰洋因几乎全部位于北极圈内,全年大部分海域被海冰所覆盖而出名,北极熊的家就安在这了。

海的美是动静交融的,静谧幽深辽远广阔只是静态美的一面,而奔腾翻滚涌动卷舒是它动态美的一面。

风平浪静之时,成群的海鸥在海面上自由欢快的飞翔,渔船载着渔民饱满的激情和信心,轻快地驶出港湾,滑进深海;在某一个夜色晴朗的深夜,可以体会与月亮星星相拥的感觉,如果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海发光的奇景呢!风起潮涨之时,暗流涌动,黑云似乎压弯了整个海平面。

重重巨浪翻滚咆哮着,有的直接在风暴中破碎,散作一堆雪,有的猛烈地冲击礁石,像炮弹刚炸开的碎片,有的则被挤推上沙滩,如冰遇到火一般快速松垮了。

生命的出现无疑勾勒海洋演变史最绚烂的一笔。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原始生命的诞生,打破了海洋原有的沉寂,以新的面貌呈现在本已特殊的星球上,奇迹正因为这些小小的菌体而悄然发生。

且看二十亿年后今天的海洋吧,徘徊于珊瑚礁五彩斑斓的蝴蝶鱼正向它们的伙伴们邀舞,海星、海龟、电鳗、鹦鹉鱼不约而同地参加了这场海底大舞会……看,白鲨鱼!一群惊慌的小鱼儿正向四处逃窜,没有谁希望成为别人的口中餐!唯有背着海葵的寄居蟹好像
无视这个庞然大物的存在,依然享受着含在嘴里的美食。

不必为它担心,它可是有恃无恐的,背上海葵的毒素足可以把一头几十吨重的巨鲸毒倒,白鲨鱼也当然不敢靠近了,避之还来不及呢!唉,不过它也算可怜的,除了海葵,恐怕没有谁敢与它交朋友的了吧?
须知道,海洋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可以没有海洋。

在人类的观点里,几乎一致认为:人类可以主宰海洋。

人类早已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如今正狂妄无知地炫耀自己的“文明史”。

由于人类的各种废弃物、工业废水源源不断地排进大海,已超出部分海域的净化能力;加之人类为了获取食物、药物、原材料等不断改良捕捞设备,大量攫取海洋生物,让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生态系统雪上加霜。

更可悲的是,人类的政治标签和战火已开始引向这片深蓝的海洋,祥和、平静的海洋世界被争执声和枪炮声撕破!
海洋被人类撕开了一道创伤,可并不会影响她永恒的深蓝的底色。

相对于海洋的演变史,人类的发展史根本不值得一提。

海洋可以孕育人类,同样可以毁灭人类,正如抛弃侏罗纪的恐龙。

没有人类,海洋依旧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