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发育异常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完整口腔科诊疗指南

完整口腔科诊疗指南

完整口腔科诊疗指南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完整的口腔科诊疗指南,为患者和医生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

口腔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口腔健康、牙齿疾病、口腔内外科手术以及口腔美容等多个方面。

2. 口腔健康保护保持口腔健康对于个人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口腔健康保护的一些建议:-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间的难以到达的部位;- 定期拜访口腔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 限制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取;- 戒烟和限制饮酒。

3. 牙齿疾病治疗常见的牙齿疾病包括蛀牙、牙龈炎、牙周炎等。

治疗方法因疾病的不同而异,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龋洞修复:使用牙齿填充物修复蛀牙;- 牙齿拔除:牙齿无法修复时,需要拔除;- 牙根治疗:牙髓感染时,通过根管治疗进行治疗;- 牙周治疗:针对牙龈炎和牙周炎,进行洁牙和牙周病治疗。

4. 口腔内外科手术在某些情况下,口腔内外科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口腔内外科手术包括:- 智齿拔除:智齿位置不正常时需要手术拔除;- 牙槽骨矫正:牙槽骨畸形时需要手术矫正;- 口腔肿瘤切除:恶性肿瘤或囊肿需要手术切除。

5. 口腔美容口腔美容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改善牙齿和口腔外观。

常见的口腔美容方法包括:- 牙齿美白:通过牙齿美白剂来改善牙齿颜色;- 牙齿矫正:通过牙套或其他矫正器具来改善牙齿排列;- 牙齿修复:通过牙冠或贴面来修复破损的牙齿;- 隐形矫正:使用透明矫正器来进行牙齿矫正。

6. 总结完整口腔科诊疗指南涵盖了口腔健康保护、牙齿疾病治疗、口腔内外科手术和口腔美容等方面。

这项指南旨在帮助患者和医生了解口腔科的相关知识,提供指导和治疗建议。

保持口腔健康和定期的口腔检查对于个人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咨询专业的口腔医生。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前言
本指南旨在为口腔科医生和相关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诊疗建议和操作指导,以期提高口腔疾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一章基本理论
1.1 口腔解剖与生理
1.2 口腔疾病概述
1.3 口腔卫生与预防
第二章口腔检查与诊断
2.1 病史采集
2.2 体格检查
2.3 辅助检查
2.4 诊断分析
第三章常见口腔疾病诊疗
3.1 龋病
3.2 牙周疾病
3.3 口腔黏膜疾病
3.4 口腔颌面损伤
3.5 口腔肿瘤
第四章口腔手术操作
4.1 术前准备
4.2 局部麻醉技术
4.3 拔牙术
4.4 其他常见口腔小手术
第五章特殊人群口腔健康
5.1 儿童口腔保健
5.2 孕产期口腔保健
5.3 老年人口腔保健
第六章其他技术操作
6.1 口腔修复体制作
6.2 正畸治疗
6.3 全口义齿修复
附录
A. 相关药物使用
B. 无菌操作和感控
C. 医患沟通技巧
以上为《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的大致框架和主要内容概览,旨在对口腔科临床诊疗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全面规范和指导。

具体内容需根据最新临床实践和研究进展进一步完善细化。

混合牙列异常诊疗指南

混合牙列异常诊疗指南

混合牙列异常诊疗指南【概述】混合牙列期是儿童颌骨和牙弓主要生长发育期,也是恒牙牙合建立的关键时期,预防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诱导建立正常牙合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治疗混合牙列异常的目的是尽早纠正已存在的或发展中的牙齿、骨骼和肌肉不调,特别是发育中的功能性长、宽、高三个方向的牙弓关系不调,使恒牙正常萌出,形成正常恒牙列。

(一)第一恒磨牙前移导致间隙不足【临床表现】由于第二乳磨牙早失引起第一恒磨牙前倾并且可能伴有舌向扭转。

第一恒磨牙的前移占据了双尖牙萌出所需要的间隙,导致拥挤。

2.对照正常牙合牙弓长度,通过临床检查、模型测量等手段分析牙列状况,确定第一恒磨牙是否前移以及丧失间隙的大小。

【治疗原则及方案】1.上颌第一恒磨牙前移(1)单侧第一恒磨牙前移:采用活动矫治器。

设计时最好选用固位良好的箭头卡环固位,在前移的第一恒磨牙近中设计指簧推其向远中。

(2)双侧第一恒磨牙前移:一般选用口外弓推前移磨牙向远中,使磨牙远中倾斜移动或整体移动。

使用口外弓应尽量保持施力的恒定,力值不宜过大。

口外弓的戴用时间每天14小时以上。

2,下颌第一恒磨牙前移选用下颌唇挡矫治器。

挡位于下牙弓唇侧,后端的U形曲抵住下颌第一恒磨牙颊面管,唇挡通过改变下唇位置,使唇肌压迫唇挡产生一个远中移动的力推下颌恒磨牙向远中。

(二) 正中间隙【临床表现】1.在混合牙列早期,上颌恒前牙萌出时常见左右两中切牙间存在明显的空隙,被称为正中间隙。

2.生理性正中间隙是由于上颌恒中切牙萌出时,牙齿长轴向远中唇侧倾斜所致,随侧切牙、尖牙的萌出,间隙将缩小闭合。

3.因上唇系带肥厚、埋伏牙等所致之正中间隙,难以自行闭合。

【诊断要点】1.通过临床和X线检査,明确正中间隙是生理性还是由于其他原因所致的非生理性。

2.临床检查上唇系带位置是否异常或肥厚。

可进行试验来确定。

3.拍摄X片检查是否有多生牙、埋伏牙。

【治疗原则及方案】1.生理性正中间隙,需向家长解释原因,嘱其观察。

腭裂诊疗指南(2022年版)

腭裂诊疗指南(2022年版)

腭裂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腭裂是发生率仅次于唇裂的面部发育异常。

腭部组织包括软腭、硬腭和牙槽突三部分,由胚胎时期两侧前腭突和侧腭突发育融合形成。

在胚胎发育6~12周时,受遗传或胚胎环境因素影响,胚突的正常发育及相互联接融合过程受到阻碍所导致。

两侧前腭突和侧腭突融合自前向后顺序完成,因此不同时期的融合障碍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腭裂。

最轻微类型是单纯悬雍垂裂,其次是软腭裂、部分硬腭裂和完全性腭裂。

腭裂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唇裂伴发。

根据发生部位可以分为单侧腭裂和双侧腭裂。

根据是否伴发其它畸形,可将腭裂分为单纯性腭裂和综合征性腭裂两大类。

腭裂患者存在吸吮、进食、语言及听力等生理功能的障碍,且咬合紊乱及上颌骨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也高于正常人群。

单纯腭裂伴发其他畸形的比例较高,约占30%~50%,如先天性心脏病,小下颌等。

经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综合序列治疗,腭裂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出生时即发生的不同程度的腭部发育缺陷异常,包括常见的单侧腭裂或唇腭裂,双侧腭裂或唇腭裂和腭隐裂,以及少见的半侧腭部发育不足、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等类型患者,这些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正畸治疗和语音训练等综合治疗。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腭裂的主要表现是上腭部正中部分裂开或全部裂开。

自悬雍垂至牙槽突可见不同程度的裂开,包括悬雍垂裂、软腭裂、软腭及部分硬腭裂,以及全腭部完全裂开。

腭裂间隙和形态有多样性,腭裂形态一般呈前窄后宽的倒“V”型,也见有倒“U”型,即裂隙前后同宽。

倒“U”型腭裂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小下颌畸形。

部分或完全硬软腭裂可见梨骨,梨骨偏向一侧或可居中存在。

裂隙可伴发双侧牙槽突裂或单侧牙槽突裂。

腭裂可单独存在,也可伴发唇裂。

少见的腭裂形态还包括腭隐裂,悬雍垂分叉、软腭中央有黏膜透明带、硬腭后缘缺损;有些患者可存在半侧软腭发育不足,甚至缺如。

腭裂导致口鼻腔相通,会直接引起饮食时鼻腔反流现象。

另一重要影响是可能会影响语音功能,导致过高鼻音和鼻漏气,甚至继发不良发音习惯。

完整版口腔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口腔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口腔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引言口腔科常见疾病是指在口腔和颌面部发生的一系列常见病症,包括牙齿龋洞、牙周病、口腔黏膜炎症等。

本文档旨在提供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便帮助医生更好地诊疗患者。

1. 牙齿龋洞牙齿龋洞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牙齿组织破坏的疾病。

一旦发生龋洞,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恶化。

- 诊断:口腔检查、X射线检查。

- 治疗:龋洞修复,包括补牙、植骨术等。

2. 牙周病牙周病是导致牙齿周围组织发炎和损失的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 诊断:口腔检查、牙周袋测量、X射线检查。

- 治疗:口腔卫生指导、洁牙、牙周手术等。

3. 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炎症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的有口腔溃疡、口炎等。

- 诊断:口腔检查、病史询问。

- 治疗:口腔卫生指导、局部药物治疗等。

4. 口腔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在口腔和颌面部发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诊断:口腔检查、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

- 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5. 颞下颌关节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是指颞下颌关节及相关组织发生一系列病变的疾病,常见的有颞下颌关节紊乱和颞下颌关节炎。

- 诊断:病史询问、颞下颌关节检查、影像学检查。

- 治疗:口腔卫生指导、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6. 口腔颌面畸形口腔颌面畸形是指颌骨和牙齿形态发生异常的疾病,早期治疗可有效纠正畸形。

- 诊断:口腔检查、牙科摄影、X射线检查。

- 治疗:正畸治疗、正颌手术等。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口腔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包括牙齿龋洞、牙周病、口腔黏膜炎症、口腔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和口腔颌面畸形等。

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疗决策。

(注: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专业医学指南和医生的建议。

)。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1. 引言
1.1 目的和范围
1.2 定义和缩略语
2. 口腔科基本知识
2.1 口腔解剖结构
2.2 常见口腔疾病
2.3 口腔卫生和预防
3. 诊断和评估
3.1 病史采集
3.2 口腔检查
3.3 辅助检查
4. 治疗方案
4.1 非手术治疗
4.1.1 药物治疗
4.1.2 牙周治疗
4.1.3 修复治疗
4.2 手术治疗
4.2.1 拔牙术
4.2.2 根尖手术
4.2.3 种植手术
4.2.4 其他口腔外科手术
5. 特殊人群的口腔护理
5.1 儿童口腔护理
5.2 老年人口腔护理
5.3 孕妇口腔护理
5.4 特殊疾病患者口腔护理
6. 术后管理和随访
6.1 术后护理
6.2 并发症处理
6.3 随访和评估
7. 医疗质量和安全
7.1 感染控制
7.2 医患沟通
7.3 不良事件报告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9.1 常用药物
9.2 操作规范清单。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第一章牙体牙髓疾病第一节龋病一、浅龋【概述】龋病损害仅限牙表层时称浅龋。

牙冠部的浅龋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牙颈部的浅龋则表现为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

【临床表现】牙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黑色着色,局部粗糙感。

【诊断要点】1.龋损部位色泽变棕黑,或表现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

2.如龋损继续发展,用探针检查时可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

3.浅龋一般无主观症状。

4. X线片检査,有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治疗原则及方案】1.病变早期尚未形成龋洞者,采用药物或再矿化等保守疗法。

2.形成龋洞者,备洞后行牙体修复治疗。

二、中龋【概述】龋损进展到牙本质浅层称中龋,又称牙本质龋。

.【临床表现】1.有龋洞形成,龋洞中除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

牙本质呈黄色或深褐色。

2.自觉症状,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刺激也能诱发酸痛感,冷刺激尤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由于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可完全没有主观症状。

【诊断要点】达牙本质浅层的龋洞。

患者有自觉症状。

3. 邻面的损害可通过X线片检査发现。

【治疗原则及方案】行牙体修复术,必要时可垫底。

疾病名:深龋【概述】龋病进展到牙本质中层以下时称深龋。

【临床表现】1.可见较深的龋洞,探痛明显。

2.位于邻面的龋洞以及隐匿性龋洞,仅能从牙面看到一暗黑色区域,必须仔细探査才能发现。

3.深龋洞口开放时,食物嵌入洞中引起疼痛。

平时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疼痛程度较重。

刺激去除后,疼痛可立即消失。

【诊断要点】1.有深龋洞存在,探诊敏感。

2.热酸甜刺激时疼痛,无自发性痛。

3.隐匿性龋,通过X线片检查可见牙体缺损暗影。

4.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及慢性牙髓炎的鉴别。

【治疗原则及方案】1.深龋治疗的原则是:(1)准确判断牙髓状况,这是深龋治疗成功的基础;(2)停止龋病发展,促进牙髓的防御性反应;(3)保护牙髓,治疗中必须保护牙髓,减少对牙髓的刺激;2.对深龋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垫底修复,多数情况下垫底后可一次完成修复。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最新版本的口腔和Maxillofacial诊断和治疗准则及技术操作标准为牙科专业人员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口腔和Maxillofacial疾病。

新版包括最新的研究和最佳做法,以帮助临床医生为病人提供顶尖护理。

通过坚持这些准则和标准,保健提供者可以
确保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疗,并改善全面的口腔保健。

准则就像牙医的宝藏图,引导他们穿过野生的和美妙的口腔健康世界。

从对抗恐怖的牙病到驯服难以捉摸的长时期性疾病,这些指导方针使
牙科战士掌握了征服口腔疾病所需的知识和技术。

但这并不是全部,
他们也探索了牙齿的细节,从大胆的牙齿提取,英雄的根部运河治
疗和未来的牙科植入。

正当你觉得这不能再令人兴奋的时候,指南
揭示了口腔保健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材料,保证了牙医胆小鬼在不断进
化的牙医界总是领先一步。

马鞍起来,牙友爱好者们,并准备好野
车通过令人兴奋的世界口腔保健!
除了临床专业知识之外,本文件还包含了在口腔保健领域控制感染、
患者接触和道德考虑的微妙艺术。

这些内衣元素对于保障患者的福利,维护牙科专业的贵族和诚意至关重要。

通过坚持准则最新版本中阐述
的神圣原则,牙科医生可以提高口腔和最大胸腔的护理标准,从而给
病人和更广泛的免疫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发育异常诊疗指南一、萌出异常(一)萌出过早【概述】牙齿萌出过早又称早萌,是指牙齿萌出的时间超前于正常萌出的时间,而且萌出牙齿的牙根发育不足根长的1/3。

早萌有乳牙早萌和恒牙早萌【临床表现】1.乳牙早萌多见下颌中切牙,偶见上颌切牙或第一乳磨牙。

多数是正常牙,也有是多生牙。

多数没有牙根,且只与粘膜连接而无牙槽骨支持,极度松动。

乳牙釉质、牙本质菲薄,并钙化不良。

2.恒牙早萌多见于前磨牙,下颌多于上颌。

牙根发育不足,极度松动。

常伴有釉质钙化不良或发育不全现象。

【诊断要点】1.牙齿萌出时间明显超前于正常萌出时间。

2.患牙不同程度的松动3.时有釉质发育不全现象。

4. X线片检查恒牙牙根发育仅为根长的1~2mm。

【治疗原则及方案】1.乳牙早萌一度松动者,为了避免吮乳时脱落或自行脱落吸人呼吸道,应及时拔除。

松动不明显者,可予以严密观察。

当吮乳时,因早萌的下切牙磨擦舌系带,造成舌系带处创伤性溃疡,可暂停哺乳,改为汤匙喂乳,调磨早萌下切牙的切缘,使溃疡自愈。

2.恒牙早萌(1)早萌恒牙松动不明显,可不作处理予以观察。

(2)拔除相应的残根、残冠等,先行乳牙及有根尖周病的邻牙治疗,有助于早萌恒牙继续发育。

(3)应对早萌牙进行局部涂氟,预防龋病发生。

(二)萌出过迟【概述】牙齿萌出过迟又称迟萌,是牙齿萌出时间显著晚于正常萌出时间。

全部乳、恒牙或个别牙均可发生。

【临床表现】1.乳牙迟萌多数乳牙或全口乳牙萌出过迟多与儿童全身因素有关。

例如佝俊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不良等。

佝偻病患者的乳牙可迟14、15个月才萌出,而且萌出的乳牙常伴有釉质、牙本质发育异常。

2. 恒牙迟萌(1)个别恒牙迟萌常见于上颌恒中切牙、恒尖牙或恒前磨牙。

这是因为乳切牙过早脱落,儿童习惯用牙龈咀嚼,局部牙龈角化增生,坚韧肥厚,使恒切牙萌出困难所致。

若乳尖牙或乳磨牙过早脱落,邻牙移位,间隙缩小,可使恒尖牙、前磨牙萌出困难或萌出过迟,此外,还需考虑恒牙冠、根的发育状况、牙胚的长轴方向以及是否有多生牙、牙瘤等周围阻力。

(2)多数恒牙迟萌则需考虑遗传因索和儿童机体状况。

例如,先天性甲状腺分泌缺乏,可引起发育迟缓、全身性水肿、牙齿萌出过迟和错牙合畸形等。

【诊断要点】1.牙齿萌出时间明显晚于正常萌出时间。

2. X线片检査恒牙牙胚的发育状况、牙轴方向、周围阻力及间隙大小等。

【治疗原则及方案】1.恒牙迟萌(1)因坚韧的龈组织阻碍恒中切牙萌出过迟者,可在局麻下施行助萌术,即切除切缘部位增厚的龈组织,暴露整个切缘,助其萌出。

在行助萌术前,需由X线片了解该牙的牙根发育状况及是否弯曲,牙冠形态和牙轴方向等,若有异常,或存在其他障碍,助萌术后牙齿也难以萌出。

(2)由于多生牙、牙瘤、囊肿等阻碍牙齿萌出者,需拔除萌出的或埋伏的多生牙及手术摘除牙瘤等。

与全身疾病有关的,应査明原因,进行治疗。

2.乳牙迟萌查明原因,针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治疗,促进乳牙萌出。

(三)异位萌出【概念】异位萌出是指恒牙在萌出过程中未在牙列的正常位置萌出,多发生在上颌第一恒磨牙和上颌恒尖牙,其次是下颌侧切牙和第一恒磨牙。

有可逆性异位萌出和不可逆性异位萌出。

可逆性异位萌出的恒牙可随患儿颌骨生长发育自行调整其位置。

不可逆性异位萌出常因颌骨较小,特别是上颌结节发育不足或恒牙萌出角度异常受阻而难以萌出。

【临床表现】1.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远中边缘嵴已萌出,而近中边缘嵴被阻生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牙颈以下,并使牙冠倾斜。

X线片显示第二乳磨牙远中根近牙颈部位的根面有弧形的非典型性吸收区,第一恒磨牙近中牙尖边缘与吸收区重叠。

2.恒尖牙异位萌出(1)上颌恒尖牙唇侧异位萌出。

有时该异位萌出牙可与第一前磨牙或侧切牙相重叠。

(2)当上颌中切牙过早缺失后,尖牙可越过侧切牙,向前移位到中切牙位置萌出。

恒尖牙亦可横位、斜位埋藏于颌骨内。

【诊断要点】1.牙齿萌出于正常牙列之外。

2.牙齿移位萌出在牙列中的其他牙位上。

3. X线片检査第二乳磨牙远中颈部或远中根有被吸收现象。

【治疗原则及方案】1.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1)早期发现可以不处理,临床追踪观察是否可自行调整萌出位置。

铜丝分离法,8岁以后萌出的近中倾斜位的第一恒磨牙,因其与第二乳磨牙远中紧密接触,可用铜丝给两牙作结扎分离。

待两牙接触松解,出现间隙,可去除铜丝,由对牙合之咬合压力,促其自行调整萌出。

(3)截冠法,当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根被完全吸收,而近中根完好时,在近中根作根管充填后,截除远中部分牙冠,并用金属冠修复剩余牙冠。

拔除法,当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严重时,可拔除第二乳磨牙,并做导萌器,引导第一恒磨牙萌出到正常位置。

有条件者可结合全牙列情况进行正畸复位。

二、形态结构异常(一)畸形结节,【概述】是指发生在上颌第一乳磨牙颊侧颈部的结节状突起,及发生在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舌侧的结节状突起,前者称上颌第一乳磨牙颊侧畸形结节,后者称上颌第二乳磨牙舌侧畸形结节。

【临床表现】1.上颌第一乳磨牙颊侧畸形结节畸形结节位于颊侧近颈部,呈结节状或呈圆锥状突起。

有的上颌第二乳磨牙也发生颊侧畸形结节。

有的下颁乳磨牙或下颌恒磨牙也可发生颊面结节状突起。

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

2.上颌第二乳磨牙舌侧畸形结节(1)畸形结节位于近中舌尖的舌侧,呈结节状或尖状突起。

绝大多数为左右侧同名牙对称性发生。

(2)有的上颌第一乳磨牙也可发生舌侧畸形结节。

(3)有的上颌第一恒磨牙也可发生舌侧畸形结节,多数也为左右侧同名牙对称性发生。

上颌第二磨牙无舌侧畸形结节者,第一磨鶴牙也可能发生此类结节。

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尖高沟深者,也能发生龋病和牙髓病。

【诊断要点】乳磨牙颊面或舌面出现结节状或尖状突起。

【治疗原则及方案】1.畸形结节不妨碍咬合,可不予处理。

2.畸形结节的尖状突起妨碍咬合可进行调磨。

3.沟深者可进行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以预防龋病发生,如已发生龋病,则需及时充填修复。

(二) 融合牙【概述】是由两个牙胚间的牙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成。

【临床表现】1.有冠根完全融合,冠部融合、根部分离或冠部分离、根部融合等表现,临床多见为冠部融合,根管是一个或两个。

2.乳、恒牙都可发生融合牙,融合牙在乳牙列多于恒牙列。

3.乳牙多见于下颌的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或乳侧切牙和乳尖牙的融合。

恒牙多为多生牙和正常牙融合。

4.乳牙融合多为单侧,也可在双侧对称性出现。

乳牙融合牙常有其后继恒牙缺失一个的现象。

5.融合牙一般均为两个牙的融合,三个牙的融合较为罕见。

6.融合牙尤其是双侧性融合牙,对其所在颌牙列之宽度、对称性有所影响。

【诊断要点】1.两个牙胚融合为一体的异常形态。

这种形态为双牙形态。

在双牙形态中,融合牙需与结合牙、双生牙鉴别。

.2.结合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发育完成的牙齿,由于牙齿拥挤或创伤,使两个牙根的牙骨质增生并结合一起而成。

结合牙的牙本质是完全分开的。

3.双生牙是指两个牙冠和一个共同牙根的牙齿。

牙冠虽有完全分开或不完全分开两种,但其形状是对称的。

【治疗原则及方案】1.融合牙对身体健康无任何影响,可不作处理。

2.由于融合牙的存在会影响牙列的大小,尤其当双侧性融合牙时,对牙列大小影响更大,所以待乳、恒牙替换时应予以观察并作好预防性矫治。

(三) 过小牙【概述】过小牙是指小于正常牙的牙齿。

【临床表现】1.过小牙的体积较正常牙显著缩小,形态常呈圆锥形,又称锥形牙,此牙与邻牙相间的间隙较大。

2.多见于上颌侧切牙和上颌第三磨牙。

【诊断要点】牙齿体积过小或呈锥形。

【治疗原则及方案】1.过小牙对身体健康无任何影响,可不作处理。

2.影响美观者可做树脂冠或烤瓷冠修复。

(四) 过大牙【概述】过大牙是指大于正常牙的牙齿。

【临床表现】1.过大牙的体积较正常牙显著过大,但形态与后者相似。

2.过大牙多见于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

【诊断要点】牙齿体积过大。

【治疗原则及方案】过大牙对牙列无任何影响,可不作处理。

(五) 弯曲牙【概述】弯曲牙是指牙冠和牙根形成一定弯曲角度的牙齿。

【临床表现】1.多见于上颌恒中切牙。

有牙冠部弯曲、牙根中部或近根尖部弯曲的。

2.发生弯曲的部位取决于乳牙受伤时继承恒牙胚的发育状况。

3.多数弯曲牙出现萌出受阻。

4.牙冠萌出方向异常或唇粘膜被异常方向的牙冠造成创伤性溃疡。

【诊断要点】X线片显示牙冠、牙根形成一定的弯曲度。

【治疗原则及方案】1.弯曲牙的治疗取决于牙齿的弯曲程度。

2.弯曲严重而不能萌出或不能保留的患牙需拔除。

3.弯曲不甚严重,而且牙根尚未发育完全的患牙,可手术开窗助萌,待牙冠出后,再行牙齿牵引复位法,使患牙排入牙列的功能位置上。

三、数目异常(一)多生牙【概述】多生牙是指超过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

【临床表现】1.可在牙列中多生一个或几个牙。

2.多见于混合牙列和恒牙列,较少见于乳牙列。

3.好发于上颌中切牙之间,其次是第三磨牙之后,称第四磨牙。

多生牙多见于前牙区,有碍美观。

4.多生牙的形态,多呈较小的圆锥形、圆柱形、三角棱形,其次为结节形、数尖融合形,也有与正常牙相似的形态。

5.多生牙有萌出于口腔内的,也有埋伏于颌骨内的,后者常呈现牙轴异常。

6.多生牙可位于牙列中,也可在牙列的唇颊侧或舌腭侧,甚至有位于鼻腔、上颌窦内,而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

7.多生牙可影响正常恒牙的发育和萌出,如迟萌,出现牙间间隙、牙齿移位、扭转等。

8,多生牙可出现与正常牙融合、含牙囊肿或致邻牙牙根吸收。

【诊断要点】依据牙齿数目、形态和位置等作出诊断,并经X线片予以确诊。

1.超过正常牙数以外的、形态异常的牙齿。

2.摄取X线片,必要时还需摄取全口曲面断层或多生牙定位片确定多生牙数目和在颌骨内的位置。

3.埋伏于颌骨内的多生牙在X线片常呈牙轴和形态异常。

【治疗原则及方案】为减少多生牙对恒牙或恒牙列的影响,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1.萌出的多生牙应及时拔除。

2.埋伏的多生牙,若无不良影响可不处理。

如需拔除,手术必须仔细小心,勿损伤正在发育的邻牙牙根。

必要时,需等邻牙牙根发育完成后再拔除。

3.若多生牙致邻牙牙根吸收或弯曲畸形,可拔除后者而保留多生牙,代替该邻牙。

(二)先天性缺牙【概念】先天性缺牙是指先天的牙齿数目不足。

有个别或部分牙齿先天缺失和先天性无牙症。

先天性无牙症是先天大部分牙齿缺失或无牙,常是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临床表现】1.个别或部分牙齿先天缺失(1)牙齿缺失的数目和位置可不一。

缺失牙数以2颗多见,其次是1颗,5颗以上少见。

(2)可发生在乳牙列或恒牙列。

恒牙列先天缺失牙多见的是上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乳牙列先天性缺失牙较少见,有见于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和尖牙。

先天性无牙症此症与属遗传性疾病的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有关,表现为牙齿先天缺失、毛发稀疏和皮肤异常等,有无汗型和有汗型两类。

(3)乳牙和恒牙均可发生,缺失牙数不等,或全部缺失,或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残存牙齿的牙体小,呈圆锥形,牙间距离稀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