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前途问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下一页【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一国首先胜利”理论,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范例.但是,尽管中国的国情与俄国十分接近,尽管俄国的经验看起来十分的“现成”,照搬俄国革命模式仍然是不行的,这已被当时党内某些领导人的机会主义错误所证明。
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正确分析和把握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状况,设计了经过“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本小节要研讨的是中国革命面临的国际国内的客观背景、主观条件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这些前提条件做出正确分析后所制定的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和战略策略。
从而使人们更加懂得“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5页。
)【问题解析】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经济文化比俄国更为落后。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并经过不断地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斗争,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开辟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然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特道路.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不仅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而且发展了列宁关于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民主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其次,由于是“新"民主主义,就与旧民主主义有着本质区别,而与社会主义有着特殊联系。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所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这个革命发生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但早已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摘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在清朝末期中国饱受列强的欺辱,丧权辱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伟大的先驱也尝试过拯救中国,但都以失败失败告终,此举反而更“刺激”了敌人更加残酷的压迫中国,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为解放全国人民作出的一系列的贡献后,阴霾才慢慢散去。
中国经历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解放历程,因此中国的社会发展不能照搬别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坚持走自己的路。
关键词:革命建设改革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一、走自己的路是中国革命的需要中国革命处于转折时期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
这样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建设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建于1921年7月,中共党史就是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取得民族解放的奋斗历史,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中国自身实际相结合并加以修订的过程。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等,每一步的成功虽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仍旧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国家和民族带来的革新和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每走一步,我们的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问题以及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设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现成的答案。
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有明确的推论。
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但是,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这必须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已为中国近代历史所反复证明。
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前途,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事件是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1949年建国初期,当时只是完成了反帝和一部分反封的任务,因为当时中国尚有未解放地区,并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并没有完全废除。
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时间应该是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
当时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完成,开始迈进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分标志是看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但是革命的性质不是看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而是看革命的前途和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
所以它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国。
那么我们就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归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这里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但是,辛亥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并获得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所以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什么是纲领?纲领就是一个政党的一面旗帜。
旗帜树在那边是要给人看的。
所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旗帜鲜明,突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下面我来看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到底有哪些。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些内容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第一,国体。
什么是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这里很清楚,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基础,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它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这从我们的国旗上可以反映出来。
我想我们小学时候就应该讲过,我们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的含义。
最大是共产党,旁边四颗就是联合执政的四个阶级,四星拱卫一星,就是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阶级联合执政。
这就是我们的国体。
中国革命前途问题

中国革命前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必须依靠革命手段.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第二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为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物产阶级领导的,直接目的是建立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它的前途是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而导致旧民主主义的失败。
而新名主主义革命也只是走完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步,中国革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是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这一崭新的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它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及其产生的规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晶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
论中国革命的前途

《论中国革命的前途》---------斯大林《论中国革命的前途》斯大林1926年11月30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会议上的演说,全文约8400字。
1926年12月10日刊载在《共产国际》杂志第13期上,1946年后收入《斯大林全集》第8卷。
1926年,中国革命形势急剧发展,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军阀斗争胜利进展,与此同时,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中国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尖锐。
1926年3月,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1926年5月,又提出“整理党务案”。
形势的发展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工农运动的问题,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革命武装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要求中国共产党作出决断,要求共产国际作出回答。
为此,共产国际于1926年11月22日至12月16日召开第七次扩大会议,专门研究中国革命问题。
会上,斯大林、布哈林、谭平山、罗易等分别就中国革命问题作了报告。
斯大林在《论中国革命的前途》的演说中,就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未来政权的性质、中国农民问题、中国革命斗争形式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了原则的阐述(1)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斯大林指出,中国革命不是俄国1905年革命的翻版,除1905年革命的一般特点外,中国革命还有它自己的独有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中国革命既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是把自己的锋芒指向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的民族解放革命,和外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作斗争的问题,不能不在中国革命中发生重大作用,这就使中国革命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直接连结起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极端软弱,它比1905年时期的俄国资产阶级软弱得多,中国革命的倡导者,中国革命的领袖,必不可免地要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担任。
(2)关于中国未来政权的性质,斯大林认为,在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的政权的性质,大体将类似俄国1905年时的那种政权,即无产阶级和农民民主专政之类的政权,然而有一个差别,这主要将是反帝国主义的政权,将是中国走向非资本主义发展,或者更确切地说,走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政权。
谈谈中国近代以来革命问题

说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见解),中国在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下逐步走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一半是半殖民地,那另一半呢?应该就是半独立。
而所谓半封建主义是相对于完全封建主义而言的,同样的,一半是封建主义,另一半就是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这个概念描述的正是当时我国主权和社会经济状态情况。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明确了,一个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即解决半殖民地的问题;另一个就是人民解放,也即解决半封建主义的问题。
那么民主革命的定义就明确了:首先民主革命的任务的实现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其次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再者民主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共和国。
但正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各种弱点,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就历史性的落在了中共身上。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的坚船利炮用暴力敲开了旧中国的国门。
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我国的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现简要梳理一下1840年以来,各种社会力量所进行的运动、起义和斗争:首先,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它的失败表明旧式的农民运动已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过早的、严重的封建专制主义、小生产者的狭隘思想和宗教迷信,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三大主因。
再一农民阶级并不是当时社会的先进阶级,其主要表现在他没有科学的思想武器为指导。
某愚见,天平天国运动在一定意义上讲,并不能算上是一场革命,它与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的各起农民运动并无太多不同之处,从其政权性质、建制等猜测,假如太平天国成功的推翻了清廷,那么其后来建立的仍旧会是一个封建王朝,尽管洪仁玕《资政新篇》已有点儿资本主义的意思,再退一步讲即便建立起的政权有资本主义政权的意思,可帝国主义列强会甘心让其成长并强大起来吗?假如,清廷末期,没有各帝国主义的掺和,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就无异于刘邦的汉军、朱元璋的红巾军了。
中国革命两步走

中国革命两步走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含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为社会主义革命。
两者不能同时进行,也就是说,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合并在民主革命任务之中一起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缘由。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经过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近代的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由于它们的力量异常强大,中国革命的任务也因此而异常艰巨。
如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便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严峻课题。
农民阶级所受的灾难深重且人数众多,是革命的主力军,但受落后生产方式的制约,它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就是有力的证明。
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深受三座大山的束缚、压迫和欺凌,因而有革命要求,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妥协的一面,城市小资产阶级也具有过于分散和往往动摇的特性,所以它们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明证。
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但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少、力量弱,光靠一个阶级不可能完成中国革命。
所以,就要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民占国家总人口的80%以上。
因此,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取得农民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而要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保存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
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重要动力,是无产阶级必须联合的力量,况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帝国主义,而有利于中国人民”,那么中国无产阶级在领导中国革命时,就不能过早地消灭他们,不能过早地实现公有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前途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必须依靠革命手段.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第二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为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物产阶级领导的,直接目的是建立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它的前途是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而导致旧民主主义的失败。
而新名主主义革命也只是走完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步,中国革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是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这一崭新的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它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及其产生的规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晶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的时候,中国于鸦片战争后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和北美工人运动中传播的时候,中国人正在向西方国家寻求资产阶级革命的道理。
中国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可是马克思恩格斯却关注着中国。
我们从马克思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鸦片贸易史》,以及恩格斯《波斯和中国》、《俄国在远东的成功》等文章中,都可以感受到年轻的无产阶级解放新理论的创造者们对中国人民命运的关怀、同情和期待。
这是鸦片战争以后的第一个80年。
可是,当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当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把马克思
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以后,中国的面貌,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就是共产党成立以后的80年的光辉历史。
在这80年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