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古典家具图集4
史上最全的中国古代家具汇总!

史上最全的中国古代家具汇总!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1)凳: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以上几类都有各自的分类和进化规律,但总体进化规律是由矮变高,由简入繁。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的椅凳类家具风格和特色也有所不同。
宋代的椅凳类家具造型纯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垂足而坐的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
明代在继承宋代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造型上讲究简洁朴实,符合人体功能需要。
清代椅凳类家具则逐渐脱离明代风格,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凳】凳,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
它成为坐具,也是汉代以后的事。
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种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还有藤心,大理石心者。
宋代以后,用材及工艺都很讲究。
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等造型。
【椅】中国古代椅子,主要从唐以后出现,而椅子主要也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后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主要种类:交椅、太师椅、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交椅]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是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
交椅出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交椅可分爲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属饰件钉裹。
明代的交椅以圆后背为多。
交椅可以折合,便于携带,其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两种。
稳重典雅‖国博馆藏“中国明清家具”欣赏(高清图)

稳重典雅‖国博馆藏“中国明清家具”欣赏(高清图)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
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的区分主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形式和水平一般以清代乾隆为界。
明代和盛清以前大致皆可纳入为明式清式则指乾隆以后直到清末民初。
明式与清式相比,水平更高明式家具之造型完美格调典雅、装饰得体、工艺技术精良是历史上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乱弹明式家具继承了宋元的优秀成果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空前繁荣,市民文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家具艺术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
清初国家尚未大定,无暇顾及艺术,经济也有待恢复。
到了康熙时期,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百业待兴,焦点已转移到经济的发展。
随着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文化方面明显出现了满汉合流的趋势,家具艺术也才能够在明代已取得的高度成就上继续发展。
清初家具带有浓厚的明式家具特点仍具有很高的水平和美学价值,精品众多。
乾隆时,家具得到了上层的推动而加速发展一方面根据统治阶层的趣味而创新同时渗入了西方的某些因素大大丰富了中国家具史的内容。
现代北京宫殿和皇家园林中还保存不少这时期的作品可谓佳作纷呈,目不暇接。
欢迎关注公众号:古玩大江湖【图片欣赏】欢迎关注公众号:头等收藏注公众号:藏家天下(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
谢谢合作!。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图)
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 之一。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图) 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该床长 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通体饰有髹漆彩 绘
八病:1、繁琐 2、赘复 3、臃肿 4、滞郁 5、纤巧 6、悖谬 7、失位 8、俚俗
清式家具
清式家具的从开始萌芽到形成独立的体系,大致是从清康熙早年到晚年的 四、五十年之间,它与满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以皇家为主导, 在宫廷和民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创作中发展起来的。
清代家具有其自身显著的风格特点:
漆俎 ·战国·(图)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前后腿下面有横木承托。整体髹黑漆,没有 饰纹,有商国遗风。
漆案 ·战国·(图)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案面较宽,下有六条腿,脚下有横木承托;漆面装饰华 丽而庄重,时代特色浓厚。
明代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工匠获得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中后期, 商品丰富,流通渠道广泛,外贸开放,从而使大城市、城镇经济迅速兴起,尤以江 南与南海地区最为显著。明清时期,此两地成为家具的重要产地,其实是和这些地 区商品经济发达是有直接联系的。
彩绘猪形盒·战国·(图)
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 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 家具的艺术成就。
漆衣箱·战国·(图)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 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其二,选材讲究,作工细致。在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 珍贵硬木,以紫檀木为首选。在结构制作上,为保证外观色泽纹理一致,也为了坚 固牢靠,往往采取一木连作,而不用小木拼接。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历程PPT(54张)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历程(ppt54页)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历程(ppt54页)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历程(ppt54页)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历程(ppt54页)
结束 谢谢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历程(ppt54页)
•
1..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一般地 存在一 个时间 尺度, 初始状 态下的 小改变 在这个 时间尺 度将增 长到两 倍。在 地球大 气的情 形下, 这个时 间尺度 是五天 的数量 级,大 约为空 气绕地 球吹一 圈的时 间。
结
起居生活变化,高形家具出现
胡床普及民间
低靠背座椅出现,床开始加大增高
出现了佛教莲花瓣装饰
隋唐五代代时期家具样式(581年~907年)
凭 几
月 牙 凳
隋唐五代代时期家具样式(581年~907年)
总
结
高形家具品种齐全
造型上宽大厚重,新兴月牙凳
工艺趋于复杂,漆工艺高超,如螺钿镶嵌、木画、漆绘
五代时期出现圆坐、方桌、平头案;桌子的牙板、牙角运用
圈椅
明代家具样式(1368年~1644年)
明代家具样式(1368年~1644年)
圆墩
方凳
明代家具样式(1368年~1644年)
平头案
翘头案
几案
明代家具样式(1368年~1644年)
圆角柜
方角柜
明代家具样式(1368年~1644年)
拔 步 床
罗汉床
架子床
明代家具样式(1368年~1644年)
•
2.人们可以在五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 天气预 报,但 是要做 更长远 得多的 天气预 报,就 既需要 大气现 状的准 确知识 ,又需 要一种 不可逾 越的复 杂计算 。我们 除了给 出季度 平均值 以外, 没有办 法对六 个月以 后做具 体的天 气预报 。
各朝代家具

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元朝家具汉代家具:一家具类型坐具秦汉时期的坐具除席、筵外,已创造出榻和独坐式小榻。
河南郸县汉墓出土有“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博王君坐榻”铭石榻。
山东安邱汉画像石上也绘有榻的形象,榻背附曲尺屏风(图2、3)。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出现了一种可供垂足面坐的胡床,即现在所称之“马扎”;据《后汉书•五行志》:“(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京师贵戚,皆竞为之”,可知现在东汉晚期颇为流行。
“胡坐”即垂足而坐,应是当时北方民族的坐式,已启日后流行高型家具的先声。
卧具最早出现的席此时仍在应用,北方芦编,南方为竹。
可以认为,北方常用的炕出现于汉代,但记载不详。
《说文》曰:“炕,乾也,从火,亢声”,“谓以火乾之也。
”知炕有烘烤,乾燥之意。
《玉篇》也说:“炕,炙也。
”迟至唐代,才有“冬月皆作长炕,下燃煴火以取暖”(《旧唐书•高丽传》的具体记载。
“坑”通“炕”。
《蓟丘杂抄》所记更详::“燕地苦寒,寝者不以床,以炕室东西南北。
炕必近前荣,贫家一廛衾枕之处,即街巷,妇女安坐炕上,市贩者至,汤饼肴蔌,传食于窗牖中”。
承具江苏连云港汉墓出土彩绘八龙吐水书案,长950毫米、宽150毫米、高320毫米,有下栅腿,各作四龙吐水状,翻滚的水浪间雕有昂首的蟾蜍。
栅腿下为柎足。
案身以藤黄、群青彩绘纹样。
汉代大食案如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墓出土彩绘大案,与前述河南长台关战国墓出土者相类,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中有使用大食案的生活场面。
更多使用的还是中小型食案,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彩绘食案长765毫米、宽465毫米、高50毫米,出土时案上还置有小漆盘五件,漆耳环一件,漆卮两件,盘上有竹串1件,竹箸一双,都是生活实用品(图4)。
除食案外,汉代还有双层案,在河南灵宝汉墓、山东沂南画像墓都有表现。
至于汉百戏图的七层案或庖厨图的四层、五层案,应是单层案的临时叠落。
凭具汉代除沿用产前此已有的直形凭几外,末年又出现了一种曲形凭向,是在三足之上置一半圆形曲木为凭;除木制外,还有陶制。
中国古代家具图片-清朝上

中国古代家具图片——清朝上作者:佚名来源:编辑转载 2009-10-12 7:27:00 点击率[707] 【大中小】我来说两句(0)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其中家具文化就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家具,从字面上讲,应包括制作于清代的各种不同质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家具。
清代家俱,又分清代制作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
下面要介绍的是“清式家具”。
清式家具的从开始萌芽到形成独立的体系,大致是从清康熙早年到晚年的四、五十年之间,它与满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是以皇家为主导,在宫廷和民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创作中发展起来的。
清代家具有其自身显著的风格特点:其一,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
清式家具有很多前代们没有的品种和样式,造型更是变化无穷。
以常见的清式扶手椅为例,在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工匠们就造出了数不清的式样变体。
既便是每一单件家具的设计也十分注重造型的变化。
如故宫漱芳斋的五具成套多宝阁,其一字挑开,靠墙排放,与房间浑然一体,错落有致地分割成一百多个矩形隔层,每隔层虽是“拐子”图案却互不雷同,从侧面看,每个隔层的侧山上是不同图形的开光,如海棠形、扇面形、如意形、磬形、蕉叶形等等,不一而足。
清式家具在形式上还常见仿竹、仿藤、仿青铜,甚至仿假山石的木制家具。
反过来,也有竹制、藤制、石制的仿木质家具。
结构上,清式家具也往往是匠心独运,妙趣横生,如,有些小巧玲珑的百宝箱,箱中有盒,盒中有匣,匣中有屉,屉藏暗仓,隐约曲折。
抽屉和柜门的关闭亦有诀窍,非仔细观察而不得其解。
其二,选材讲究,作工细致。
在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以紫檀木为首选。
在结构制作上,为保证外观色泽纹理一致,也为了坚固牢靠,往往采取一木连作,而不用小木拼接。
其三,注重装饰,手法多样。
注重装饰是清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古代家具史(课堂PPT)

再如“禁”,是夏商周 时期放酒器的台子,造型浑 厚,纹饰多为恐怖的饕餮 (tāo tiè)纹。
6
7
此外,商代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并被运用到床、 案类家具的装饰上。从出土的一些漆器残片上,可以看到丰富 的纹饰,在红地黑花之外,还镶嵌象牙、松石等,其技术达到 了很高水平。
(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是中国家具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2
一、雏形阶段——史前、夏商、西周 特点:神秘威严(商周)
传说时期:神农氏设计了最早的床 有虞氏发明了最早的桌子——椀俎 古代家具主要以竹,木为材料,由于竹木 易于毁坏和腐烂,所以现在出土的古代家 具很少。
3
夏商周时期:人类脱离洞穴生活后,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的部落纷争、城邦混战的徘徊时期之后, 中国进入了商周时期,进入青铜文明时期,从现有 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不凡 的审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祭祀活动占 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于 上天的佑护。
宋代时期: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完全普及于民间, 是我国起居方式由席地跪坐转变到垂足而坐的确 立时期,一般百姓家庭使用高型家具,也是高形 家具的形成阶段。 装饰特点:融构造与构件于一整体之中。 家具特点:典雅柔美
宋代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得到很大改进。仿古
建筑的梁柱式框架结构代替了隋唐流行的箱式壶
门结构,装饰线脚大量出现,加上牙条凳装饰附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始见 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进的端倪。
秦汉时期人们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 见萌生尚未普及。常用家具有几、案、箱、柜、床、榻、屏风、 笥(放衣服的小家具)、奁(放梳妆用品的器具)、胡床等。
明清家具欣賞(图片展示)

明清家具欣賞(图片展示)明代黄花梨木束腰霸王枨方凳明代黄花梨木长方凳明代黄花梨木小方凳明代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明代黄花梨木罗锅枨加卡子花方凳明代黄花梨木罗锅枨石面方桌明代黄花梨木展腿式半桌明代黄花梨木束腰齐牙条炕桌明代黄花梨木夹头榫画案明代黄花梨木插肩榫翘头案明代黄花梨木夹头榫翘头案明代黄花梨木四足香几明代黄花梨木三足香几明代黄花梨木凤纹衣架明代黄花梨木雕花高面盆架明代黄花梨木品字栏杆架格明代黄花梨木双体圆角柜明代黄花梨木衣架中牌子明代紫檀木围子罗汉床明代黄花梨木六柱式架子床明代黄花梨木宝座式镜台明代黄花梨木折叠式镜台明代黄花梨木小座屏风明代鸡翘木都承盘明代黄花梨木提盒清代紫檀木圈椅清代紫檀木南官帽椅清代紫檀木管脚枨方凳清代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清代紫檀木雕番莲云头搭脑扶手椅清代剔红雕九龙纹宝座清代紫檀木雕云龙纹宝座清代紫檀木雕云龙纹嵌玉石座屏风清代紫檀木雕云龙纹大方角柜清代紫檀木雕云龙纹小四件柜清代紫檀木雕云龙纹小四件柜清代紫檀木仿竹节雕鸟纹多宝格清代黑漆描金书柜式多宝格清代剔红祝寿图围屏清代紫檀木嵌染牙插屏式座屏风清代紫檀木嵌木画插屏式座屏风清代银杏木雕人物故事座屏风清代紫檀木雕云蝠番莲纹架几案清代紫檀木束腰条桌清代紫檀木束腰带托长方几清代紫檀木束腰带托泥香几清代剔红花卉纹方桌、凳清代紫檀木五屏风围子罗汉床认识这些名贵木材并列第一名:海南黄花梨、紫檩木黄花梨黄花梨黄花梨黄花梨紫檀木如果从家具的角度讲,小叶紫檀会好些,无论是硬度还是柔润度和细腻度,都有更胜一筹。
如果从药用角度来讲,那当属海南黄花梨,它有香气可调节环境第二名:红酸枝这时说的红酸枝,一定是正宗的红酸枝,也就是市场上**万元一吨的那种。
正宗的红酸枝老挝的最好。
越南的也行但越南进的半成品材就不行了,因为它是半成品。
是先生产再然后再烘干,而真正的工序应该是先烘干再生产。
它把程序搞反了所以这种半成品材质不够好并列第三名:条纹乌木、黑酸枝条纹乌木黑酸枝这里说的纹乌木是指印尼产的,越南的条纹乌木不值钱,它的原材料比印尼产的便宜一半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古典家具图集4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其中家具文化作为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祖先们的劳动创造,逐步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风格特色的独特形式。
对历代家具的研究,会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等。
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267)红木钩云纹落堂面茶几·清·中期(图)红木硬度较高,性脆,雕刻时易崩裂,不宜精雕细琢,远不及紫檀那样可多导浮雕,打磨细润。
(图268)红木夹头榫有托子雕花案·清·中期(图)红木是统称,其品种较多,以视觉很难细分,植物学上都属豆料,木料剖开后有酸味,较刺鼻,所以红木在南方被称为酸枝。
(图269)鸡翅木架案式书案·清·晚期(图)屉面和两侧有浮雕,比较粗糙。
鸡翅木体重较轻是硬木中最轻的一种,不太有利于雕刻。
此桌为所谓新鸡翅木,体重而黑,远不及清中期的老鸡翅木。
(图270)紫檀有束腰带托泥长方几·清·中期(图)高860mm,此件方几雕刻异于一般清代作品,只在束腰外沿精雕了一圈草纹,与下方的卡子花相呼应。
浮雕简洁有力,清新脱俗。
图271)红木带抽屉平方小书案·清·中期(图)案面长700mm,这种小书案具有明式家具风格,又在案面下加了两个实用的小抽屉。
相对于其它硬木木材,红木相对廉价,进入市场后立即形成家具主流。
(图272)红木方回纹插角楠木面供桌·清·中期(图)清式家具的演变过程也非一朝一夕,它逐渐强调其实用性,以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图中的供桌在面、腿之间加插角牙子,三层回纹递进,有明显的清代风格。
(图273)红木钩子绳纹档花结条桌·清·中期(图)桌面长1660mm,角牙镂成拐子纹图案,枨子上下起阳线,刻成丝带的形状套住角牙并联着卡子花。
装饰语言过多,夸张虚饰。
(图274)黄杨双圈结花几·清·晚期(图)高1250mm,一对。
为满足居室阵设日益发展的需要,成套家具在清式家具中占重要地位。
但清中期以后,家具风格多繁琐累赘,华而不实。
(图275)红木嵌螺钿理石面带隔层茶几·清·(图)比起紫檀黄花梨木,红木疑缺点很多,但它有很大的兼容度,使喜爱紫檀黄花梨的爱好者对红木也都接受。
此几在束腰处加饰螺钿,色彩对比强烈。
(图276)紫檀罗汉床·清·乾隆(图)床榻面长1930mm,床围屏风铲地高浮雕“群仙贺寿”,用料极厚。
束腰呈须弥座式样,镶板雕凤纹。
整体气势堂皇,通体雕饰,实乃清代乾隆时期的代表作。
(图277)鸡翅木立柱架床·清·晚期(图)床榻类家具源自汉代北国胡人所创,唐、宋两代多保留前朝遗风而无围栏,直至辽、金、元朝发展为三面栏或四面栏床榻,从北方向南方传播,普及民间。
此床保护完好,结构牢固,不多余雕琢,在清代晚期家具中实属罕见之物。
图278)紫檀木红木贴皮书柜式多宝格·清·晚期(图)清代的家具,随着时尚的变化,结构形制淅趋复杂。
此柜是书柜与多宝格相结合,结构复杂,装饰繁琐,连书柜内部都饰满花纹。
(图279)紫檀方角小四件炕柜·清·(图)四件柜就是四件组合的柜子,上部是两件如箱形的矮柜,下部是两件较高些的立柜,组合而成,也可以分开使用。
此柜1225mm,正面雕饰暗八仙云气纹,铜饰明快,当是贵族名门之器物。
(图280)红木高足方花架·清·晚期(图)高1280mm,入清以后,苏州硬木家具生产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产品的艺术风格大多能保持传统品质,甚至到清代晚期还有少数器具可见前朝痕迹。
图281)紫檀石英山子座架·清·(图)清代的铜、瓷、玉、石、砚等各类珍玩常配有木制的座、托、架、匣等来衬托或保藏,其风格因物而异。
石之佳者,一面成景,便有可观,四面玲珑,即为神品。
此座架特为石而配,四面观赏,更加珍贵。
(图282)紫檀红木架座·清·(图)床式底座为紫檀而做,外层套架座用红木做成,通高430mm。
奇石野逸散淡,架座高雅风流,两者不可分离。
(图283)红木座架和菊花石山子·清·(图)清代皇家造办处为宫中珍藏的历代珍玩配造了巧夺天工的座、托、架,令人难以忘怀,此架便是其中之一。
图284)紫檀寿山石座·清·(图)此座构思奇巧、造型别致、作工精美,与所承托之石浑为一体,相映生辉。
这类小件木器严格来说算不得家具,旧时称“小器作”,与“桌椅铺”等不属同一行业,但它们也都体现出木匠们的高超技艺。
图285)鸡翅木无联帮棍四出头扶手椅·清·早期(图)通高1045mm,搭脑与扶手的四出头部分均做成圆滑形状,俗称“鳝鱼头”。
此椅用料尺度合理、制作工艺规范、四件成堂,为标准的苏式形制,当为清代早期的产品,与明式风格一脉相承。
图286)鸡翅木无联帮棍四出头扶手椅·清初·(图)四出头扶手椅鹅脖与前足不是一木连做,退后另立,不安联帮棍,这几个特征在明代早期就出现。
此椅各部分比例匀称。
(图287)老花梨木无联帮棍圆梗直搭脑四出头扶手椅·清初·(图)搭脑、扶手、鹅脖都采用圆梗直料,用材细巧,背板微微作弯。
鹅脖后退,使笔直的扶手显得很别致,趣味高雅。
(图288)鸡翅木无联帮棍文椅·清初·(图)通高1010mm,搭脑呈桥梁形曲折婉转,鹅脖、背板分别弯成优雅的S形,相互之间遥相呼应。
独板靠背宽大,与搭脑接合处镶平。
(图289)红木镶云石高背文椅·清·中期(图)搭脑三曲,俗称“骆驼背”式。
靠背三隔堂,镶云石。
座面下荷包牙板螳螂肚,构件细、材质精、形体柔和,是苏式高背文椅清代中期富有特色的品种。
图290)红木镶瘿木圆梗直背椅·清·中期(图)此椅直背独板,上部正中浮雕卷草如意头图案;前腿足间壶门牙板阴刻盘阳纹,与之相对应。
椅面为精选瘿木板镶成,高雅华丽。
此椅乃清代苏式扶手椅的精品。
(图291)榉木平直牙条玫瑰·清·(图)榉木为江南特有木材,至今仍有榉树在江南分布,榉木家具的分布多在江浙两省。
此椅素静、文气,是玫瑰椅的标准形式,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图292)鸡翅木双座玫瑰椅·清·(图)双座是指可供两人一起坐的椅子。
此椅设计合理巧妙,在明清玫瑰椅中未曾见过第二例,是一件罕见的珍品。
(图293)紫檀木圈椅·清·(图)通高955mm,椅座面板落堂,座面以下四面均设桥梁档嵌矮老。
步步高式管脚档,靠背独板。
通体光素无饰,完全展示材料和结构自身的美感,实为清代紫檀珍品。
图294)红木仿竹矮笔梗式椅·清·中期(图)通高770mm,此椅后背比一般矮背椅更矮,靠背和扶手均与椅面垂直,但形制却不同于玫瑰椅的做法。
通体用料均仿制竹节,显得十分精巧,清丽动人。
(图295)菠萝木有束腰笔梗式扶手椅·清·中期(图)此种木材难以考察,民间俗称“黄菠萝”,并非硬木,色橙黄,纹理明显,纹理细致。
左、右、靠背木棂上均设透雕作装饰,刀法活泼生动,可见是高手之作。
图296)鸡翅木圆梗钩子头扶手椅·清·中期(图)此椅在保持传统做法的同时,将扶手标新立异地改变成了一种新的式样,原鹅脖已不直接与座面相接,与横竖料兜接后构成曲折的钩子头。
这种做法,江南匠师称为“钩子头”扶手,而北方人称之为“拐子”。
(图297)鸡翅木云钩扶手搭脑太师椅·清·(图)这种民间常见的太师椅也具有宽大、厚重的特点,搭脑与扶手都做成云钩状,很有时代特点。
(图298)红木嵌大理石太师椅·清·晚期(图)此椅特点为搭脑两端下弯,端头雕云头如意纹。
椅座面为大理石板心,框沿均起圆角,工艺规范。
束腰凹凸线,凸线起洼,形成双阳线,是清代线角的常见形式。
(图299)花梨木瓷板彩绘屏背扶手椅·清·(图)屏背挖凹做,框内内装子框,中镶薄板,框心嵌白地五彩花卉纹瓷板。
两侧假扶手其实是插角钻牙装饰,也嵌曲尺形瓷片,白地红花,非常明快。
图300)红木云石五屏式扶手椅·清·晚期(图)新红木是相对于老红木而言,所谓老红木越来越少之后,又有商人将类似品种进口,作为替代品。
新红木表面略显粗糙,有永远打磨不细的感觉。
(图301)红木桥梁档小灯挂椅·清·乾隆(图)此椅形体矮小,高790mm。
靠背圆形开光内镶瘿木,系后配。
整椅用方料,率直方正。
这种椅子风格简朴,使用便利,民间俗称“书房单靠”。
图302)红木仿竹节靠背椅·清·晚期(图)此椅为四件一套,与书桌配套使用,都以仿竹节为自身的造型特色,民间称这种做法叫“竹节芝麻梗”。
清代晚期这种仿竹节的做法很普及。
(图303)红木笔梗式靠背椅·清·(图)此椅后靠背的六根圆梗与椅腿上端均向后弯倾,搭脑与后腿套榫连接。
该椅形制规范,为清式笔梗椅的标准样式,也是一件艺术精品。
(图304)紫檀木海棠式透孔鼓墩·清·(图)两头小、中腹鼓、形状似鼓,所以称为“鼓墩”。
腹部四孔开海棠式,孔边盘阳线,整体圆浑饱满,颇具明式风味。
(图305)红木五开光夔龙纹鼓墩·清·中期(图)高480mm,墩面圆板镶平面,周边雕鼓钉。
立柱中段铲地雕刻夔龙纹,这种形式的坐墩在清中期流行,是苏式鼓墩常见的式样。
(图306)红木十字档方凳·清·(图)苏做家具省料施工,精打细算,绝不浪费。
该凳腿内对角十字连脚桥梁档设在上部,接近角牙的拐弯处,使人感到内外彼此呼应。
此凳的结构和造型都属罕见。
(图307)红木攉脚花牙方凳·清·晚期(图)凳面412mm见方。
此凳方腿直脚,脚足做方雕回纹,安置锼空回纹花牙。
此凳制作规范,做工讲究。
(图308)花梨木画珐琅面心八角小书桌·清·中期(图)小桌四足斜立外撇,镶装饰牙板,匠师俗称“关刀脚”,造型别致,五彩珐琅做面心,桌面截角成八角形。
现藏苏州文物店。
(图309)红木长书桌·清·(图)此类案一般称平头案,根据其功能而分别其名。
素牙头、圆直腿、面侧冰盘沿富有苏式线脚的特点,有强烈的明式家具气息。
310)红木折角牙桥梁档长书桌·清·(图)此案折角牙桥梁档,安六矮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