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古典家具纹样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家具图案

中国古典家具图案

有绳纹、回纹、盘肠纹、灯笼纹、冰裂纹、
人子纹、方花纹、方汉纹、波纹、灵格纹、龟背
纹、连环纹等。这些几何纹样往往是从古代流传 下来的,具有深厚的东方特质和烙印。
绳纹
灯笼纹
盘肠纹
冰裂纹
龟背纹
连环纹
方花纹
波纹
方汉纹
人子纹
四、吉祥图案或文字
吉祥纹样聚宝盆、六合同春、风调雨顺、龙舟、莺 鹤、飞龙、双龙捧寿、五富团寿、麒麟送子、龙捧乾坤, 文字有"福"、"寿"、"喜"及诗文等。
散点绘画技法为基础进行生动地描绘和展现。
1、竹
竹号称君子,不
刚不柔,凌霜雪而 不凋。除与松、梅 组成“几寒三友” 外,还与松、萱、
兰、寿石组成“五
瑞图”。
2、桃
桃,多称仙桃、
寿桃,有寿之意,
常与蝙蝠组成
“多福多寿”, 或与蝙蝠、双钱 组成“福寿双 全”,是常见的 图案。
3、石榴
石榴,多子多福的象
“连生贵子”。莲花
又称芙蓉。蓉与荣谐 音,所以莲花又为荣
华勃发的象征。莲花
与牡丹花合用,寓意 “荣华富贵”。
6、兰
兰有王者香。《左
传》记郑文公之妾燕 姑梦天使用授予兰花, 后生穆公,取名为兰, 后衍出“兰兆”、
“兰梦”之说,指怀
孕生男之兆。兰、寿 石组合,寓意“宜男
宜寿”。兰又为四君
子之一,也为装饰图 案常用题材。
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
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 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
秘。
6、四神纹
古代寓意纹样。汉 代称青龙、白虎、朱 雀、玄武为四种。四
神本是指方向的星辰,

中国古代家具上的图纹

中国古代家具上的图纹

∙赞(215)∙评论∙已成功转载∙分享(436)∙复制地址∙举报∙更多上一篇 | 下一篇:一位考研英语从32...开通黄钻中国古代家具上的图纹吉祥如意的器物形图纹1.盘常。

是吉样图纹的一种,本为佛家“八宝”之一。

“八宝”有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

按佛家解释,盘常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本身含有“事事顺,路路通”的意思.其图纹本身盘曲示绵延不断的连续感,因而被民众取作吉祥符。

作为富贵不断头的象征,盘常的适用性很强,世代绵延,福禄承以至于爱情之树的常青,都可以用它来表达和象征。

盘常的图纹在家具上运用较广。

北方农村农居的木窗棂、隔独应用的,有二方连续的,有作角花的,常用在供桌的牙板上,还有变形的双盘常、梅花盘常、万代盘常、方胜外廓线形变化成葫芦模样者,有的则以几何形状化的篆体寿字组成花边。

2.方胜。

吉祥图符的一种。

古人认为八件宝物,其数多于八,其物诸如珠宝、古钱,玉罄、样云,犀角、红珊银锭、如意,方胜,任取其中八种即为“八宝”,这些图纹多应用古家具雕刻、什器漆饰等方面。

3.如意。

为人人皆知的吉祥物,它不仅以实物的形式出现,而且还造就了工艺和传统图纹。

如意端头,称“如芝形、云形。

在家具,什器上多有取其形式;桌椅腿脚、靠背、箱柜雕刻或漆饰等,应用十分广泛。

除此之外,还的图纹。

4.古钱。

是古代的铸币。

古钱与蝙蝠图,叫“福在眼前”;古钱与喜字谓之“喜在眼前”;“金玉满堂”为古与全同意,因此,蝙蝠衔着用绳穿起来的两枚古钱,称“福寿双全”。

古钱的形意图样多表现在条桌和八仙桌的5.瓶。

古代的瓶,大体有三种,一是汲器;二是炊具;三是酒器,这种用于陈设的瓷制花瓶,宋代以后才开始谐音“平”,取“平安”之意。

如瓶中插如意表示“平安如意”;花瓶中插入三枝戟,旁边配上芦笙,叫做“平棠花称“玉堂和平”。

瓶还有形意图纹,如按花瓶一半骨架的式样,雕饰于镜屏柱两旁的花板,被称为:“掸瓶6.八仙。

八仙有明八仙,专雕刻出八位仙人的图纹。

明清家具装饰纹样的吉祥寓意

明清家具装饰纹样的吉祥寓意

明清家具装饰纹样的吉祥寓意◆灵芝纹:为菌类动物,生于枯木之上,质坚不腐,有青、赤、黄、白、黑、紫六色,冠呈半圆形,有云纹,冠及柄皆光泽如漆。

今人以芝为仙草,故称芝仙、灵芝或灵草,服之能使人驻颜不老,起逝世复生。

灵芝纹样多见于木雕,故修建、家具罕用灵芝纹作装潢,明代较写实,形象玲珑活泼,清代以后逐步趋势程式化,多堆砌,逝世板,失传统精髓。

◆牡丹花纹:牡丹,花大色艳,华丽堂皇,是中国珍贵花卉,有“花中之王”的名称和“国色天香”的佳誉。

牡丹以唐代长安、宋代洛阳最盛,诗人梅尧臣有“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能干过”之句。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牡丹南亦出城州”(城州即今绍兴),解释江南地域也早有牡丹成长。

牡丹花作装潢图案寓意贫贱早已有之,特殊是现代传说中凤为鸟中之王,凤与牡丹联合,象征美妙,黑暗和幸福,是明清家具罕见的装潢题材之一。

◆如意纹:如意系指一种器物,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此得名(梵语“阿那律”)。

官方按如意形做成如意纹样,借喻“满意”“如意”与瓶、戟、磬、牡丹等组成官方图案,寓意“安全如意”“吉庆如意”“贫贱如意”,是明清家具罕见的装潢纹样之一。

◆博古纹:北宋大观中,徽宗命王黼等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

先人将图绘瓷、铜、玉石等各种古器物的画,叫做“博古”,也有增加花卉,果品作为装点的。

纹样寓意清雅高洁。

明清家具罕用作装潢题材。

◆麒麟纹:麒麟是现代传说中的动物,其形象随时期而变更,时期特性清楚可见。

个别作鹿状,独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

<礼记>将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而麟为“四灵之首,百兽之先”。

有的说麒麟吐玉书,身上有翼,能从日月飞,故为“五行之精”。

且无种而生,世不恒有,可活三千岁。

还被以为是“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王者至仁则书”,麟的涌现,是圣王之“嘉瑞”,故在现代装潢中罕见应用。

明清以来始终是家具的装潢纹样,有的头、尾突变成龙状,有的蹄也变成为爪形,或坐或站,或俯首或回忆,大多作为床上的装潢纹样。

中国古代家具纹样

中国古代家具纹样
• 福磬纹是中国传统纹饰之一, 广泛应用于家具之中。上面画 一个蝙蝠,下面画一个玉磬(磬 是古代敲打的乐器),吉祥含义 就是“福磬”。“石磬”中的 “磬”,与“庆”谐音,有吉 庆之意;“蝙蝠”中的“蝠” ,与“福”谐音,古人常用蝙 蝠来寓意“幸福美满”。因此 ,蝙蝠与石磬,再加上“寿” 字组成的福磬寿纹,寓意福庆 长寿
• 团花纹是一种典型的陶器装饰 纹样,其构成多种多样,形象 丰富。在古典家具中也有广泛 应用,团花纹有桃形莲瓣团花 ,多裂叶形团花、圆叶形团花 以及三种花形团花。此外,还 有菱形纹、龟甲纹边饰。井外 边饰层次增多,纹样以大团花 、大菱格纹为主,以及百花蔓 草、半团花、多瓣小花、小菱 格、方胜、方壁、龟甲纹等。 边饰中出现了百花草纹,花形 自然多变,叶短、肥、圆、围 绕花朵铺展。
鱼纹——祥瑞繁盛的中国传统古典纹饰
几何纹——永不衰退的中国传统纹样
• 几何纹是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 饰。用点、线、面以及正方形、长 方形、多边形、圆形等按一定的方 向、角度、距离有规则排列、交错 、重叠、连续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 的图案。春秋战国时期,几何纹在 其它纹饰衰退後几何纹成为主体纹 饰。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 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 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写 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 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 、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 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 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连珠纹——中国传统几何纹样
•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 、连珠、圈带纹,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 种几何图形的纹饰, 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 圆形或球形组成,成 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 排列,有的圆圈中有 小点,有的则没有。
福在眼前——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 福在眼前,是一种美 好的祝福,表示福即 在眼前。图案以蝙蝠 啣抓一串古钱组成。 蝠谐音福,钱则与前 同音,中开方孔,意 为眼前。两者巧妙组 合成福在眼前的吉祥 画面,表达出人们对 于生活苦尽甘来的祝 愿与祈盼。

中国传统家具纹样

中国传统家具纹样
第5页/共17页
第6页/共17页
红酸枝三弯腿龙纹罗汉床
第7页/共17页
几 何 纹样 • 几何纹样多用攒斗的方式来构成。攒斗指的是攒接和斗 • 簇两种方式。攒接就是用纵横斜直的短材,用桦卯把 • 它们结合起来,组成各种几何图形。斗簇是指用搜镂 • 的花片,仗栽销把它们斗拢成图案花纹。透雕的方法 • 与攒斗不同,透雕是一块木板雕出来的,为了避免木 • 纹留得过短而断裂,图案要受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 • 题产生了攒斗的作法,这种方法,既合理使用木纹, • 也节约于珍贵的木材。用攒接方法做成的几何图案有 • 十字连方、万字和扯不断等,这些图案可在纵横方向 • 任意延长。
第1页/共17页
• 在时间的酝酿中,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沉淀,古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息中创造了彩 陶图案、玉石图案、青铜器图案、漆器图案、瓷器图案、染织图案以及建筑图案 等种类繁多的图案样式,给后人提供了足够多的借鉴空间。在不同时期、不同地 域,炫丽多姿的图案纹饰有其不同的表现,内容丰富、各具特色。装饰图案是作 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从装饰形象和内容来看,可分为动物纹、祥禽瑞兽纹、 植物纹、器物纹、几何纹、人物纹、古语文字纹、由数种图案组合而成的吉祥组 合图案。
第2页/共17页
植物
• 包括 花 形 和草形。传统的植物图案有卷草、莲纹、 • 灵芝、忍冬、松竹、梅、石榴等。 • 卷草 图 案 使用非常广泛,既可单独构成图案也可 • 与其他题材构成图案。单独组成纹样的卷草图案可以 • 用来装饰透雕的卡子花或浮雕的边缘,也可在长度方 • 向上自由延展,因此用来修饰狭长的面积最为合适, • 而且容易收到圈婉生动,富于韵律的效果。 • 花卉 是 明 式家具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题材,有的花 • 卉独成图案,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靠背板的牡丹浮雕 • ,就是单独成为图案的。

中国传统家具纹饰

中国传统家具纹饰

一、植物纹
1卷草纹 卷草纹又称蔓草纹 ,多呈二方连续或多变的带形边饰。其基本结构在 原始彩陶纹饰中已有雏形 ,在商周时期 ,卷草纹呈不规则的 S形。秦汉时期 , 卷草纹已具有 S形骨架 ,但叶子与茎蔓尚无区别。魏晋时期 ,卷草纹已分叶、 茎 ,奠定了卷草纹的基本格式。唐代卷草纹、缠枝纹、蔓草纹三者并无严格的 区分。有的以花为主 ,有的以叶、茎为主。这种装饰纹样流传到日本 ,称为 “唐草纹”,对日本古代装饰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卷草纹在唐代流行 ,它既 不是以前中国的造型题材 ,也不是印度佛教的具体对象 ,但它那旋绕盘曲的似 是而非的花叶枝蔓 ,却得祥云之神气 ,有佛物之情态 ,它即有曲线缭绕的空灵 , 又有流转的韵律 ,且保持婉柔敦厚的静谧 ,它是中华民族吸纳外来宗教而改造 的。卷草纹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它标志着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及宗教的融合 和发展。卷草可以组成短短的两卷一束 ,作为透雕的卡子花或浮雕的边缘装饰 , 也可以向长广方向自如延伸 ,而用以装饰狭长的面积尤为相宜。它是杌凳、桌 几、床塌的牙子、椅子、柜格的券口等最常用的花纹 ,容易收到圆婉生动、富 有韵律的效果。如;明代的老花梨木三弯脚矮桌 ,这是当时江南普遍使用的一类 矮桌 ,牙板浮雕卷草纹 ,呈阳线形;清朝中期的紫檀有束腰方凳束腰雕刻卷草 纹 ,托腮部分雕刻莲花瓣纹 ,除凳面外 ,通体浮雕 ,繁而不乱 ,华丽高贵;清朝 中期的紫檀有束腰海棠形杌凳牙板浮雕卷草纹。(图1)
3凤纹 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 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 的羽翼。(图3) 4赑屃纹 赑屃,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 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 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赑屃是“一龙生九种”里的一种,所以有龙头,是 个龙首大龟。而且好负重,用于负卑,功德无量之意,帝王陵寝中的神道碑 都少不了它,足见其尊贵。赑屃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一种传统纹样。(图4) 5蒲牢纹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受击就大声吼叫, 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蒲牢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一种传统纹样。 (图5)

中式古典家具纹样总结

中式古典家具纹样总结

家具装饰纹样题材篇一、卷草纹中国传统图案之一。

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

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二、云纹形态多样,有十分抽象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生动形象的自然图形。

古代人们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和敬畏。

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

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作为装饰。

其变化丰富。

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

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

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

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

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三、莲花纹,是我国传统花卉。

《尔雅》中有“荷,芙渠……其实莲”的记载,古名芙渠或芙蓉,现称荷花,盛开时花朵较大,结果时可观赏,可食用,叶圆、形突,春秋战国时曾用作饰纹。

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

莲花因此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

尤其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极为流行。

在石刻,陶瓷、铜镜和彩绘上到处可见。

表现形式有单线双线、宽瓣、宝装、凸面、正面、侧面、单独、连续、单色、彩色、镂刻和雕凿,变化众多。

以后历代亦较盛行。

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图案之一。

莲花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作为装饰。

其变化丰富。

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

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

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

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

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中式家具:36种祥瑞图纹及寓意

中式家具:36种祥瑞图纹及寓意

中式家具:36种祥瑞图纹及寓意唐武则天时期,和尚白云子写了一本书《稽瑞》,把瑞分为五等:第一等是佳瑞:麒麟、凤凰、龙、乌龟、白虎等神兽,是最高等级的祥瑞。

第二等是大瑞:泛指各种自然现象。

比如山水、海水、日、月、星辰、云等。

还有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比如牛生上齿。

第三等是上瑞:泛指各种动物,凡是白毛、红毛、苍毛和黑毛的动物都是瑞。

第四等是中瑞:泛指各种飞禽,和上瑞同色毛发的飞禽都是瑞,五彩飞禽也是瑞,比如孔雀。

第五等是下瑞:泛指各种植物,比如灵芝、人参等各种草药。

道教中,草药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上药养性,中药养命,下药治病。

祥瑞图纹很早便用于家具之上。

除了动植物、自然现象图纹,还有器物纹、字形纹等。

家具上的图纹主要有以下36种,代表不同吉祥寓意:1、龙纹: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奋发不止的勃发精神,给人无限的内心感召力量。

2、狮纹:狮子历代被视为祥瑞,在家具中,多表现在屏风心上。

3、瑞象代表祥瑞。

在“蕃人进宝图”或“职贡图”中居多。

4、麒麟“蕃人进宝图”中常有麒麟形象,还有“麒麟送子图”,喻早生贵子。

5、蝙蝠蝙蝠与“福”谐音,蝙蝠与云纹组合,喻“洪福齐天”,与“寿”字组合,喻“五福捧寿”。

6、凤凰:“凤鸣朝阳”喻高才,“鸾凤和鸣”为祝人婚礼之词。

7、鸳鸯:象征夫妻恩爱,忠贞不二。

8、雉:即锦鸡,在屏风、箱柜类家具上装饰较多,象征耿直守节。

9、鱼:谐音“余”,以鲤鱼、金鱼为贵,表达“年年有余”的祝福。

10、鹿:与松树组合,喻“松鹿同春”,与仙鹤组合喻“鹤鹿同春”等。

11、祥云:祥瑞之云,彰显宁静祥和之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

12、盘常:本为佛家“八宝”之一,解释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本身含有“事事顺,路路通”的意思。

13、方胜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组成的图案或纹样,原为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

14、如意:如意端头,称“如意头”或“如意结”。

还有“吉祥如意”、“和合如意”的图纹。

15、古钱:古钱与蝙蝠图,叫“福在眼前”;古钱与喜字谓之“喜在眼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具装饰纹样题材篇一、卷草纹中国传统图案之一。

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

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二、云纹形态多样,有十分抽象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生动形象的自然图形。

古代人们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和敬畏。

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

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作为装饰。

其变化丰富。

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

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

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

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

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三、莲花纹,是我国传统花卉。

《尔雅》中有“荷,芙渠……其实莲”的记载,古名芙渠或芙蓉,现称荷花,盛开时花朵较大,结果时可观赏,可食用,叶圆、形突,春秋战国时曾用作饰纹。

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

莲花因此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

尤其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极为流行。

在石刻,陶瓷、铜镜和彩绘上到处可见。

表现形式有单线双线、宽瓣、宝装、凸面、正面、侧面、单独、连续、单色、彩色、镂刻和雕凿,变化众多。

以后历代亦较盛行。

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图案之一。

莲花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作为装饰。

其变化丰富。

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

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

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

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

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四、螭龙纹螭,龙属。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于是蛟龙赤螭。

”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为螭。

’张揖曰:‘赤螭,雌龙也。

’如淳曰:‘蠄,山神也。

’”《广雅》云:“有角曰虬,无角曰螭。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

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

)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螭龙纹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用于房屋门窗、家具、瓷器和服饰。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

《说文·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

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

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

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

若就细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

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

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受复古风气的影响,宋代瓷器大量出现螭纹装饰纹样。

宋定窑以印花、划花手法在瓷盘、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装饰螭纹。

元末景德镇窑有釉里红塑贴螭纹高足杯等名品。

明清瓷器上的螭纹有蟠螭、团螭、双螭等多种形态,表现手法多为会画,偶有塑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红螭瓶,以一条蟠螭盘绕白瓶颈肩处,红白辉映,神采耀目。

定陵出土明万历黄釉紫彩三螭足炉,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为炉腹上的堆塑装饰,构思精巧,风格古朴,令人赞绝。

晚明民窑青花瓷器上螭纹大量涌现,逸笔草草却颇有神采。

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上则是以细线刻划团螭纹,尽显盛世之时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审美情趣。

五、龙纹龙最早是作为图腾崇拜而出现的,以象征祖先,神化和夸大自己氏族的力量。

进入商代以后,图腾的含义逐渐消失,作为神物的象征意义得到延伸,并一直影响到后世几千年。

作为鳞虫之长,龙能兴云雨,利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此外,龙还是美德、祥瑞的象征。

《孝经授神契》称:“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

”秦汉以后,龙渐渐成为帝王的代表,地位日益尊贵。

而龙纹在某些方面成为帝王独享的纹饰,大约始自宋代,而以明清最为严格。

龙纹从最初产生,不断变化,到汉代基本定型:巨首、大口、大眼、利齿、蛇身、有爪。

清代龙纹的主要特征是:龙头饱满宽阔,且多处有隆起,形象拙重苍老。

头上双角,毛发浓密,向脑后纷披,巨颚,颚下鬚作髭状,鼻部多为如意头形,或如狮鼻,蛇身,鳞纹,四只巨爪(乾隆朝宫中龙为五爪),爪尖利张扬。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龙的形象。

这种龙的形象作为家具上的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化:1.正龙:龙头为正面,龙身盘绕成一团。

2.升龙和降龙:龙头侧脸向上,龙身及尾在下称升龙,反之称降龙。

3.行龙:龙头前装火珠,身尾随后,四爪作行走状,亦称赶珠龙。

4.戏水龙:龙身盘曲不规则,并伴有海水。

5.穿云龙:龙身伴有云纹。

6.“苍龙教子”图:龙身盘曲缠绕,有一老龙在上,一或二小龙在下,寓意“教子升天”。

7.戏珠龙:中间一火龙,二龙相对嬉戏,有云纹为饰,亦称“二龙戏珠”。

此外还有一些由原始的龙演绎的神兽形象的纹饰,亦属于龙纹一类:1.夔龙:传说黄帝时诸侯于东海流山得奇兽,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是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声如雷,名曰“夔”。

黄帝杀之,取皮为鼓,声闻五百里。

古代青铜器上多用这一纹饰,后世主要仿自铜器。

2.螭:无角的龙。

神话传说中为水神,一曰雌龙,一曰龙子,又名蛟龙,亦名蛟螭,若龙而黄。

3.虬龙:亦作虯,或为无角的龙,或为有角的小龙。

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以花卉与鸟类相配组成画面,故名。

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上,宋代则主要见于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及耀州窑青釉刻花瓷器上。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彩瓷上盛行花鸟纹装饰,如明宣德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描绘绶带鸟正在啄食枇杷的生动图象,成为彩瓷花鸟纹的代表作。

成化时期瓷器上花鸟题材,比宣德时更为普遍,鸟的种类更多,大多栖于枝头,形态活泼有生气。

清康熙瓷器上的花鸟纹更多地揉进中国画工笔画法,使所绘花鸟更加生动逼真。

六、花鸟纹七、山水纹一种瓷器装饰纹样,以山水画面作为题材。

画面多为山水乡居、田园风光、庭院小景、楼台亭阁等。

在画风上,早期写意性比较强,明以后逐渐注重写实。

山水纹始见于宋,在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绘中均有出现,但多作为人物或动物的衬景。

在元龙泉窑刻花山水纹花口碗上,山水纹开始作为主题纹饰出现。

独立意义的山水纹在明代瓷绘中发展起来,尤其是晚明大量出现,文人画气息甚浓。

清康熙朝青花山水画成就最高,受晚明以来浙派山水画影响,采用南宋院体“斧劈皴”法,山石呈劈开的片状,并注重墨色变化,达到“墨分五色”的韵致。

典型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山水纹棒槌瓶。

雍正朝山水画受当时流行的四王画风影响,改用“披麻皴”法,风格顿变。

雍正与乾隆朝御窑瓷绘山水纹画工精细,画风多仿宋、元、明、清名家笔意,典型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珐琅彩山水纹碗。

八、人物纹样人物题材纹样以儿童为主,其次是历史故事。

九、走兽纹走兽中最常用的题材是古代寓意装饰。

麒麟,亦作“骐辚”,亦简称“麟”。

古代传说中的动物。

一般作鹿状、独角,全身有鳞甲,尾象牛。

随时代而变化,较早似鹿体,后像马体,兽体近似龙。

《毛诗正义》注疏中说:“麟、麏身,马足,牛尾,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

”《大戴礼记》:“毛虫三百六十,而麟为之长。

”《礼记》将“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而麟为“四灵之首,百兽之先”。

有的把麒麟说成吐玉书,身上右翼,能从日月飞。

被命名为天上星宿,成“五行之精”,“麒麟斗,则日月蚀”。

以及麒麟属无种而生、世不恒有,可活三千岁。

麒麟性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所以被认为是“仁兽”。

“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或“王者至仁则书”。

麟的出现,认为是圣王之“嘉瑞”。

《汉书·终军传》:“从上幸雍,获白麟,一角,五蹄。

”汉武帝因幸雍获麟,更改年号,筑麒麟阁并赐诸侯白金。

宋太宗得麟,宰相、群臣来贺。

麒麟作为仁兽,故在古代装饰中常见运用。

如山东武氏祠画像石;汉《麒麟碑》、《山阳鳞凤碑》;陕西绥德汉墓画像石等上面的麒麟纹,其形都象鹿,头生一角,角上有圆球(有的为三角状),以示有肉。

北魏《元晖兆志》四神外,另有一兽,马蹄、牛尾、头生一角。

北朝至隋的铜镜纹饰,有兽作吐书状,与麟吐玉书相合。

宋李明仲《营造法式》中的麒麟纹,出现了“麟”身,躯体变为狮、虎式的猛兽形。

明清时,以麒麟作为装饰纹的更多,有的头、尾渐变成龙状有的蹄也变成为爪形.麒麟纹寓意着吉祥,事业成功,但有很多讲究,如果位置不对,则有害。

在唐宋时甚流行相传狮为百兽之王,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

佛教经典,对狮子非常推崇。

《玉芝堂谈荟》:“释者以师(狮)子勇猛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

《潜研堂类书》称师子为兽中之王,可镇百兽。

故古代常用石狮、石刻狮纹,以“锁门”、“镇墓”和“护佛”,用作辟邪。

《汉书·西域传》:“乌戈山离国有桃枝、师子、犀牛”。

注引孟康曰:“师子似虎正黄,有颇D,尾端茸毛大如斗。

”《本草纲目》:“陶九成言:其食诸禽兽,以气吹之,羽毛纷落。

熊太古言:其乳入牛羊马乳中,皆化成水。

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蝇不敢集其尾。

”《坤舆图》说:狮“为百兽王,诸兽见皆匿影。

性最傲,遇者亟俯伏,虽饿亦不噬。

……又最有情,受人德必报。

……掷以球,则腾跳转弄不息。

”纹饰一般皆以雄狮构成,气势威猛,亦有构成狮子戏球的,民间称“狮子滚绣球”或“狮子戏球”。

十、吉祥文字图案和宗教图案吉祥文字图案及宗教图案吉祥文字经过图案化作为雕刻题材是颇常见的。

从漆器来看,这是嘉靖以后日见流行的一种风尚。

它也同样反映在瓷器、家具等工艺品上。

黄花梨万历格的透雕圈口,就是将“福”、“寿”两字置于两条螭虎龙之间的。

玫瑰椅[甲68]的靠背雕有六条螭虎龙围捧开光,中间的“寿”字在图案中占着显著地位。

黄花梨罗汉床围子上的浮雕,圆光中两螭喙尾相抵,上面好像顶着两层托盘,实际上合拢起来是一个“寿”字,可以说纯是一幅文字图案[图1]。

“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肠)是佛教图案。

“杂宝”(银铤、方胜、珠、钱、珊瑚等)虽未必有宗教色彩,但作为装饰图案,与“八宝”有相似之处。

曾见黄花梨圈椅,靠背板三段攒成,最上一块装档浮雕杂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