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纹饰
中国古代家具纹饰之美

中国古代家具纹饰之美作者:赵敏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中国古代家具纹饰,无论是早期质朴的几何纹,还是中期神秘色彩的彩绘纹样,抑或是清代丰富多样的动物、植物、花鸟、人物、自然山水纹,都具有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与家具的造型和结构相得益彰,是体现中国古典家具卓越成就和艺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青铜家具漆木家具低矮型家具高型家具许慎《说文解字》曰:“家,居也;具,供置也。
”狭义上来说,家具最初指的是家庭中旳各种供置用具。
广义而言,家具的概念大致可以表述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坐、卧、倚靠、支承身体,陈放、贮存物品和分隔室内空间的使用品和陈设品。
家具与人类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从史前时代人类的原始文明萌芽开始,家具就作为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一部分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本文拟从家具纹饰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历代家具纹饰的梳理来解读其身上所附带的文化内涵。
一、萌芽阶段:简单质朴之美史前时代的家具概念与今人所理解的有所不同,有坐卧类用具、盛具等,种类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成组成套的家具体系。
质地上有编织类的席和陶质、木质家具。
席子作为较早的家具形态出现在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苇席残片。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则出土了大量的竹编席、竹篾席实物①。
与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相配套的家具,如木器、陶器等,也处于萌芽阶段,纹饰呈现出质朴和简单的特色。
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墓地出土了大量彩绘木器,如案、俎、匣等。
有的全部施红彩,在红彩之上加绘一周宽约3-5公分的白彩宽带纹②。
与史前彩陶上的纹饰一致,都是简单的几何纹。
这些常见的网格纹、漩涡纹、条带纹等简单抽象的纹饰,可能是部落图腾的简单表示,为了表明器物所有权。
也可能是自然界动植物的抽象化,体现出人类对于自然的关注。
从以上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史前时代家具处于萌芽状态,家具的纹饰以简单质朴的几何纹为主。
二、初始阶段:神秘威严之美从史前时代到夏商周时代,人类文明从萌芽状态过渡到真正的文明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奴隶社会初始到鼎盛阶段。
中国古代家具纹样

• 团花纹是一种典型的陶器装饰 纹样,其构成多种多样,形象 丰富。在古典家具中也有广泛 应用,团花纹有桃形莲瓣团花 ,多裂叶形团花、圆叶形团花 以及三种花形团花。此外,还 有菱形纹、龟甲纹边饰。井外 边饰层次增多,纹样以大团花 、大菱格纹为主,以及百花蔓 草、半团花、多瓣小花、小菱 格、方胜、方壁、龟甲纹等。 边饰中出现了百花草纹,花形 自然多变,叶短、肥、圆、围 绕花朵铺展。
鱼纹——祥瑞繁盛的中国传统古典纹饰
几何纹——永不衰退的中国传统纹样
• 几何纹是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 饰。用点、线、面以及正方形、长 方形、多边形、圆形等按一定的方 向、角度、距离有规则排列、交错 、重叠、连续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 的图案。春秋战国时期,几何纹在 其它纹饰衰退後几何纹成为主体纹 饰。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 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 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写 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 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 、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 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 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连珠纹——中国传统几何纹样
•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 、连珠、圈带纹,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 种几何图形的纹饰, 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 圆形或球形组成,成 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 排列,有的圆圈中有 小点,有的则没有。
福在眼前——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 福在眼前,是一种美 好的祝福,表示福即 在眼前。图案以蝙蝠 啣抓一串古钱组成。 蝠谐音福,钱则与前 同音,中开方孔,意 为眼前。两者巧妙组 合成福在眼前的吉祥 画面,表达出人们对 于生活苦尽甘来的祝 愿与祈盼。
[精选]浅析明清家具装饰纹样
![[精选]浅析明清家具装饰纹样](https://img.taocdn.com/s3/m/8554df0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9.png)
[精选]浅析明清家具装饰纹样
明清家具装饰纹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重要特征,也是当时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明清家具纹样以“书法、图画、文人画、竹石、花卉、枝叶、神兽、运符、山水、芙蓉、凤纹、蝙蝠、古马、锦缎、梅兰竹菊”为主要内容。
书法纹样是明清家具装饰纹样中最主要的一种,以楷书为主,多以舒展硬笔或软笔书写,大小不一,多在门板、拉手、脚踝、腿座等部位装饰,书写的文字主要有“和合”、“平安”、“福寿”等寓意吉祥的词句,或者以赞美皇帝之类的文辞,为家具增添了厚重的文化气息。
图画纹样是明清家具装饰纹样中另一重要的类别,以写意图画为主,多以细笔蘸水彩或墨点绘制,也有用毛笔直接勾勒的,多在桌板、屏风、箱柜等部位装饰,画的内容有历代神话传说、花鸟鱼虫、山水自然等,将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完美融合,把家具装饰得格外精美绝伦。
文人画纹样是明清家具装饰纹样中另一重要类别,多以工笔、写意和版画等方式描绘,多在床头柜、箱柜等部位装饰,画的内容有古典名著、地方特色、文人墨客等,融入古代文化气息,使家具充满深刻的文艺气息。
竹石、花卉、枝叶、神兽、运符、山水、芙蓉、凤纹、蝙蝠、古马、锦缎、梅兰竹菊等纹样是明清家具装饰最为常见的一种,多以雕刻、刻画、浮雕等方式描绘,多在门板、拉手、脚踝、腿座等部位装饰,通过各种花卉、枝叶、神兽等纹样,把古代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入家具装饰中。
龙凤呈祥:古典家具纹饰(一)

龙凤呈祥:古典家具纹饰(一)研习君语在「古典家具的装饰手法」连载中,我们提到雕刻装饰应该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个是雕刻的技法;另一个是雕刻的题材。
限于篇幅,我们当时将雕刻题材略去,只讲技法,那这周就把它单独拎出来,是为「古典家具纹饰」专题。
古典家具的纹饰主要通过图案花纹的含义来表达某种思想文化,其样式极为丰富。
总体说来约有龙凤、树石花卉、几何、神话故事、山水人物、博古等几大类别。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龙凤及其他瑞兽纹饰。
龙纹Carved Ornaments家具装饰中的龙纹,可以分为常规和变体两大类。
常规龙纹就是我们绝大部分人心目中的那种龙纹,牙角鬃鬣俱全,鳞片爪尾分明,仿佛真有这样的爬行动物。
变体龙纹则比较图案化,各部位不一定刻画得明确完备,其形象取材于三代古铜器,家具上以螭龙、夔龙最为常见。
黑漆描金龙纹方角柜其实龙最早是作为图腾崇拜而出现的,以象征祖先、神化和夸大自己氏族的力量。
进入商代以后,图腾的含义逐渐消失,作为神物的象征意义得到延伸,并一直影响到后世几千年。
作为鳞虫之长,龙能兴云雨、利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此外,龙还是美德、祥瑞的象征。
《孝经授神契》称: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
秦汉以后,龙渐渐成为帝王的代表,地位日显尊贵。
而龙纹在某些方面成为帝王独享的纹饰,大约始自宋代,而以明清两代最为严格。
我们最常见的龙纹以明清时期为主要特征:龙头饱满宽阔,且多处有隆起,形象拙重苍老。
头上双角,毛发浓密,向脑后纷披,巨颚,颚下作状,鼻部多为如意头形,或如狮鼻,蛇身,鳞纹,四只巨爪,爪尖利张扬。
故宫太和殿金漆雕云龙纹宝座上层座透雕双龙戏珠图案,透孔处另以蓝色地做衬底,显得格外醒目。
座上的椅圈,共有十三条金龙盘绕在六根金漆立柱上。
椅背正中盘正龙一条,其余在左右围绕,各个昂头奋须,张牙舞爪,足使观者怀有几分畏惧。
龙的形象作为家具上的纹饰常见还有以下几种变化:正龙,龙头呈正面形象,龙身盘曲绕成环形,这种图案称“正面团龙”,个别也有侧脸团龙;升龙和降龙,龙头侧面向上,龙身及尾在下的称“升龙”;龙头在下,龙身及尾在上的称“降龙”;行龙,龙头前饰火珠,身尾随后,四爪作行走状的称“行龙’或“赶珠龙”。
中式家具:36种祥瑞图纹及寓意

中式家具:36种祥瑞图纹及寓意唐武则天时期,和尚白云子写了一本书《稽瑞》,把瑞分为五等:第一等是佳瑞:麒麟、凤凰、龙、乌龟、白虎等神兽,是最高等级的祥瑞。
第二等是大瑞:泛指各种自然现象。
比如山水、海水、日、月、星辰、云等。
还有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比如牛生上齿。
第三等是上瑞:泛指各种动物,凡是白毛、红毛、苍毛和黑毛的动物都是瑞。
第四等是中瑞:泛指各种飞禽,和上瑞同色毛发的飞禽都是瑞,五彩飞禽也是瑞,比如孔雀。
第五等是下瑞:泛指各种植物,比如灵芝、人参等各种草药。
道教中,草药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上药养性,中药养命,下药治病。
祥瑞图纹很早便用于家具之上。
除了动植物、自然现象图纹,还有器物纹、字形纹等。
家具上的图纹主要有以下36种,代表不同吉祥寓意:1、龙纹: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奋发不止的勃发精神,给人无限的内心感召力量。
2、狮纹:狮子历代被视为祥瑞,在家具中,多表现在屏风心上。
3、瑞象代表祥瑞。
在“蕃人进宝图”或“职贡图”中居多。
4、麒麟“蕃人进宝图”中常有麒麟形象,还有“麒麟送子图”,喻早生贵子。
5、蝙蝠蝙蝠与“福”谐音,蝙蝠与云纹组合,喻“洪福齐天”,与“寿”字组合,喻“五福捧寿”。
6、凤凰:“凤鸣朝阳”喻高才,“鸾凤和鸣”为祝人婚礼之词。
7、鸳鸯:象征夫妻恩爱,忠贞不二。
8、雉:即锦鸡,在屏风、箱柜类家具上装饰较多,象征耿直守节。
9、鱼:谐音“余”,以鲤鱼、金鱼为贵,表达“年年有余”的祝福。
10、鹿:与松树组合,喻“松鹿同春”,与仙鹤组合喻“鹤鹿同春”等。
11、祥云:祥瑞之云,彰显宁静祥和之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
12、盘常:本为佛家“八宝”之一,解释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本身含有“事事顺,路路通”的意思。
13、方胜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组成的图案或纹样,原为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
14、如意:如意端头,称“如意头”或“如意结”。
还有“吉祥如意”、“和合如意”的图纹。
15、古钱:古钱与蝙蝠图,叫“福在眼前”;古钱与喜字谓之“喜在眼前”等。
中国古代家具常用花纹图案及寓意

中国古代家具常用花纹图案及寓意中国古代家具常采用一些植物和动物的花纹图案作为装饰,如植物中的松、竹、梅、桃、石榴、橘、莲花、兰、玉兰、牡丹、月季、灵芝、葫芦和动物中的龙、凤、百鸟、喜鹊、蝙蝠、狮、象、鹿等。
采用这些图案既要表达福寿、吉祥的美好梦想也包括着人们对荣华荣华的盼望。
竹,号称君子,不刚不柔,凌霜雪而不凋。
除与松、梅构成“几寒三友” 外,还与松、萱、兰、寿石构成“五瑞图”。
桃,多称仙桃、寿桃,有寿之意,常与蝙蝠构成“多福多寿”,或与蝙蝠、双钱构成“福寿双全”,是常有的图案。
石榴,多子多福的象征,常与佛手、桃组合,寓意“福寿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橘与吉音近,常以橘喻吉。
橘与柿子适用,寓意“事事大吉”。
与柏树或百合根、柿子适用,寓意“百事大吉”。
梅有报春花之称,又有吉祥喜庆之含意。
喜鹊在梅枝上高鸣,寓意“喜讯初春”、“喜讯春色”。
莲花为花中君子,莲与连谐音,莲花与果实同时生长,故莲花与莲子纹图被称为“连生贵子”。
莲花又称芙蓉。
蓉与荣谐音,因此莲花又为荣华勃发的象征。
莲花与牡丹花适用,寓意“荣华荣华”。
1兰有王者香。
《左传》记郑文公之妾燕姑梦天使用授与兰花,后生穆公,取名为兰,后衍出“兰兆”、“兰梦”之说,指怀胎生男之兆。
兰、寿石组合,寓意“宜男宜寿”。
兰又为四君子之一,也为装饰图案常用题材。
玉兰有“玉树临风”之美称,喻姿貌秀美,才华出众,与海棠、牡丹适用,寓意“玉堂荣华”。
玉兰又称木笔,笔与必谐音,玉兰傍寿石图案,则寓意“必得其寿”。
牡丹为花中之王,号称“天姿国色”,是可贵荣华的象征,也是装饰的常用题材。
月季,因其四时花开不停,称长春花,又称月月红。
常以瓶插月季寓意“四时安全”。
灵芝,奇特吉祥之草。
与兰齐名,芝兰合称,喻君子之交。
传说灵芝还有驻颜不老,妙手回春之奇效,常用作祝寿题材,与水仙、竹、寿石适用,寓意“芝仙祝寿”。
葫芦,以其子多蔓长,被看作连绵后辈,后代众多的象征。
蔓谐音万、蔓上结数葫芦,寓意“后代万代”。
中国古典家具纹饰文化及内涵探析

中国古典家具纹饰文化及内涵探析中国古典家具文化博大精深,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雕刻、镶嵌、蜡饰等,装饰纹样的题材有植物、动物、几何纹样、吉样图案和符号、宗教图案、山水风景、民间故事等,大多表现文人崇尚高雅的生活,同时又反映平民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各个朝代当时主流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
中国古典家具在装饰、造型、结构等方面讲究线条富有节奏,装饰手法别致,纹饰题材富有韵味,并突显出清雅质朴的艺术特色,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高深造诣。
它的装饰图案题材主要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山水风景、吉祥文字和几何纹样、神话故事和宗教图案等。
其中,寓意吉祥的题材一直以来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基本贯穿了整个装饰图案的内容,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吉祥图案,即是运用谐音、嵌字、符号、象征等表现手法,采用传统的拱壁、汉瓦、八搭韵、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等传统构图式样,以表达具有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审美蕴意的装饰性图案。
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
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植物纹样植物纹样包括花形和草形,具有原型丰富、形态多变、寓意吉祥的特点,其独特的魅力除了纹样本身的表现形式外,还有纹样在不同社会背景下隐含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得以广泛的应用。
传统植物图案有卷草、灵芝、牡丹、莲花、忍冬、松竹、梅、折枝花卉、缠枝花卉等。
卷草的应用较为灵活,适于修饰狭长的面积,可以单独用来装饰透雕或浮雕的边缘,或与其他题材组合构成图案在长度方向上自由延展,婉约生动,富有韵律感。
灵芝在神话传说中是一种仙药,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寓意生生不息。
牡丹图案主要用在家具的靠背板或床围子作装饰和点缀,寓意富贵。
莲花,又称荷花,历代常把它喻为君子,人们用莲花象征纯洁,寓意吉祥。
中国家具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家具装饰纹样的演变1.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的家具装饰纹样主要体现了原始社会对自然的崇拜和祭祀活动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以器物纹为主,例如鱼纹、龙纹、凤纹等。
这些纹样常常被运用到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古代器物中,展现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夏商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简单朴实,富有原始生活的气息,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的依赖和崇敬。
2.秦汉时期随着秦汉时期的到来,中国家具装饰纹样开始呈现出了更丰富的艺术特色。
在这一时期,家具装饰纹样主要以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为主,这些图案多是古代宫廷文化的象征,寓意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忠诚。
秦汉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工艺和精湛技巧,各种精美的浮雕和鎏金工艺成为了当时家具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
3.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家具装饰纹样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家具装饰纹样开始呈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图案和更加精致的工艺。
唐宋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主要表现为细密、柔美的线条及深刻的浅浮雕,多以自然界的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为主。
这些图案多以意象化的手法呈现,寓意着家具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也开始注重对材质的运用,常常在家具表面进行绘画、雕刻等处理,使得家具的装饰更加立体化和丰富多彩。
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装饰纹样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家具装饰纹样达到了艺术的高度,成为了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典范。
明清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以龙凤麒麟、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为主,这些图案多以传统文化的象征为主,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与此明清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还大量运用了贴金、漆彩等工艺,使得家具的装饰更加绚丽多彩,展现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5.近现代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家具装饰纹样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
近现代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和工艺,开始融合了西方艺术的元素,并加入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植物纹
1卷草纹 卷草纹又称蔓草纹 ,多呈二方连续或多变的带形边饰。其基本结构在 原始彩陶纹饰中已有雏形 ,在商周时期 ,卷草纹呈不规则的 S形。秦汉时期 , 卷草纹已具有 S形骨架 ,但叶子与茎蔓尚无区别。魏晋时期 ,卷草纹已分叶、 茎 ,奠定了卷草纹的基本格式。唐代卷草纹、缠枝纹、蔓草纹三者并无严格的 区分。有的以花为主 ,有的以叶、茎为主。这种装饰纹样流传到日本 ,称为 “唐草纹”,对日本古代装饰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卷草纹在唐代流行 ,它既 不是以前中国的造型题材 ,也不是印度佛教的具体对象 ,但它那旋绕盘曲的似 是而非的花叶枝蔓 ,却得祥云之神气 ,有佛物之情态 ,它即有曲线缭绕的空灵 , 又有流转的韵律 ,且保持婉柔敦厚的静谧 ,它是中华民族吸纳外来宗教而改造 的。卷草纹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它标志着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及宗教的融合 和发展。卷草可以组成短短的两卷一束 ,作为透雕的卡子花或浮雕的边缘装饰 , 也可以向长广方向自如延伸 ,而用以装饰狭长的面积尤为相宜。它是杌凳、桌 几、床塌的牙子、椅子、柜格的券口等最常用的花纹 ,容易收到圆婉生动、富 有韵律的效果。如;明代的老花梨木三弯脚矮桌 ,这是当时江南普遍使用的一类 矮桌 ,牙板浮雕卷草纹 ,呈阳线形;清朝中期的紫檀有束腰方凳束腰雕刻卷草 纹 ,托腮部分雕刻莲花瓣纹 ,除凳面外 ,通体浮雕 ,繁而不乱 ,华丽高贵;清朝 中期的紫檀有束腰海棠形杌凳牙板浮雕卷草纹。(图1)
3凤纹 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 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 的羽翼。(图3) 4赑屃纹 赑屃,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 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 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赑屃是“一龙生九种”里的一种,所以有龙头,是 个龙首大龟。而且好负重,用于负卑,功德无量之意,帝王陵寝中的神道碑 都少不了它,足见其尊贵。赑屃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一种传统纹样。(图4) 5蒲牢纹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受击就大声吼叫, 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蒲牢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一种传统纹样。 (图5)
图5
梅花纹多宝格
图6
红木灵芝太师椅
7西洋花 西洋花是西洋生长的一种植物 ,茎干葡地而生 ,花朵如中国牡 丹 ,又称“西番莲”、“西莲花”、或“西洋菊”,花色淡雅 ,自春 至秋相继不绝 。春间将藤压地 ,隔年凿断分栽。根据这些特点 ,既 可做大面积的板面装饰 ,又可做缠枝花纹用于边缘装饰。明末清初之 际 ,海上交通发达 ,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华 ,随之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科 学技术。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西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逐渐 为中国所应用。自清代雍正、乾隆和嘉庆时期 ,出现一些模仿西式建 筑及室内装饰的风气。最典型的是北京长春园中的远赢观 ,从建筑形 式到室内装修无一不是西洋风格 ,为装饰和布置这些西洋式建筑 ,曾 作过大批用西洋花纹装饰的家具。这样 ,在清代家具中 ,除主要用传 统纹饰外 ,用西洋花纹装饰的家具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表现手法通常 是以一朵花为中心 ,向四外伸展枝叶 ,还可根据家具的构件形态而随 意延伸。(图7)
图7
紫檀描金万福纹扶手椅 (镂空西洋花纹)
二、动物纹
1.螭龙纹
螭,龙属。 《汉书· 司马相如传上》:“于是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 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蠄,山神也。’”《广雅》云:“有角曰虬,无 角曰螭。”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 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 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 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根据以上的说法,螭 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螭龙纹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用于房屋门窗、家具、瓷 器和服饰。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 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 之地蝼。”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 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若就细 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 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 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受复古风气的影响,宋代瓷器大量出现螭纹装饰纹样。宋定 窑以印花、划花手法在瓷盘、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装饰螭纹。元末景德镇窑有釉里红塑贴螭纹高足 杯等名品。明清瓷器上的螭纹有蟠螭、团螭、双螭等多种形态,表现手法多为会画,偶有塑贴。北 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红螭瓶,以一条蟠螭盘绕白瓶颈肩处,红白辉映,神采耀目。定陵出土 明万历黄釉紫彩三螭足炉,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为炉腹上的堆塑装饰,构思精巧,风格古朴, 令人赞绝。晚明民窑青花瓷器上螭纹大量涌现,逸笔草草却颇有神采。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上则是 以细线刻划团螭纹,尽显盛世之时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审美情趣。(图1)
图4
小叶紫檀荷花纹罗汉床
5梅花纹
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 ,由中国的野梅演变而来。在隆冬萧杀之 际 ,惟它吐幽香于山野。“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而 称为百花之魁 ,当之无愧。它傲雪凌霜 ,压枝缀玉 ,恰似侠骨柔肠 , 坚贞高洁之士 ,其人格化的风范 ,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是我国文学 家、美术家喜爱的创作题材。梅花为五瓣 ,五福分别为“福、禄、 寿、修好德、考终命”,从图案整体出发 ,民间又借以象征不老不衰。 (图5) 6灵芝纹 灵芝被视为仙草 ,把见到灵芝视为祥瑞的象征 。史书对灵芝的 描述很多 ,大都带有神秘色彩。灵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统装饰纹样。 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紫檀雕灵芝纹画案 ,画案模仿炕几的形式 ,下 带束腰 ,鼓腿膨牙 ,但与一般鼓腿膨牙不同 ,四腿自拱肩处不是向四 角 ,而是向两侧张出后又向内收 ,足下有横木承托 ,横木中间有向上 翘起的灵芝头。此案除了案面外通体浮雕灵芝纹 ,大小相间 ,随意生 发 ,属满布式。雕刻的灵芝丰腴圆润 ,造型及装饰都具独到之处。明 代木雕有非常圆润的一种 ,透雕灵芝仗其枝叶卷转 ,可将一块方正的 空间填补得匀称而妥帖。明圆雕灵芝纹面盆搭脑挑出 ,圆雕灵芝纹 , 搭脑下雕花挂角牙 ,中间牌子雕四层云纹 ,整体繁简得当为明代家具 中的精品 。(图6)
图2
枝雕缠枝纹大桥枱
3牡丹纹 古人有“惟有牡丹真国色 ,蛤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春季开花 ,花大盈 尺 ,香味浓郁 ,且有红、白、黄、绿等多重颜色 ,雍容华贵 ,不同凡响 , 视为吉祥富贵 ,繁荣昌盛之象征。牡丹在我国被看作是花中之王 ,被称 为“天香国色”。又因牡丹具有富贵之象 ,被人们喻为“十二客”中的 “富客”,被人们当成富贵的象征。并与其他花卉相配、组成各种各样的 图案 ,来为自己及亲友祝福如:牡丹与荷花、瓶子相配 ,寓意“富贵和 平”;牡丹与玉兰、海棠相配 ,寓意“玉堂富贵”等等。牡丹花姿层出不 穷 ,千变万化 ,作为装饰纹样能适应各种工艺的需要 ,所以牡丹成为最 广泛的装饰题材。牡丹纹最早见于北魏。到隋唐五代 ,开始用于染织、 陶瓷、铜镜等 ,形态曼妙多姿 ,丰容绮丽 ,表达出当时的太平景象。它 是典型的民族特色的纹样。牡丹有折枝牡丹和缠枝牡丹。折枝牡丹常在 柜门或背板雕刻或彩绘 ,如明紫檀扇面形官帽椅靠背浮雕牡丹花纹。缠 枝牡丹常用来装饰边框 ,装饰手法多用螺钿或金漆彩绘。(图3)
图1明式海南黄花梨螭龙纹罗汉床
图2明黄花梨草龙纹带地盘天香几
图3
夔凤纹方桌
图4
明代海马赑屃纹方桌
6鸱吻纹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建 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鸱尾之名据汉代文献,传说南海有鱼虬,尾 似鸱,可以激浪降雨,于是便在屋脊的两端作上翘鸱尾形,以魇火取吉。q 以来的陵墓、石窟中所见鸱尾,尾身竖立,尾尖内弯,外侧施鳍纹。据记载 大约在晚唐以后,鸱尾下部塑成含脊的兽头,即改称为鸱吻。有的尾尖分 成鱼尾形的两叉,如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辽代薄伽教藏殿的壁藏和天津蓟县 辽代独乐寺山门的鸱尾都是这样。宋以后鸱吻的形象可见于敦煌壁画和卷 轴画如《瑞鹤图》、《滕王阁图》、《黄鹤楼图》等,吻部都绘作兽头形。 《瑞鹤图》中的兽头形似龙头,上翘的身体雕有鳞片,尾部为毛束。明清官 式建筑中将吻都作成龙头形,上部内弯后又向外卷曲,身上塑龙鳞,身内塑 龙爪,并塑有1条小龙,吻背上插着剑把,吻侧突出1个小兽头,这样的正脊 被称做吻兽。垂兽、戗兽和岔脊上的嫔伽、蹲兽都出现于宋代。清代蹲兽 称为走兽,数量有所增加;嫔伽称为仙人。在最高等级的建筑中,仙人走 兽的排列次序是:最前为仙人,然后是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 鱼、獬、、猴。等级较低时,走兽的数目也相应减少。明清民间建筑中的 吻兽形象也很繁多。鸱吻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传统纹样。(图6)
图3
紫檀牡丹纹南官帽椅
4荷花纹 荷花又称莲花 ,荷花纹为我国传统花卉纹样。荷花形色清丽 , 花叶幽香 ,盛开时 ,天生丽质无与伦比。荷花纹最早在春秋初期 , 全盛期在魏晋以后 ,这与当时盛行佛教有关。佛教以荷花喻佛 ,常 以莲花为标志 ,代表“净土”,象征“洁”,莲花宝座最具有代表性 , 这是明代的紫檀有束腰带托泥莲花宝座 ,除座面通体浮雕莲花。随 着佛教的传播 ,莲花的内涵与中国传统理念相互渗透。魏晋以后 , 荷花装饰更加丰富 ,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而大众化的趋势显得生 动活泼 ,如人们根据佛教故事中的“太子莲花经”意创作“童子戏 莲”图案 ,后来再配以金鱼成为民间喜爱的吉祥图案“连生贵 子”“年年有余”等。(图4)
图1
老花梨木三弯脚矮桌(牙板浮雕卷草纹)
2缠枝纹 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为传统吉祥图案。因其结构连绵不断 , 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缠枝纹是一种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 , 委婉多姿 ,富有动感 ,优美生动。它源于汉代 ,盛行于南北朝、隋唐 宋元及明清。明朝万历年间的紫檀香盒内壁饰有缠枝莲纹 ,精致美观。 缠枝以牡丹组成的称“缠枝牡丹”,以莲花组成的称“缠枝莲”。清 代末期出现了“缠枝葡萄”、“缠枝葫芦”等。缠枝花纹是缠枝的主 要形式 ,其构成是枝叶沿波状线或交切圆的外缘线连续 ,构成方向相 反的长弧。茎上尘枝叶 ,出花苞 ,可以向二方或四方延伸生长 也可 与人物、鸟兽、草虫组成丰富多彩的图案。最早的缠枝花纹构图受几 何形骨架的制约 ,较为规矩古朴 ,唐代的多为四方连续 ,用综合、抽 象的变形手法。(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