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讲义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讲义

历史:第一时期:法国学者斐拉莱特·夏尔在考察了欧洲文学间的影响与接受及他们间的事实联系后认为,文学研究应当探索“每个作家所受到文明社会的影响及他对文明社会所做的贡献,……观察他主动和被动的、受制的影响和相互的影响;他对过去的继承和对未来的开拓”[2](P36)等。

一句话,在他看来,法国是近代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中心和枢纽勃吕纳狄尔则将世界文学等同于比较文学,将欧洲文学看成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比较文学研究“仅仅和可比较的文学相联系”;他认为欧洲的五大文学(意大利文学、西班牙文学、法国文学、英国文学和德国文学) 各自的情形、发展进化路线以及与比较文学基本目标相一致的这种研究是我们要知晓的[2](P157,168);文学间真正的相互影响只能发生在单一的文化(欧洲文化)背景内。

,泰克斯特“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视为法国第一个比较文学专家”[4](P31)。

在法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学者们已经较自觉地意识到,比较文学是“一种新的科学,她涉及了民俗学、神话艺术、比较神话学等领域,对人类思想史极有兴趣。

它超越了文学研究的本体”洛里哀在《比较文学史》(1903)结尾部分错误地认为,“各民族接触越密的结果,向来各个所具的特性必将渐归消灭”,随着世界主义的扩大,而民族间的差别将被铲除[5](P352)。

洛里哀所说的世界主义,无疑是基于欧洲中心的世界主义。

第二时期;定义:狭义的“法国学派”(这里加引号)这一称谓是由美国学者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国际比较文学危机之争中“赠与”的。

作为一个特定时代标签的“法国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鼎盛于30~50年代,终结于60年代之际。

巴尔登斯贝格的工作分不开的。

他于1900年就成了里昂的比较文学讲座的教席,他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

他的《歌德在法国》(1904)、《巴尔扎克所受的外来影响》(1927)等都反映了他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

比较文学概论简明讲义下

比较文学概论简明讲义下
38
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文学艺术1
在我床前月亮洒下了最明亮的光芒。
在那地上闪烁着的是洁白清新的晨光。
我抬头凝视月亮; 我低头思念我的故乡。 ——【德】哈特 自然主义诗人
39
我床前地板上 是明亮的月光;
我似乎觉得
晨光已经 落上门槛
我双眼疑惑。
我抬头看去, 看到一轮明月, 在高处闪光。 我低下 低下我的头 思念我的故乡。 ——【德】德默尔 印
跪在公婆面前许诺操持家务,生养更多的儿 子;
父母和亲戚靠她寄钱生活的很幸福。
26
第四章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 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 而且贯穿着不同的学科。
——钱钟书
27
第一节 文学和艺术
1、文学与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等不同 的艺术门类之间有着天然的姻缘关系,人们 往往把它们称为“姊妹艺术”
32
2、宗教还是文学交流的先导和相当活跃的 媒介。东方之佛教、西方之基督教。
想要了解英国历史就去看它的宗教, 想要了解美国历史就看它的总统。
33
3、有些重要的宗教经典,本身就取自于文学 作品。《圣经 旧约》、《古兰经》——一部 《圣经》就是理解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化的 “巨大的密码”。
34
4、佛教和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生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的特点。诗、词、玄学、道、佛学家(谢灵 运、王维、白居易等)、轮回、小说。
化、陶冶
42
2、18、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进一步认识到 自身无意识中的创造能力,开始探索创作与 心理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人的内在世界的关 照和审视。
卢梭《忏悔录》,力图重建、检视自己早年 的心态
歌德:虚构的作品必须描述人的内在思想 其后,巴尔扎克:《人间戏剧》“大脑和神经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讲义

2《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该小说讲述孤女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后被舅母打发到洛伍德义塾(洛伍德学校)去。

洛伍德义塾环境恶劣,但她顽强地活了下来。

毕业两年后,简应聘去当家庭教师谋生。

后来,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聘用了她。

庄园的男主人爱德华·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

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

于是两人决定结为夫妻。

不幸的是,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伯莎·安托瓦妮特·梅森。

鉴于此,简悲伤地离去。

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流浪了四天后在沼泽山庄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爱得知叔父约翰·爱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爱决定将财产平分。

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

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是简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

她重回故地,才知数月前疯女人纵火,庄园变成了废墟,梅森也未能幸免于难,罗切斯特为救她也受了重伤。

简立刻去向他倾诉衷情,两人终缔良缘。

后来,罗切斯特在伦敦医好了一只眼睛,和简·爱生下了一个男孩。

《倾城之恋》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旧派大家之女白流苏与留学海外的新派公子范柳原从最初并无交集到因香港沦陷而造就了姻缘的故事。

白流苏与范柳原,以流苏妹妹白宝络的相亲为契机第一次产生交集。

范柳原请白家人去舞场,一家人呆坐着,只有流苏会跳舞,于是和他跳了舞。

原本与白宝络相亲的范柳原,喜欢上了他姐姐白流苏。

隔了几日,介绍人徐太太来到白家,说范柳原已不在上海,她还提出让白流苏随她去香港一趟,白流苏思索再三答应了。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讲义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实质与学派第1课时: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任务、目标和内容:首先,以具体的文学实例表明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必要性已学习了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课程,怎样进行文学阐释呢?文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讲出一部文学作品、一个文学流派、一种文学现象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对你感动在哪里。

比较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视野和方法。

举例:大家熟知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之盛、之细,传统的历史考据法,社会分析法之外,比较文学视野和方法能为之注入新的活力。

1、通过举各种研究实例表明,比较文学可以为原有停滞的研究注入新活力、打开视野:古代、外国文学研究。

/例如: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中国文学作品:新批评方法阐释杜甫《春望》文本细读、张力理论,来阐释已经有很多人解读过的经典作品,富有新意。

中国古诗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举例欧洲中世纪传奇文学中的“典雅爱情”(coutesy love)模式,追根溯源,是阿拉伯中古时期传奇的爱情模式经由阿拉伯征服的安达卢西亚岛传入欧洲。

普列姆昌德和鲁迅都创作了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印20世纪初期的现代乡土文学,那么,研究这两部作品对我们深入探讨中印乡土文学的差异性和相同之处,提供了可能性。

跨学科研究:《圣经》文学研究、绘画与文学,打通人为的学科限制2、通过具体事例表明,比较文学是文化交流时代的文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现当代中国和其它东方国家的思想和文化,都受西方影响很大。

例如,梁启超、鲁迅、梁实秋、余华、贾平凹等作家的创作,不可回避他们所受的西方影响。

美国黑人文学、阿拉伯裔美国文学、移民文学,必须要在跨文化、跨语言的视野中研究这些文学。

例如,以创作了《先知》的纪伯伦为例,传统文学研究将之定位于“东方文学”的弊端,必须要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互动与共通”的视野,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

第二,如何学会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方法。

首先要掌握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了解前人是怎样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才能活学活用---这也是本课程的另一个学习目标。

比较文学课堂讲义

比较文学课堂讲义

比较文学定义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比较文学的正式形成有四个方面的标志:一是正式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名称,并且得到广泛使用;二是在大学里开设比较文学讲座,设立比较文学课程,并出现了第一个比较文学教授;三是创办了比较文学杂志;四是出版了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理论专著。

二.比较文学的发展最早较为确切地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应当是英国学者波斯奈特。

在他1886年出版的《比较文学》一书里,波斯奈特所给出的比较文学的定义是:“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的过程。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跨国度的精神交往和实际联系。

”这是伽列在1951年提出的定义,是所谓法国学派的有代表性、最明确的权威定义。

雷马克在他1962年发表的论文《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阐明了美国学派的观点:“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三.比较文学的危机•第一次危机: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发出的挑战——比较是任何学科都可以应用的方法,因此,“比较”不可能成为独立学科的基石。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第二次危机:1958年美国学者韦勒克在教堂山会议上发表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讲话——“我们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

……我认为,内容和方法之间的人为界线、渊源和影响的机械主义概念,以及尽管是十分慷慨的但仍属文化民族主义的动机,是比较文学研究中持久危机的症状。

”•第三次危机: 1993年,颇有影响的英国比较文学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再次发出“危机”降临的警告:20世纪末,比较文学进入了灾难性阶段。

这种研究在西方已经在危机之中,这是无可置疑的了。

……许多比较文学学者的著作内容贫乏,比较文学应当研究什么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文学研究中随处可见那种二元对比等陈腐的观念,所有这些全都在加快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消亡。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讲义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John Turner将“烟花三月下扬州”翻译成:Mid April mists and blossoms go“扬州”一词略去未译。

译者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地名,其实呢?“扬州”是一个文化意象,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它更代表了一个古代文人所向往的享乐去处,一个令他们销魂的所在。

Cf: John Turner, S.J. 我怎样译中国诗?The Milky Way 赵景深1922年的翻译和后来鲁迅的批判数字,龙,西风等文化意象唐朝诗人孟郊的《古别离》:欲去牵郎衣,郎今在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Fletcher的翻译如下:You wish to go, and yet your robe I hold.Where are you going---tell me, dear---today?Your late returning does not anger me,But that another steal your heart away.Prof. Xu Yuanchong’s version:I hold your robe lest you should go.Where are you going,dear today?Your late returning brings me less woeThan your heart being stolen away.翻译中不同文化的误解与误释误译可分为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种。

无意误译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因译者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误译2. 与译者的外语语言功底有关3. 第三种无意误译与源语国和译语国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具有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价值。

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既忠诚又守规矩)无意误译不仅表现在对原文的误解上,同时也表现在对原文的误释上。

比较文学讲义:比较文学概说

比较文学讲义:比较文学概说

第一章比较文学概说课程:中外文学比较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比较文学在国内外各个阶段的定义特点,理解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定义提出的文化背景及提出原因。

重点和难点:1、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定义“跨文化”的背景2、知晓国内外比较文学定义的异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一、国外各阶段比较文学的定义:(一)波斯奈特在法国学派形成之前,最早较为确切地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应当是英国学者波斯奈特。

在1886年出版的《比较文学》一书里,波斯奈特所给出的比较文学的定义是:“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的过程。

”很显然,这个定义明显地带着进化论的痕迹,其实质只是一种文学进化论。

之所以这种进化论在比较文学诞生之初会产生很大影响,这与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

1871年,达尔文将生物进化论从一般动物应用到人类的起源问题上,论证人类是从低级物种到高级物种的漫长历史进化过程的产物。

这一进化论思想在欧洲乃至整个人类思想和精神的各个方面均产生极大影响。

文学方面也不例外。

文学进化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文学在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

正是由此出发,波斯奈特对比较文学的理解就必然是强调社会发展对文学生长的变动关系。

认为能够对文学进行科学解释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比较的方法,而比较文学研究的正当顺序应该是社会生活由氏族到城市,由城市到国家以至到世界大同的逐步发展。

与波斯奈特的观点相似的,还有19世纪德国的豪普特、俄国的维谢洛夫斯基、英国的西蒙兹和法国的勃吕纳狄尔等。

但由于进化论根本无法真正解释文学的复杂发展历程,因此这种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的比较文学观随着进化论的衰落必然走向消亡。

同时,在法国,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想对当时的法国学术界却产生巨大影响,于是以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这也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经历了诞生危机后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并因此使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真正立足于学术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讲义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

首先,比较文学是研究文学的理论课程,理论性很强,很前卫的课程,比较文学中的“文学”与古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文学不同,后者是指文学作品,比较文学则是指文学的研究,比较接近的是文学理论中的文学,不过二者也有区别,文学理论是指对文学作品、作家、读者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生活进行直接的深入的研究,在比较文学中,则是横向的研究。

其次,比较文学的跨越属性(根本属性)。

比较二字,通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说明比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一般的思维方法,比较也运作的其他的学术研究中,但这属于一般研究,李白与杜甫的比较,史诗与悲剧的比较,而比较文学则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

比如,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之间的比较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阿Q和堂吉诃德的比较,中国传统诗歌和西方意象派。

但注意,可以跨越国家但不跨越语言,比如英国和美国。

也可以跨越了民族和国家,也跨越了语言,但不跨越文化,比较欧洲的国家。

还可以既跨越了民族、国家、语言和文化,比如中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比较。

这三种都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

这属于比较文学的跨越属性。

还有一种就是跨越就是跨越文学本身,比如文学和其他艺术,文学和宗教等等。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提问环节:1、怎么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文学”二字?2、怎么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二字?3、比较文学的定义?第二节比较文学产生的条件和作用1、比较文学形成的条件(1)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各民族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增强了。

(马克思)(2)人类文学作品的共同性:“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歌德)仍依赖于交往。

2、比较文学的作用(1)研究实际存在的交往。

(郭沫若受浪漫主义影响。

鲁迅受到俄罗斯果戈理、契诃夫等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讲义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钱钟书《谈艺录·序》参考文献:1、《比较文学学》曹顺庆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比较文学》陈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中国比较文学》(期刊)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4、罗素《西方哲学史》(下),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6月版;5、Charles E. Bressler, 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Pearson Education Asia Limited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反智左倾(Leftism)对现存社会的不满和批判立场叛逆草根意识李泽厚双重奏启蒙救亡、外延内包(内涵)道在溲橠神圣世俗佛教自我解构叶舒宪文学人类学选择责任本质化物化被规定客体化汉娜·阿伦特《集权主义的崛起》别尔嘉耶夫(自由哲学)海德格尔胡塞尔人类起源一元说爱德华·泰勒(人类学之父)Bushman 布须曼人基因图可变性最大干细胞索绪尔人类的语言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主谓宾相同的人的精神结构多元说第一章比较文学发展简史一、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影响研究。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法国学派。

代表人物:戴克斯特、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学术风格:历史实证主义。

曹禺《雷雨》封闭的空间人之间高密度叙事刘姥姥拉斯提列平行贾宝玉哈姆雷特前在此在集体无意识文化偏见主体性福柯《规训与惩戒》《疯癫与文明》社会边缘现象微观权力结构学校和监狱减刑制度马克思国家政治权力统治权力意识形态资本义人的商品化物化宏观权力结构年鉴学派介于实证和形而上之间纪事本末体《发条橙子》库布里克作恶的快感《这个杀手不太冷》吕克·贝松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迪尔凯姆(涂尔干)《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帕累托《社会学大纲》马克思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性观察和思考,以及对自我的反思性自省,都时刻要警醒观点和言论背后隐藏的利益动机。

1、法国的学术传统2、比较文学是全球化的产物globalization 法国在十九世纪的全球地位法语为什么3、影响研究产生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影响研究:用充分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有两个特点:1、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国家;2、局限在欧洲国家(二)、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

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列文、奥尔德里奇。

学术风格:审美研究。

平行研究: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一方面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出发,提倡美学的介入,对没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跨国文学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倡文学和其它知识领域的跨越性研究。

(三)、跨文明研究。

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

比较文学源生于欧美,虽然有歌德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的主张,实际上因为欧洲中心主义,其视域一直局限在欧洲文明。

中国学者必然会有尖锐的文明异质感,无法忽视文学现象背后隐藏的中西文明差异。

特点: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思潮的背景下,立足文化的多元性,强调不同文明的文学的异质性的相互对话。

Liberal Arts二、当前发展趋势1、理论大潮的影响;2、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港台学者李达三、古添洪、陈慧桦提出“中国学派”的设想。

3、文化研究大潮的影响。

三、比较文学诞生的几个标志(见教材第15—16页)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

3、比较文学作为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4、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和工具书的出现。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体系和方法一、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见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美国学者雷马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见教材第5页)语言遮蔽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大音希声《拉奥孔》诗与画经验归纳理性(概念)演绎二、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具备的三个基本属性:(一)、跨越性。

跨国家、跨文明、跨学科。

(二)、可比性。

跨越性必然要受到可比性原则对它的有效限定。

“没有可比性的比较是荒唐的比较。

”(刘圣效《比较文学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可比性的四种情况:1、同源性: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2、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文化过滤、文化误读和创造性叛逆。

3、类同性:不存在实际的历史关系的不同国家文学之间,在美学意义上存在的显明的相合和隐性的遥契,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交叉关系。

4、异质性和互补性:凸显跨文明的文学之间的根本差异,在总体文学的视野和构建中互相补充。

(三)、文学性。

鸠摩罗什文化过滤文化扭曲文化误读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心经》)无(终极)道有(一切存在)奇点Big Bomb 太极无极林琴南《黑奴吁天录》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类所能认识的事物只是人的认知能力能够认识的存在的现象。

三、比较文学的体系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分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划出“经过路线”。

从而分出三种学术思路:(一)、流传学(誉舆学)。

站在“放送者”的角度,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或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和影响进行研究。

(二)、渊源学。

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三)、媒介学。

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途径、方法、手段和因果关系的研究。

变异研究: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文学之间交流的变异状态,包括语言层面、形象变异、文本变异、文化变异、文学他国化几个方面的研究。

平行研究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主题学。

(二)、文类学。

(三)、类型学。

(四)、跨学科研究。

缺类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在世界胸怀和世界眼光的观照下,对世界范围内的诸国家文学中共同存在的文学现象进行的全面研究。

历史类型学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共同过程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其文学即使在没有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一些类似的现象,同时又由于地域的、民族的、历史的差异而形成了民族的独特性。

历史类型学的类似,表现在作品的思想、主题、情节、形象、典型、体裁方面,也表现在文学风格、流派、思潮等。

与主题学不同,它的类似仅指文学史上在相似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这些方面的类同现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主题、体裁等方面的类似。

前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比较文艺学与文学影响问题》:“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把在相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生成的类似的文学形象进行比较,尽管这些现象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

比较应当是用来揭示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文学现象规律性的一种方法。

”魏晋文学五四文学俄国白银时代生命关怀阐发研究是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它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跨学科研究是着眼于文学与它外部的这种联系,把文学与人类的其它知识领域以及其它创造性活动,作为两个比较极,研究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印证相互阐发的关系、相互对立相互促进的关系等。

四、比较文学方法论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历史实证主义;(二)、审美批评主义;(三)、阐发法;(四)、文化模子寻根法:不同文化系统决定着不同的“美感运思和结构行为”,形成不同的文学模子,在进行不同类型文化背景的文学比较研究时,不应该用一个既定的文学模子硬套在另一种文学之上,比较文学要求其共相,即共同的文学规律,然而共相的寻求必须以文化模子的寻根为基础。

(五)、对话:不是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阐释,主要是在文学理论的领域中围绕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各文化体系诗学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解答和看法第三章文类学(Genology)一、定义文类学: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二、文类学的研究对象1、文学的分类。

三分法: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

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2、文学体裁研究。

缺类:一种文类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

如王国维认为,中国没有史诗。

3、文类理论批评。

4、文类实用批评。

5、文学风格的研究。

近代中国受西方影响巨大,在文学上多有向往和模仿,在文类上也出现了传统文学中所没有的形式。

如五四新文学,冰心借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散文诗的文体,写成的《春水》、《繁星》等。

其实五四一代文学,在文类上不管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都模仿西方文学的文类形式。

二、文类学研究方法(一)、影响研究。

可以探讨一种体裁文体如何流传到中国,或从中国流传他国,以及在流传中的变异。

如佛教东传,译经文学如佛所行赞、佛本生故事都是长篇故事,其他经典也往往带有小说和戏曲的特点。

须类经便是小说体的作品,维摩诘经都是半小说半戏剧,“这种悬空结构的文学体裁,都是中国没有的,它们的输入,与后代弹词、平话、小说、戏剧的发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胡适《佛教的翻译文学》)又如十四行诗体在中国的接受和变异(参见教材第105页)(二)、平行研究。

可研究同类体裁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发展过程,探究其异同,也可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不同体裁的美学关系。

如中国戏曲与意大利歌剧之比较(参见教材第109页)。

1、诗歌文体研究。

西方重叙事文学,故模仿论是其文论的核心,这与西方文学之渊源的希腊文学实际有关,希腊文学以神话为源头,以史诗和戏剧为主体,而抒情诗和散文(史传文学之外)未获独立文体之地位,直到文艺复兴彼特拉克,抒情诗才为人所措意,至浪漫主义蔚为大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