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课件(精选)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升华和凝华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升华和凝华
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 成水珠 会放热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 会出现在车窗的_内__侧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20.(10分)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 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 试管。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①升华: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 间后 逐渐变小;②凝华:雪、霜、冰花、雾凇的形成。
1.(5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B ) A.冰雪消融 B.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 2.(5分)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 ℃时也能晾干,这种现象属于 ( A)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11.(4分)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减少地方病的发生,国家盐业部 门推行食用加碘盐。炒菜时,不宜将碘盐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 下很容易( C )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12.(4分)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出热量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升__华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 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 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16.(4分)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 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D )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课件

Ⅲ所示,这是因为 水的沸点随瓶内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图2-8
考点知识聚焦
[解析] (3)乙组烧杯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与甲组相同,所使用酒精灯的火焰比甲组大些,则单位时间内放出的 热量较多,水吸收的热量就较多,水的温度上升得更快;水的沸点与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沸点仍保持98 ℃不变,故E图符合题意。 (5)由图Ⅱ知a组水的初温比b组水的初温高,两组水同时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组水升高的温度 低,根据Q=cmΔt知,a组水的质量大。 (6)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 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 (7)水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将酒精灯移去后,水就不能吸收热量,所以水就不再沸腾,这说明水 在沸腾过程中要持续吸热;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会随 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学在相同的环境中,分别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热水,用如图2-7A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如图B所示是水 沸腾时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
时”)的情景。
(2)甲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图像,由图
像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98 ℃,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 度 不变 。
(3)乙组同学的实验中,烧杯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与甲组相
流速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
(2)分析图A和图B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在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和温度相同
时,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

(3)分析图A和图C所示的实验,可以得 出: 在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
考点知识聚焦
突破1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梳理】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力学中的5个“不一定”
5.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ρgh 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ρgh我们可 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 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根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 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 底面积决定的。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 关系是: 1、柱形容器:F=G液 2、非柱形容器:F≠G液 (广口式容器:F<G液; 缩口式容器:F>G液)。
横用滑轮组(克服摩擦力做有用功)
= W 有=F 摩l F摩
W 总
Fs
nF
10.斜面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力学部分:必记的常数及要了解的物理量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力学部分之浮力重要公式(4个)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力学部分之重要公式(4个)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方法锦囊】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1.记忆法:熟记常考的力学公式。
速度:v= ;密度:ρ= ;重力:G=mg;
压强:p= ,p液=ρ液gh;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F浮=G-F, F浮=G物(漂浮、悬浮); 功:W=Fs;功率:P= ,P=Fv;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复习 优秀课件(共38张PPT)

中考物理电学专题辅导课件-暗箱问题(共48张PPT)

中考物理电学专题辅导课件-暗箱问题(共48张PPT)
用导线相连。某活动小组欲探究盒内两电阻的阻值和电路结构,
他们使用的器材是:能输出稳定电压的电池组、量程是0~0.6A的 电流表,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R以及若干条导线,并组成图乙虚 线框内所示的探测电路,图乙中m、n是从探测电路引出的两根导 线。
某同学为探究一电视机上电位器的结构,他将电位器的 三个接线头分别贴上A、B、C的字样,如图1甲所示, 接着他的探究是:将B、C分别接在乙图所示的电路的D、 E点开关接通后转动电位器的旋钮,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但比直接将DE连接时的电流小得多;将B与D相接,A 与E相接,开关接通后顺时针转动电位器的旋钮,电流 表的示数变大。于是他在甲图框中画出电位器的符号 (要与上述实验现象相符),请你再画一次。顺时针转 动电位器旋钮,相当于图中电位
阻和a、b、c的连接图。由图可知Rχ=_______2。Ω
例题6、某控制电路的一个封闭部件上,有三个 接线柱A、B、C和电灯、电铃各一只,如图所 示,连接A、C,灯亮,铃不响;连接A、B铃 响,灯不亮;连接B、C灯不亮,铃不响。请你 根据上述情况画出这个部件的电路图。
• 思路点拨 • 依题述,连接A、C或连接A、B时,可以使灯亮 或铃响,表明此封闭部件内必有一电源.连接A、 C时灯亮铃不响,则连接A、C后应该构成一个包 含有电源和电灯的闭合回路,但此电路中不包含 电铃.如图所示. • 连接A、B时铃响灯不亮,则此时应该构成一 个包含有电源和电铃的闭合回路,但此回路中不 包含电灯,如图所示. • 答案:综合两图知这一封闭部件内的电路图如图 所示.
电学黑箱问题
对于一些不能直接打开观测的系统,可统称 为“黑箱”。对于“黑箱”问题,主要通过 对输入、输出信息的分析比较,合理假设, 来确定其内部结构。由于“黑箱”有利于考 查学生发散思维、推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 设计黑箱中的未知电路,是根据部分电流、 电压或电阻关系后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来解决。设计的依据是串、并联电路的各种 关系。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浮力(第一课时)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浮力(第一课时)

(C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4.如图10-5,重为5 N,体积为0.2×10-3 m3的物体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 计的挂钩上,将它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2 N, 静止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3 N。(g取10 N/kg)
5.如图10-6甲所示,小聪课余时间用弹簧测力计做浮力实验。他用弹 簧测力计挂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且不与容器壁接触,然 后将其缓慢拉出水面,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上升距离的变化情况 如图乙,g取10 N/kg,则圆柱体的重力为 2 N,圆柱体受到的 最大浮力是 0.4 N。
等都无关。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无关。
3.判断物体的浮沉。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一般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图10-2所示):一
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另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在液体中是上 浮还是下沉,取决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考点一:浮力 考点二:浮沉条件 1.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C ) A.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3 s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 km/h C.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 N D.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的功约为2 000 J
部。如果用ρ甲、ρ乙、ρ丙分别表示三种液体的密度, 则关于三种液体 密度大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C )
A.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
3.某同学按照如图10-8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4 N。 (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1 N。 (3)由 B、C(或B、D)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由 C、D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 体中的深度无关。 (5)由D、E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密度 有 关。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2
的分类。
掌握使物质升华的条件,以及升华的特
点和规律。
3
升华与凝华的联系和区别
比较升华和凝华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它
凝华的概念和分类
4
们的共同点和特殊性。
介绍凝华的定义以及根据温度和压力条
件的分类。
5
凝华的条件和特点
学习使物质凝华的条件,以及凝华的特

通过实例了解固体升华、固体凝华和液 体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注意事项
• 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内容,以便更加直观地呈现知识点。 • 在讲解过程中,应多与生活实例结合,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 • 在总结与练习部分,可以针对学生的常见错题以及考试难点提供重点
讲解和训练。
汽化的条件和特点
掌握使物质汽化的条件,以 及汽化的特点和规律。
饱和蒸气压
理解饱和蒸气压的概念,并 掌握与温度的关系。
气体态与液体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习气体态和液体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 件。
相变热
了解相变热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相变热。
升华与凝华
1
升华的概念和分类
介绍升华的定义及根据温度和压力条件
升华的条件和特点
总结与练习
概念总结
总结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的各种概念,确 保对这些过程有深入的理解。
常见实例的分析和解决
通过分析常见实例,加深对汽化、液化、升华 和凝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关公式的运用
掌握与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相关的公式, 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问题。
习题精选及解答
提供一些选择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 容并检查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汽化 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点拨3】 找到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 断成像性质及其应用. 规律小结: 一焦定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总倒立,虚像总 正立;(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 小. (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实像异侧,虚像同 侧.
变式拓展3:(2019·鄂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11甲测出了 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11 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2. 投影仪是利用 凸透镜 来成像的,成像时,物体 到镜头的距离要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 它成的是 倒立 、 放大 的 实 像.
3. 放大镜是 凸透 镜,它成 正立 、放大 的 虚 像, 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的 . 焦点以内.
四、 眼睛和眼镜(10年2考,2017、2011年考)
A. 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 成像原理
C.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 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 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 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C
回归课本
1. 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 他在发光体和 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 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 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 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 线有 发散 作用,它应该是 凹 透镜. 由此 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 膜的 前方 (选填“前方”或“后方”).
探究焦距变化 对成像的影响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1. 汽化和液化:液体气体吸气体液体放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表面 缓慢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 空气流速
汽化
内部 表面 剧烈
不变 吸
【点拨】
(1)蒸发能使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所以它具 有 制冷 作用.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沸点 ;② .
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 与 气压 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海 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4所示 BC 段表示熔化 过程,海波熔化共用了 3 分钟;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内能增大;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40℃时海波处 固 态,50℃时海 波处于 液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 并存”).
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 (1)家里的煤气罐中的石油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的
方式液化的. (2)雾和露的形成是通过 降温 的方式液化的. (3)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 小 ,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10年1考,2010年考)
固体 气体
气体

固体

【点拨】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如用于干冰人 工降雨.
变式拓展2:(2019·衡阳)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 要吸热的是( D )
三、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3 如图10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碎冰,把装有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 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 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有可能熔化一小半或更少一些
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