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作业1.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综合练习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综合练习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作业11、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内容。
2、阐述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试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试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5、你是如何评价儿童之间的争吵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课程作业21.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2.试述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3.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4.阐述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5.理解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哪些问题?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专题课程作业3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则有哪些?结合自身成长体验说明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重要性。
2、什么是强化性原则?贯彻强化性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3、列举两个违背社会教育原则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
4、什么是强化评价法?运用强化法是应注意什么?5、以热爱集体为主题,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6、据报载,某幼儿园给了每个儿童10元钱,让他们去超市购物,你是如何评价这项活动的?如由你来组织,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专题课程作业4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
2、一次具体活动的教案一般包括哪些内容?3、引导儿童认识家乡时,可以选择哪些内容?编制一个“认识家乡”的主题网络。
4、在“粮食”的主题中,哪些内容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5、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学前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
6、举例说明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遵循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电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第1题?单选题(2分)?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个阶段?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参考答案:A第2题?单选题(2分)? 1904年1月,清朝政府出台的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C??《暂行幼稚园课程标准》D??《三民主义教育原则》参考答案:B第3题?单选题(2分)?()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成为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着作。
A??张宗麟B??张雪门C??陈鹤琴D??陶行知参考答案:A第4题?单选题(2分)?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成为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
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答案:BA??《幼儿园工作规程》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C??《幼稚教育新论》D??《中国北方幼稚园课程大纲》参考答案:B第5题?单选题(2分)? “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陈会昌B??埃尔金C??齐格勒D??缪森参考答案:C第6题?单选题(2分)?在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中,认识自我、他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属于()。
A??认知社会化B??道德社会化C??政治社会化D??职业社会化参考答案:A第7题?单选题(2分)? “体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指的是()。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我评价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题(2分)?儿童社会认知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自我意识B??自我体验C??权威认知D??观点采择参考答案:D第9题?单选题(2分)?和妈妈在一起时对探究玩具不感兴趣,当妈妈离开时也未表现出特别的焦虑与紧张”这种属于()。
A??安全依恋B??回避型不安全依恋C??反抗性不安全依恋D??无组织型依恋参考答案:B第10题?单选题(2分)?开始能够主动寻找游戏伙伴是哪个年龄阶段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A?? 2—3 岁B?? 4 岁C?? 5 岁D?? 6—7 岁参考答案:B第11题?单选题(2分)?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作业参考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任务一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第1题(已答). ()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A. 能力第2题(已答). 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奋发拼搏,懦弱者一蹶不振,这体现了个性的()特征。
D. 功能性第3题(已答). ()等发现少年期被群体孤立的体验将导致自卑感,被拒绝或交往退缩的儿童由于同伴积极交往机会有限,发展受到明显影响。
B. 帕克赫斯特第4题(已答).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
B. 齐格勒第5题(已答). ()协调、组织、监督、校正、控制着个性的发展。
B. 自我调控系统第6题(已答). ()又称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对于特殊人的偏爱变得强烈。
C. 依恋关系明确期第7题(已答). ()认为我们具有被我们自己所关注、被我们自己的同类所赞赏的本能倾向。
A. 詹姆斯第8题(已答). ()是幼儿理解自己与他人心理的先兆。
D. 表征能力第9题(已答). 林崇德研究发现,儿童在()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如犯了错误感到羞愧,怕别人讥笑。
B. 3岁第10题(已答). 气质类型属于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A. 生物因素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第11题(已答). 儿童性别差异的发展包括()。
【答案解析】A、生理差异C、认知差异D、个性社会性差异第12题(已答).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通常包括()。
【答案解析】A、观点采择B、心理理论C、对权威与规则的认知第13题(已答). 根据攻击的目的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
【答案解析】B.敌意性攻击、D.工具性攻击第14题(已答). 在权威形象的众多个人特征中,()是最被儿童看重的三种权威特征。
【答案解析】B、成人身份C、知识D、社会地位第15题(已答).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A、生物因素B、社会认知C、环境因素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2分)第16题(已答). 幼儿阶段的社会化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考试题型:1.填空(10题)2.名词解释(5题)3.简答题(4题)4.论述题(1题)5.应用题(活动设计1题)考核要求:作业一:10分: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认识.作业二:20分:分析你所在的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园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闭卷考试:70%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2、依恋的发展;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4、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6、幼儿品德的发展幼儿社会性教育:1、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2、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3、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4、幼儿社会性教育评价;一、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1、什么是幼儿社会性?P13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P133、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P16。
什么是幼儿社会性?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幼儿社会性发展心理结构(掌握定义)1、社会情感;2、社会行为技能;3、社会认知;4、自我意识;5、道德品质;6、社会适应;什么是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指幼儿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
包括积极情感、情绪表达和控制、依恋感、愉快感、羞愧感、同情心、责任感等。
什么是社会行为技能?1、社会行为技能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
2、包括交往的技能、倾听交谈的技能、非语言交往技能、辨别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技能,合作、轮流、遵守规则、解决冲突的技能等。
什么是社会认知?3、社会认知是指幼儿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知。
4、包括行为动机和后果的分辨能力,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环境和现象的认知,对性别角色、行为方式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一)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本章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了解社会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现状与趋势;理解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并能运用这些发展特点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的含义1.社会性的产生社会性需要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
首先,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
其次,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
2.社会性的内容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3.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认知的需要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能力。
(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一般要到婴儿期末,才能开始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幼儿前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首先,表现在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其次,语言的发展为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能够准确地使用“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正形成的标志;再次,表现在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心”。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1.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生物环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是如何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答:一、人类进化人类今天的社会特性与智能品质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调整的结果。
人类的这种适应主要是通过基因进行的。
二、气质儿童个体差异的最早表现是气质决定的。
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一)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儿童分别对应于相关的临床问题。
在身体健康方面,气质同婴儿的腹痛和睡眠障碍、学前期儿童的机能性腹痛有关。
(二)气质对社会认知的影响(三)气质与依恋气质特征能够影响母亲的反应性和敏感性,也会影响婴儿的依恋模式。
(四)气质与攻击性行为抚育困难型的婴儿更易发展攻击性行为模式。
三、生物环境(一)生物性危险1、非遗传性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负载一定数量的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若染色体的完整性为内在或外在的因素所破坏,就会引发相应的染色体疾病。
2.产期并发症:早产是某些行为问题尤其是社会性发展失常的原因。
2.制定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
35.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体现了教育目标的()原则。
整体性科学性基础性适宜性6幼儿期所获得的经验主要是( )。
感性经验理性经验7.幼儿阶段,儿童心理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及心理和行为的无意识性。
正确错误8.选择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是社会领域课程设计的首要步骤。
正确错误9.)《纲要》和《规程》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文件,幼儿园的所教育教学工作都要以此为依据。
正确错误10.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不必考虑社会现实的需要。
正确错误11.观点采择是社会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萌芽和体现。
正确错误12.社会性教育目标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和谐发展,不必制定统一的目标。
正确错误13.道德品质和社会道德是同一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形考1参考答案120春国家开放大学答案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形考1参考答案120春国家开放大学答案形考1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社会发展认知水平是决定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条件之一。
(√)2.良好师幼互动有利于加快学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3.学前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主要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4.贝尔设计的“陌生情景”实验是研究学前儿童分离焦虑、陌生焦虑的经典实验。
(×)5.班杜拉提出的“儿童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教育观影响意义深远。
(×)6.依恋一般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7.家庭中的祖孙关系对儿童社会化没什么影响。
(×)8.心理学上称之为孩子的“第一叛逆期”或“第一反抗期”,通常发生在孩子3岁半到5岁之间。
(×)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文件是《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
(√)10.3-5岁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
(√)11.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
(√)1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不是进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依据。
(√)13.陈鹤琴提出的“五指活动”课程,包括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语文、儿童艺术和儿童科学。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一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针。
(√)15.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德国建立世界上一个命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
(√)二、多选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
答案:ABCDA. 人际交往B. 社会环境C. 社会规范D. 多元文化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有()。
答案: ABCD 完成作业后请注意保留查看2。
社会性教育专题考试1

第23题(已答).《纲要》和《规程》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文件,幼儿园的所教 育教学工作都要以此为依据。 对 错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第24题(已答).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关键是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第25
体现。
题(已答).观点采择是社会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萌芽和 对 错 【参考答案】
第29题(已答).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最高表现,是幼儿社会性教育中
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 错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
化程度的最高表现,是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30题(已答).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社会性教育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满
足幼儿当前的发展。 对 错 【参考答案】 错 【答案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社会
错 【答案解析】
题(已答).幼儿阶段, 理和行为的无意识性。 对
第26
儿童心理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及心
错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第27题(已答).道德品质是内化了的社会道德。
对 错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第28题(已答).教育目标的灵活性是指教育要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 个性的发展。 对 错 【参考答案】 错 【答案解析】教育目标的灵活性是指教育既要 关注幼儿整体和谐发展,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作业1
1、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内容。
1.社会性的产生
社会性需要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
首先,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
其次,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
2.社会性的内容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
2、阐述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中,贯穿于学前儿童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良好的师幼互动,在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与同伴交往、亲子交往等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增强学前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及探索精神2.有利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3.有利于加快学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4.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3、试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试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幼儿园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主要在三方面:第一,满足儿童的社会性需要;第二,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第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重新协调与成人的关系。
5、你是如何评价儿童之间的争吵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
幼儿之间有争执,是好是坏在与教师本人如何看待,并以何种心态去解决。
教师常常害怕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害怕会引起不良后果。
其实,当教师正确掌握其冲突实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这些争执反而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幼儿常常在争吵中获得一些知识:不是所有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可以得到的,别人的就要借;自己不是故意弄疼别人的,只要好好地跟他说,就会解决的;玩具其实可以大家一起玩。
幼儿在争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平常不喜欢说话或不太愿意说话的幼儿,当与同伴争吵时,会变的聪明伶俐,用语丰富。
幼儿在争吵中提高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
幼儿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是在生活中与他人
交往时,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因为有争执,才显现出规则和道德的存在与价值,才让幼儿意识到它并逐步理解它。
2.3.2 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的环境中,幼儿身心放松,增加了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关系的融洽,增加幼儿独立的探索与思考空间,避免了多余的紧张摩擦。
宽松的环境包括,宽敞明亮的活动场地,丰富的活动材料,较少的限制,较多的鼓励等等。
2.3.3 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争执的基本技巧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诉说、表达,如何向别人提要求、提建议,如何与别人商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