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复习课 (2)PPT课件

合集下载

2.4解直角三角形(2)PPT课件

2.4解直角三角形(2)PPT课件

9.4
解直角三角形(2)
情境导入
• 1. 回顾旧知:请回答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 2.分组思考下列问题,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对: 在直 角三角形ABC中,∠C﹦90°,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 形。 (1) 已知a﹦2,b﹦2,则c﹦_, ∠A﹦_, ∠B﹦_. (2) 已知b﹦1,c﹦2,则∠A﹦_,∠B﹦_,a﹦_. (3 )已知∠A﹦45°,C﹦2,则∠B﹦_,a﹦_,b﹦_. • 3.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已知∠A=150°, AB=20m,AC=30m,求三角形土地的面积?
C
A D
B
• 解:过点C作CD⊥AB,垂足为D. • 在直角△ACD中,AC ﹦20, CD ∠A﹦60°,由sinA= AC 得 CD=AC∙sinA=20∙sin60 3 °=20× 2 =10. 3 由 cosA= AD ,得 AC AD=AC· cosA=20×cos60°= 1 20× 2 =10. 在直角 △DBC中,由∠B=45°,CD=10 3 ,得BD=CD=10 3 .所以 AB=AD+DB=10+10 3 =10(1 + 3 ) (厘米)
比一比
• 练习2. 在等腰三角形 ABC中,AB=AC,且一腰 长与底边的比是5 :8, 求sinB,cosB的值。
A
B D
C
比一比
练习2. 在等腰三角 形ABC中,AB=AC, 且一腰长与底边的比 是5 :8,求 sinB,cosB的值。
AB DC来自• 解:过点A作AD⊥ BC,垂足为D.由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可知 BD=CD,设 AB=5t,BC=8t,则 BD=4t.在直角三角形 ABD中,由勾股定理 得AD=3t,所 以,sinB=AD/AB=3/5, cosB=BD/AB=4/5.

解三角形PPT演示课件

解三角形PPT演示课件

04 三角形在实际问 题中的应用
测量问题中的三角形解法
角度测量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两个角,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可
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大小。
距离测量
在无法直接测量两点间距离的情况 下,可以通过构造三角形,利用已 知边长和角度,通过三角函数求解 未知距离。
高程测量
在测量地形高度时,可以通过构造 三角形并测量相关角度和距离,利 用三角函数求解未知高程。
物理学中的三角形解法
01 0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在物理学中,力是矢量,可以通过构造三角形来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 例如,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构造三角形求解合力的大小和 方向。
运动学问题
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等问题时,可以通过构造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等 物理量的三角形关系,利用三角函数求解未知量。
03
解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通过已知的两边和夹角,利用余弦定 理或正弦定理求解第三边和其余两个 角。
等边三角形的解法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01
三边长度都相等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均为60度。
解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02
通过已知的一边长度,利用三角函数或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求解其余两边和三个角。
典型例题解析
03
展示一道等边三角形的求解问题,并详细解析解题步骤和思路
几何图形中的三角形解法
01
02
03
三角形面积计算
通过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 ,或者通过海伦公式等方 法,可以计算三角形的面 积。
三角形边长求解
在已知三角形部分边长和 角度的情况下,可以利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方 法求解未知边长。
三角形形状判断
通过已知三角形的边长或 角度,可以判断三角形的 形状,如等边、等腰、直 角等。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正切函数
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可以利用正切函数求出另一条直角边。例如,已知直角边$a$和锐角$A$,则可以 利用$tan A = frac{a}{b}$求出另一条直角边$b$。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正弦、余弦、正切定理及函数,根据题目给出的不同条件,选择合适的 方法进行求解。
注意观察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如等腰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这些特殊条件 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直角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 三角函数定义与性质 • 解直角三角形方法与技巧 • 实际问题中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
例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直角三角形基本概 念与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01
有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称为直 角三角形。
02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 它们的角度和为90度。
直角三角形各元素名称
01
02
03
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中两条与直角 相邻的边称为直角边,通 常用a和b表示。
斜边
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所对的 边称为斜边,用c表示。
锐角
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分别用α和β表示。
直角三角形性质总结
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即 c² = a² + b²。
勾股数及常见类型
勾股数定义
满足勾股定理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类型
常见的勾股数有3-4-5、5-12-13、7-24-25等,还有一类特殊的勾股数,即费 马大定理中的整数解。
03
三角函数定义与性 质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理)
时,怎样简化解题过程?
-26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解析: (1)∵sin +
π
4
3
= ,
π
5
π
π
π
3
∴cos - 4 =cos + 4 - 2 =sin + 4 = 5.
又 θ 是第四象限角,
π
∴θ-4 是第四象限角.
π
4
π
4
∴sin - 4 =-5.∴tan - 4 =-3.
(2)∵
2
5
A.-

+
2
1
B.5
=
1 2 3 4 5
1
,则 cos α=(
5
1
C.
5
)
2
5
D.
关闭
∵sin
∴cos
C

π
+ =sin 2 +
2
1
α= ,故选 C.
5
=cos α,
关闭
解析
答案
-8知识梳理
4.已知 x∈
A.
1
双基自测
3
5
π
- 2 ,0
B.-
,tan
3
5
2 3 4 5
4
x=-3,则 sin(x+π)等于(
(2)
1
co s 2 -si n 2
=
si n 2 +co s 2
co s 2 -si n 2
4
∵tan α=-3,
1
பைடு நூலகம்
∴co s 2 -si n 2 =
ta n 2 +1

解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余弦或正切函数计算得出。
已知一边和一角求另一边
02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长和一个锐角大小可以求出另一边
长,通过正弦、余弦或正切函数计算得出。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03
例如测量建筑物高度、计算航海距离等。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测量问题
在测量问题中,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高度、距离等未知量。例如,利用正切函数可以计算 山的高度或者河的宽度。
直角三角形重要定理
勾股定理
如上所述,勾股定理描述了直角三角 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射影定理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根据此定理, 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直角三角形性 质和定理。
射影定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 高与斜边及两直角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02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应用
• 性质:正弦、余弦函数值域为[-1,1],正切函数值域为R;正弦、余弦函 数在第一象限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余弦为负,第三象限正弦、余 弦都为负,第四象限余弦为正、正弦为负;正切函数在第一、三象限为 正,第二、四象限为负。
利用三角函数求边长和角度
已知两边求角度
01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可以求出锐角的大小,通过正弦、
注意单位换算和精确度
在求解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和精确度的控制,避免因单位或精 度问题导致答案错误。
拓展延伸:非直角三角形解法简介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解法
对于非直角三角形,可以通过作高线或利用三角函数等方法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进行 求解。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面积公式
了解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面积公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非直角三角形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整理,得4t2-26t+39=0
解之,得
t1
13413,t2
13 13 4
∴台风抵达D港的时间为 1 3 1 3 小时.
B
∵轮船从A处用 1 3
≈25.5.
4
13
4
小时到达D港的速度为60÷
1
3413∴为台风抵达D港之前轮船到D港,轮船至少应提速6里/时.
例7 如图,公路MN和公路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 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2)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 度为18千米/时,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
(1)切割法:把图形分成一个或几个直角三角形与 其 他特殊图形的组合;
(2)粘补法:此方法大都通过延长线段来实现
例1 要求tan30°的值,可构造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进行
计算:作Rt△ABC,使∠C=90°,斜边AB=2,直角边AC=1,
那么BC= ,
3
∴tan30°= AC 1 3 BC 3 3
A
D
C
B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见!
∴C1D0=201208(02米)
学校受噪声影响的时间t=120米÷18千米/时= 时=1 24秒
150
小结:
1、将实际问题经提炼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 型转化为数学问题 2、设法寻找或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尤其 是对于一些非直角三角形图形,必须添加 适当的辅助线,才能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 问题来解决
C FG
∵ sinB= ,AG AB
D E
AG=AB•sinB=415•sin37°=415 06=
A
37 °B
249 25cm,
即EF 25cm
答:球的直径约为25cm

《解直角三角形》课件-06 (2)

《解直角三角形》课件-06 (2)
D
3300°°
BB
3、在△ABC中,∠ACB=90°∠ABC=30By°杜小二 ∠ADC=45°,AD=2,求BD的长。
变式:在△ABC中,∠C=90°, ∠ABC=30° ∠ADC=45°,BD=2, 求AD的长。A
45°
D
C
30°
B
例题赏析 By 杜小二
例6
如图,海岛A四周20海里周围内为暗礁区,一艘货轮由 东向西航行,在B处见岛A在北偏西60˚方向,航行24海
C
影响?请说明理由.
60°
(2)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
B
A
该船应在多少小时内卸完货物?
3、在△ABC中,∠C=90°,∠ABC=30° By 杜小二
∠ADC=45°,AD=2,求BD的长。
变式:在△ABC中,∠C=90°, ∠ABC=30° ∠ADC=45°,BD=2, 求AD的长。
A
45°
D
C
45°
斜坡AB的坡度i=1∶3, i=1:3 斜坡CD的坡度i=1∶2.5,
i=1:2.5 23
A
D
则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
AB的长应设计为多少?(精确到0.1m).
4、仰角和俯角
视线
By 杜小二

仰角

线 俯角
水平线
5、方向角
视线

A
30°
如图:点A在O的北偏东30°西

O
点B在点O的南偏西45°(西
4,如果α和β都是锐角,且sinα= cosβ,
则α与β的关系 是(
B)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不确定。
5,已知在Rt△ABC中, ∠C=90°,sinA=

《解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课件 (共29张PPT)

《解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课件 (共29张PPT)

B
α=30° 120 D β=60°
A
C
P
Q
α O·
1. 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 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 = 140°,BD = 520m,∠D=50°,那 么开挖点E离D多远正好能使A,C,E成一直线(精确到0.1m) A B 140° C E
50° D
3. 如图,太阳光与地面成60度角,一棵倾斜的大树 AB与地面成30度角,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上的影长 为10m,请你求出大树的高.
P
30°
A
200米
45°
O
B
L U D
合作与探究
变题2:如图,直升飞机在高为200米的大楼AB 左侧P点处,测得大楼的顶部仰角为45°,测得 大楼底部俯角为30°,求飞机与大楼之间的水 A 平距离.
P
45° 30°
200米 D
O
B
例2:热气球的探测器 显示,从热气球看阳光 宾馆顶部的仰角为 30°,看它的底部的俯 角为60°,热气球与阳 光宾馆的水平距离为 120m,阳光宾馆有多 高?

a
b

温故而知新
如图,Rt△ABC中,∠C=90°,
(1)若∠A=30°,BC=3,则AC= 3 3 (2)若∠B=60°,AC=3,则BC=
3
(3)若∠A=α°,AC=3,则BC= 3 tan
m (4)若∠A=α°,BC=m,则AC= tan
B
A
┌ C
例题 例4: 2008年10月15日“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 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表面350km的 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 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最远能直接看到地球上的点 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 (地球半径约为6 400km,结果精确到0.1km)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举例
某渔船在航行中遇险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处获悉后
立即测出该渔船在方向角为北偏东45o,距离10海里的C处,
渔船沿着方位角为105o的方向以v海里 / 小时的速度向小岛靠拢, 我海军艇舰立即以4v海里 / 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设艇舰在B处 与渔船相遇,求AB方向的方位角的正弦值
方向角
C B
3 3 ,ab 2
6
由余弦定理得:c2 a2 b2 2ab cos C
c2 (a b)2 2ab 2ab cos C 代入计算得:a b 11
2
变式训练
在ABC中,已知(a b c)(a b c) 3ab, 且2 cos Asin B sin C,试确定ABC的形状
变式训练
sin PAB 6 122 16
答:AB方向的方位角的正弦值为 6 122 。 16
本章知识框架图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 应用举例
课堂小结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2、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解 三角形问题; 3、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0°~360°
Q
P
105o
C
v
B45o 10ຫໍສະໝຸດ 4vA解:由正弦定理得, BC AB sin CAB sin ACB
vt 4vt sin CAB sin120o
解得sin CAB 3 8
cos CAB 61 8
sin PAB sin(CAB 45o) sin CAB cos 45o cos CAB sin 45o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tan C 3 7 (1)求 cos C (2)若CA • CB 5,且a b 9,求c
2
本章知识框架图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 应用举例
求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和所求; 2、根据提意,画出示意图;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写出已知所求; 4、正确运用正、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a2 b2 c2 2bc cos A b2 a2 c2 2ac cos B c2 a2 b2 2ab cos C
推论
cos A b2 c2 a2 2bc
cos B a2 c2 b2 2ac
a2 b2 c2 cos C
2ab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1 ab sin C 2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且 tan A tan B 3 tan A • tan B 3,又ABC的面积为
SABC
3 3 ,求a 2
b的值
解:由已知 tan A tan B 3(tan A • tan B 1)

tan(A
B)
tan A tan B 1 tan A • tan B
3, C 60o
SABC
1 2
ab sin C
本章知识框架图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
典型例题
例 在ABC中,已知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边c 7 , 2
且 tan A tan B 3 tan A • tan B 3,又ABC的面积为
SABC
3 3 ,求a 2
b的值
例 在ABC中,已知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边c 7 , 2
1 bc sin A 2
1 ac sin B 2
解决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三角形面积
课堂练习
(1)在ABC中,已知a 4,b 4 2,B 45o,求A (2)在ABC中,已知三边长AB=7,BC=5,AC=6,求 cos B
3.在ABC中,如果c2 a2 b2,则ABC是_____三角形
正弦定理
a b c 2R (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sin A sin B sin C
a : b : c sin A : sin B : sin C
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sin A a ) 2R
(sin B b ) 2R
(sin C c ) 2R
方位角 A
图2
方向角和方位角的区别
南偏东45o
西


45o

方向角 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
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 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度.
方位角和方向角的区别
方位角120o
西

120o


方位角 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直线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