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教案 学会记事 佳作欣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2、试一试: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1)我要点评:
(2)添枝加叶:
第一,增加细节。
如“我”是怎样“不小心”才摔跤的?是踢到了石子什么的,还是一路上有心事、在走神?“我”摔倒时有多狼狈?手哪里受了伤?伤得如何?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他们心疼“我”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如有没有观察“我”的伤情,有没有给“我”处理伤口?等等。
第二,融入感情。
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发现自己受伤后,是沮丧害怕,还是在自我安慰?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3、美文欣赏:
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孩子,对我说奶奶病了,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红了,因为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生病,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
(着急回家原因)
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心理状态),不小心摔踢到了一块石头,重重的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露出膝盖红彤彤的肉。
可是我不觉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
扑倒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脏兮兮的模样,搂着我哽咽着说“我的心肝宝贝呀,你怎么伤成这样,可心疼死我
备注:1、教学反思必须手写。
2、要有详细的二次备课。
3、根据实际上课时间,准确填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三篇】学会记事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并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本节课会使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讲练结合,协助学生掌握将事件叙述清楚明白、生动具体的方法。
2.写作部分相对独立,又要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本课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所选材料立足教材及课外名著,促动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3.写作素材为电视剧《西游记》中剧情,一方面学生较为熟悉,方便写作;另一方面,写作内容有意思,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4.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思考、写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授之以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计活动,话语导入导语:入学以来,我们一直认真观察、体验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是,同学们在记事过程中还存有着一些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提升。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用文字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引入新课。
(二)观看剧情,列情节思路1.学生观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第3集中孙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园,偷吃仙桃的情节(时长:5分33秒)。
看完后,请同学们先列出写作的情节思路。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叙事完整,中心明确。
讲授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老师知道大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很辛苦,20分钟都想不好一个开头。
好不容易写出来,一件事没有叙述清楚,或者没有真情实感,或者详略不当。
那么怎样做到叙述一件完整的事,详略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叙一件完整的事。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②是否有前后连贯的情节。
③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④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2.叙述事情要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晰。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所谓“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
即前面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
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1)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我们作文普遍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
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作文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作文教案《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作文教案(一)》作文一:《快乐的野餐》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和家人或者小伙伴一起出去野餐过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经历过的一次快乐的野餐!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了公园野餐。
一到公园,我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啦!绿油油的草地就像一块大大的地毯,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呢。
我们找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把野餐布铺好,然后把带来的好吃的都拿了出来。
有香喷喷的面包、甜甜的水果、还有我最爱吃的巧克力蛋糕。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拿起面包就吃了起来,“哇,真好吃!”弟弟边吃边说,嘴巴上沾满了面包渣,样子可爱极了。
吃饱喝足后,爸爸和妈妈带着我们一起玩游戏。
我们玩了捉迷藏、老鹰捉小鸡,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我还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小蝴蝶,它的翅膀是蓝色的,上面还有一些白色的斑点,漂亮极了!我轻轻地走过去,想要抓住它,可是它一下子就飞走了。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收拾好东西,带着满满的快乐回家了。
这次野餐真的太好玩啦,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作文二:《第一次骑自行车》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学过骑自行车呀?今天我就来讲讲我第一次骑自行车的故事。
记得那是我生日的时候,爸爸送了我一辆漂亮的自行车。
它是蓝色的,上面还有我喜欢的卡通图案。
我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想要骑上去。
可是,当我真正骑上去的时候,才发现骑自行车可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我总是掌握不好平衡,车子一会儿往左歪,一会儿往右歪,吓得我直冒冷汗。
爸爸在后面扶着我,不停地鼓励我:“别害怕,眼睛看前方,脚用力蹬。
”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慢慢地找到了感觉,车子也骑得越来越稳了。
可是,当我回头一看,发现爸爸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松开了手。
我一下子慌了神,“砰”的一声,摔倒在了地上。
我的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练习。
终于,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转了一圈又一圈,风儿在我耳边吹过,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小朋友们,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作文教案(二)》作文一:《堆雪人的乐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冬天吗?我可喜欢啦,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好大的雪。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三篇我们知道,一件事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总会涉及一些人物,事情也会有一定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交代清楚这六个“要素”是叙事完整的基础。
学会记事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并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本节课会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将事件叙述清楚明白、生动具体的方法。
2.写作部分相对独立,又要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本课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所选材料立足教材及课外名著,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3.写作素材为电视剧《西游记》中剧情,一方面学生较为熟悉,方便写作;另一方面,写作内容有意思,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4.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思考、写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授之以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计活动,话语导入导语:入学以来,我们一直认真观察、体验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是,同学们在记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提高。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用文字呈现出来。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引入新课。
(二)观看剧情,列情节思路1.学生观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第3集中孙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园,偷吃仙桃的情节(时长:5分33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经典课文中叙事部分,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学会描述生活,享受品味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写作中记事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情感。
2.难点: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作文六步导写法:设境入题——例文引领——方法导航——实战演练——交流思辨——总结提升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设境导入:老师有一件事想和大家分享(出示PPT:老师批评了一位同学)。
关于这件事,哪位同学想知道什么都可以问我。
导入课题《学会记事》,得出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回顾经典:回忆《散步》,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起因:母亲老了,应该多走走经过:散步中,意外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结果:走小路3、方法导航:交代清楚六要素是记事的基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4、实战演练: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伤了,校服也磕破了。
要求:丰富后三个要素,即起因、经过、结果。
(可选一方面写)提示: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手受伤的程度和校服破成什么样子。
5、回顾经典:回忆《秋天的怀念》,思考文中回忆了几件有关母亲的事,用墨最多的是哪一件。
6、方法导航:记叙多件事时,要注意按照情节的需要安排事件的先后,同时要注意选取一件最能表现主题或人物的事情详写。
7、实战演练: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伤了,校服也磕破了。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要求:如果还是这一天,再选取别的事情表示家人对我的疼爱。
应该怎样构思?8、回顾经典:回忆《秋天的回忆》,比较两组句子的区别。
统编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写作指导(附详解及佳作展示10篇)

统编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写作指导(附详解及佳作展示10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写作实践:一、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
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破了。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小心。
二、以《那一次,我真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
家人的光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课本上引语和指导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训练。
最好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日记可长可短,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周记可详可略,可重点写下生活中那些打动你的人和事。
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看看《散步》一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起因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结局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
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感情。
这是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读后令人感伤不已。
我们写作记事文章的时候,也要记真实的事,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切忌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
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四、第三关:融入情感,写真切
1.方法点拨。
(1)探究《秋天的怀念》相关语句效果。
……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二、第一关:抓住要素,写清楚
1.方法点拨。
(1)回顾《秋天的怀念》,分析课文四个片段中时间、地点要素是什么,原文是如何表述的。
时间
地点
片段一
“双腿瘫痪后”“天上北归的雁阵”
“四周的墙壁”
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
“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屋里”
片段三
“她出去”后
“背着我去看她”
片段四
“又是秋天”
“北海”
明确:作者在交代这些要素尤其是时间、地点要素时,有的是直接交代,有的是间接交代。间接交代可以通过环境以及特定事物、情节等来暗示,如“天上北归的雁阵”应该是在春天,“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北海的菊花”等可见是秋天,“四周的墙壁”可见作者在屋内,“背着我去看她”可见不在家里,可能是在医院。
教案序号:课题:写作:学会记事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3.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者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2.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者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写作文题】
1.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2.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
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航】
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2)是否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十分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
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
所谓“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
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
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佳作欣赏】
那一次,我真冒失
转学的第一天,我就发现我的同桌和我一样,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而且特别爱笑。
她一笑,泪都流出来了,手绢就成了她的必备之物。
大概由于性格相似的缘故,不久我就和她交上了朋友。
然而却听见许多同学背后议论,说什么淡绿色象征着自私。
我很不高兴,因为我的这位新朋友就是喜欢淡绿色的。
我真希望那一次的事没有发生,真的,它不该发生。
但又由于那一次的事,我又有幸体会到了另一番说不出的味道。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听说她拟定了一个《数学复习提纲》,就想用我的《语文复习提纲》与她交换。
忽然,我脑海里冒出一个怪念头:何不试试她是否大方以证明那淡绿色……
我把自己交换《提纲》的意思告诉她,她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一同骑自行车去她家。
天很热,我们在路边的大树下坐着歇了一会儿,聊了一会儿。
然后,她又从书包里拿出几本连环画,我们坐在一起翻阅了一会儿,便又骑车向她家驶去。
我们在一排小楼房前停住了,这些小楼房可真漂亮,特别是那些窗纱,红的、蓝的、鹅黄的、淡绿的。
我说:“那淡绿色的窗纱是你家的吗?”“是的,你怎么知道?”“因为淡绿色……”我说不出来,心也沉下去,见我吞吞吐吐,她有点不高兴。
我们到了她家门前,她一丢书包,脸色一下变了,说:“钥匙不见了,可能是放在课桌上面,这可怎么办?”我一听也傻了眼,心想我既然进不了门,那就走吧,可我走了她一个人在这里也很寂寞,不如在这里陪她一会儿。
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四个商人傍晚回到旅社,停电了,他们只好走着上楼,可住在四十层楼上,没有电梯是很难爬上去的。
于是他们决定一边爬,一边讲故事。
等轮到第四个商人,他们已经爬到了第四十层楼上。
别人要他讲一个短而令人伤心的故事,他说:“已经到了,还讲什么?”用手一摸口袋,叹了一口气说:“噢,我把钥匙忘在楼下汽车里了……”
商人们全都呆了……
她笑了起来,掏出手绢,突然,随着一声金属声响,一把银白色的钥匙掉在地上,我俩都呆住了。
我从书包里掏出我的《语文复习提纲》放在地上,说道:“自私的淡绿色。
”转身就走了。
我骑着自行车,心里乱糟糟的,便到路边那棵大树下歇了一会儿。
刚坐下,就看到一把钥匙出现在我的脚边。
我一下子明白了。
这把金黄色的铜质钥匙才是开她家门的钥匙,我曾听她说过。
唉,我怎么这么冒失?
我抬起头,望着那一排小楼房,呆立了一会儿。
我终于捡起钥匙,向那淡绿色的窗纱奔去……
【名师点评】
全文集中笔墨记叙了自己的“冒失”。
由于自己偏信了“淡绿色象征着自私”这句话,因而对同桌产生了怀疑并发生了误解。
文章紧紧围绕“自私的淡绿色”展开情节,真实自然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