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教育学高频考点归纳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师是社会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综合知识是一个必备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帮助广大考生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了解其理论基础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等各个方面。

3.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分为一般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两个主要分支。

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儿童发展规律、教育的整体性、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

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等,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有何影响,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4.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遵守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了解相关规定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等各个方面。

2.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教育机构的管理、师生关系、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

3.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四、教育评价和测量教育评价和测量是用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的手段,了解其基本原理对于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测量十分重要。

1. 教育评价的对象:教育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教师、教育机构等各个方面。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育综合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改革等多个方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必背考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教育综合知识中的重要考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4、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包括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

5、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的类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等。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6、教学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教学原则包括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7、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育综合知识的49个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的49个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的49个必背考点1. 教育的定义与目标: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促使个体发展和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德育。

2.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3.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实验法等。

4. 教育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以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效果并进行改进。

5. 学生发展理论:包括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和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6. 教育心理学:涵盖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人格理论和动机学等。

7. 教育行政管理:包括学校组织与管理、领导力和教育政策等。

8.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权益保护法等。

9.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和教育成本等问题。

10. 教育伦理学:探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培养等。

11.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管理水平。

12.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机会等问题。

13. 教育史: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和教育制度。

14. 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

15. 高等教育:大学和专科学校的教育阶段。

16. 留学:指学生赴国外接受教育的行为和过程。

17. 职业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对不同行业就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教育形式。

18. 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运动技能的教育内容。

19. 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

20. 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内容。

21. 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内容。

22. 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知识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技能是应用知识的能力。

23. 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及时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方向。

24. 教师的角色: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引导者和榜样。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原理、方法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的学科。

2.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4. 教育的特点: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有意识地进行的培养过程。

5.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方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等。

6. 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原理、循序渐进原理、教与学的一致性原理等。

7. 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包括个别差异规律、质的飞跃规律、发展与调适规律等。

8. 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模式包括授业教育模式、育人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模式等。

9.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注重结果。

10. 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包括教育机构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11. 教育的观念:教育观念包括德育第一、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

12. 教育的伦理:教育的伦理要求教育者要有责任心、师德高尚、对学生负责等。

13. 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等。

14.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15.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包括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多元评价等。

16. 教育的政策:教育的政策包括普及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

17. 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留学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等。

18.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包括课程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

19. 教育的压力与矛盾:教育的压力与矛盾包括学业压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20. 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包括信息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等。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常考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常考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常考考点总结教师资格证是考核教师专业能力的标准之一,其中教育学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有一些常考的考点,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考点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常考考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研究教育的规律和原则,是一门关于教育的科学。

它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历史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培养教育学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掌握教育规律和原则,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3.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共同构成教育科学体系。

二、学校和家庭教育1. 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智能、品德和身心健康,其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人格。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家庭教育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最早和最重要的环境,其重要性体现在价值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

三、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1. 教育原理的分类和作用教育原理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原理,它们指导着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四、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等进行客观评判的过程,对于改进学校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常考考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校和家庭教育、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110个常考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

110个常考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

教育综合知识110个常考知识点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了解教育综合知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汇总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帮助您全面了解教育的各个方面。

一、教育理论与发展教育理论与发展是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以下是几个必备的教育理论和其发展方向:1. 传统教育理论:包括古代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古希腊罗马的教育哲学等。

2. 现代教育理论:包括进化论、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3. 社会文化理论:包括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理论、文化学派的教育观点。

4. 教育发展方向: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终身教育等。

二、教育体制与政策教育体制与政策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几个必备的教育体制和相关政策:1. 教育体制:包括教育层次划分、学段设置、教育管理机构等。

2. 教育改革与政策:包括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教育信息化等。

3. 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包括学校评估、师资培训、课程标准等。

4. 教育投入与资源配置: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教育资源优化等。

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与教育评价是理解学生发展和评估学习成果的关键领域,以下是几个必备的教育心理学和评价方法:1.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

2. 学习动机与教育情感:包括学习动机的分类、教育情感的培养等。

3. 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包括学习障碍、高智商与天才教育等。

4. 教育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以下是几个必备的教育法律和职业道德:1. 教育法规:包括宪法、教育法、劳动法等。

2. 学生权益保障:包括学生权益的保护、学生违纪处理等。

3.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师德建设、教师行为规范等。

4. 学校管理法规:包括校规校纪、课程教材管理等。

五、国际教育与教育交流国际教育与教育交流是推动全球教育合作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几个必备的国际教育和教育交流内容:1. 国际教育发展:包括国际学校、国际课程、留学教育等。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对个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影响和引导,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育目标的分类: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3.教育方法:启发式教育、讨论式教育、实践教育等。

4.教育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实施的主体和义务教育的政策支持等。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等。

3.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种类、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支持和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规定等。

4.教育经费:教育经费的组成和教育经费的筹措等。

三、教育经济学:1.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的类型、教育投资的回报和教育投资的政策支持等。

2.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配置方法、教育资源的流动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等。

3.教育成本分析:教育成本的分类、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教育成本的降低策略等。

四、教育技术:1.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等。

2.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模式等。

3.多媒体教育:多媒体教育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育的优势和多媒体教育的应用等。

五、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等。

2.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等。

3.学生发展与评价:学生发展的阶段理论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等。

六、教育管理:1.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等。

2.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目标、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管理的方法等。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的目标、教师管理的方法和教师管理的措施等。

七、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的目标等。

2.家庭教育方法:示范教育、共享教育和亲子教育等。

在备考教育综合知识时,除了掌握以上考点,还需要着重复习相关的教育政策、教育和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综教育学高频考点归纳教育学一、各种《著作》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就是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得出版。

ﻪ 2。

我国春秋末年得《学记》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得《论演说家得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得主要思想有:ﻭ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得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得教学规律)。

ﻪ 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就是近代独立形态得教育学得开端。

4、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就是为班级授课制得教育奠定理论得著作。

5。

《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ﻭ6、《政治学》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得著作、7、《理想国》柏拉图得著作、8.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得教育》昆体良得著作,西欧最早关于教育得著作。

ﻭ9. 七艺中得四学几何算数音乐天文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ﻭ 10。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ﻪ 1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专著,当时她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得方法主要就是自然科学方法。

12。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就是教育得对象》,对当时得心理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得奠基人。

1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得编写者就是廖世承。

ﻭ 14。

我国第一本翻译过来得《教育心理学》书就是房东岳。

ﻪ 15、杨贤江就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得学者。

ﻪﻭ16.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ﻪ易公教育17.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动物界得教育》、ﻭ18、劳动起源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得转变过程中得作用》。

ﻭ19、韩愈《师说》 20。

朱熹《四书集注》21。

培根《论科学得价值与发展》从而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得科学确立下来,与其她学科并列。

ﻪ2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得开端。

ﻪﻭ23. 洛克《教育漫话》 24。

卢梭《爱弥儿》 25.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二、各种名言 1.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杜威。

ﻪ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孔子 3.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得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欧洲近代教育家夸美纽斯。

ﻪﻭ 4。

修道之谓教《中庸》、ﻪﻭ16、易公教育 5、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句中,首次出现教育一词《孟子》 6. 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孔子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孔子8、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学记》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10。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陵节而施、禁于未发、教学相长《学记》 11。

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得道德、智慧与身体各方面得能力得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12. 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就是教育得结果德国康德13。

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得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得学问康德 14、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15. 教,上所施,下所效。

ﻭ育,养子就是作善也。

ﻪ《说文解字》16。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17。

一两得遗传胜过一吨得教育霍尔遗传决定论 18。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就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19。

万物皆备于我心人得心中自有浩然正气孟子(内发论) 20、道德普遍地被认为就是人类得最高目得,因此也就是教育得最高目得赫尔巴特。

ﻭ易公教育 21、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涂尔干 22。

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得道德、智慧与身体各方面得能力裴斯泰洛奇23。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得教育家就是赫尔巴特。

ﻪ 24. 提出要尽量多得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得尊重一个人得就是马卡连柯。

ﻪ 25、赫尔巴特指出:ﻪﻭ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就是一种没有目得得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就是失去了手段得目得。

ﻪ26。

教师得职务就是用自己得榜样教育学生。

ﻭ夸美纽斯 27。

教育在于发展人得个性夸美纽斯28。

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得职业夸美纽斯29. 教师对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就是师德问题叶圣陶、ﻪﻭ30. 就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ﻪ孔子 32。

教育目得在于发展人得一切天赋力量与能力,就是人得各种能力与谐发展裴斯泰洛奇33.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ﻪ《礼记》34。

教师就是人类灵魂得工程师、ﻪﻭ加里宁 35、出自造物主之手得东西,都就是好得,而一到了人得手里,就会变坏了。

卢梭 36、一切教育得真正目得就是人,即人得身体、思想与灵魂得与谐发展、ﻭ帕克三、各种人物、时间、地点1、被誉为现代教育教学之父得教育家就是赫尔巴特。

ﻪ 2. 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得代表人物分别就是赫尔巴特与杜威。

ﻪﻭ3。

赫尔巴特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杜威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4、裴斯泰洛齐就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得教育家。

ﻪ 5、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得心理学化主张得教育家就是裴斯泰洛齐、6、赫尔巴特首次倡导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7.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建议,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ﻪ8。

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是性善论者,她认为人生来就有学问、道德与信仰得种子。

ﻪ易公教育 9. 孟子性善论者内发论10. 荀子性恶论外铄论11. 孔子把学习得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统一得过程。

ﻪﻭ12、赫尔巴特提出以心理学与伦理学为教育两基础。

ﻪﻭ 13、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得就是文化康德14. 教育得生物起源论得代表人物就是:ﻭ利托尔诺沛西能 15. 实验教育学得代表人物有梅伊曼、拉伊。

ﻪﻭ 16、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杜威、克伯屈。

ﻭ17. 洛克白板说外铄论代表人物。

18。

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得一切行为得本质力量就是:基因复制。

ﻪ(内发论) 19. 就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ﻪ高尔顿得血统论,柏拉图得三等论,基督教得原罪说, 中国得性善性恶论。

20、马克思与恩格斯得人得全面发展学说。

21。

人得发展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个人就是什么样得,这取决于她们进行生产得物质条件马克思22、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得重要理论基础,阐述了有关观念、意识阈、统觉与兴趣理论得人就是赫尔巴特、ﻭ23. 1901年王国维翻译了立花铣三郎得《教育学》,这就是中国人最早了解到得教育学、24、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ﻭ25、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

ﻪﻭ易公教育26. 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创立,并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得授课方式 27。

3、 1904年,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得《学务纲要》中最先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

ﻭ 1906年,学部颁布《强迫教育章程》十条。

ﻪ这就是中国政府计划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得第一道正式法令。

ﻪ28、 4。

我国正式试办义务教育就是在1911年。

ﻪﻭ清政府学部在《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中明确规定以4年为义务教育期,并提出了试办义务教育得办法、ﻭ 29、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得《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规定:ﻭ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ﻭ这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30. 1986年,《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于7月1日起施行。

ﻪﻭ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得历史阶段。

ﻪﻭ31、2006年6月,修订了新《义务教育法》,并于9月1日起实施。

ﻪﻭ根据新得《义务教育法》,当年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首先实现全免费、32。

2008年秋,城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ﻪﻭ这对于当时已经实施了22年得义务教育政策来说,就是一块铭刻着实至名归字样得里程碑。

ﻭ四、各种理论与分类学说1.教育得起源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ﻪ生物起源论者基本错误就是混淆了动物得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得根本区别,否认了教育得社会性。

ﻪﻭ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美国教育家孟禄、ﻪ教育得生物起源论与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早期教育得特点及其源起,但她们得共同缺陷就是都否认了教育得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就是一种自觉得、有意识得活动,把动物本能与儿童无意识得模仿同有意识得教育混为一谈,易公教育因而都就是不正确得。

ﻪ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论者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得观点来阐明教育得起源,特别就是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得作用》中阐述得人与人类社会起源得观点,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ﻭ2.个体身心发展得动因内发论。

ﻭ强调人得身心发展就是由自身得需要决定得,身心发展得顺序也就是由人得生理机制决定得。

如孟子、弗洛伊德、ﻪ外铄论。

ﻭ其基本观点就是人得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得力量,如环境得压力、刺激与要求,她人得影响与学校教育。

中国古代得思想家荀子、英国得洛克、美国得华生都持有同样得观点。

ﻪ实践主体论。

ﻭ3、影响人得身心发展得因素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得创始人高尔登。

ﻭ美心理学家霍尔说:ﻭ一两得遗传胜过一吨得教育。

ﻪ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从神学化思想体系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归遗传决定论者一派。

ﻭ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养育论。

ﻪ洛克得教育万能论。

ﻪﻭ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她们长大后,就是好还就是坏,有用还就是无用,感到幸福还就是痛苦,主要就是由她们所受得教育决定得,即人类之所以千差4.两种万别,就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ﻭ华生得环境决定论、ﻭﻪ不同价值取向教育目得观对于教育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得诸多有关教育目得得主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ﻪﻭ一类就是个人本位论,另一类就是社会本位论。

ﻪﻭ5、欧美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ﻪ西欧双轨制。

ﻭ以英国得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也属于这种学制类型、ﻪﻭ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ﻪﻭ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

ﻭ美国单轨制。

ﻪ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得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而中学直至升入大学。

其特点就是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较大,许多学校得水平不高。

前苏联型学制。

ﻪ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单轨制学制。

它被称为中间型学制又称Y型学制。

ﻪﻭ这种学制试图融会单轨制与双轨制之长,兼顾公平与效益;既有利于教育得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ﻪ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与教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特别就是地域性较强得课程得不到很好得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