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恽《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全文翻译赏析
《黑漆弩·游金山寺》译文注释及鉴赏

《黑漆弩·游金山寺》译文注释及鉴赏《黑漆弩·游金山寺》是由王恽所创作的,这支曲子表现了作者怡情山水、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理想。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黑漆弩·游金山寺》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黑漆弩·游金山寺》元朝:王恽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
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
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
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
昔汉儒家畜声伎,唐人例有音学。
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
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
其词曰: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
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
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
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黑漆弩·游金山寺》古诗简介《黑漆弩·游金山寺》是元代散曲家王恽所写的一首小令。
这首小令先描写了金山寺雄伟壮阔的景象,后抒发自己内心游览之后的豪迈之气,想象力丰富。
这首小令先运用典故,之后还采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将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黑漆弩·游金山寺》翻译/译文苍茫无边的万顷之波上一座孤峰矗立,天竺寺众佛寺仿佛是从一片水面上托出。
金山像一只巨整,伸头从江面上满咽数杯,将江山的秀色浓绿尽行摄取。
蛟龙深恐游人燃起犀角照耀出它的本来面目,兴起风浪,翻滚起巨大如屋的浪头。
任它夕阳西下,而扬起船棹掉转船头踏上归途的船只穿梭纵横,我只愿好好地享受这平生未见过的壮丽奇景。
《黑漆弩·游金山寺》注释正宫:宫调名,元曲十二宫调之一。
黑漆弩:曲牌名,小令用,又名“鹦鹉曲”“学士吟”。
金山寺:也叫江天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
岑(cén):底小而高的山。
上天竺:指上天竺寺,位于杭州灵隐山。
金鳌头:金山最高处的金鳌蜂。
【初中文言文阅读】梅尧臣《金山寺(并序)》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梅尧臣《金山寺(并序)》阅读答案金山寺(并序)[宋]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登,上。
③上方:佛寺。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羽毛。
⑧桡(ráo):船桨。
7.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B.向使/善工摹画C.穷极/山水之趣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9.《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句的内容相呼应。
(2分)10.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7.(3分)D8.(5分)(1)(2分)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3分)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9.(2分)作者(梅尧臣)峰壑攒水上(每空1分)10.(3分)示例:此句写得好。
古诗王浚墓下作翻译赏析

古诗王浚墓下作翻译赏析
《王浚墓下作》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注释】①王浚:字士治,恢廓有大志,平吴有功。
卒,葬柏谷山。
②阿童:王浚的小名③水中龙:吴地童谣。
《羊祜传》:"童谣云: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
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龙。
祜曰:此必水军有功。
知王浚小字阿童,因表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
浚终灭吴。
" ④白草:草经霜而白。
⑤藜:一种草生植物⑥鱼鳞:形容耕地连接排列之状。
⑦坟科(一作坟斜):坟冢。
⑧南原:王浚的墓地所在。
【翻译】世上没有王浚,还听到有人传唱但畏水中龙。
墓草被烟雾笼罩日益枯萎,秋藜经霜后颜色愈红。
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随葬的青铜剑因锈蚀而烂断。
墓地周边已渐成农田,坟冢已被马鬣般的荒草所封盖。
菊花在水分多雨露常时会茂盛繁发下垂,干枯的蓬草倒伏在荆棘丛生的路径之上。
略带涩味的松柏之香,王浚已死南原,没有风光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王士祯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

王士祯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
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书法高秀似晋人。
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
论诗创神韵说。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言绝句。
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
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为明朝布政使。
士祯出生于官舍,祖父呼其小名为豫孙。
五岁入家塾读书,六七岁时读《诗经》。
顺治七年(1650年),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与大哥王士禄、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诗名。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文名渐着,23岁游历济南,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
后人将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名“秋柳园”,指为王士祯咏《秋柳》处。
王士祯代表作品:《真州绝句五首其四》作者为宋代文学家王士祯。
其全文如下: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作者为宋代文学家王士祯。
其古诗全文如下: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
颖川汤沐尽,空羡颗颐王。
《初春济南作》作者为宋代文学家王士祯。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翻译】初春,下过雪刚刚晴天的'济南城,一个又一个的池塘里,都涌满了清清的泉水。
城里的人家都住在水边,城外的山峰有一半也进了城。
《高邮雨泊》作者为宋代文学家王士祯。
其古诗全文如下: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王恽《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全文翻译及赏析

王恽《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全文翻译及赏析王恽《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全文翻译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恽《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全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①邻曲子严伯昌②,尝以《黑漆弩》侑酒③。
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④。
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⑤?”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⑥,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⑦。
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
昔汉儒家畜声伎,唐人例有音学。
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⑧。
渠辈年少气锐⑨,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
其词曰:苍波万顷孤岑矗⑩,是一片水面上天竺?。
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
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
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注释①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初名泽心寺,至唐起称金山寺。
在镇江西北长江中的金山上(金山至清初始与南岸相连)。
②邻曲:邻人。
③侑酒:为饮酒助兴。
④省郎:中书省的郎官(郎中或员外郎)。
⑤江南烟雨:元白贲《鹦鹉曲》(即《黑漆弩》)有“睡煞江南烟雨”的名句(参见本书所选该曲),故仲先有径取“江南烟雨”为曲牌名代称的设想。
⑥《念奴》曲:指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后人亦以《酹江月》为《念奴娇》词牌的别名。
⑦效颦:西施病心而颦(皱眉),里中丑妇模仿,反增其丑,事见《庄子》。
这里是自谦之词。
⑧侠:称雄。
⑨渠辈:他们,指严伯昌、仲先等人。
⑩岑:底小而高耸的山。
天竺:寺名,在杭州灵隐山南。
这里指雄伟的佛寺。
金鳌头:指金山。
金山一名金鳌山。
燃犀:晋代温峤点燃犀角,投入牛渚矶的深水中,照见底下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水中生物,因受扰而不安。
金缕曲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金缕曲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翻译」你近来平安吗?即便你回来,回首以前令人悲债的事,你又怎能够承受!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你母老家贫子幼,早记不起杯酒相娱的时侯。
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可空见惯,正直人却总是输在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
我们与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
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
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戌边人,仍旧和家人团聚二堂的,又有几家?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更不如你如今生命还有。
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
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
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请你妥善保存不要忧愁。
我也漂泊他乡很久。
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
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试看曾为怀念诗稿,把它们整理出来传给后世,但也只是忧患在前空名在后。
满心的话语说不尽,我在此向你行礼磕头。
「注释」吴汉槎(chá):名兆骞,江苏吴江人。
顺治举人,工诗文,以科场事为人所陷,于顺治十六年谪戍宁古塔(今松江省宁安县)。
书:书信。
丙辰: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季子:指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号延陵季子,素有贤名。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原文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
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
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
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
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
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
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
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
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
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
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
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五月造我语,知非儓儗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
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
北山移文原文、注释及赏析

北山移文原文、注释及赏析北山移文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北山移文南北朝:孔稚珪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
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道帙长摈,法筵久埋。
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
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
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
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恽《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全文翻译赏析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①
邻曲子严伯昌②,尝以《黑漆弩》侑酒③。
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④。
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⑤?”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⑥,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⑦。
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
昔汉儒家畜声伎,唐人例有音学。
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⑧。
渠辈年少气锐⑨,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
其词曰:苍波万顷孤岑矗⑩,是一片水面上天竺⑪。
金鳌头满咽三杯⑫,吸尽江山浓绿。
蛟龙虑恐下燃犀⑬,风起浪翻如屋。
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注释
①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初名泽心寺,至唐起称金山寺。
在镇江西北长江中的金山上(金山至清初始与南岸相连)。
②邻曲:邻人。
③侑酒:为饮酒助兴。
④省郎:中书省的郎官(郎中或员外郎)。
⑤江南烟雨:元白贲《鹦鹉曲》(即《黑漆弩》)有“睡煞江南烟雨”的名句(参见本书所选该曲),故仲先有径取“江南烟雨”为曲牌名代称的设想。
⑥《念奴》曲:指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末句为“一
尊还酹江月”,故后人亦以《酹江月》为《念奴娇》词牌的别名。
⑦效颦:西施病心而颦(皱眉),里中丑妇模仿,反增其丑,事见《庄子》。
这里是自谦之词。
⑧侠:称雄。
⑨渠辈:他们,指严伯昌、仲先等人。
⑩岑:底小而高耸的山。
⑪天竺:寺名,在杭州灵隐山南。
这里指雄伟的佛寺。
⑫金鳌头:指金山。
金山一名金鳌山。
⑬燃犀:晋代温峤点燃犀角,投入牛渚矶的深水中,照见底下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水中生物,因受扰而不安。
参考译文
浩渺万顷的苍波之中,一座孤峭的山峰拔空而出。
这一大片雄伟的佛寺,竟在水面之上构筑。
金山像一只巨大的金鳌,伸头接受江水的灌注,满满数口,就把江山间的绿色尽行摄入。
那水底下的蛟龙担心被游人窥见面目,兴风掀起排空的怒涛,大如一间间巨屋。
横七竖八的船只在夕阳下踏上归途,对此我毫不在乎。
我可得好好享受一下这生平未见的壮观,得一回真正的满足。
赏析
金山原在长江之中,后因泥沙积淀而渐与江南接近,到清康熙时才同南岸毗连。
山上的金山寺,殿阁楼台层层相接,覆盖山体,故素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本篇起首两句总写形势,就着重强调了“水上天竺”的寺院特色。
“万顷”同“孤岑”在形象上是一组强烈的对
照,“孤岑”后接一“矗”字,又使两者形成了平面与立体的比较。
“苍波”与“天竺”再添一重对照,前者苍茫浩瀚显示着大自然的浑朴,后者则金碧辉煌集中了人工的杰作。
所以整个画面匹配和谐,高下有致。
将金山寺安置在“苍波万顷”的浩莽背景上来表现,不仅增添了寺院的庄伟感,也使作者的游兴一开始就处在雄豪的起点上。
金山远望状如金鳌,故有金鳌山的别名。
金鳌昂首,屹立中流;大江东下,苍波浩荡;这期间在动静上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金鳌山脚伸入江中,江水冲刷激荡,诗人不说江浪拍山,却逆向地说是以山受水,“满咽三杯”。
山上林木葱茏,在色彩上特别醒目,诗人又形象地说这一片浓绿是“金鳌”从周围天地索来,乃“吸尽”江山精华的结果,使“浓绿”与“苍波”的视觉分别更为突出。
这种化静为动、反客为主的写法充满气势,确立了金山寺在整个画面上的中心位置。
从作者对风景的礼赞立场来看,他这番“游金山寺”较为特别,乃纵舟巡江,眺望观赏,而无意入寺随喜。
下片即叙及自身的游况。
金山高峙,倒影落在水面,黝黑沉邃,深不可测。
江风骤起,波涛大作,水石相激,浪峰竟如高屋一般掀上落下。
诗人的奇想又与寻常不同:这该不是水底的蛟龙担心游人燃犀窥觑,而故意兴风作浪吧?这虽是实景下的联想,却也隐含金山寺为藏龙卧虎、鲸呿鳌吞之地的意味。
金山寺风光的壮丽雄伟,感染了诗人,激发了他快游江山的豪情。
所以纵然风急浪高,归棹纷纷,他却并不急于回家,而是任舟船在夕阳下继续飘荡。
末句表流连的原因是“待偿我平生不足”。
这里的不足,指的是豪旷的情兴与快意的游历。
平生的不足都可于此时此地得
到补偿,这就总结出了金山寺风光的非凡魅力。
这支小令选择了典型的画面,浓墨重彩,气象豪纵;奇景快游,相得益彰。
全曲八句始终将金山寺同寺下的长江结合在一起,这同他游览的方式有关,却也因此借得了大江雄劲的气势。
从曲文前的小序来看,作者抨击了当时曲坛“用力多而难为工”、“笔墨劝淫”的现象,说明这支小令正是在创作艺术风格上别开生面的一种尝试。
早期的上层文人染指散曲,多作柔靡之声,即使提倡“以词为曲”,曲辞也取宋词婉约派的一路。
本篇却取劲健豪放一路,所以在散曲作品中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