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翻译赏析.doc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贺新郎·别友近现代:毛泽东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译文:挥手从此离去。
离别前凄然相对,内心的哀伤痛苦让人如何承受。
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
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
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
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早晨东门路上还被霜覆盖着,横塘之上还有一弯残月,显得如此凄清。
汽笛声响让人肝肠寸断,从此天涯孤旅。
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
要像昆仑山绝壁崩塌,又要像台风扫荡寰宇一样。
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注释:去:离开。
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
书语:信中的话语。
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
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
(病:也指误会。
)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
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
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
“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
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如许:这样。
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赏析:《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
离别古诗词张元干《贺新郎》赏析

离别古诗词张元干《贺新郎》赏析《贺新郎》此词为张元干所作。
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
《贺新郎》的词极慷慨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贺新郎》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贺新郎》原文作者:张元干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的词牌简介《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等。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双片仄韵格。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1]该词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
首句五字起韵,句法与《水调歌头》首句,仅差第三字用平耳。
第二、三句均四字句,上加三字豆,中惟“庭”字可仄;余有定格,不能移易。
第四句为七字句,第一、三、六字可仄。
第五句六字,协韵,为平仄平平仄仄,一字不可移易。
第六句七字,上三下四,协韵,第二字“玉”可作平,第七句与第四句同。
第八句八字,上三下五,第四字平仄不拘,结句六字,士三下三,协馈;依定格,必作平仄仄,仄平仄,不可易也。
后阕换头。
首句七字,为平起仄协七言句;但平仄不可稍稍通融。
余与前阕相同。
《贺新郎》赏析解题: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
绍兴八年为胡铨因谏议和而被贬至福州,由遭秦桧迫害,移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
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
词极慷慨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赏析:上片:述时事。
第一层,“梦绕神州路”四句: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1、起调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可于梦中见之;二是中原之沦陷如恶梦一般。
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十篇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以下“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十篇”由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一】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作者:李持正朝代:宋朝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原文: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相关翻译①华灯:彩饰华美的灯。
②禁: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
禁街:即御街。
相关赏析以小融大,这种手法是把一己之幸福融入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的写法,也是此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词人表现自己经年所盼的元宵欢会,虽然用墨无多,可是,全词所写的人间欢乐之中,显然又写出了自己的一份欢乐。
唯其将一己之欢乐与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故能意境高远。
从另一方面说,唯其人间欢乐中又不忘写出自己之幸福,故此词又具有个性。
若比较词人另一首同写汴京元宵的《明月逐人来》,全写人间欢乐,几乎不涉及自己,则此词更见充实,更有特色。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云:“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云:‘星河明淡,春来深浅。
红莲正、满城开遍。
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
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
东风静、珠帘不卷。
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
认得宫花影转。
’东坡曰:‘好个皓月随人近远!’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
”此词之所以更为人们所喜爱,确非偶然。
此词通过描写汴京元宵,生动地再现了历曾经存在的北宋盛世。
诵读此词,诵读上文所引述过的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如今憔悴,风鬓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对照之下,读者才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南渡前后宋朝盛衰变化,宋人心态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贺新郎·送阵子华赴真州》(北望神州路)译文.doc

《贺新郎·送阵子华赴真州》(北望神州路)译文贺新郎作者:刘克庄文本译文原文文本送阵子华赴真州向北眺望通往中原之路,试着评论这一场国家的大事,要怎样分付?记得在太行山活动的忠义军有百万,曾经接受宗泽的统率驾驭,现在却把他们看作是握毒蛇,骑猛虎。
你这次上任山东一带的英雄豪杰一定欢喜,估计会丢下武器接受你的领导像自己的亲父。
可以在从容镇静里,平定齐与鲁。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东京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河南河北一带被洗劫后一举萧争到处是山狐野兔,问一问当时祖逖渡江伐北之后,有人再来否?历史上有多少象东晋时宴饮新亭挥洒热泪的英杰豪客,谁人还能梦中时时挂念着中原的失土?盘算一下抗金事业必须由人来做。
应该笑读书人心惊胆怯,只能躲进车子里象一个新媳妇。
仅用眼睛欢送,你像边塞的大雁一样向北方飞去。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贺新郎》2002//20贺新郎作者:刘克庄文本译文原文文本送阵子华赴真州向北眺望通往中原之路,试着评论这一场国家的大事,要怎样分付?记得在太行山活动的忠义军有百万,曾经接受宗泽的统率驾驭,现在却把他们看作是握毒蛇,骑猛虎。
你这次上任山东一带的英雄豪杰一定欢喜,估计会丢下武器接受你的领导像自己的亲父。
可以在从容镇静里,平定齐与鲁。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东京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河南河北一带被洗劫后一举萧争到处是山狐野兔,问一问当时祖逖渡江伐北之后,有人再来否?历史上有多少象东晋时宴饮新亭挥洒热泪的英杰豪客,谁人还能梦中时时挂念着中原的失土?盘算一下抗金事业必须由人来做。
应该笑读书人心惊胆怯,只能躲进车子里象一个新媳妇。
贺新郎原文及赏析

贺新郎原文及赏析贺新郎原文及赏析原文:弹铗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译文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
记得我一路行色匆匆,数El奔波,历经几番风尘与骤雨。
在甜美的梦乡里,我苦苦寻找秋天,却没有找到,秋天究竟在哪里呢?一路行走,一路观赏。
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
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异乡作客,本已堪悲,何况又值万木萧疏的秋天,更何况在万里之外,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
对镜自照,两鬓生斑,人已憔悴不堪;美好的少年时光是无法留住的,它已匆匆地流逝过去了。
这一切令人可笑!男子汉大丈夫的事业是永无止境的。
我一个堂堂男儿,却无法完成为国家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事业。
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
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
那时,我不可一世,就连腰间的三尺佩剑也寒光闪烁。
我则时常起身看剑,对它喃喃夜语,因此也就不忍心对着灯花淌下热泪了。
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用他们描写江东渭北相思之情的诗句,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
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吧。
注释铗:剑。
芜:荒废、杂乱。
雁信:雁儿传信。
把:拿菱花:镜子。
箕踞:膝头屈起的一种坐法,形状如箕,表示倨傲。
更:怎能。
杜陵:地名,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杜甫曾在此居住。
风月手:此指写诗的能手。
羁旅:客居异乡。
赏析:刘过作为一位爱国志士,平生以匡复天下,一统河山为己任。
他力主北伐,曾上书宰相,痛陈恢复中原的方略,但却不被苟且偷安的当政者所采纳。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深阁帘垂绣。
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
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
影厮伴、东奔西走。
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
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
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
趁未发、且尝村酒。
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
翁不应,但摇手。
译文深深的闺阁绣帘垂地。
还记得家人在灯烛边的绵绵话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
万叠的山间城头传来哀怨的号角声,风把霜花吹到了我的袖口。
只有影子与我为伴,我东西来回奔走。
望着远处,我不知家乡在什么地方,羡慕寒鸦可以在黄昏之后,回到杨柳树上它们的巢穴。
只有山还是和原来一样,叹息亡国之后时事的变化如此之大。
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
趁还没有出发,我再喝一口酒。
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笔还在,询问邻近的老翁需不需要抄写《牛经》,老翁只是摇手而已。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
双调一百十六字。
上下阕各十句。
六仄韵。
兵后寓吴:指元军攻陷临安(1276)后,作者离开家乡,流寓在苏州一带。
帘垂绣:即绣帘垂。
涡:酒涡。
万叠:指乐曲反复不停地吹奏。
影厮伴:只有影儿相伴。
浮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小阜:小土山。
枵(xiāo)囊:空口袋(指没有钱)。
毛锥:毛笔。
牛经:关于牛的知识的书。
《三国志》注引《相印书》,说汉朝有《牛经》。
赏析: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南侵,陷岳州,下苏常。
翌年春日,兵进临安。
这年秋天,蒋捷正在吴门流寓,兵荒马乱之中,衣食问题成为困挠词人最大问题。
这首词写于此时,是词人流浪生活的真实写照。
“深阁帘垂绣。
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
”闺阁深院,垂地绣帘,柔和灯光,轻言细语。
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
词人首先营造了记忆中温馨的氛围。
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
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作者辛弃疾是怀着很深沉的感情写下这篇佳作《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他胸中有着许多的壮志,但是却没办法实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译文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赏析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
该词即是如此。
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
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
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

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翻译赏析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作者为宋朝诗人刘克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前言】
《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
刘克庄写这首词给他友人陈子华送行,热切地期望陈子华此去能为收复失地做出贡献,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的壮志。
【注释】
①平章:议论,筹划。
公事:指对金作战的国家大事。
②分付:安排,处理。
③“记得”二句;指靖康之变后在河北、山西等地结集的抗金义军,其中有不少归附东京留守宗泽。
④把作:当作。
握蛇骑虎:比喻危险。
⑤真吾父:用郭子仪事。
郭子仪曾仅率数十骑入回纥大营,回纥首领马而拜,说:“真吾父也。
”
⑥两河:指河北东路、西路,当时为金统治区。
狐兔:指敌人。
⑦祖生:祖逖。
这里指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宗泽、岳飞等。
⑧“多少”二句:谓士大夫只会痛哭流涕沽名钓誉而不去行动。
新亭,用新亭对泣事。
块土:犹言国土。
【翻译】
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试着议论议论,这一场恢复中原的大事,该怎么嘱咐?记得太行山王善、杨进聚众百万,曾经接受东京留守宗泽驾驭。
现在朝廷对义兵左右为难就象握着毒蛇骑着老虎。
你到京东路去义军领袖会高兴,料想他们一定会放下武器拜你为父。
谈笑间,平定齐鲁。
黄河两岸一派萧条只见乱跑的狐兔,试问当年、祖逖离开这里后,还有人来过否?多少在建业新亭洒泪的士大夫,谁真正想到过中原那一大块国土?算起来恢复大业必须由适当的人来做。
应该笑象我等书生心里胆怯,向车中、关闭起来象新媳妇。
空空地目送,边塞的鸿雁飞去。
【赏析】
上阕起以问句,从“北望神州路”落笔,一开始就把读者卷入异族侵逼、江山颓败、社稷倾危之际南宋朝野两等人士、两种主张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爱国志士引颈翘盼尽早收复中原沦陷之土,一方面却是偏安朝廷高位重臣的一味主和,这种国势与国策的相悖直令作者忧心如焚,由“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这一问句,抖落出一片忧虑、急切而又无奈之情。
起首以设问造势,既直露了作者愿望与现实冲撞下的不平心境,又造成行文上的引弓待发之势。
作者没有紧接上句设问作答,而是让
思维的流程回溯到宋初的一段史实,以对比来抒怀——当年老将宗泽率领宋军大败金人、驾驭太行的伟绩,令人感奋;今日朝廷既外困于异族,又内惧于义军的“握蛇骑虎”的窘境,更令人慨叹。
这种历史与现实并合、交错的写法,使词的时空范围得以拓展,作者的忧时爱国之怀,正是在这种对历史的钦慕与对现实的感喟中见于纸笔。
接着几句,写作者勉慰鼓舞朋友,表现出坚持联合北方义军共同抗侮、收复失地的希望与信念。
笔墨之间,豪情横溢。
下阕进一层写“悲愤”。
起首联系江山残破、半壁苟安的惨痛现实,继而连设二问,连用二典,一面热切鼓励陈子华以晋“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祖逖为楷模,为中原统一建功立业;一面沉痛指责那些南渡后但得一隅安身的统治者早已不复怀思中原失地。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这两句明以发问,实则为他勉、为自况,一以叙事,一以状怀,前句以问代答,实为盼今陈子华荷重任前往真州能如祖逖当年渡江北伐,有不尽勉励寄望之意。
“算事业、须由人做”,是志士对同道的希冀与勉励;“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是对书生胆怯的嘲笑,要人奋厉有为,为国效命,不能像新妇那样躲在车中胆小怕事,这也是胸怀报国之志、身为一介书生的作者的自勉。
词人终究痛感自己书生无用,报国无路,词末终于发出了“空目送,塞鸿去”的悲愤叹息。
“塞鸿”指陈子华,是说自己只能徒然目送陈子华。
这首词用事带典很多,尤其是下阕,几乎句句用事,然不显堆垛,用得圆熟,用得贴切,这正是辛
派词人一路的风格。
作者化典用事,加深了词的悲愤苍凉的气氛,在语意、文气上一脉相承,使全词充满了一股梗概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