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习题精选

合集下载

轴对称图形练习题(1)

轴对称图形练习题(1)

轴对称图形
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圆是()图形,它有()对称轴。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3、一个圆的周长是同圆直径的()倍。

4、一个圆的半径是8厘米,这个圆面积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梯形可以画出一条对称轴。

()
2、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
3、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
三、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
四、应用题
1、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5米,每分转8圈,压路机每分前进多少米?
2、一个圆形养鱼池,直径是4米,这个养鱼池的周长是多少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40厘米,车轮每分钟转100圈,要通过2512米的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4、一个圆形水池的周长是12.5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
一、填空题
1、轴对称,无数条
2、 4条,2条,1条,3条
3、π
4、150.72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
1、×
2、√
3、×
三、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
无数条,5条
四、应用题
1、37.68米
2、12.56米,12.56平方米
3、10分
4、12.56平方厘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轴对称图形习题及详细解答

轴对称图形习题及详细解答

轴对称图形习题及详细解答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6•宁夏)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若CD=2,过点D作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EF的长.2.(2016•江西)(1)解方程组:.(2)如图,Rt△ABC中,∠ACB=90°,将Rt △ABC向下翻折,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DE.求证:DE∥BC.3.(2016•十堰)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AD >AB)折叠,使点C刚好落在线段AD上,且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设折叠后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H,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于点E,F.(1)判断四边形CEG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3,BC=9,求线段CE的取值范围.4.(2016•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BAC=90°,AD⊥BC于点D,∠1=∠2,EF∥BC交AC于点F.试说明AE=CF.5.(2016•漳州模拟)数学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证明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以下是小华解答的部分内容(缺少图形和证明过程).请你把缺少内容补充完整.已知: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OC上,PD⊥OA于D,PE⊥OB于E,求证:PD=PE.6.(2016•历下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交AC于E,DE 垂直平分AB于D,求证:BE+DE=AC.7.(2016•萧山区二模)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BE=CF,求证:AD是BC的中垂线.8.(2016•怀柔区一模)如图,在Rt△ABC中,∠C=90°,AB边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E,垂足为D.求证:∠CAB=∠AED.9.(2016•长春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40°,BD是∠ABC的平分线,求∠BDC 的度数.10.(2016•东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BAC=40°,请你选择图中现有的一个角并求出它的度数(要求:不添加新的线段,所有给出的条件至少使用一次).11.(2016•怀柔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点的中线,E是AC的中点,连接AC,DF⊥AB于F.求证:∠BDF=∠ADE.12.(2016•西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AB平分∠EAD.13.(2016•门头沟区一模)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延长BC到E,使得CE=CD.求证:BD=DE.14.(2016•吉林校级二模)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BC延长线上,且CF=,求四边形DEFB 的面积.15.(2016•门头沟区二模)如图,在△ABC中,∠BAC=90°,∠C=30°,AE为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E是等边三角形.16.(2016•泗水县一模)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若AE=3,AB=4,求BF的长.17.(2016•北京一模)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AD,BC=CD,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请探究“筝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小聪根据学习四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如图2,连接筝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通过测量边、角或沿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折叠等方法探究发现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请写出筝形的其他性质(一条即可):,这条性质可用符号表示为:;(2)从边、角、对角线或性质的逆命题等角度进行探究,写出筝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定义除外),并证明你的结论.18.(2016•拱墅区二模)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BC,∠A=90°.(1)利用尺规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 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将(1)中的△ABD沿BD折叠,则点A 正好落在BC边上的A1处,当AB=1时,求△A1DC的面积.19.(2016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20.(2016春•金堂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BAE=∠DCF,AC,EF相交于点M,有AM=CM.(1)求证:AE∥CF;(2)若AM平分∠FAE,求证:FE垂直平分AC.21.(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且AC=15cm,△BCE的周长等于25cm.(1)求BC的长;(2)若∠A=36°,并且AB=AC.求证:BC=BE.22.(2016春•淅川县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BE⊥AC,△BDE是正三角形.求∠C的度数.23.(2016春•罗湖区期末)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测得∠NAC=32°,∠ABC=116°.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24.(2016春•埇桥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1)求∠NMB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3)你发现∠A与∠NMB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之.25.(2016春•高平市期末)已知a、b满足方程组(1)求a,b的值;(2)若a、b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6.(2016春•张家港市期末)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都为正数.(1)求a的取值范围;(2)化简|a+1|﹣|a﹣1|;(3)若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和一条底边的长,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9,求a的值.27.(2016春•吉林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E是边AB的中点,连接DE,若AD=12,BC=10,求DE的长.28.(2016春•安岳县期末)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了21和27两个部分,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长.29.(2016春•西藏校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1)求证:点O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2)若∠CAD=20°,求∠BOF的度数.30.(2016春•鄄城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6•宁夏)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若CD=2,过点D作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EF的长.【分析】先证明△DEC是等边三角形,再在RT △DEC中求出EF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B=60°,∵DE∥AB,∴∠EDC=∠B=60°,∴△EDC是等边三角形,∴DE=DC=2,在RT△DEC中,∵∠DEC=90°,DE=2,∴DF=2DE=4,∴EF===2.【点评】不同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特殊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016•江西)(1)解方程组:.(2)如图,Rt△ABC中,∠ACB=90°,将Rt △ABC向下翻折,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DE.求证:DE∥BC.【分析】(1)根据方程组的解法解答即可;(2)由翻折可知∠AED=∠CED=90°,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证明即可.【解答】解:(1),①﹣②得:y=1,把y=1代入①可得:x=3,所以方程组的解为;(2)∵将Rt△ABC向下翻折,使点A与点C 重合,折痕为DE.∴∠AED=∠CED=90°,∴∠AED=∠ACB=90°,∴DE∥B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翻折变换,涉及到平行线的判定,熟知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2016•十堰)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AD >AB)折叠,使点C刚好落在线段AD上,且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设折叠后点C,D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H,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于点E,F.(1)判断四边形CEG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3,BC=9,求线段CE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根据折叠的性质,易证得△EFG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GF=EC,又由GF∥EC,即可得四边形CEGF 为平行四边形,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四边形BGEF为菱形;(2)如图1,当G与A重合时,CE取最大值,由折叠的性质得CD=DG,∠CDE=∠GDE=45°,推出四边形CEGD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到CE=CD=AB=3;如图2,当F 与D重合时,CE取最小值,由折叠的性质得AE=CE,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GFE=∠FEC,∵图形翻折后点G与点C重合,EF为折线,∴∠GEF=∠FEC,∴∠GFE=∠FEG,∴GF=GE,∵图形翻折后BC与GE完全重合,∴BE=EC,∴GF=EC,∴四边形CEG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EGF为菱形;(2)由(1)得四边形CEGD是菱形,∴CE=CD=AB=3;如图2,当G与A重合时,CE取最大值,由折叠的性质得AE=CE,∵∠B=90°,∴AE2=AB2+BE2,即CE2=32+(9﹣CE)2,∴CE=5,∴线段CE的取值范围3≤CE≤5.【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菱形的判定,线段的最值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4.(2016•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BAC=90°,AD⊥BC于点D,∠1=∠2,EF∥BC交AC于点F.试说明AE=CF.【分析】作EH⊥AB于H,作FG⊥BC于G,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H=ED,再证ED=FG,则EH=FG,通过证明△AEH≌△CFG 即可.【解答】解:作EH⊥AB于H,作FG⊥BC于G,∵∠1=∠2,AD⊥BC,∴EH=ED(角平分线的性质)∵EF∥BC,AD⊥BC,FG⊥BC,∴四边形EFGD是矩形,∴ED=FG,∴EH=FG,∵∠BAD+∠CAD=90°,∠C+∠CAD=90°,∴∠BAD=∠C,又∵∠AHE=∠FGC=90°,∴△AEH≌△CFG(AAS)∴AE=CF.【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综合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5.(2016•漳州模拟)数学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证明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以下是小华解答的部分内容(缺少图形和证明过程).请你把缺少内容补充完整.已知: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OC上,PD⊥OA于D,PE⊥OB于E,求证:PD=PE.【分析】结合已知条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POD≌△POE即可.【解答】证明:∵OC是∠AOB的平分线,∴∠POD=∠POE,∵PD⊥OA,PE⊥OB,∴∠PDO=∠PEO=90°,在△POD与△POE中,,∴△POD≌△POE,∴PD=P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对应角相等、公共边.6.(2016•历下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交AC于E,DE 垂直平分AB于D,求证:BE+DE=A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CE=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AE=BE,代入AC=AE+CE求出即可.【解答】证明:∵∠ACB=90°,∴AC⊥BC,∵ED⊥AB,BE平分∠ABC,∴CE=DE,∵DE垂直平分AB,∴AE=BE,∵AC=AE+CE,∴BE+DE=A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7.(2016•萧山区二模)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BE=CF,求证:AD是BC的中垂线.【分析】由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DF,∠BED=∠CFD=90°,继而证得Rt△BED≌Rt △CFD,则可得∠B=∠C,证得AB=AC,然后由三线合一,证得AD是BC的中垂线.【解答】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BED=∠CFD=90°,在Rt△BED和Rt△CFD中,,∴Rt△BED≌Rt△CFD(HL),∴∠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BC的中垂线.【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掌握三线合一性质的应用.8.(2016•怀柔区一模)如图,在Rt△ABC中,∠C=90°,AB边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E,垂足为D.求证:∠CAB=∠AED.【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BE,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DE=90°,∴∠EAB=∠B.在Rt△ABC中,∵∠C=90°,∴∠CAB+∠B=90°.在Rt△ADE中,∵∠ADE=90°,∴∠AED+∠EAB=90°,∴∠CAB=∠AE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2016•长春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40°,BD是∠ABC的平分线,求∠BDC 的度数.【分析】首先由AB=AC,利用等边对等角和∠A的度数求出∠ABC和∠C的度数,然后由BD是∠ABC的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DC的度数.【解答】解:∵AB=AC,∠A=40°,∴∠ABC=∠C==70°,∵BD是∠ABC的平分线,∴∠DBC=∠ABC=35°,∴∠BDC=180°﹣∠DBC﹣∠C=7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求出∠ABC与∠C的度数.10.(2016•东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BAC=40°,请你选择图中现有的一个角并求出它的度数(要求:不添加新的线段,所有给出的条件至少使用一次).ACB=70°,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D=∠CBD=3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EAB=35°,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EAC=75°,∵AB=AC,∠BAC=40°,∴∠ABC=∠ACB=70°,∵BD平分∠ABC交AC于点D,∴∠ABD=∠CBD=35°,∵AE∥BD,∴∠E=∠EAB=35°,∴∠EAC=∠EAB+∠BAC=75°.【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注意等边对等角定理的应用.11.(2016•怀柔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点的中线,E是AC的中点,连接AC,DF⊥AB于F.求证:∠BDF=∠ADE.CAD,∠ADB=∠ADC=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CAD=∠ADE.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BAD=∠BDF,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AB=AC,AD是△ABC点的中线,∴∠BAD=∠CAD,∠ADB=∠ADC=90°,∵E是AC的中点,∴DE=AE=EC,∴∠CAD=∠ADE.在Rt△ABD中,∠ADB=90°,∴∠B+∠BAD=90°.∵DF⊥AB,∴∠B+∠BDF=90°,∴∠BAD=∠BDF,∴∠BDF=∠CAD,∴∠BDF=∠ADE,【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2016•西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AB平分∠EA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BC,AD⊥BC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D=BC,AD⊥BC,∵BE=BC,∴BD=BE,∵AE⊥BE,∴AB平分∠EA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2016•门头沟区一模)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延长BC到E,使得CE=CD.求证:BD=DE.【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60°,∠DBC=30°,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得∠DBC=∠CED,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到DB=DE.【解答】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ABC=∠ACB=60°.∠DBC=30°(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又∵CE=CD,∴∠CDE=∠CED.又∵∠BCD=∠CDE+∠CED,∴∠CDE=∠CED=∠BCD=30°.∴∠DBC=∠DEC.∴DB=DE(等角对等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CDE=30°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16•吉林校级二模)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BC延长线上,且CF=,求四边形DEFB 的面积.【分析】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DE=CF,DE∥CF,证得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得S△ECF=S△DEC=S△ADE,即可证得S四边形DEFB=S△ABC,求得△ABC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DE∥BF,∵CF=,∴DE=CF,DE∥CF,∴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S△ECF=S△DEC=S△ADE,∵△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的中点,∴CD⊥AB,AD=BD=1,BC=2,∴DC==∴S 四边形DEFB=S△ABC=×2×=.【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证得S△ECF=S△DEC=S△ADE是本题的关键.15.(2016•门头沟区二模)如图,在△ABC中,∠BAC=90°,∠C=30°,AE为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E是等边三角形.【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E=CE=AB,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BAC=90°,∠C=30°,∴AB=BC,∵AE为BC边上的中线,∴AE=BE=CE,∴AB=AE=BE,∴△ABE是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6.(2016•泗水县一模)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若AE=3,AB=4,求BF的长.【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证明∠B'FE=∠B'EF,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B'E=B'F,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可证得;(2)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E的长,然后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矩形ABCD中,AD∥BC,∴∠B'EF=∠EFB,又∵∠B'FE=∠EFB,∴∠B'FE=∠B'EF,∴B'E=B'F,又∵BF=B'F,∴B'E=BF;(2)解:∵直角△A'B'E中,A'B'=AB=4,∴B'E===5,∴BF=N'E=5.【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在折叠的过程中认识到相等的角和相等的边是关键.17.(2016•北京一模)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AD,BC=CD,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请探究“筝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小聪根据学习四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如图2,连接筝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通过测量边、角或沿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折叠等方法探究发现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请写出筝形的其他性质(一条即可):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条性质可用符号表示为:已知四边形ABCD是筝形,则AC⊥BD.;(2)从边、角、对角线或性质的逆命题等角度进行探究,写出筝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定义除外),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根据筝形的定义可以证明△BAC ≌△DAC,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边和对角线的关系;(2)利用△BAC≌△DAC,根据边、角、对角线的性质证得.【解答】解:(1)筝形的性质:两组邻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即已知四边形ABCD是筝形,则AC⊥BD;有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平分;有一条对角线平分对角;是轴对称图形.(写出一条即可);故答案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已知四边形ABCD 是筝形,则AC⊥BD;(2)筝形的判定方法: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筝形.已知:四边形ABCD中,AC是一条对角线,∠BAC=∠DAC,∠BCA=∠DCA.求证:四边形ABCD是筝形.证明:在△BAC和△DAC中,,∴△BAC≌△DAC,∴AB=AD,BC=CD,即四边形ABCD是筝形.其他正确的判定方法:有一条对角线垂直平分令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筝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筝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对称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证明△BAC≌△DA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2016•拱墅区二模)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BC,∠A=90°.(1)利用尺规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 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将(1)中的△ABD沿BD折叠,则点A 正好落在BC边上的A1处,当AB=1时,求△A1DC的面积.【分析】(1)利用尺规作出∠ABC的平分线BD 即可.(2)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再求出A1C,根据△A 1DC的面积=•A1C•A1D计算即可.【解答】解:(1)∠ABC的平分线BD,交AC 于点D,如图所示,(2)在RT△ABC中,∵∠A=90°,AC=BC=1,∴BC=,∵AB=A1B=AC=1,∴A 1C=,∵∠C=45°,∠DA1C=90°,∴∠C=∠A1DC=45°∴△A1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尺规作图、翻折变换、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基本尺规作图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19.(2016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M=CM,BN=CN,然后求出△CMN的周长=AB;(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MNF+∠NMF,再求出∠A+∠B,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CM,∠B=∠BCN,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DM、EN分别垂直平分AC 和BC,∴AM=CM,BN=CN,∴△CMN的周长=CM+MN+CN=AM+MN+BN=AB,∵△CMN的周长为15cm,∴AB=15cm;(2)∵∠MFN=70°,∴∠MNF+∠NMF=180°﹣70°=110°,∵∠AMD=∠NMF,∠BNE=∠MNF,∴∠AMD+∠BNE=∠MNF+∠NMF=110°,∴∠A+∠B=90°﹣∠AMD+90°﹣∠BNE=180°﹣110°=70°,∵AM=CM,BN=CN,∴∠A=∠ACM,∠B=∠BCN,∴∠MCN=180°﹣2(∠A+∠B)=180°﹣2×70°=4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0.(2016春•金堂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BAE=∠DCF,AC,EF相交于点M,有AM=CM.(1)求证:AE∥CF;(2)若AM平分∠FAE,求证:FE垂直平分AC.【分析】(1)先根据AB∥CD得出∠BAC=∠DCA,再由∠BAE=∠DCF可知∠EAM=∠FCM,故可得出结论;(2)先由AM平分∠FAE得出∠FAM=∠EAM,再根据∠EAM=∠FAM可知∠FAM=∠FCM,故△FAC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AB∥CD,∴∠BAC=∠DCA,又∵∠BAE=∠DCF,∴∠EAM=∠FCM,∴AE∥CF;(2)证明:∵AM平分∠FAE,∴∠FAM=∠EAM,又∵∠EAM=∠FCM,∴∠FAM=∠FCM,∴△FAC是等腰三角形,又∵AM=CM,∴FM⊥AC,即EF垂直平分A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且AC=15cm,△BCE的周长等于25cm.(1)求BC的长;(2)若∠A=36°,并且AB=AC.求证:BC=BE.【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BE,然后求出△BCE的周长=AC+BC,再求解即可;(2)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C=7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BE,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E=∠A,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BEC=72°,从而得到∠BEC=∠C,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解.【解答】(1)解:∵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AE=BE,∴△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AC=15cm,∴BC=25﹣15=10cm;(2)证明:∵∠A=36°,AB=AC,∴∠C=(180°﹣∠A)=(180°﹣36°)=72°,∵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AE=BE,∴∠ABE=∠A,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BEC=∠A+∠ABE=36°+36°=72°,∴∠BEC=∠C,∴BC=BE.【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综合题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2.(2016春•淅川县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BE⊥AC,△BDE是正三角形.求∠C的度数.【分析】本题首先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垂直定义得到∠DBE=60°,∠BEC=9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EBC=∠ABC﹣60°=∠C﹣60°,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关系式∠C﹣60°+∠C=90°解出即可.【解答】解:∵△BDE是正三角形,∴∠DBE=60°;∵在△ABC中,∠C=∠ABC,BE⊥AC,∴∠C=∠ABC=∠ABE+∠EBC则∠EBC=∠ABC﹣60°=∠C﹣60°,∠BEC=90°;∴∠EBC+∠C=90°,即∠C﹣60°+∠C=90°解得∠C=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垂直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符合题意的简易方程,从而求出结果.23.(2016春•罗湖区期末)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测得∠NAC=32°,∠ABC=116°.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上午8时,一条船从A 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可以求得AB=120海里,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C=32°,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最后由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的性质来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B=30×4=120(海里);在△ABC中,∠NAC=32°,∠ABC=116°,∴∠C=180°﹣∠NAC﹣∠ABC=32°,∴∠C=∠NAC,∴BC=AB=120(海里),即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是120海里.【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向角.解答该题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4.(2016春•埇桥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1)求∠NMB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3)你发现∠A与∠NMB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之.【分析】(1)由在△ABC中,AB=AC,∠A=4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即可求得答案;(2)由在△ABC中,AB=AC,∠A=7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即可求得答案;(3)由在△ABC中,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用∠A表示出∠ABC,又由AB点M,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在△ABC中,AB=AC,∠A=40°,∴∠ABC=∠ACB=7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20°;(2)∵在△ABC中,AB=AC,∠A=70°,∴∠ABC=∠ACB=5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35°;(3)∠NMB=∠A.理由:∵在△ABC中,AB=AC,∴∠ABC=∠ACB=,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A.【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5.(2016春•高平市期末)已知a、b满足方程组(1)求a,b的值;(2)若a、b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析】(1)直接利用加减消元法,即可求得a,b的值;(2)分别从若7为腰长,2为底边长与若2为腰长,7为底边长,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①+3②得:10a=70,解得:a=7,把a=7代入2a+b=16,得:b=2,∴;(2)①若7为腰长,2为底边长,则周长为:7×2+2=16;②若2为腰长,7为底边长,∵2+2<7,∴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26.(2016春•张家港市期末)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都为正数.(1)求a的取值范围;(2)化简|a+1|﹣|a﹣1|;(3)若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和一条底边的长,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9,求a的值.【分析】(1)先解方程组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x,y的值,再代入有关x,y的不等关系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求解即可;(2)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3)首先用含m的式子表示x和y,由于x、y 的值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所以x、y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依次分析即可解决,注意应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验证是否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解:(1)解得∴,∵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都为正数,∴a>1;(2)∵a>1,∴|a+1|﹣|a﹣1|=a+1﹣a+1=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和一条底边的长,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9,∴2(a﹣1)+a+2=9,解得:a=3,∴x=2,y=5,不能组成三角形,∴2(a+2)+a﹣1=9,解得:a=2,∴x=1,y=5,能组成等腰三角形,∴a的值是2.【点评】主要考查了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和不等式的解法.理解方程组解的意义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x,y,找到关于x,y的不等式并用a表示出来是解题的关键.27.(2016春•吉林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E是边AB的中点,连接DE,若AD=12,BC=10,求DE的长.【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根据条件可知DE是△ABC的中位线,所以利用中位线定理可知DE的长.【解答】解:∵AB=AC,AD⊥BC,∴BD=CD,∴CD=BC=5,∵AD=12,∴在Rt△ADC中,AC==13,。

轴对称练习题及答案

轴对称练习题及答案

轴对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圆形B. 三角形C. 正方形D. 五边形2.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图形的对称点之间的关系是:A. 垂直B. 平行C. 相交D. 重合3. 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A. 相等B. 不相等C. 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D. 无法确定4. 如果一个图形关于x轴对称,那么它的对称点的坐标关系是:A. (x,y)和(x,-y)B. (x,y)和(-x,y)C. (x,y)和(-x,-y)D. (x,y)和(y,x)5. 一个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x,y)B. (x,-y)C. (-y,x)D. (y,-x)二、填空题1.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图形中所有对称点的________。

2. 如果一个图形关于y轴对称,那么它的对称点的坐标关系是(x,y)和________。

3. 一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它的对称点的坐标关系是(x,y)和________。

三、解答题1. 已知点A(3,4),求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2. 已知点B(-2,-3),求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3. 已知点C(1,-1),求点C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四、判断题1. 所有矩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 所有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 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 所有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五、综合题1. 给出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4cm,下底长为8cm,高为3cm,求等腰梯形的对称轴。

2. 如果一个矩形的长为10cm,宽为6cm,求矩形关于x轴对称后,新的矩形的长和宽。

3.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cm,求正方形关于y轴对称后,新正方形的边长。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A4. A5. A二、填空题1. 连线中点2. (-x,y)3. (-x,-y)三、解答题1.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4)。

轴对称图形考试题及答案

轴对称图形考试题及答案

轴对称图形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轴对称图形?A. 任意四边形B. 等腰梯形C. 不规则多边形D. 非等腰三角形答案:B2.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那么,以下哪个选项中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A. 正方形B. 圆形C. 菱形D. 平行四边形答案:D3. 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至少有几条?A. 0条B. 1条C. 2条D. 无数条答案:B二、填空题4.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该图形的______。

答案:对称轴5. 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该图形的______。

答案:对称轴三、判断题6. 所有矩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正确7. 任何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错误8. 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曲线。

()答案:错误四、解答题9. 给定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6厘米,两腰相等,求该三角形的对称轴。

答案:该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10. 一个圆的直径为10厘米,求该圆的对称轴数量。

答案: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因为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解决更多相关的问题。

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轴对称图形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圆形B. 正方形C. 三角形D. 五边形2.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什么?A. 直线B. 曲线C. 点D. 面3.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关于对称轴具有什么性质?A. 距离相等B. 角度相等C. 面积相等D. 形状相同4. 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会如何?A. 完全重合B. 部分重合C. 不重合D. 无法确定5.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有多少条?A. 一条B. 两条C. 无数条D. 没有二、填空题6.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图形上所有对称点连线的________。

7.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________。

8. 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该图形的________。

9.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图形内部的一条线,也可以是图形外部的一条线,这取决于图形的________。

10. 对于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图形的两部分会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12. 举例说明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13. 解释为什么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会完全重合。

四、判断题14. 所有的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5. 只有规则的多边形才是轴对称图形。

()16.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曲线。

()17.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一定在对称轴上。

()18. 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可能会部分重合。

()五、应用题19. 给定一个矩形,其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

如果沿着矩形的长边中点画一条直线作为对称轴,这条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为什么?20. 如果一个等边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中线对折,对折后的图形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六、绘图题21. 绘制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其对称轴。

22. 给定一个轴对称图形,绘制出其对称点,并说明如何确定这些点。

七、探究题23. 研究并解释为什么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体,如蝴蝶和树叶,呈现出轴对称的特性。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经典例题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经典例题含解析

《第2章轴对称图形》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是我国国产品牌汽车的标识,在这些汽车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一张菱形纸片按如图1、图2依次对折后,再按如图3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则展开铺平后的图案是()A.B.C.D.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1 B.16 C.17 D.16或17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 B.36° C.40° D.45°5.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A.10 B.7 C.5 D.46.如图,△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则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BF=EF B.DE=EF C.∠EFC=45°D.∠BEF=∠CBE7.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A.()n•75°B.()n﹣1•65°C.()n﹣1•75°D.()n•85°8.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非等腰三角形9.如图是P1、P2、…、P10十个点在圆上的位置图,且此十点将圆周分成十等分.今小玉连接P1P2、P 1P10、P9P10、P5P6、P6P7,判断小玉再连接下列哪一条线段后,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A.P2P3B.P4P5C.P7P8D.P8P910.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A.4 B.C.3 D.2二、填空题11.下面有五个图形,与其它图形众不同的是第______个.12.如图,在2×2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方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13.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1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______°.15.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______.16.如图,CD与BE互相垂直平分,AD⊥DB,∠BDE=70°,则∠CAD=______°.17.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______.1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______.19.在4×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如图摆放,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共有______种.20.如图,∠AOB是一角度为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且OE=EF=FG=GH…,在OA、OB足够长的情况下,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为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22.如图,在△ABC中,∠C=90度.(1)用圆规和直尺在AC上作点P,使点P到A、B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当满足(1)的点P到AB、BC的距离相等时,求∠A的度数.23.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2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2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AB,BC,AC上,且BD=CE,BE=CF,如果点G 为DF的中点,那么EG与DF垂直吗?26.如图,在△ABC中,AB=AC,D、E是BC边上的点,连接AD、AE,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连接D′C,若BD=CD′﹒(1)求证:△ABD≌△ACD′;(2)若∠BAC﹦120°,求∠DAE的度数.27.如图,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E=90°,点M为DE的中点,过点E与AD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于点N.(1)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M为AN的中点;(2)将图1中的△BCE绕点B旋转,当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2),求证:△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图1中△BCE绕点B旋转到图3位置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第2章轴对称图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是我国国产品牌汽车的标识,在这些汽车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一张菱形纸片按如图1、图2依次对折后,再按如图3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则展开铺平后的图案是()A.B.C.D.【考点】剪纸问题.【分析】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解答】解: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翻折,向右上角翻折,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展开得到结论.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剪纸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做题时,要注意培养.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1 B.16 C.17 D.16或1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分6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①6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6、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6+6+5=17;②6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5、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6+5+5=16.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 B.36° C.40° D.4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BAD=2∠CAD=2∠B=2∠C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B,【解答】解:∵AB=AC,∴∠B=∠C,∵AB=BD,∴∠BAD=∠BDA,∵CD=AD,∴∠C=∠CAD,∵∠BAD+∠CAD+∠B+∠C=180°,∴5∠B=180°,∴∠B=36°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2∠CAD=2∠B=2∠C关系.5.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A.10 B.7 C.5 D.4【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EF⊥B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EF=DE=2,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即可.【解答】解:作EF⊥BC于F,∵BE平分∠ABC,ED⊥AB,EF⊥BC,∴EF=DE=2,=BC•EF=×5×2=5,∴S△BCE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作出辅助线求得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则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BF=EF B.DE=EF C.∠EFC=45°D.∠BEF=∠CBE【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F=F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A;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D.【解答】解:∵AB=AC,AF⊥BC,∴BF=FC,∵BE⊥AC,∴EF=BC=BF,A不合题意;∵DE=AB,EF=BC,不能证明DE=EF,B符合题意;∵DE垂直平分AB,∴EA=EB,又BE⊥AC,∴∠BAC=45°,∴∠C=67.5°,又FE=FC,∴∠EFC=45°,C不合题意;∵FE=FB,∴∠BEF=∠CBE;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A.()n•75°B.()n﹣1•65°C.()n﹣1•75°D.()n•8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1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DA2A1,∠EA3A2及∠FA4A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第n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解答】解:∵在△CBA1中,∠B=30°,A1B=CB,∴∠BA1C==75°,∵A1A2=A1D,∠BA1C是△A1A2D的外角,∴∠DA2A1=∠BA1C=×75°;同理可得,∠EA3A2=()2×75°,∠FA4A3=()3×75°,∴第n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n﹣1×7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DA2A1,∠EA3A2及∠FA4A3的度数,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非等腰三角形【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CD=CE,∠ACB=∠ECD=60°,则∠BCE=∠ACD,从而根据SAS证明△BCE≌△ACD,得∠CBE=∠CAD,BE=AD;再由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得BP=AM,根据SAS证明△BCP≌△ACM,得PC=MC,∠BCP=∠ACM,则∠PCM=∠ACB=60°,从而证明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ECD=60°.∴∠BCE=∠ACD.∴△BCE≌△ACD.∴∠CBE=∠CAD,BE=AD.又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BP=AM.∴△BCP≌△ACM.∴PC=MC,∠BCP=∠ACM.∴∠PCM=∠ACB=60°.∴△CPM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点评】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三角形、四边形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题结合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9.如图是P1、P2、…、P10十个点在圆上的位置图,且此十点将圆周分成十等分.今小玉连接P1P2、P 1P10、P9P10、P5P6、P6P7,判断小玉再连接下列哪一条线段后,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A.P2P3B.P4P5C.P7P8D.P8P9【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当连接P2P3,P4P5,P7P8时,所形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当连接P8P9时,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正确把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A.4 B.C.3 D.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四点共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只要证明△ABD∽△MBE,得=,只要求出BM、B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B=AC,∴∠ABC=∠C,∵∠DAC=∠ACD,∴∠DAC=∠ABC,∵∠C=∠C,∴△CAD∽△CBA,∴=,∴=,∴CD=,BD=BC﹣CD=,∵∠DAM=∠DAC=∠DBA,∠ADM=∠ADB,∴△ADM∽△BDA,∴=,即=,∴DM=,MB=BD﹣DM=,∵∠ABM=∠C=∠MED,∴A、B、E、D四点共圆,∴∠ADB=∠BEM,∠EBM=∠EAD=∠ABD,∴△ABD∽△MBE,∴=,∴BE===.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本题需要三次相似解决问题,题目比较难,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二、填空题11.下面有五个图形,与其它图形众不同的是第③个.【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第①②④⑤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③个不是.故答案为:③.【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12.如图,在2×2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方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5 个.【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进行画图即可.【解答】解:如图: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D、△BCD、△FBE、△HCE,△AFG,共5个.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关键是要熟悉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的作图方法来作图,通过变换对称轴来得到不同的图案.13.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4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D,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AD是∠BAC的平分线,∴DE=CD,∵CD=4,∴DE=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作出图形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 15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D=BD,推出∠A=∠ABD=5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BC,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AD=BD,∠AED=90°,∴∠A=∠ABD,∵∠ADE=40°,∴∠A=90°﹣40°=50°,∴∠ABD=∠A=50°,∵AB=AC,∴∠ABC=∠C=(180°﹣∠A)=65°,∴∠DBC=∠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正确运用定理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15.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9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由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易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即DO=DB,EO=EC,继而可得△ADE的周长等于AB+AC,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DBO=∠CBO,∠ECO=∠BCO,∵DE∥BC,∴∠DOB=∠CBO,∠EOC=∠BCO,∴∠DBO=∠DOB,∠ECO=∠EOC,∴OD=BD,OE=CE,∵AB=5,AC=4,∴△ADE的周长为:AD+DE+AE=AD+DO+EO+AE=AD+DB+EC+AE=AB+AC=5+4=9.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16.如图,CD与BE互相垂直平分,AD⊥DB,∠BDE=70°,则∠CAD= 70 °.【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先证明四边形BDEC是菱形,然后求出∠ABD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AD的度数,然后根据轴对称性可得∠BAC=∠BAD,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CD与BE互相垂直平分,∴四边形BDEC是菱形,∴DB=DE,∵∠BDE=70°,∴∠ABD==55°,∵AD⊥DB,∴∠BAD=90°﹣55°=35°,根据轴对称性,四边形ACBD关于直线AB成轴对称,∴∠BAC=∠BAD=35°,∴∠CAD=∠BAC+∠BAD=35°+35°=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判断出四边形BDEC是菱形并得到该图象关于直线AB成轴对称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4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的度数,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A=PB,QA=QC,得到∠PAB=∠B,∠QAC=∠C,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解答】解:∵∠BAC=110°,∴∠B+∠C=70°,∵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PA=PB,QA=QC,∴∠PAB=∠B,∠QAC=∠C,∴∠PAB+∠QAC=∠B+∠C=70°,∴∠PAQ=∠BAC﹣(∠PAB+∠QAC)=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60°或1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了,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顶角是120°;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顶角是60°.故答案为:60°或1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只是求出120°一种情况,把三角形简单的认为是锐角三角形.因此此题属于易错题.19.在4×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如图摆放,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共有13 种.【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移动一个正方形,即可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故一共有13做法,故答案为:1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熟练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关键是要熟悉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的作图方法来作图,通过变换对称轴来得到不同的图案.20.如图,∠AOB是一角度为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 H…,且OE=EF=FG=GH…,在OA、OB足够长的情况下,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为8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已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出图中存在的规律,根据规律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不难求解.【解答】解:∵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AOB=10°,∴∠GEF=∠FGE=20°,…从图中我们会发现有好几个等腰三角形,即第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10°,第二个是20°,第三个是30°,四个是40°,五个是50°,六个是60°,七个是70°,八个是80°,九个是90°就不存在了.所以一共有8个.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发现并利用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四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S四边形A1B1C1D1=3×4﹣×2×1﹣×2×1﹣×3×1﹣×2×2 =12﹣1﹣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如图,在△ABC中,∠C=90度.(1)用圆规和直尺在AC上作点P,使点P到A、B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当满足(1)的点P到AB、BC的距离相等时,求∠A的度数.【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作图题.【分析】(1)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那么点P是∠B的平分线和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解答】解:(1)(2)连接BP.∵点P到AB、BC的距离相等,∴BP是∠ABC的平分线,∴∠ABP=∠PBC.又∵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A=∠ABP.∴.【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3.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M=CM,BN=CN,然后求出△CMN的周长=AB;(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MNF+∠NMF,再求出∠A+∠B,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CM,∠B=∠BCN,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AM=CM,BN=CN,∴△CMN的周长=CM+MN+CN=AM+MN+BN=AB,∵△CMN的周长为15cm,∴AB=15cm;(2)∵∠MFN=70°,∴∠MNF+∠NMF=180°﹣70°=110°,∵∠AMD=∠NMF,∠BNE=∠MNF,∴∠AMD+∠BNE=∠MNF+∠NMF=110°,∴∠A+∠B=90°﹣∠AMD+90°﹣∠BNE=180°﹣110°=70°,∵AM=CM,BN=CN,∴∠A=∠ACM,∠B=∠BCN,∴∠MCN=180°﹣2(∠A+∠B)=180°﹣2×70°=4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1)由①②;①③.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2)先求出∠ABC=∠ACB,即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①②;①③.(2)选①③证明如下,∵OB=OC,∴∠OBC=∠OCB,∵∠EBO=∠DCO,又∵∠ABC=∠EBO+∠OBC,∠ACB=∠DCO+∠OCB,∴∠ABC=∠ACB,∴△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等的角求∠ABC=∠ACB.2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AB,BC,AC上,且BD=CE,BE=CF,如果点G 为DF的中点,那么EG与DF垂直吗?【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DE,EF,易证△BDE≌△CFE,可得DE=EF,可证△DGE≌△FGE,可求得∠DGE=∠FGE=90°.【解答】解:连接DE,EF,∵AB=AC,∴∠B=∠C,在△BDE和△CFE中,,∴△BDE≌△CFE(SAS),∴DE=EF,在在△DGE和△FGE中,,∴△DGE≌△FGE(SSS),∴∠DGE=∠FGE,∵∠DGE+∠FGE=180°,∴∠DGE=∠FGE=90°,∴EG⊥D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DE=EF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在△ABC中,AB=AC,D、E是BC边上的点,连接AD、AE,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连接D′C,若BD=CD′﹒(1)求证:△ABD≌△ACD′;(2)若∠BAC﹦120°,求∠DAE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分析】(1)根据对称得出AD=AD′,根据SSS证△ABD≌△ACD′即可;(2)根据全等得出∠BAD=∠CAD′,求出∠BAC=∠DAD′,根据对称得出∠DAE=∠DAD′,代入求出即可.【解答】(1)证明:∵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AD=AD′,∵在△ABD和△ACD′中,∴△ABD≌△ACD′;(2)解:∵△ABD≌△ACD′,∴∠BAD=∠CAD′,∴∠BAC=∠DAD′=120°,∵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DAE=∠D′AE=∠DAD′=60°,即∠DAE=6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对称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题型较好,难度适中.27.如图,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E=90°,点M为DE的中点,过点E与AD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于点N.(1)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M为AN的中点;(2)将图1中的△BCE绕点B旋转,当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2),求证:△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图1中△BCE绕点B旋转到图3位置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由EN∥AD和点M为DE的中点可以证到△ADM≌△NEM,从而证到M为AN的中点.(2)易证AB=DA=NE,∠ABC=∠NEC=135°,从而可以证到△ABC≌△NEC,进而可以证到AC=NC,∠ACN=∠BCE=90°,则有△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延长AB交NE于点F,易得△ADM≌△NEM,根据四边形BCEF内角和,可得∠ABC=∠FEC,从而可以证到△ABC≌△NEC,进而可以证到AC=NC,∠ACN=∠BCE=90°,则有△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1)证明:如图1,∵EN∥AD,∴∠MAD=∠MNE,∠ADM=∠NEM.∵点M为DE的中点,∴DM=EM.在△ADM和△NEM中,∴.∴△ADM≌△NEM.∴AM=MN.∴M为AN的中点.(2)证明:如图2,∵△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CB=CE,∠CBE=∠CEB=45°.∵AD∥NE,∴∠DAE+∠NEA=180°.∵∠DAE=90°,∴∠NEA=90°.∴∠NEC=135°.∵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C=180°﹣∠CBE=135°.∴∠ABC=∠NEC.∵△ADM≌△NEM(已证),∴AD=NE.∵AD=AB,∴AB=NE.在△ABC和△NEC中,∴△ABC≌△NEC.∴AC=NC,∠ACB=∠NCE.∴∠ACN=∠BCE=90°.∴△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ACN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图3,延长AB交NE于点F,∵AD∥NE,M为中点,∴易得△ADM≌△NEM,∴AD=NE.∵AD=AB,∴AB=NE.∵AD∥NE,∴AF⊥NE,在四边形BCEF中,∵∠BCE=∠BFE=90°∴∠FBC+∠FEC=360°﹣180°=180°∵∠FBC+∠ABC=180°∴∠ABC=∠FEC在△ABC和△NEC中,∴△ABC≌△NEC.∴AC=NC,∠ACB=∠NCE.∴∠ACN=∠BCE=90°.∴△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等知识,渗透了变中有不变的辩证思想,是一道好题.。

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典型例题

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典型例题

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典型例题一、关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例题。

例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平行四边形。

B. 三角形。

C. 梯形。

D. 正方形。

解析:1. 首先分析平行四边形,沿任何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 三角形有多种类型,一般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里说三角形太笼统,不能确定是轴对称图形。

3. 梯形中,一般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这里说梯形不准确。

4. 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以及两组对边中点连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都能完全重合,所以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为D。

例题2:正六边形的对称轴有()条。

A. 3.B. 6.C. 9.D. 12.解析:1. 正六边形可以分别沿三组对边中点连线以及三条对角线所在直线对折后完全重合。

2. 所以正六边形的对称轴有6条。

答案为B。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例题。

例题3:如图,在△ABC中,AB = 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CE的周长为14,BC = 6,则AB的长为()A. 4.B. 6.C. 8.D. 10.解析:1. 因为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 = BE。

2. 已知△BCE的周长为14,即BE + EC+BC = 14。

3. 又因为AE = BE,所以AC+BC=14。

4. 已知BC = 6,所以AC = 14 - 6=8。

5. 因为AB = AC,所以AB = 8。

答案为C。

例题4:已知点P在直线l外,点A、B在直线l上,且PA = PB,则直线l与线段AB的关系是()A. l垂直但不平分AB。

B. l平分但不垂直AB。

C. l垂直且平分AB。

D. l与AB相交但不一定垂直平分。

解析:1. 因为点P在直线l外,PA = PB,所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2. 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专题练习含答案

轴对称图形专题练习含答案

轴对称图形专题练习练习一一、填空题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这个图形就叫做(),这条直线就是它的()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3、经过线段中点并且()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二、选择题1、下面所示的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5个B、4个C、3个D、2个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B、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C、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若点P使PA=PB,则点P在MN上,若PA≠PB,则P不在MN上D、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的中线三、解决问题如图,BD垂直平分线段AC,AE⊥BC,垂足为E,AE交BD于P,PE=3cm,求点P 到AB的距离练习二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完全重合B、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C、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至少有一条D、线段是轴对称图形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A、直线B、线段C、射线D、以上都有可能3、下面各组点关于y轴对称的是()A、(0,10)与(0,-10)B、(-3,-2)与(3,-2)C、(-3,-2)与(3,2)D、(-3,-2)与(-3,2)二、作图题1、如图所示,作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A'B'C'。

2、如图,已知点M、N和∠AOB,求作一点P,使P到点M、N的距离相等,且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AMN参考答案练习一一、填空题1、能够互相重合,轴对称图形,对称轴2、另一个图形,对称轴3、垂直于,垂直平分线二、选择题1、D2、D3、D三、解决问题∵BD垂直平分线段AC∴BD为AC的中垂线∴AB=AC过点P做PF⊥AB,垂足为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