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今天我们要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㈡观察模型,具体分析

1、多媒体展示

(教师指着屏幕中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认识长方

体的面和棱,然后提出问题。)

师:长方全的棱是怎样形成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师:从上面看,这条棱是上面长方形的一条长边,从侧面看,它又是侧面长方形的一条长边,那么是不是一条棱就等于两条边呢?

(活动课件展示)

生:不是,这两条边是重合的,它已就成了一条。

师:那么谁能分析一下,长方体的顶点是怎么回事?

(活动课件展示)

生:它是三条棱相交形成的一个点。

【在具体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利用多媒体活动课件,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形成,用生动的表象为学生的空间观察的形成建立感性经验。】

2、探索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特征。

师:下面你们把准备好的长方体拿出来,同桌共同探讨探讨,看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你也可以摸一摸,体会一下。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学生每回答完一个特点,教师即如下提问。)师:你能把它写到黑板上吗?(让学生自己板书)

师:再拿出你的正方体观察一下,正方体的情况是怎样的?

(同样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这时教师表达的方式有所变化,避免语言单调。)

3、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师:通过学习,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什么异同?

(学生有的结合板书回答,有的拿着模型回答。)

师:因为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它符合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特点,同时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也都相等,符合“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特点,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是一种包含关系。

4、探讨长、宽、高的含义。

师:通过读课本,你们知道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了吗?谁来指一指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到屏幕前指出)

师;假如老师把定义中的“长度”(课件闪烁显示)两字去掉,你们说行不行?为什么?(此时学生一时搞不清楚,教师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组织讨论是最有效的措施,而且讨论中学生还会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探讨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时,我抓住“长度”二字是否可以去掉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中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形”和“量”的理解。】

生:因为长、宽、高可以用具体的数来表示,它是一种数量,而三条棱是三条线,是一种图形,所以不能去掉。

(教师指多名学生回答,这是一个数和量的问题,学生开始回答得不准确,教师又让他们讨论,才统一了认识,但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或鼓励。)

㈢实践体验,深化认识

1、动手操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萝卜和小刀,你能把萝卜切成一个长方体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切长方体,教师现场指导。)

师:你切的长方体是不是也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数数看?

(学生数)

师:你还能把这个长方体切成近似的正方体吗?

(学生动手切,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和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