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裂隙灯显微镜的投照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的常用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的常用方法活体显微镜使用方法裂隙灯显微镜一定要在暗室内使用,才能有良好的对比度。
显微镜的倍率以尽可能采用低倍为原则,因为低倍的物象清晰而鲜明,视野大;倍数越高,物象越显得灰糊,视野越小。
鉴于检查各组织各部位的目的要求不同,就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检查方法,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检查方法,才能得心应手地将不同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或连续应用。
裂隙灯显微镜的常用方法归纳为如下六种:1.弥漫照明法照明系统是斜向投射,将裂隙充分开大,此即弥漫照明法。
在检查眼睑、结膜、巩膜等组织时都需采用此法。
有时也可采用此法对眼前部组织进行迅速的初步检查,见有病变后,再换用其他方法研究详情。
2.直接照明法直接照明法又称直接焦点照明法,为最常用的照明法,也是其他照明法的基础,必须熟练使用此种照明法后才能练习其他照明法。
此法的基本要领是:灯光焦点与显微镜焦点合一。
首先将显微镜焦点精确地对准角膜表层,裂隙灯从右侧或左侧呈斜向投射,灯臂与镜臂的夹角不宜太小,以40~65°为宜。
裂隙光的焦点是否与显微镜焦点一致,可用下法测知:裂隙关至最最狭的程度,用显微镜观察角膜表层处裂隙光,若二者焦点合一时,即能将泪液层、上皮层、前弹性层等区分。
显微镜与裂隙灯焦点合一,是直接照明法的重要关键。
强光照射到眼组织上时,光线呈反射、折射及散射,此需视组织透明度等特性而不同。
当强光投射在不透明的巩膜上时,大部分光线被反射、散射及吸收,故见一个境界清楚的照亮区。
若强光投射到较为透明的屈光介质,情况就显然不同。
角膜、晶体、玻璃体、视网膜、结膜等虽然称为透明组织,事实上它们不是绝对透明的,组织中细微构造的屈光指数与透明度并非一致,故部分光线在组织表面或内部产生反射,此种反射光线的现象即使在同一组织中也非一律,因此光线透过这些所谓透明的组织时,出现灰蓝色的切面。
这种光学切面纵然不能象一般病理组织学切片那样显示各个细胞的改变,但是从光学切面中可以了解病变的深浅层次、各层组织的细微改变、组织的弯曲度及厚薄程度,所有这些资料在临床上是极重要的。
裂隙灯显微镜常见的检查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常见的检查方法大家都知道在眼睛健康检查中,裂隙灯显微镜是一个仪器,它可以帮忙我们清楚地看到角膜、结膜、前房、晶体等眼表的异物,假如进入眼内也可以检查到穿通孔。
裂隙灯显微镜很好的把裂隙灯和显微镜的功能结合起来,帮我们有效了解眼睛各部位的健康情形。
裂隙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有多种,更换不同的附件,更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下面我们介绍常见的几种检查方法。
1、弥散光线照射法;照射方式是裂隙灯显微镜照明系统从较大角度斜向投射,同时将裂隙充分开大,广泛照射,加毛玻璃用低倍显微镜进行察看。
一般光线照明时,若加上毛玻璃,因光线较暗,不易察看细小病变,而用裂隙照明光,光线高度集中,因光线太强,不可持续较长时间。
所以可先加毛玻璃,然后再用集中光线,而尽量缩短集中光线照射的时间。
2、角膜缘分光照射法:此方法利用光线通过透亮组织的屈折现象以察看角膜上的不透亮体。
照射方法:将裂隙光由斜向直接照在角巩膜缘上,利用角膜的透亮性,光线在角膜缘内全反射,裂隙灯显微镜的焦点聚于角膜处进行察看。
3、直接焦点照射法;本法又称斜照法,为一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的基础,其它检查法均由此法演化而成。
照射方式:裂隙照明系统取侧方45度位置,裂隙灯显微镜正观察看。
本法是将光线的焦点调整到与裂隙灯显微镜的焦点一致,然后进行察看。
4、后部反光照射法;此法是借后方反射光线比检查眼的组织,对焦方法与直接焦点照明法基本相同。
检查时将照明光线聚焦于被检者组织后方的不透亮组织或反光面上,而裂隙灯显微镜的聚焦点调整在被察看的组织上,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查角膜及晶状体的病变。
5、镜面反光带照射法;此法是利用照射光线在角膜或晶状体表现所形成的表面反光区,与直接焦点照射法的平行六面体重合,借该反区光度的加强而检查该处组织。
此时被照射的反光带光辉夺目,恰似反光的镜面。
操作方法如下:当裂隙灯显微镜照明光线自颞侧照射在角膜上时,在角膜鼻侧显现一光学六面体,颞侧显现一小的长方形极亮的反光区。
裂隙灯操作方法

裂隙灯检查仪操作参考方法一、主要操作方法简介(1)拍晶体前囊正面:宽裂隙看晶体前囊表面,裂隙宽度不要超过瞳孔(太宽时角膜有反光,避不开,影响拍摄清晰度);照明角度20度左右,让角膜反光避开瞳孔,让瞳孔里的晶体像清晰,亮度根据你选择的倍率(原则是倍率大,亮度就会强)和结合实际情况调节。
(2)拍晶体前囊侧面:窄裂隙看晶体前囊层次,裂隙灯关小,亮度开大,照明臂角度30度以内,图像焦点放在晶体前囊上,看清前囊分两层或白内障混浊的位置及大小,如下图:(3)拍晶体后囊:需用窄裂隙拍摄。
注意:1)需要散瞳才能拍到清晰的效果;2)裂隙大小根据后囊混浊情况,实时看到的效果调整,裂隙不能太大,太大后囊切不进去;3)照明角度在30度以内,根据需要看到后囊效果略微调整。
如下图:(4)拍晶体:用后映照法拍摄1)需要散瞳才能拍到清晰的效果;2)用裂隙光照在瞳孔与虹膜边界处,照明臂角度小于20度,利用视网膜反光看晶体。
如下图:(5)利用角膜反光拍晶体:用裂隙光照去切晶体,将裂隙的反光点放在角膜上,利用角膜的反光看晶体。
(6)拍前房闪辉1}裂隙的孔径选3mm,裂隙宽度2mm左右;2)照明臂角度45度左右,患者注视灯光照射方向,灯亮度开到最大;3)成像焦点放在角膜与晶体中间。
如下图:(7)拍玻璃体能看到三分之一1)患者需要散瞳;2)用窄裂隙2mm左右根据效果略微调整,照明角度30度以内,灯亮度最大;3)裂隙灯光先切到晶体前囊,再向里推为晶体后囊,再向里推为玻璃体;4)成像焦点对在玻璃体上。
如下图:(8)拍视网膜1)患者需要散瞳;2)需要配眼底镜、三面镜或前置镜才能看到眼底;3)眼底镜与三面镜都是接触式,患者配合较困难,看到的范围小;4)前置镜是非接触式,患者配合较容易,看到的范围大;5)用窄裂隙2mm左右根据效果略微调整,照明臂20度左右,照明臂的位置根据实时效果左右改变,裂隙光亮度调二档,根据实时效果与病人的配合情况调整亮度,达到最佳效果。
使用裂隙灯显微镜的投照方法

中至高倍
低至中度
角膜上皮微囊、微泡等。
背面投照
光源投照于显微镜焦点后方的虹膜上,利用组织被投照光照亮后发出的弥散反光从背面照亮观察目标
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根据需要调整
中至高倍
低至中度
直接观察法:观察目标以照亮的虹膜为背景用于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等异物;
间接观察法:以照亮的虹膜旁侧的暗区为背景观察角膜浸润、角膜基质的水肿、皱纹和CL表面的沉淀物。
使用裂隙灯显微镜的投照方法
方法
投照光源上
投照与观察角度
裂隙宽度
放大程度
投照亮度
观察内容
弥散投照
毛面滤光镜
30°~50°
宽大
低或中倍
中至高度
外眼各部位:眼睑、睑缘、睫毛,球结膜、睑结膜、泪小点、泪液、角膜、角巩膜缘、前层虹膜、瞳孔和部分晶体、CL配适评估。
直接投照
光源焦点与显微镜焦点在同一观察部位
30°~50°
镜面反射投照
显微镜焦点落于光点在角膜表面的反光区上,利用光线照亮的界面必然会发生全反射的原理,当角膜前后表面组织密度稍不均匀时既可在镜面的反光中反映出来
被检眼的眼轴与投照光的夹角和与显微镜观察轴的夹角相等或60°夹角
~2.0mm
中至高倍
中至高度
角膜内皮细胞的病理改变和泪液层的质量。
全内反射投照
光源集中投照角膜边缘,光线通过反复折射在角巩膜缘形成一个光环,显微镜焦点落在角膜中央至另一侧
可调整
~2.0mm
中至高倍
中至高度
观察基质层水肿、皱纹,角膜疤痕、异物和浸润等,或观察镜片的不透明沉淀物。
滤光投照
钴蓝光加毛面滤光镜在物镜加覆黄色滤光镜用1%荧光素钠轻涂结膜囊
第六节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

第六节裂隙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由光源投射系统和光学放大系统组成,为眼科常用的光学仪器。
在光照下,放大10~16倍,不仅能使表浅的病变观察得十分清楚,并且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度和宽窄,做成光线切面,使深部组织的微小病变也能清楚地显示出来。
在双目显微镜的放大下,目标有立体感,增加了检查的精确性。
检查在暗室进行。
首先调整患者的坐位,让患者的颏部搁在托架上,前额与托架上面的固定器紧贴,调节颏部托架的高低,使睑裂和显微镜相一致。
双眼要自然睁开,向前平视。
开机,光源投射方向一般与显微镜观察方向呈30~50°角,灯光从颞侧射入,对准眼睑测试。
光线越窄,切面越细,层次越分明。
反之,光线越宽,局部照明度虽然增强了,但层次反而不及细的裂隙光带清楚。
此时,检查者一手前后移动裂隙灯显微镜手柄,使裂隙灯显微镜光线聚焦在检查部位,一手调节裂隙灯显微镜光线的长度及宽窄,使检查部位,特别是角膜上出现清晰的光学六面体,以后,继续移动裂隙灯显微镜的手柄,可以进一步检查前房、虹膜、晶状体、及前部1/3玻璃体,如需检查周边部晶状体及其他玻璃体,或眼底,应事先将瞳孔充分放大,光源与显微镜的角度应降至30°以下,显微镜随焦点自前向后移动,可以加用前置镜或三面镜,光线射入角应减少至5~13°或更小。
应用不同颜色的光线,可以用于不同的检查项目。
最后关机。
裂隙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裂隙灯显微镜一、裂隙灯显微镜的作用:1)清楚地观察眼睑、结膜、巩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及玻璃体前1/3等眼前段组织的病变情况;2)配以附件,如:平凹前置镜、眼底捡查用接触镜、三面镜和前房角镜等,可对眼底、前房角等部位精细检查。
二、基本步骤:1)开关;2)调屈光;3)调瞳距;4)调位置至像最清晰;5)调裂隙。
三、使用前仪器的调整和准备1)被检者:坐位舒适,头部固定于颌托和额靠上,通过调节台面高度、头架上下调节和调节仪器高度,使裂隙像上下位置适中。
注意:调整后被检眼外毗部与头架侧方的刻线记号“一”对齐;通过操纵手柄和操纵杆调整仪器的左右和前后位置,以保证裂隙像位置正确且可清晰观察。
注意:操纵手柄为粗调焦用,操纵扦为精细调焦用,它可以使裂隙像清晰地出现在患眼需要观察的不同深浅的部位。
调节时应先祖调焦,再细调焦;转动手轮,可改变裂隙宽窄:改变裂隙照明系统和双目立体显微镜系统的夹角,也可用此手轮作拉手;裂隙长短用转动光圈进行调节;旋紧螺钉可固定裂腺照明系统和双目立体显微镜系统;注视灯可左右旋180o,并可上下、远近自由选用,需要时令患眼注视目标方向,检查前应考虑是否用散瞳药,因为检查前房和虹膜,在散瞳后不便观察,而检查晶状体,玻璃体和眼底则必须散瞳。
四、主要的检查方法裂隙灯显微镜有多种使用方法,加上必要的附件,使用范围更可扩展。
裂隙灯显微镜应在暗室中使用。
在使用时,一般使照明光线来自颞侧,与显微镜成40o夹角。
在照射不同部位和深度的结构时,如前房角、玻璃体或眼底等,则需要改变夹角,有时也可使患者转动眼球协助之。
常使被检者注视视标,或嘱其注视显微镜,但不应使患者向光线注视。
在检查时,检查者两肘固定在检查台上,左手用以调整裂隙灯的位置,右手用以调节裂隙照明系统与显微镜的共同转动把柄或显微镜的精细调节螺旋。
在必要时可用左手轻轻撑开被检眼。
通常先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此时所见物像清晰,视野较大,当决定详查其中某部位时,再用较高倍数,使物像增大,但视野变小。
裂隙灯显微镜操作使用流程

裂隙灯显微镜操作使用流程
操作流程
1.接通电源并调节升降台适当高度。
2.把光斑直径调至合适大小,裂隙旋扭不能为“0”
合上电源,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到“ON”。
3.察看裂隙灯是否灯亮,上下升降是否灵敏。
4.按不同就诊病人调节裂隙灯升降机高度及灯光亮度。
5.正确对焦眼睛被检部位,进行观察诊断。
6.检查结束后将各开关关闭,最后断开电源。
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触电、夹伤等事故。
2.发现电源线有裸露情况时,必须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科相关人员到场察看
3.裂隙灯灯泡不够明亮时必须及时更换。
4.擦拭物镜、目镜必须用规定的擦镜纸擦拭。
5.反光镜如有灰尘必须第一时间擦掉,以免影响检查。
6.定期检查电路系统是否连接良好。
7.每周清洁消毒裂隙灯显微镜机身。
眼科设备操作规程

眼科设备操作规程一、裂隙灯显微镜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的电源、灯泡、目镜、物镜等部件是否正常。
2、调整座椅高度,使患者舒适地坐在裂隙灯前。
3、清洁患者眼部周围的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
(二)操作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调节亮度和裂隙宽度。
2、让患者将下颌放在下颌托上,额头紧贴额带,调整眼位,使其与显微镜的光轴对齐。
3、先从低倍目镜开始观察,逐渐切换到高倍目镜,依次检查眼睑、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等部位。
4、观察时,缓慢移动裂隙灯的照明系统和观察系统,改变角度和焦点,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5、对于需要详细检查的部位,可以使用附加的特殊镜片,如前置镜、三面镜等。
(三)操作后处理1、关闭电源开关,整理好仪器的线缆。
2、用清洁布擦拭仪器表面,保持清洁。
二、眼压计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眼压计的指针是否归零,探头是否清洁。
2、向患者解释测量眼压的目的和过程,消除其紧张情绪。
(二)操作步骤1、让患者坐在眼压计前,头部固定,双眼自然平视。
2、滴表面麻醉眼药水,如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
3、选择合适的测量探头,一般常用的有 Goldmann 眼压计探头和非接触式眼压计探头。
4、对于 Goldmann 眼压计,将探头轻轻接触角膜中央,读取指针所指的数值。
对于非接触式眼压计,按照仪器的指示操作,仪器会自动测量并显示眼压值。
5、测量时,一般需要测量多次,取平均值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三)操作后处理1、告知患者测量结果,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2、清洁眼压计的探头,消毒备用。
三、眼底镜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眼底镜的电源、灯泡、镜头等是否正常。
2、调整眼底镜的亮度和焦距。
(二)操作步骤1、让患者在暗室中坐好,眼睛平视前方。
2、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右手持眼底镜,用右眼观察患者的右眼,左手持眼底镜,用左眼观察患者的左眼。
3、从距离患者眼睛约 20cm 处开始,逐渐靠近患者的眼睛,同时通过调节眼底镜的屈光度和光圈大小,观察眼底的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被投照光
照亮后发出
的弥散反光
从背面照亮
观察目标
xx焦点
落于光点在镜面反射投照角膜表面的
反光区上,
利用光线照
亮的界面必
然会发生全
反射的原
理,当角膜
前后表面组被检眼
的眼轴
与投照
光的夹
角和与
显微镜
观察轴
的夹角
相等或
60°夹角1.5~2.0mm中至角膜内皮细胞的病理改变和泪液
层的质量。
高倍高度
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需
在镜面的反
光中反映出来光源集中投
照角膜边全内反射
投缘,光线通
过反复折射
在角巩膜缘
形成一个光
环,显微镜
膜中央至另
一侧
钴蓝光加毛滤光投照面滤光镜在
物镜加覆黄
色滤光镜用
1%荧光素
钠轻涂结膜
囊30°~50°宽大低至中至角结膜损伤染色的形态和深度及
RGP的配适评估。
可调整1.5~2.0mm中至
高倍高度观察基质层水肿、皱纹,角膜疤痕、异物和浸润等,或观察镜片
部位30°~50°圆锥光束xx
0.2~1.5mm高倍高度膜弧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创伤的深度和异物的位置。宽裂隙可用于观察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内皮层的病变;镜片异物和沉淀物以及镜片松紧度、移动度。圆
锥光束观察房闪。
光源投射呈间接
投微镜焦点的
旁侧借在组
织内的分散
线观察目标
光源投照于
xx焦点背面投照后方的虹膜
使用裂隙灯
方法弥散投照毛面滤光镜30°~50°宽大低或中至
投照与
投照光源上观察角
度裂隙宽度放大投照
观察内容
程度亮度
外眼各部位:
眼睑、睑缘、睫毛,球结膜、睑结膜、泪小点、泪液、孔和部分晶体、CL配适评估。
窄裂隙称为光切片可用于观察角中倍高度角膜、角巩膜缘、前层虹膜、瞳直接投
照光源焦点与
xx焦点
在同一观察
的不透明沉淀物。
照焦点落在角
中倍高度
要进行
调整根据需要
调整中至低至直接观察法:
观察目标以照亮的虹膜为背景用于观察角膜新生血
管等异物;间接观察法:
以照亮的虹膜旁侧的暗区为背景观察角膜浸润、角
膜基质的水肿、皱纹和CL表面的沉淀物。
45°~60°0.2~1.5mm中至低至
高倍中度角膜上皮微囊、微泡等。
照和折射的光
高倍中度
织密度稍不
均匀时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