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美学专业论文-从人文主义视角看美学

合集下载

美学论文范文

美学论文范文

美学论文范文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它探讨的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美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

在西方哲学史上,美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篇关于美学的论文范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论文题目美学的本质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美学的本质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

首先,本文对美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指出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它探讨的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其次,本文分析了美学的本质,认为美学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审美经验,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最后,本文探讨了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指出当代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美的思考和感悟,从而促进人类的审美教育和文化交流。

论文正文第一部分美学的概念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它探讨的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文学、音乐、建筑、雕塑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和文化现象。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

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价值等方面。

美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哲学中,美学被视为一种哲学学科,它探讨的是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

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中,美被定义为一种感性的经验,是人类对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在康德的美学理论中,美被定义为一种纯粹的感性经验,是人类对于感性世界的理解和评价。

第二部分美学的本质美学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审美经验,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美学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美学是一种感性经验美学是一种感性经验,它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美学的感性特征在于它是一种直接的、非概念化的经验,是人类对于事物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美学的感性特征使得它具有直观性和情感性,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2. 美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美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学概念的介绍和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观点的分析,探讨了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然后,分析了美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接下来,论述了美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以及它们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本文探讨了美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引言美学作为一门研究艺术、美和审美的学科,对于人类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不仅关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还关注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

本文将介绍美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观点,深入探讨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1. 美学的起源和发展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人们开始关注美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美的定义。

此后,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涉及到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价值等问题。

2. 美学的定义和相关学科美学是研究艺术、美和审美的学科,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评判和解读。

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相比,美学关注的是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以及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体验。

3. 美学中的核心概念: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在美学领域中,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被认为是两个核心概念。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观赏艺术品或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它涉及到感觉、感知、情感和思维等多个层面。

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涉及到作品的美感、创意、技巧和表现等方面。

4. 美学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美学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欣赏和批评上。

艺术家通过运用美学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作品。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可以通过审美经验来感受艺术家的创意和情感表达。

美学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美食、时尚、建筑等,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

5. 美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在当代社会,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首先,美学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帮助人们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美学原理论文

美学原理论文

美学原理论文
美学原理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理论论文涉及许多不同的主题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美学原理理论文的主题:
1. 美的定义和特征:这篇论文探讨了美的概念、定义和特征。

它可以研究人们对美的共同认知和审美标准的多样性。

2. 美的哲学基础:这篇论文研究美的哲学基础,探讨美的本质和存在。

它可以涉及到美的形而上学思考和美学的本体论问题。

3. 美的经验和感知:这篇论文探讨人们对美的经验和感知。

它可以研究美的感知过程、美的审美体验和美感的形成。

4. 美学价值和评价:这篇论文研究美的价值和评价标准。

它可以讨论艺术作品和美学对象的评价标准,以及美的价值和意义的多样性。

5. 美的社会和文化影响:这篇论文研究美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它可以探讨美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美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和解读。

6. 美学教育和批评:这篇论文探讨美学教育和批评。

它可以研究美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以及美学批评对艺术作品和美学理论的影响。

这些主题只是一些可能的例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来选择合适的美学原理理论论文主题。

大学生美学论文

大学生美学论文

大学生美学论文大学生美学论文美学是对美的研究与探索,它涉及到人类感性与理性的交织,穿越人类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被认为是一门深邃而复杂的学科。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群,有着无限的美学想象空间和实践创意,他们如何理解与应用美学理论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一、美学概述美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最初被定义为“标准、规格和评价美的学问”,而后又演变成为对于“美、艺术、审美情趣和意象的哲学研究”。

美学讨论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创作原则、审美标准,另外也提出了美的分类、艺术作品的构成等问题。

从种类来说,可以分为艺术美学、自然美学、伦理美学和批评美学等。

二、大学生美学思考1、认识美学理论的重要性大学生依据自身的课程和生活经验,可以通过对于美学概念的探索,了解人类对于美的看法。

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应用美学理论解析和深入研究当代的文化现象和艺术作品。

比方说,在观赏电影或者听音乐等艺术领域时,利用所学的美学理论,深入挖掘其细节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价值。

2、创意实践中的美学应用在具体实践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创作来验证美学理论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设计作品时,颜色、比例、形状等都与美学紧密相连。

此外,漫画、平面设计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尝试运用美学理论,探索艺术创作领域中的各类美学创新。

3、对于文化语境的理解和重塑美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本质和形式也会受制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大学生可以通过美学理论对于文化语境进行解读和重塑。

比如,对于西方经典艺术的研究,可以结合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等因素,探索出更多的人类美学精髓和文化内涵。

三、结语以往人们对于美学的了解往往是因为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感受,但是在当代社会中,应用美学理论早已跨越了艺术领域,扩大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必须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美的认识和应用,建立自己的美学观和审美标准。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内容提要: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角度来建构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学科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无源之水。

要走出困境,美学家们就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美学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理论美学;审美实践;生活美学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学热”退潮以后,关于美学理论创新的话题层出不穷。

有关于美学学科基础的反思,也有关于美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更有关于美学学科体系的反思,最终在90年代演化成为轰轰烈烈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

这些反思和论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理论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学理价值,但是由于这些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远离了大众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实践概念还是生命概念以及生存概念都与大众的美好生活相去甚远,因而我们的美学就不能深入到大众生活之中,不能成为关于大众美好生活的学问。

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相应的审美意识有所觉醒,这正是美学学科大有作为的时候。

基于此,我们呼唤一种立足于建构大众美好生活的美学,一种从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研究广泛存在的生活美学。

一、理论关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当代困境美学作为一门自律的学科的诞生源于德国美学家鲍姆加通《美学》一书的出版。

在美学发展史上,《美学》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己开始执掌门户,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学科问题。

鲍姆加通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相应地应该有三门不同的学科来加以研究。

研究“知”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的学科是伦理学,剩下的“情”也应该有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加以研究,鲍姆加通把研究“情”的学科定义为美学。

在《美学》的开篇中就谈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比是低级的认识能力,但这种较低级的认识能力也必须有专门的一门学问来加以研究,否则感性认识就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原理论文2篇

美学原理论文2篇

美学原理论文美学原理第一篇导言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美术活动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艺术、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以泛指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美学原理,分析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人类对于感知对象的欣赏和审美情感的集合。

美可以存在于自然界的景观、人体的姿势、艺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美的概念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和文化背景不同。

然而,美学研究追求的是寻找普遍适用的美学标准,以增进人类对美的理解和认知。

二、美的特征美具有多个特征,其中包括对称、协调、和谐、尺度、比例、变化、统一等等。

对称是指物体两侧相对称的特征,可以给人带来平衡和和谐的感觉;协调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谐,使整体产生一种统一感;尺度和比例是指物体的大小和比例关系,使人感觉舒适和协调;变化是指元素之间的变化和对比,增添刺激和吸引力;统一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整体性和内在连接,产生整体的和谐感。

三、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本体属性,即使存在于感知对象中的特定属性。

美的价值是指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评价,可以从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等不同的价值观出发。

美学的哲学基础探讨了美的本质和价值的逻辑关系,为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四、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美学在绘画、音乐、舞蹈、电影和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绘画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表达画家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音乐通过音符、节奏和和声等元素,表达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肢体语言和音乐的配合,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意义;电影通过摄影、剧情和音效等元素,表达导演的艺术观点和主题;文学通过文字的修辞、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元素,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美学在这些艺术形式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结论美学作为研究美的学科,深入探讨了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并在不同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谈谈对美学的认识500字作文

谈谈对美学的认识500字作文

谈谈对美学的认识500字作文英文回答:Aesthetics is the study of beauty and the principles that guide our percep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it. It explores the nature of art, taste, and the criteria we use to evaluate and judge objects and experiences. As an individual, my understanding of aesthetics is shaped by my personal experience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exposure to various forms of art and design.To me, aesthetics is not just about visual beauty, but also about the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impact that an object or experience has on us. It is about how something makes us feel, think, and engage with the world around us. For example, a beautifully designed building can evoke a sense of awe and admiration, while a piece of music canstir up deep emotions and memories.In addition, aesthetics is closely tied to our sense oftaste and preferences. What one person finds beautiful, another may not. This subjective aspect of aesthetics makes it a fascinating and diverse field of study. It allows for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perspectives, and encourages creativity and individual expression. For instance, some people may prefer abstract art that challenges traditional notions of beauty, while others may appreciate realistic paintings that capture the essence of a subject.Furthermore, aesthetics is not limited to the realm of art alone. It can be found in everyday objects and experiences as well. From the design of a smartphone to the layout of a park, aesthetics plays a role in shaping our interactions with the world. It affects our choices and decisions, and influences our overall well-being. For instance, a well-designed and aesthetically pleasing workspace can enhance productivity and creativity, while a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can provide a sense of tranquility and relaxation.In conclusion, aesthetics is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 that encompasses the study of beauty, taste, and theprinciples that guide our perception and appreciation ofart and design. It is a subjective and diverse field thatis influenced by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esthetics is not limited to the realm of art alone, but can be found in everyday objects and experiences. It shapes our emotions, thoughts,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world, an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overall well-being.中文回答:美学是研究美和指导我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文主义视角看美学摘要:人文主义对人的价值和意义高度肯定,旨在对人的人文关怀,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的内在世界为基础的人文世界。

美学是以人的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属于人文科学,与人文科学有着许多相似共通之处,,从人文主义的视角看待美学,有助于发现其对于人性的完满和精神的自由和解放有着重要作用,进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的和谐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人文主义;人的价值;美学;境界一.人文主义1. 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指特定历史时期内的一种精神状态或价值观,其内容是如何看待人本身的意义,在其现实的层面上,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社会制度等等间的关系。

从根本宗旨的角度来说,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文化理念,它把人本身的价值放在一切价值的优先地位上。

[1]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世界,这里所说的世界不是实体意义上的,而是一种思维的抽象,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概念。

人文世界是一个以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为基础,以文化传统为载体的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是人的主观世界或内心世界与客观化的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交往过程,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文化和传统的不断解读、表达和重构的过程。

[1]人文科学既承认人的内在世界,承认人的内在世界具有精神性、价值性,肯定人的内心有着一个内涵丰富的价值世界、理想世界;但同时也认为,人的内在世界有其生物学和社会学根据。

[2]人文科学的主要原则有:目的论原则,即把人本身当作目的;可能性原则,即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去发掘人的潜在价值;自由与责任统一的原则,即每个人都有建立在理性、责任基础上的意志自由;文化多样性原则,即以包容的心态尊重、学习多样的文化;人文研究的原创性与普遍性统一的原则,即个人的人文追求应该上升为普遍的文化价值原则。

[1]2. 人文科学的意义作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地位同等重要的人文科学,又不同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其最主要的精神品性和文化意义,就是其人文关怀或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基本追求,就是使自然人性化、使人自身人性化、使社会人性化。

[2]首先,人文科学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把人本身的价值放在一切价值的优先地位上。

但与人类中心论有本质区别,这也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

在自然科学领域,自然被当作外在于人的客观对象,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了解自然、改造自然,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的生存服务。

而人文科学旨在培养一种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不仅是对人类自身的,也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怀,使在科学技术那里冰冷的、对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改善。

其次,人文科学在实现人的内在世界的和谐、培养完满人性的教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人文科学有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和思想倾向,它着眼于发掘人的潜能,对人的社会生活的价值基础做出超验的理解和批判,从总体意义上探索人、人性,探寻人生、世界的终极意义。

由此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所,并实现人性的和谐和完善,最终实现对人生的整体、内在意义的明了,使人回归精神家园。

人文科学所蕴涵和张扬的超验的价值和信念,无疑为当代教育确立了根本的人性和文化的方向。

[3]最后,人文科学在维护社会乃至世界和平中扮演重要角色。

与人文科学在实现人的内在世界的和谐、培养完满人性的作用相承接。

社会、世界由无数个个体组成,人文科学不仅给个人以安身立命的存在依据,也给社会提供价值的依据和尺度。

[2]个人人性完满、内在世界和谐安宁,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和谐起着促进作用。

此外,世界的和谐不意味着世界的同一,每个个体既有其特殊化的个性,也具有人类的普遍价值。

按照人文精神的原则,既要尊重个性的自由、文化的多样性,又要培育公共理性,实现各文化的交流促进、和平共生。

3. 从人文主义视角看美学的可能性从人文主义的视角来看美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首先,从学科性质的角度来说,人文科学,在现时代,已经演化为由语文学、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学科所组成的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其研究对象是人文世界,主要包括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化的文化传统两部分[3]。

而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第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归结起来就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和情趣的人生,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第二,美学研究人的生活世界,而人的生活世界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因此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由于研究对象的相似性和重合性,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4]其次,从学科意义的角度来说,美学等人文科学都旨在培养完满的人性,探求人生的终极意义。

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社会的存在物,而且是意识的存在物。

人是有灵魂的动物,人的生活不仅是生存本身,还有其精神需求。

美学的终极目标就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

在学科意义上,美学与人文科学具有一致性。

美学与人文科学在研究对象与学科意义上的一致性,使得从人文主义的视角看待美学成为可能。

并且,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下属学科,作为一门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有密切关系的交叉学科,将美学置于人文科学的大环境中来研究美学、讨论美学,将更有利于美学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文化内涵的意义的发展。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美学界多数人赞同把美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性的需求;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4]审美主体、审美意象、审美境界是审美活动中的几个关键要素。

1.审美主体在人文主义那里,人的价值具有主体性地位,人不仅是手段,人作为目的本身,其价值摆在一切价值之上。

审美活动中亦是如此,美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实体性的属性,而是需要人的意识去唤醒、照亮的。

审美活动离不开人。

没有人的存在,事物将处在永恒的寂静中,世界也处于默默无闻状态。

因世界有了人的存在,万事万物才明朗起来,由于人的无功利的审美活动,万事万物才有了成其为美的可能性。

就如柳宗元说的那样“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萨特也说“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顾,它就失去了见证者,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状态之中”。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展开说来,首先,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4]人文主义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体现在它鼓励个体的原创性文化追求,发掘人的价值的可能性和潜在性。

美学也是如此,除了文艺创作本身,对文艺作品的诠释也带有创造性。

再者,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4]人文主义在公共理性的基础之上保护个体的生活方式,对个体的生命价值给予充分关怀。

在美学领域,对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不同人有不同的审美体验,正是那句俗语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最后,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美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

[4]人文科学的基本方法是理解的方法,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多样性的文化,美学也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美也采取包容的态度,力求进入对象内部之中,以体验的方式来了解和学习。

2.审美意象审美对象就是意象世界,即所谓广义的美。

首先,这里说的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不是即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一个情景交融的世界。

[4]在人文主义那里,虽然重视人的价值意义,但也不是像人类中心论那样把人作为绝对的改造征服自然的主体,而是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

同样,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客体不是完全的对象化的主客二分的关系,而是主体与客体在审美的过程甚至是瞬间,相互融合,打破主客二分的界限,主体融个人的情感入景物,客体的美在人的审美观照中涌现出来。

具体到审美领域来说,自然美和艺术美是两个主要的审美的领域。

其中,文学、艺术作品因其是人力所创作的,比较容易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如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主义思潮蓬勃发展的典型时期,人的价值高扬,用以反抗中世纪时的神道主义。

在美学上,表现为诗歌、绘画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表达,人不再是带着原罪的向上帝求取庇护的弱者,文学艺术家高度赞颂人体之美、人性之美。

再如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济慈等诗人,追求自由、平等、真爱,在对人生的不断探索中,以更深刻、更包容的心境表达对生活和人性的感悟,将人文主义的精神同诗歌完美结合起来。

[5]从审美意象的性质和审美领域来看,美学中所表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整个时代人文主义的发展程度具有一致性。

3.审美境界审美境界,或者说是通过审美实现的圆融的人生境界,是消解了“我”与“非我”的分别的境界,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是一种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人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解放,这种自由和解放使人得到一种欢乐,一种享受,它使人回到万物一体的精神家园,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

[4]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怀不只体现在现实世界的层面上,还有一种超验的欣赏,通过哲学、美学等学科,提高人的精神品质。

超越于现实物质世界,对人的终极存在方式,对人的存在自由境界的人文关怀。

同样,美学不仅关注审美活动这一客观过程本身,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打破二元对立,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而被照亮、被唤醒,从而构成了一个充满意蕴的意象世界。

而意象世界的生成也并非代表着审美活动的终止,在意象世界的基础上,超越意象世界,不局限于孤立的有限的象,通过意象世界通往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通往人生的自由境界。

通过意象实现的不只是对某个象的观照,更是对大自然或人生整幅图景的观照。

三.美学学科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整个世界的和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人文科学,人文主义精神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

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学在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寻找并试图返回自己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也应承担其应有的使命。

1. 当今世界人的生活现状首先面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的问题。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繁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严重性,并且在全球蔓延开来。

环境污染严重,如水污染、雾霾天气增多;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剧增;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环境变化,如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频发。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越来越趋向对立,人与自然的分裂日益严重,这一切都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再次是人内心精神生活的失落匮乏。

对经济物质建设的过度强调,使整个社会出现了一种重科技轻文化,重物质轻精神的风气,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压倒一切的统治的地位,而精神的生活和追求则被忽视、被冷淡、被挤压、被驱赶。

科技带来财富利益的同时也将一切符号化、程序化了。

在功利心、事业心的支配下,每个人的生活极度紧张,又异常单调乏味,人的内心生活失去平衡,人被从自己的精神家园抛出,失去存在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