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图文

临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图文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操作方法】0.38mlE稀释液+20μl血→混匀→充池→静置3~5min→计数(低倍镜,两个池,10个大方格)→计算【试剂】伊红-丙酮稀释液、Hinkelman稀释液、乙醇-伊红稀释液、皂素-甘油稀释液、溴甲酚紫稀释液和固绿稀释液等保护剂:乙醇、丙酮、乙二醇。

着色剂:溴甲酚紫、伊红、固绿等。

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E着色物质:碳酸钾、草酸铵。

抗凝剂:柠檬酸钠、EDTA。

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剂:甘油。

【参考值】成人(0.05~0.5)×109/L。

(1)年龄变化:【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1)年龄变化5岁以下儿童约为(0~0.8)×109/L;5~15岁约为(0~0.5)×109/L。

(2)日间变化: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

(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2.增多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

(1)寄生虫病: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钩虫等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2)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等。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0%以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等。

(5)某些恶性肿瘤: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

(6)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暂时性增高。

但猩红热急性期,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ppt课件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ppt课件
• I - Idiopathic HES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N - Neoplasia
–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胃或肺部肿瘤等
• A - Allergies
–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毒素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
• 是以外周血及骨髓中EOS增高,多系统内有EOS浸 润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2020/5/14
常见相关疾病
• CHINA
• C -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等
• H - Helminthic (ie, worm) infections
–寄生虫感染:蠕虫、吸虫
• 男:女=9:1 • 常见于20-50岁,儿童亦有报道
HES诊断标准
(1)血液中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00/µL,持续6 个月以上
(2)缺乏明确的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因 (3)有器官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 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脏病变 • 神经系统受累来自于心脏的栓塞和弥漫性脑病,周
围性神经炎(多发性单神经炎)等。 • 肝、胆道、脾和胃肠道受累 • 呼吸、肾脏、皮肤等也常受累
• 发病机制不清
– 很可能是发病机制不尽相同的一组疾病 – 活化的T细胞产生IL-5,后者具有强大的嗜酸粒细胞趋化和脱颗
粒功能 – 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与EG发病也有关系 – 嗜酸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
临床表现
• 缺乏特异性 • 根据病变部位及浸润程度不同而各异
按浸润程度分类
• 粘膜型
–病变主要累及胃肠粘膜。可有过敏性病史和较高的血 IgE浓度,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下 降和腰背痛,病变严重时可有胃肠道蛋白丢失、贫血、 吸收不良等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ppt课件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ppt课件
导致贫血、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体重下降及腹泻等 2. 肌层型:病变主要累及肌层,占总病例的13%~ 70%,临床表现为梗阻,
偶有胃肠道出血和瘘管形成
9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3.浆膜型:病变主要累及浆膜层,占总病例的13%~ 40%,其临床表现为腹痛, 且常伴有腹膜炎、腹水和腺体病。 病理检查:嗜酸粒细胞在胃、十二指肠及回肠高于20~30个/HP,结肠高于 20~50个/HP
5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
治疗: EE 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对 EE 的治 疗还缺乏广泛的临床研究资料,目前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调整饮食和类固醇 激素治疗。[4] 预后 EoE为慢性良性病变,愈后较好,但易复发。
6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流行病学 1. EG是一种少见病,呈增高趋势 2.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发生年龄在20至50岁,最多见20至30岁的年轻人 3.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5]
10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Talley提出的EG诊断标准 (1)有胃肠道症状 (2)病理活检证实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存在EOS 浸润 (3)除外寄生虫感染和其他引起胃肠道EOS增多的疾病 。
11
EoE和EG联系
病因学 1.病因不明确 2.大多数患者是由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炎症 3.过敏性疾病的遗传因素:个人和家族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或荨麻疹病史 4.食物过敏:牛奶、蛋类、羊肉、海鲜、特殊食物等血中sIgE水平增高,并伴有 相应美症状 5.药物:如磺安、痢特灵和消炎痛等诱发
2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
EoE的发病中的过敏 原,由于IgE和非IgE联合介导的变态反应(Ⅰ型、Ⅳ型),但以非IgE介导的Ⅳ 型变态反应为主。 EoE是一种Th2介导的免疫反应(Ⅳ型变态反应) [7] Th2细胞因子产物(IL-5、IL-13)及嗜酸性粒细胞效应因子均在EoE发病机制中起 关键因素[5]

11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2012课件

11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2012课件

诊断标准
持续6个月以上的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1500/mm3以上)或6个月内死亡; 无明确寄生虫、过敏反应或其它因素引 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基础疾病; 具有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的多脏器 损害的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充血性 心力衰竭、肺纤维化、贫血等。

胸部影像学
X线表现:
常常是非特异性的,表现为局灶性或弥 漫性的间质或肺泡浸润影,其中大部分 肺部浸润影与严重的心衰有关,50%的 患者有胸腔积液。

诊断标准
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 胸部X线片显示非肺段性、周围性肺浸润 影,特别是呈现“肺水肿反向征”; 血、痰和(或)BALF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肺组织活检有以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 胞为主的肺泡炎、肺间质纤维化和嗜酸 性粒细胞脓肿等病理改变。

胸部影像学
X线表现:
50%的病例表现为与胸膜相对的周围的渐 进性的密度增强的磨玻璃样浸润影或气腔 实变阴影,边缘不清,呈非节段性、亚段 和叶的分布,多位于肺外周2/3,而肺门处 较透明,故称为“肺水肿反转形状”或 “肺水肿反向征”,即与肺水肿的蝴蝶形 影相反。

ELD的诊断难点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不高, BALF嗜酸粒 细胞比例明显增高——AEP(误诊为重 症肺炎、COP和急性间质性肺炎)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 BALF嗜 酸粒细胞比例可能仅轻度增高——IHS

ELD的诊断难点
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 特征性的HRCT表现帮助诊断 SPE—短暂的游走性浸润 CEP—广泛的双肺外侧浸润影( “肺水肿 反向征”) ABPA—近端支气管扩张和分支样粘液栓影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病分类
特定原因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ABPA) 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病(bronchocentric granulomatosis ,BG) 寄生虫感染 药物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性血管炎(包括过敏性血管 炎,肉芽肿[Churg-Strauss syndrome CSS])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讲课PPT课件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讲课PPT课件

传递正面信息:向患者传递积 极、乐观的信息,增强其信心
引导患者积极面对:鼓励患者 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疾病
家庭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社会支持:建立患者互助组织,提供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 心理辅导:定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和自我认知 关注心理健康: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
PART FIVE
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体能训练、日常生 活能力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身体功能。
康复治疗:采用物理疗法、按摩、针灸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肌肉 紧张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康复: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 虑和抑郁情绪。
营养康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营养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促进身体康复。
疾病控制情况: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治疗是否有效。 生存期预测:预测患者的生存期,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复发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病情复发的风险,以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并发症预测: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并发症对治疗和康复的影响。
PART FOUR
焦虑和抑郁:由于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不确定性 恐惧和不安:对治疗过程和预后的担忧 孤独感和无助感:与社会的隔离以及缺乏理解和支持 情绪波动和易怒:疾病和治疗副作用导致的情绪不稳定
提供情感支持:关注患者的 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和鼓励
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建立 互信,使其愿意敞开心扉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改变剂量。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科普讲座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科普讲座

化疗:化疗是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 要治疗方式。 骨髓移植:对于部分患者,骨髓移植可 以作为治疗选择。
治疗与护理
支持性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得 到全面的支持性护理。
生活指导与预后
生活指导与预后
生活指导:患者需要合理饮食、适度锻 炼,并减少感染风险等。 预后:治疗方法的进步使得嗜酸性粒细 胞白血病的预后有所改善。及时诊断和 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科 普讲座
目录 白血病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症状与诊断 治疗与护理 生活指导与预后
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概述
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疾病。 分类:白血病根据细胞类型可分为多种 亚型。
白血病概述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白 血病亚型,以异常增生的嗜酸性粒细胞 为特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与 基因突变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生:疾病发展过程 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病症出 现。
症状与诊断
症状与诊断
病症表现: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常 出现发热、疲劳、体重减轻等症状。
诊断方法:可以通过外周血涂片、骨髓 检查等方法进行确诊。

嗜酸性粒细胞PPT课件

嗜酸性粒细胞PPT课件

黏附因子
气道高反应、 黏液分泌增加 血管通透性增加
气道上皮下 纤维细胞增殖
血管内 大量白细胞
气道重塑
气道炎症增加
11
-
粘液分泌过多
哮喘的现代观点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Th2 细胞
粘液栓
抗原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
神经激活
上皮脱落
血管扩张 新血管形

血浆渗出 水肿形成
12
上皮纤维化 感觉神经激活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
临床护理教研室
王 俊 2015、4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用止喘药的药名、使用方法 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掌握哮喘病人的护理诊断、健 康指导。
3、熟悉哮喘的病因。 4、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
讲授主要内容
概述 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病理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计划与实施 护理评价
哮喘急表3性哮发喘急作性时发作病时情病情严严重重程程度的度分的级 分级
临床特点 轻度
中度
重度
危重
气短 体位 讲话方式 精神状态 出汗 呼吸频率 辅助呼吸肌活动 及三凹征 哮鸣音 脉率 奇脉
使用β2激动剂 后PEF预计值
步行、上楼时 可平卧 连续成句 可有焦虑尚安静 常无 轻度增加 常无 散在,呼吸末期
哮喘炎的症现反代应观机点制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Th2 细胞
粘液栓
抗激原活因素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
细胞因子
神经激活
上皮脱落
血管扩张 新血管形

血浆渗出 水肿形成
10
上皮纤维化 感觉神经激活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护理查房PPT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护理查房PPT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 食物选择:瘦肉、鸡蛋、牛奶、蔬菜、水果等 营养补充: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 饮食禁忌: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过敏食物 饮食调整效果评价:观察患者食欲、消化功能、体重变化等指标,评估饮食调 整效果。
心理护理与沟通
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与支持指导
家属参与:鼓励 家属参与患者的 护理和康复过程, 提供支持和帮助
心理支持:为患 者和家属提供心 理支持和安慰, 减轻心理压力
健康教育:向家 属传授疾病知识 和护理技能,提 高家属的护理能 力
家庭环境:指导 家属营造良好的 家庭环境,有利 于患者的康复和 恢复
06
心理护理:关 注患者的心理 状态,提供心 理支持和安慰
沟通技巧:与 患者及其家属 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他们的需
求和期望
情绪调节:帮 助患者调整情 绪,减轻焦虑
和恐惧
健康教育:向 患者及其家属 提供疾病相关 知识,提高他 们的自我管理
能力
心理干预:针 对患者的心理 问题,进行心 理干预和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
护理问题及重点
呼吸困难:评估患者呼吸频 率、深度、节律,监测血氧
饱和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胸痛:评估患者胸痛部位、 性质、持续时间,监测心电

家庭支持:评估患者家庭支 持情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健
康教育
营养状况:评估患者营养状 况,监测体重、血红蛋白
咳嗽、咳痰:评估患者咳嗽 程度、痰液颜色、性质,监
测体温
感染:评估患者感染部位、 程度,监测血常规、C反应
药物治疗与观察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药物,如糖皮质激 素、抗过敏药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损伤蠕虫体。在有寄生虫感染、 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常伴有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
性物质不能发挥作用;三是嗜酸 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等酶类,
破坏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组胺
等活性物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反应性、继发性、克隆性和特发性
一、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1)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 喘、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等。(2)感染:如寄生虫、结核杆菌、衣 原体等。(3)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等。 二、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随某种疾病发生于:(1 )结缔组织 病:类风湿性关节炎、Wegener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2 )肿 瘤:淋巴瘤、各种实体瘤或囊性纤维化。( 3 )内分泌疾病:Addison 病、垂体功能不全等。(4)免疫缺陷病:IgA缺乏症、WiskottAldrich 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5 )间质性肾病。 三、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种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恶 性疾病,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等; 四、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而不能 找出其它确定的病因,被称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 H E S)。
寄生虫分类
1 原生生物: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耐格里属、小哈特曼属、棘阿米巴属阿 米巴、冈比亚锥虫、罗得西锥虫、克氏锥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弓 形虫及肉孢子虫等。 2 无脊椎动物:蠕虫 其中主要有: (1)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 血吸虫、肝片形吸虫、异形类吸虫及横川后殖吸虫等。 (2)线虫:犬弓首蛔虫、泡翼线虫、犬弓首线虫、猫弓首线虫、棘腭口线虫、 猪蛔虫、小兔唇蛔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粪类圆线虫、罗阿丝虫。 及常现丝虫等。 (3)绦虫:猪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多头绦虫及曼氏迭宫 绦虫等。
内,产生了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 IgE。蠕虫经过特异性IgE和C3的 调理作用后,嗜酸性粒细胞可借 助于细胞表现的Fc受体和C3受体
酸性粒细胞可产生前列腺素E使 嗜碱性粒细胞合成释放生物活性 物质的过程受到抑制;二是嗜酸
粘着于蠕虫上,并且利用细胞溶 性粒细胞可吞噬嗜碱性粒细胞所
酶体内所含的过多氧化物酶等酶 排出的颗粒,使其中含有生物活
嗜酸性粒细胞
中文名称: 嗜酸性粒细胞
英文名称: eosinophil
定义: 含嗜酸性颗粒的白细胞。一般认为在抗寄生虫感染及I型超敏 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较弱的吞噬能力、无杀菌作用) ☆限制嗜碱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I型超敏反应
中文名称: I型超敏反应 英文名称: hypersensitivity type I 其他名称: 速发型超敏反应(immediate type 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 (anaphylaxis) 定义: 已免疫(致敏)机体再次接受同样变应原刺激所发生的迅速、强烈的反应。 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IgE类抗体,IgE 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FcεRI结合;相同变应原再次刺激机体,可与效应细胞表面IgE特异性结合 ,触发效应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组胺等活性介质,介导血管扩张、平滑肌收 缩、腺体分泌增加等病理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在对蠕虫的免疫反应中,嗜酸性 粒细胞有重要的作用。这类粒细 胞的细胞膜上分布有免疫球蛋白 Fc片断和补体C3的受体。在已经

当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时,释放 出趋化因子,使嗜酸性粒细胞聚 集到同一局部,并从三个方面限
对这种蠕虫具有免疫性的动物体 制嗜碱性粒细胞的活性:一是嗜
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
主要由一些动物寄生蠕虫的幼虫进入人体所致,人是这些幼虫的转续 宿主,幼虫在人体内大多不能发育至成虫,但可在组织内移行并长期 寄生。致病系由虫体移行造成组织损害以及诱发变态反应而引起。全 身性临床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热、高球蛋白血症等。
诊断要点
①脑病症状存在时间长,无连续性加重或缓解。 ②症状多变,时轻时重,无法定位。 ③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与脑脊液变化相平行。 ④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Definition : more than 10 eosinophils/mm3 in CSF, and/or eosinophils accounting for > 10% CSF leukocytes
Reliable detection of eosinophils in CSF requires cytocentrifuged cell preparations with Wright’s stain or Giemsa stain
Limited number of disease had eosinophils in CSF
Parasite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etiology of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and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is a principal agent
嗜酸性粒细胞
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浅红色,由于其中充满颗 粒,常不易见到细胞质。颗粒呈鲜红色,直径0.5~1.5微米。 核为杆形或分叶形。电镜下,胞质内有较发达的高尔基复 合体,少量线粒体,多量糖原颗粒。颗粒分两型,内含组 胺酶、芳基硫酸脂酶、磷脂酶、酸性磷酸酶、氰化物和不 敏感的过氧化物酶等。嗜酸粒细胞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 杀菌作用
寄生虫性脑部疾病
脑部虫)及虫卵(日本血吸虫)或由原虫的孢子虫囊(肉孢 子虫)、脓肿(溶组织内阿米巴)
脑炎或脑膜脑炎 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锥虫、
自由生活的阿米巴
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 囊虫、广州管线原虫、棘腭口线虫,粪类
圆线虫,弓首线虫,斯氏肺吸虫以及丝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