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合集下载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班级:
姓名: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
要点:
1.了解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试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实验数据与结论:
2.实验结论: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即:u>f时,成像;u<f时,成像;
u>2f时,成像;f<u<2f时,成像。

(2)不论实像,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也越远。

即:u>f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像变;
u<f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像变。

(3)实像总是立的,呈现在光屏上;
而虚像是立的,呈现在光屏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报告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 / 蜡烛 / 凸透镜 / 光屏 / 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40cm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

3、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物距等于30cm, 25cm,20cm,18cm, 15cm,重复步骤2。

4、使物距u=f=10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5、使物距u=5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移动透镜,观察像的变化。

6.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下规律】:
①_____ 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 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②实像都是____ ___(填倒立与正立),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 ___(同侧与两侧);
虚像都是______ _____,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__ ___。

③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成实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准备(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_____像;通过投影仪成、立的像;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虚像由实际光线的会聚而成;实像是的(选填“倒立”或“正立”);实像用光屏承接,虚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带刻度尺的光具座。

(2)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距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实像;物体距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实像。

当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物体必须距离放大镜比较近。

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有关系。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对应关系呢?(3)猜想与假设结合《生活中的透镜》跟小组同学讨论,提出合理的猜想。

①可能与的距离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4)设计实验①物距和像距:物距u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是指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②如图所示,我们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以焦距为参照距离,对物距和像距进行研究。

(5)实验提示①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央位置不动,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处。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经过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的透镜。

对于凸透镜来说,当光线垂直射入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主轴上形成一个焦点F。

当光线平行于主轴射入透镜时,经过折射后会收敛到焦点F上。

根据凸透镜的特性,我们可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材料和仪器:1.凸透镜3.屏幕4.尺子5.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可选)实验步骤:1.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f,并记录下来。

3.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主轴垂直,并拍摄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

4.使用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分析,测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

5.重复步骤3和步骤4,将物体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并记录下成像的相关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1. 物体离透镜的距离(s):25cm2. 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s'):50cm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利用公式1/f=1/s+1/s'来计算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可得:1/f=1/s+1/s'1/f=1/25+1/501/f=3/50f = 50/3 ≈ 16.7cm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的成像距离和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成反比关系,即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增大时,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会减小。

根据公式1/f=1/s+1/s',可以计算得出凸透镜的焦距f,从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明亮以确保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

2.尽量减小误差,例如要保证物体和屏幕的位置调整准确、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准确等。

3.可以使用视频分析软件来测量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和成像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小白板、物体、光屏、光源、尺子、角度测量仪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收敛的透明介质,常用于实际的成像设备中,如相机和显微镜等。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凸透镜来观察物体在成像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主要特点有: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2.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近。

3.成像物距离物体距离凸透镜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物体的倍数成反比。

4.成像镜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小白板上,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和光屏之间保持平行关系。

2.在小白板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置物体,距离凸透镜一定的距离,记录物体的距离、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3.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成像情况,记录成像的位置。

4.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2-3,记录成像的位置。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物体距离和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2.成像物与物体距离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的倍数成反比关系。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验证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原理
由凸透镜形成的映像,其离现实物的距离和倒立物的离现实物的距离
在光学上是等价的,且倒立物又在凸透镜的凸透面的外侧。

凸透镜是一种
定焦透镜,它能够使光线汇聚于其焦点,从而形成明确的映像。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使用了一个两支架装载着两块凸透镜的实验装置,由凸透镜的
凸透面构成凸透镜系统。

此外,另外准备的材料还有一个发光灯、一个白
色屏幕、几块黑纸以及几块纸片。

四、实验过程
1.首先,将实验装置的两支架上的两块凸透镜由大号从小号依次排列,其中凸透镜和凸透面朝向屏幕。

2.然后,用黑纸把灯光从发光灯上补出来的图案遮挡起来,将剩下的
图案投射到屏幕上。

3.最后,用纸片观察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

五、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
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六、结论
我们通过实验,确定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原理。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从而形成不同性质的像。

三、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测量物距记录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

3、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4、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观察光屏上的像,记录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v),并描述像的性质,包括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5、改变物距分别将蜡烛移到不同的位置,重复步骤 3 和 4,记录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 u > 2f |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 u = 2f | v = 2f |倒立、等大、实像|| f < u < 2f |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 u = f |不成像||| u < f ||正立、放大、虚像|六、实验分析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 > 2f)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照相机,通过调整物距和像距来拍摄远处的景物,使其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 = 2f)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v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 u < 2f)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v >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就像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将幻灯片上的图像通过凸透镜放大并投射在屏幕上。

4、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 = f)时,不成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 <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看到放大的虚像。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
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
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
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
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3.如图14-1丙所示,把棉布铺在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
实验次数实验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分析与论证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______ 压力越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_____。

●评估
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的作用,为保证拉力水平,拉动木块时手要握住测力计的_____ ,拉木块时尽可能__________ ,指针不要颤动。

●交流与合作
各小组成员对比实验活动,总结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作用效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实验人: 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观察如下实验,把观察现象记录入表。

(实验所用的小桌面积为100厘米2,每只桌脚的底面积为1厘米2)
甲 乙 丙
3.交流讨论:上述实验是怎样对条件进行控制的
4.交流讨论:分析表格提供的信息,要想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应当拿什么
量行比较
实验 序号 压力 (大/小) 受力面积 (大/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 (最明显/较明显/不明
显) 1厘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
力 (最大/较大/小)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