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实像和虚像的形成条件。

2. 探究物距、像距与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3.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并验证相关物理定律。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基于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由于透镜的折射作用,光线会发生弯曲,最终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实像或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形成的,可以投影在屏幕上;虚像则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形成的,不能投影在屏幕上。

四、实验器材1. 光具座2. 凸透镜(焦距f=10cm)3. 蜡烛4. 光屏5. 刻度尺6. 火柴五、实验步骤1. 将光具座水平放置,固定好凸透镜、蜡烛和光屏。

2.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调整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4. 记录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和光屏上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5. 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6.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观察成像情况。

7.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左侧,观察成像情况。

8.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右侧,观察成像情况。

六、实验现象1.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

3.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4.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光屏上出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时,光屏上出现实像,但成像大小与蜡烛大小相近。

6.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左侧时,光屏上出现实像,成像大小随着蜡烛向焦点靠近而逐渐增大。

7.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右侧时,光屏上出现实像,成像大小随着蜡烛向焦点靠近而逐渐减小。

七、实验结论1.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第一篇: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一定要调节好器材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否则光屏上可能收不到像。

收集数据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30 25 20 16 12 10 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像的情况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实验结论】物距u u>2f(大于2倍焦距)u=2f(等于2倍焦距)2f>u>f(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u=f(在焦点处)u像的情况像距v 倒正大小虚实像的变化情况物距u 像距v像减小应用举例_____ ____ _____ _____________减小_____ ____ _____减小倍焦距)作业: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______用光屏承接的,也____用眼睛直接看到的。

而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_______由光屏承接的,但______用眼睛直接看到。

(填“能”或“不能”)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_____侧,成虚像时,像与物____侧。

(填“同”或“异”)第二篇: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中考试题凸透镜成像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和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应:()A、10cm>f>6cm;B、10cm>f>7cm;C、14cm>f>10cm;D、20cm>f>14cm。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厘米,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的焦距很可能是()A.4cmB.8cmC.10cmD.18cm 3.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小于12cmB.等于12cmC.大于12cmD.无法判断4.通过焦距为f的凸透镜看见烛焰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时物距u与f的关系是:()A u>2fB2f>u>fC u=fD u5.用幻灯机时,必须把物体放在:()A 大于2倍焦距处B2倍焦距处C1倍与2倍焦距之间D焦距以内6.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姓名: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
同组人姓名
实验目的:
1.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虚像的条件;
2.距的变化引起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凸透镜焦距 f =10cm)
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点燃蜡烛,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
3.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
延伸探究:
1、像的上下左右有何变化
2、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
2、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观察像有何变化。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经过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的透镜。

对于凸透镜来说,当光线垂直射入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主轴上形成一个焦点F。

当光线平行于主轴射入透镜时,经过折射后会收敛到焦点F上。

根据凸透镜的特性,我们可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材料和仪器:1.凸透镜3.屏幕4.尺子5.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可选)实验步骤:1.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f,并记录下来。

3.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主轴垂直,并拍摄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

4.使用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分析,测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

5.重复步骤3和步骤4,将物体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并记录下成像的相关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1. 物体离透镜的距离(s):25cm2. 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s'):50cm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利用公式1/f=1/s+1/s'来计算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可得:1/f=1/s+1/s'1/f=1/25+1/501/f=3/50f = 50/3 ≈ 16.7cm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的成像距离和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成反比关系,即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增大时,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会减小。

根据公式1/f=1/s+1/s',可以计算得出凸透镜的焦距f,从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明亮以确保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

2.尽量减小误差,例如要保证物体和屏幕的位置调整准确、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准确等。

3.可以使用视频分析软件来测量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原理
由凸透镜形成的映像,其离现实物的距离和倒立物的离现实物的距离
在光学上是等价的,且倒立物又在凸透镜的凸透面的外侧。

凸透镜是一种
定焦透镜,它能够使光线汇聚于其焦点,从而形成明确的映像。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使用了一个两支架装载着两块凸透镜的实验装置,由凸透镜的
凸透面构成凸透镜系统。

此外,另外准备的材料还有一个发光灯、一个白
色屏幕、几块黑纸以及几块纸片。

四、实验过程
1.首先,将实验装置的两支架上的两块凸透镜由大号从小号依次排列,其中凸透镜和凸透面朝向屏幕。

2.然后,用黑纸把灯光从发光灯上补出来的图案遮挡起来,将剩下的
图案投射到屏幕上。

3.最后,用纸片观察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

五、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
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六、结论
我们通过实验,确定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而成像规律则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凸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器件,通过凸透镜的使用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

本实验旨在通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实验目的:1. 理解凸透镜的基本原理和成像规律;2. 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1. 凸透镜;2. 光源;3. 屏幕;4. 直尺;5.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垂直于光源和屏幕;2. 将光源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并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射向凸透镜的中心;3.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并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光轴重合;4. 通过移动屏幕,观察在不同位置上的成像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2.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3.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2. 当光线与凸透镜平行时,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形成实像;3. 当光线从焦点射入凸透镜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平行光线状,形成无穷远处的虚像;4. 当光线从凸透镜中心射入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直线状,形成实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能够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3. 凸透镜的成像位置与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距离等于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意义: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一、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本质和光的相变规律的学科,而成像实验则是光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形成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2. 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成像性质之间的关系;3. 分析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物体、光源,尺规等;2.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基于透镜的光线折射和焦点的概念。

凸透镜具有使经过它的光线集中的能力,可以将平行光线集聚于一点,形成实像。

实像与物体的关系可以通过成像公式和放大率公式来描述。

四、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调整透镜的位置,确保光线成束通过透镜;2. 选取不同的物体(例如书、铅笔等),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前方,调整物体的位置和高度,使其与光轴垂直;3. 在凸透镜的背后放置光屏,移动光屏的位置,直到观察到清晰的像;4. 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并记录下数据;5.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各个参数的数值,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数据,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遵循以下规律:1. 当物体距离透镜远时,像距离透镜变小,放大率增大;2. 当物体距离透镜近时,像距离透镜变大,放大率减小;3. 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透镜的焦距时,像无限远,放大率为零。

六、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光线折射和人眼的视觉差异,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另外,实际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并非完全线性相关,因此计算得到的关系式存在一定的近似性。

在下一次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和采用更准确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七、实验应用和启示凸透镜成像原理不仅在实验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光学显微镜、投影仪等光学器件都是基于凸透镜成像原理来设计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原理。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从而形成不同性质的像。

三、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测量物距记录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

3、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4、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观察光屏上的像,记录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v),并描述像的性质,包括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5、改变物距分别将蜡烛移到不同的位置,重复步骤 3 和 4,记录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 u > 2f |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 u = 2f | v = 2f |倒立、等大、实像|| f < u < 2f |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 u = f |不成像||| u < f ||正立、放大、虚像|六、实验分析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 > 2f)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照相机,通过调整物距和像距来拍摄远处的景物,使其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 = 2f)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v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 u < 2f)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v >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就像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将幻灯片上的图像通过凸透镜放大并投射在屏幕上。

4、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 = f)时,不成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 <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看到放大的虚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姓名: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
同组人姓名
实验目的:
1.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虚像的条件;
2.距的变化引起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凸透镜焦距f =10cm)
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点燃蜡烛,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
3.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
延伸探究:
1、像的上下左右有何变化?
2、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
2、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观察像有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