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报告单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观察并研究凸透镜的焦距对成像的影响。
3.探究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及倍率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凸透镜、屏幕、光源、测量尺、物体等。
三、实验原理1.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指的是当光线经过凸透镜时,根据折射定律,光线会发生折射并最终成像。
凸透镜能够形成实像或虚像,实像为正,虚像为负。
成像规律如下:①物距与像距之和等于焦距:1/f=1/v+1/u。
②如果物体放在透镜的左侧,物距为正,像距为正;如果物体放在透镜的右侧,物距为负,像距为负。
③如果像是实像,则像高为正;如果像是虚像,则像高为负。
2.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距定义为透镜与其相对应放置的物体的最近点与透镜的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单位是米。
3.倍率倍率指的是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之比,通常用β表示。
四、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固定在支架上,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垂直射入凸透镜。
2.在凸透镜的右侧放置一张屏幕,并调整屏幕到适当的位置,以便观察成像情况。
3.将物体(例如针孔)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与光源、透镜成一直线。
4.在屏幕上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大小等。
5.移动物体的位置,重复步骤4,观察并记录其它不同位置下的成像情况。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物距 u (cm) ,像距 v (cm) ,逆物距 1/u ,逆像距1/v--------------,--------------,--------------,--------------...,...,...,...2.绘制逆物距1/u与逆像距1/v的散点图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斜率k和截距b。
3.计算焦距f=-1/b。
4.根据成像法则,验证物距与像距之和等于焦距的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绘制逆物距1/u与逆像距1/v的散点图并进行线性拟合,根据拟合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得焦距的数值。
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并掌握凸透镜的焦距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直尺、白纸等。
实验原理:
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并产生成像。
当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入透镜,经过折射后会在焦点处交汇,形成实像。
焦距是指凸透镜焦点与透镜的距离。
焦点的位置决定了成像的大小和位置。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确保光线垂直射入透镜。
2. 在屏幕上放置一张白纸,用直尺固定。
3. 缓慢移动屏幕至透镜的焦点处,观察并记录焦点尺寸。
4. 将屏幕移动至离透镜较远的位置,观察成像大小和位置。
5.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取不同位置的屏幕距离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数据和分析:
1. 在焦点处观察成像:通过观察焦点处形成的实像,可以确定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测量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2. 在不同距离观察成像:根据观察到的成像大小和位置,可以判断透镜实像的性质。
如果成像大小变大,位置随屏幕距离变远,说明透镜为凸透镜,形成实像。
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我们确认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理解了透镜的成像原理,并学会了凸透镜的焦距测量方法。
实验结果证实了焦点处形成的实像和成像大小随距离变化的规律,验证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1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
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
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
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
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
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
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2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验证光线在凸透镜上的成像规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白纸。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具有使光线聚焦的作用。
成像规律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时遵循的一系列规律,包括物体、像的位置关系以及成像特点。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调整凸透镜和屏幕的位置,使得光线能够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2. 在凸透镜的一侧放置一个物体,如一支笔或一个小纸片,使其与凸透镜成像。
3. 观察屏幕上的像的位置,记录下物体和像的距离。
4. 移动物体的位置,继续观察屏幕上的像的变化,记录下不同位置下的物体和像的距离。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不同位置下的物体和像的距离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大于焦距时,像的位置为物体的背面,是一个虚像。
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像的位置为物体的正面,是一个实像。
3.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遵循一定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凸透镜的焦距和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加深了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光线在凸透镜上的成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深化了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光学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光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姓名: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
同组人姓名
实验目的:
1.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虚像的条件;
2.距的变化引起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凸透镜焦距 f =10cm)
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点燃蜡烛,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
3.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
延伸探究:
1、像的上下左右有何变化
2、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
2、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观察像有何变化。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引言: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成像的学科。
其中,成像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凸透镜作为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球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零。
凸透镜的中心称为透镜的光轴,凸透镜两侧的曲面称为透镜的球面。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传播过程中,光线在透镜上发生折射,从而形成成像。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等。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形成成像。
3. 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以及凸透镜与光源、屏幕的距离,观察成像情况。
4. 测量光源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记录数据。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当物距增大时,成像距也增大;当物距减小时,成像距也减小。
2. 成像距离与透镜与屏幕的距离的关系: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增大时,成像距也增大;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减小时,成像距也减小。
3. 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的关系:当物体越大时,成像也越大;当物体越小时,成像也越小。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一些规律。
首先,成像距与物距的关系表明了凸透镜的放大或缩小作用。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更远时,成像距离也更远,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更小。
而当物体距离凸透镜更近时,成像距离也更近,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更大。
其次,成像距与透镜与屏幕的距离的关系说明了凸透镜的调焦能力。
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增大时,成像距离也增大,透镜的调焦能力增强。
最后,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的关系表明了凸透镜的放大倍数。
物体越大,成像也越大,放大倍数越高。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的成像距与物距、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相关。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
1.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掌握其特点和操作原理;
2.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实验中熟练操作凸透镜,实验熟练地掌握
凸透镜的正像原理。
实骇方法:
实验室有一台实验仪器,该实验仪器由光学台、调焦调焦转接头、凸
透镜组以及一组与该组件共同使用的电子设备构成。
操作步骤如下:
1.把凸透镜组件放在光学台上,并调节其位置;
2.连接调焦转接头,使其与光学台上的凸透镜同时调节;
3.将提供的灯具放入实验仪器的底部,调节灯泡的亮度;
4.将一张白纸或一个白色物体放在光学台的另一侧,作为成像平面;
5.调节凸透镜的焦距,由调焦转接头控制,调节凸透镜的反射率;
6.调节灯具的亮度,使光线照射凸透镜,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结果,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到白纸上出现的光束,由凸透镜反射出来的图像清晰
可见,接近理想像。
在调节凸透镜的反射率和灯具的亮度的过程中,图像
变化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实验结果良好。
实验结论:
本次凸透镜成像实验证明。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实验架等。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聚焦的透镜,其成像规律遵循光的折射定
律和透镜成像公式。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焦点处聚焦成像。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架上,并确定其光轴。
2. 将光源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并在另一侧的屏幕上形成清
晰的成像。
3. 移动屏幕的位置,观察成像的变化,并记录下不同位置的成像情况。
4. 使用尺子测量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当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实像。
随着屏幕位置的变化,实像的大小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和凸透
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实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能够使光线聚焦并
在焦点处形成清晰的实像,成像大小和位置与凸透镜与物体、屏幕的距离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定量关系,这对我
们进一步理解光学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加深了我们对光学成像的认识。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定量关系,为深入理解光学成像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同时,本次实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学生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班级 姓名
【探究目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
【提出问题】 改变蜡烛在凸透镜前的位置即物距,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什么样的像? 【设计实验】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把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调节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
2.将蜡烛移至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3.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4.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5.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6.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焦距以内的某一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7.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f = cm 【分析和论证】
物 距 像 距 像 的 性 质
( u ) ( v )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物同侧 或像物异侧
u = cm v = cm u = cm v = cm u = cm v = cm u = cm v = cm u = cm
v =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