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诺贝尔奖

合集下载

2016年度诺贝尔奖(科学类)获得者简介

2016年度诺贝尔奖(科学类)获得者简介

2016年度诺贝尔奖(科学类)获得者简介作者:柯雪来源:《科学》2016年第06期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索利斯(D.J.Thouless)、霍尔丹(F.D.M. Haldane)和科斯特利茨(J.M.Kosterlitz)因在物质拓扑相变和拓扑相领域所做的开创性理论贡献而获201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索利斯1934年出生于英国贝尔斯登,1958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华盛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索利斯和科斯特利茨合作提出K-T相变,揭示了拓扑在量子相和量子相变中的关键作用;还与别人合作发现固体能带上的陈示性类,解释了量子霍尔效应。

霍尔丹 1951年出生于伦敦,1978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霍尔丹在理论上提出自旋链上的霍尔丹相,这是第一个理论预言的对称保护拓扑态;理论预言了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领域做出重要工作。

科斯特利茨 1942年出生于英国阿伯丁,1969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布朗大学教授。

诺贝尔化学奖法国科学家索瓦热(J.-P.Sauvage)、美国科学家斯托达特(J.F.Stoddart)和荷兰科学家费林哈(B.L.Feringa)因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共获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索瓦热 1944年出生于巴黎,1971年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斯特拉斯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

1983年,索瓦热成功地将两个环形分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链,并命名其为“索烃”。

斯托达特 1942年出生于英国爱丁堡,于1966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7年赴加拿大金斯顿女王大学担任国家研究委员会博士后研究员,1980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为美国西北大学化学教授。

斯托达特提出了分子梭的概念,即在一个刚性棒状分子上套一个大环分子,这种大分子被称为轮烷。

费林哈 1951年出生于荷兰巴尔格尔-孔帕斯屈姆,1978年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格罗宁根大学有机化学教授。

2016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6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本格特•霍斯特罗姆因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两位经济学家对最优契约安排的分析完善了很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

哈特及霍姆斯特罗姆的现代合约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词指出,两人所创立的现代合约经济学理论,作为一种工具,对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合约制度及设计缺陷非常有价值,不但对企业高管薪酬、破产法等经济研究起重要作用,甚至为政治宪制等其他社会科学的不同范畴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为现代经济生活是由无数合约组成,哈特及霍姆斯特罗姆所创立的现代合约理论新工具,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的合约及机构,以及合约设计的潜在陷阱。

现代社会有不少关系也是由合约组成,例如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保险公司与车主、政府部门与供应商等,这些关系通常都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必须设计有效的合约安排,以便保护合约当事人各方的利益。

哈特及霍姆斯特罗姆共同推进了现代合约理论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研究框架,以此来研究合约的设计问题,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与工作表现挂钩的薪酬、保险公司的免赔额及分摊费用,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问题等。

二、契约理论研究什么【核心内容提示】契约理论就是利用博弈论的方法,设计出精巧的机制,来解决履约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敲竹杠等问题。

那么,什么是契约理论呢?契约理论就是将所有交易和制度都看作是一种契约(合同),在考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设计最优的契约来减少当事人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敲竹杠等问题,从而最终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

在狭义上,所有的商品买卖都是一种契约关系。

比如你买了一个柚子,你和卖者之间就有一个隐性契约:你支付费用,卖者给你提供柚子;你在企业上班,你和公司之间就有一种劳动契约关系,不管你是否签署书面合同。

在广义上,法律也是一种隐性的契约关系:公民向政府纳税,政府为公民提供保护和公正。

中国古代的地契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契约,反映了田地所有者和购买者之间的契约关系。

2016诺贝尔化学奖

2016诺贝尔化学奖

让-皮埃尔· 索维奇把分子聚集在一个铜离子周围
他的研究组构建了一个环状的分子
和一个新月形的分子,并使这两种
分子能够被铜离子吸引;铜离子作 为凝聚力让这些分子呆在一起。接 下来,研究组利用化学手段将新月
形的分子和另一个分子“焊接”到
一块,这样一来,另一个环就形成 了——它与之前的环状分子组成了 锁链的第一个环扣。这时,研究者 能够移走已经完成任务的铜离子。 让-皮埃尔· 索维奇很快意识到分子锁 链(称为“索烃”,catenanes) 并不只是一类新的分子。他认识到 自己已经迈出了创造分子机器的第 一步。
弗雷泽· 斯托达特:把一个分子环串到了一个分子轴上
斯托达特开发出了让他获得2016年 度诺贝尔奖的分子,利用的正是分 子间的互相吸引。1991年他的团队 造出了一个开环,上面缺乏电子; 还造出一根长棒(轮轴),这根轴 上有两处富集电子。当这两种分子 在溶液中相遇时,缺电子的那个就 会被有电子的那个吸引,于是环被 套进了轴上,接下来把环加以闭合, 让环不会掉下来。于是他们以极高 的产率得到了“轮烷”:一个环状 分子以机械作用套在一个轴上。
J.弗雷泽· 斯托达特
詹姆斯 · 弗雷泽 · 斯托达特, 1942 年出生 于英国爱丁堡。 1964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66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67年赴加拿大女王大学国家研究委员 会,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1970年在谢菲尔德大学担任帝国化学工 业项目研究员及化学讲师。 1978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级访 问学者。
1994年,斯托达特改进了他的设
计,让链状分子的两端分别带有
不同的结合位点,这一新的分子 穿梭机在水溶液中试验成功。改
变溶液的酸碱度,可以让环状分
子在位点间实现可逆的来回移动, 使得该“穿梭机”在某种程度上 变成了一种可逆型开关。这种可

2016年诺贝尔医学奖揭晓

2016年诺贝尔医学奖揭晓

2016年诺贝尔医学奖揭晓据世界对外文化交流中心:10月3日是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的日子,作为第一个揭晓的诺贝尔奖项,它拉开2016年诺贝尔周的帷幕。

上午11时30分,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委员会秘书长托马斯·佩勒曼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教授,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

秘书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他第一时间通知大隅良典教授本人获奖时,教授说"十分惊喜"。

谁是大隅良典大隅良典,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现任东京工业大学分子细胞学教授。

大隅教授是细胞自噬研究的先驱,曾获得京都奖、盖尔德纳国际奖和威利奖。

此次获奖,是日本科学家第4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可让人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胡须,那几乎成了大隅良典的“标签”。

1945年2月9日,太平洋战争几近尾声,大隅良典在日本福冈县福冈市出生,其父为九州帝国大学教授,他是家里四兄弟中最小的。

孩提时的他阅读了大量的自然科学读物,包括八杉龙一的《动物的历史》、麦可·法拉第的《蜡烛的化学史》以及三宅泰雄的《空气的发现》等,这些都让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其后,大隅考入东京大学理科二类。

起初他想在理学部学习化学,但又对教养学部新设置的基础科学课程产生了兴趣,便转变了方向。

1967年,大隅从东大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后,进入东大大学院理学系研究科继续深造,这也为他成为细胞自噬研究领域的先驱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是他诺贝尔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盛誉了大隅良典在细胞生物领域的成就,"他的发现奠定了医疗领域的科研基础,使我们认识到细胞自噬在许多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自60年代发现"细胞自噬"起,由于对该领域知之甚少,相关的科研发现就一直停滞不前,直到1990年代大隅良典使用酵母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自噬的关键基因,才突破了该领域的瓶颈。

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公布三人分享

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公布三人分享

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公布三人分享





【导语】: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4日中午11时45分(北京时间4日17时45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David J. Thouless、 F. Duncan M. Haldane 、J. Michael Kosterlitz 三位科学家荣获了该奖项。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1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
将201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大卫·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占一半奖金)和邓肯· 霍尔丹(F. Duncan M.Haldane)和迈克尔·科斯德里茨(J. MichaelKosterlitz)(分享另一半),他们因在物质拓扑相变和拓扑阶段理论发现取得重大突破而获奖。

他们揭示了奇异物质的秘密
今年的获奖者打开了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在那个世界里物质呈现奇怪的状态。

他们使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的不寻常阶段或状态,如超导体、超流体或薄磁膜。

2016年诺贝尔奖揭晓——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获得2016诺贝尔生理学

2016年诺贝尔奖揭晓——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获得2016诺贝尔生理学
大 隅 良典
科学家 大隅 良典 ( Yo s h i n o r i Oh s u mi ) 获奖 。 获奖 理由是 “ 发现 _ r 细 胞自噬
机 制 ”。
1 9 4 5 年2 月9 日出生于 日 本 福
冈。 1 9 7 4 年 从 东京大学获得 博 士
学位 。 1 9 7 4 年至 1 9 7 7 年, 他 在 美 国 洛克 菲勒大学做 博后, 随 后返 回日 本, 任 职 于 东京 大 学。 2 0 0 9 年 起, 为东京 工 业 大学教 授 。
被称 为 “ 自噬 体” 的新 型囊 泡。 当自 噬 体形 成时 , 它会包裹 住某些细 胞成分 , 如那 些被破 坏的蛋白质和细 胞器。 最终, 自 噬 体与溶 酶
体相融合 , 这些细胞成 分便会降 解为更小成分 。 这一过程 为细胞的更新提 供 了养分和 构建基础。 在上 世纪7 0 到8 0 年 代, 科研 人员将 注意 力放 在了对另一种降解 蛋白质的物质即 “ 蛋白酶体 ” 的研究上 。 在 这个研究 领域里 , 就
重, 直 到上 个世纪 9 0 年 代初 , 大隅良典 在一 系列实验 中, 巧妙地 利 用面包酵 母

I N N O VA T f O N T I ME 2 01 6 1 ^




( b a k e r ’ s y e a s t ) 找 到了细胞 自噬所 需的基因。 通 过继续 研究 , 大 隅良典阐明了酵 母自身内自噬 的基 本原理 , 并证明类似的 复杂机 制 也存在于 人体细胞 内。
学奖 。 到 了6 0 年代 , 科学家们 在溶 酶体中有时可 以找到大 量的细胞
一 种 新 的囊泡 会 将细 胞 成分 打包 送 到溶 酶 体 处进 行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背景介绍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每年由瑞典学院评选和颁发,以表彰在文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

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为了文学界的殿堂,被公认为是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鲍勃·迪伦(Bob Dylan),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鲍勃·迪伦简介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出生于1941年5月24日,是美国著名的民谣歌手、诗人和作曲家。

他以其深情的歌词和抒情的演唱风格而闻名于世。

迪伦的音乐创作深受美国民谣、蓝调、摇滚乐和乡村音乐等各种风格的影响,他的作品融合了各种音乐元素,创造出了独特而多样化的风格。

迪伦的歌词富有哲理和社会评论,抨击了战争、种族歧视、社会不公等问题,因此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批评家。

他的创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由、宗教等,而他对音乐和歌词的创新也使他在音乐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议颁发给鲍勃·迪伦的诺贝尔文学奖决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有人认为迪伦的音乐作品确实有着深度的歌词和社会批判性,他的创作为整个音乐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

同时,迪伦的歌曲被广泛地演唱和传唱,他的创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然而,也有人对这一决定表示质疑。

他们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应该奖励的是纯文学作品,而不是音乐作品。

由于迪伦的创作是音乐和歌词的结合,有人认为他不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奖励标准。

这一争议也引发了对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标准的讨论。

有人主张扩大文学奖的范围,将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纳入考虑范围,以更好地反映当今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坚持纯文学作品的评选,以保持诺贝尔文学奖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迪伦获奖的意义不管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持何种观点,迪伦获奖无疑对音乐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近日,鲍勃·迪伦荣获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消息在全球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如果你是鲍勃·迪伦的粉丝或者喜欢文学作品,那么你一定会想要了解一下他获奖的原因以及他的作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鲍勃·迪伦获奖的原因。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团表示,迪伦获奖是因为他“在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表达方式,并在当代文化中具有了巨大影响力”。

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粉丝的喜爱,在文学领域他也有着巨大的创作成就。

评审团认为,鲍勃·迪伦的诗歌作品是“具有先知性的”并且“能够捕捉到美国社会的复杂性”。

其次,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鲍勃·迪伦的作品。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考、反思和批判式的风格为主。

他以他的音乐向人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种振奋人心的、颠覆传统的音乐风格。

他的歌曲《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从歌曲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关注的是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鲍勃·迪伦在其音乐中提倡自由、和平和爱,这些理念延伸到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中,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化先驱。

在他发行的专辑《Highway 61 Revisited》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Like a Rolling Stone》,歌中描述了一个年轻女子的人生经历,以此阐述了人生的起伏和波动。

总之,鲍勃·迪伦的获奖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美国文化的一种肯定。

他的音乐和文学作品将继续影响着人们,并成为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在未来,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艺术家和作家受到他的影响并继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将人们带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大隅良典通过利用常见的酵母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因。

基于这一研究成果,他随后又阐明了自噬机制的原理,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

评选委员会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指出,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的循环利用。

在适应饥饿或应对感染等许多生理进程中,
细胞自噬机制都有重要意义,大隅良典的发现为理解这些意义开辟了道路。

此外,细胞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引发疾病,因此干扰自噬过程可以用于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获奖者介绍
1945年生于日本福冈县,1974
2009
2005年到2008年间,他研究的动植
年获得京都奖。

获奖反应
或医学奖再次颁发给亚洲的科学家,无疑是对亚洲科学家在医学领域的肯定。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托马斯·佩勒曼表示,“亚洲是医学领域的新兴力量,很多科学家活跃在医学领域前沿,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当大隅良典接到得奖通知时感到很惊讶,他说:“我很惊讶,我正在我的实验室。

”朝日新闻报道,由于网络直播声音不太好,大隅良典没能听到颁奖的瞬间。

大隅良典表示,有许多科学家从事细胞自噬领域的研究,自己能够单独获得诺奖肯定十分意外。

“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

我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每年只有约不到20篇关于细胞自噬的论文发表,如今这一数字超过5000。

在过去的15年间,细胞自噬研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宣布,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戴
如今,望。

年代早期,当时的理论认为超导现象和超流体现象不可能在薄层中产生,而戴维·索利斯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推翻了这一理论。

他们证明了超导现象能够在低温下产生,并阐释了超导现象在较高温度下也能产生的机制——相变。

后来到了80年代,戴维·索利斯成功地解释了之前的一个实验,即超薄导电层中的电导系数可被精确测量到整数。

他证明了这些整数在自然属性中处于拓扑状态。

同时,邓肯·霍尔丹发现,可以用拓扑学来理解某些材料中的小磁体链的性质。

获奖者介绍
1934
教授。

1980
邓肯·霍尔丹
1951年出生于英国,理论物理学,英国皇家学会、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

他对一系列物理学基础理论做出重大贡献,包括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曾获得多项世界物理学大奖,包括巴克利奖,阿尔弗雷德·斯洛恩
基金会奖、劳伦斯奖等。

1942
博士学位。

1982
奖。

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凝聚态理论,一维/
年,英
获奖反应
而且看好其在未来量子计算机方面的应用。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仍在慢慢揭开奇异世界里物质的秘密,而这个奇异世界,是由今年的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发现的。

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
器的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

三人的成果实际上就是设计和合成了分子机器。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执行特定任务。

按时间顺序,1983年,索瓦日成功地将两个环形分子连接起来,形成一根链,命名为索烃,这是两个相互扣合的环形分子,从而启动了分子机器研发的第一步。

1991年,斯托达特研究出轮烷,并将这个环形分子套在一个线性分子上,该环形分子能够以线性
发出分子“起重机”
让一个比马达大1
分子机器大功告成。

获奖者介绍
让-
法国配位化学家,1944年出生于巴黎,他在路易斯·巴斯德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超分子化学。

J
英国合成分子化学家,1942
究专长为分子纳米技术及均相催化。

伯纳德·L·费林加
1951年,他于1978年在荷兰格林罗根大学取得
获奖反应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有关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机器的故事。

这几位获奖人开发出了比人类头发丝直径还要小1000倍的分子机器。

他们的获奖在于成功合成了各类分子机器,从微型马达到微型汽车再到微型肌肉。

正如一位诺奖委员会成员所言:“他们掌握了在分子层面上控制运动的技术,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
将化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


诺贝尔和平奖
2016年10月7日,诺贝尔奖官方宣布,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为结束该国历时50多年的内战所作出的努力,该奖项同时也可被视作对哥伦比亚人民以及参与和平进程各方的致敬。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菲弗在宣读诺贝尔委员会的决定时说,尽管历经艰难困
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
“哥武”成立于196460年代
以来,2012年,哥政府和“哥武”开
日,双方签署最终停火协议,并于8月
获奖者介绍
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
1951年8月10日出生于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一个显赫的大家族,早年就读于私立学校,1969年从海军学院毕业,1971年退伍后先后前往美国堪萨斯大学、英
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哈佛大学学习。

1981年后,桑托斯先后出任哥伦比亚《时代报》副社长、外贸部长、财政和公共信贷部长、国防部长等职。

2005年8月,桑托斯另组哥伦比亚民族团结社会党,并于2010年当选为哥伦比亚总统,2014年获得连任。

获奖反应
桑托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让很多哥伦比亚人很吃惊,因为大家普遍认为,
诺贝尔经济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
间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往往需要通过假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交易属性,建立模型来分析并得出理论观点。

而现实交易的复杂性,很难由统一的模型来概括,从而形成从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特定交易的契约理论学派。

诺贝尔官网指出,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

社会的许多契约包括诸如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保险公司与车主、公共机构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鉴于这些关系
常常会带来利益冲突,契约必须被合理设计,以确保各方能够采取互利的决定。

今年的获奖成果发展了契约理论,两名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来分析契约设计中的许多不同问题,如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薪酬、保险自付额与共同支付和公共部门私有化等。

获奖者介绍
奥利弗?哈特
1948
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奥利弗
本特·霍尔姆斯特伦
1949年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1978年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教授。

他最知名研究领域为契约和激励理论,特别是将相关理论用于企业治理及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问题的研究。

他以委托代理人理论(PrincipalAgencyTheory)闻名于经济学界,其理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公司治理和流动性领域。

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10月13日,2016
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得奖的阿多尼斯。

一位“音乐人”
(Chronicles)。

除了会
2007年,鲍勃·迪伦在开姆尼茨美术
1989年到1992年间在全球举办“永不停止的
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响已超过50年。

获奖者介绍
鲍勃·迪伦
写有《时光慢慢流逝》、
美国摇滚名人堂,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