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集团终端管理系统业务规范(doc 44页)

合集下载

联通客户服务系统业务规范

联通客户服务系统业务规范

联通客户服务系统业务规范一、服务态度规范1.礼貌待客:对客户要保持礼貌和亲切的态度,主动向客户问好并微笑。

2.耐心倾听:认真倾听客户的要求和问题,确保客户得到有效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3.积极协助: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和需求,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且主动提供帮助。

4.语言规范:在与客户交流时,要使用正确的语言和措辞,避免使用粗鲁或冒犯性的言辞。

二、处理客户投诉规范1.及时响应:接到客户投诉后,要尽快回复客户,并告知处理的进展情况。

2.认真记录:对于客户投诉内容,要认真记录并整理,以便后续处理和改进。

3.谦虚谦让:在接受客户投诉时,要保持谦虚和谦让的态度,不追责和指责客户。

4.提供解决方案:针对客户投诉的问题,要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补偿。

三、保护客户个人信息规范1.保密原则:客户个人信息属于机密信息,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2.安全存储:工作人员要将客户个人信息进行安全存储和管理,避免信息被泄露或丢失。

3.限制使用:除非客户本人同意,否则不得将客户个人信息用于除服务之外的其他用途。

4.设定权限:对于客户个人信息的访问和使用,要根据工作职责设定相应的权限,避免滥用信息。

四、个人工作规范2.及时响应: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和需求,要尽快给予回复和解决方案。

3.持续学习: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4.团队合作:与同事之间要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客户满意度调查规范1.定期调查:定期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了解客户对服务的评价和反馈。

2.问题解析:对于客户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要进行仔细分析和解析,推动问题的解决。

3.反馈结果:对于客户的反馈结果,要及时向客户反馈处理情况和改进措施。

4.持续改进:根据客户满意度调查的结果,要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

六、服务流程规范1.流程标准化:针对不同的服务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流程和操作标准,确保服务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终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终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终端管理系统使用手册一、终端用品管理流程终端管理系统有新终端采购需求表支付流程,流程图是:二、操作手册各部门工作人员,进入终端管理系统模块后,系统会根据其所在部门默认该工作人员的权限。

采购物料中心首先登陆系统,初始化产品信息首先填写终端产品管理和终端库存管理的基本信息。

各经营部提交新终端需求管理由政企或公众部审核,审核通过后由营销管理部审核通过后,提交给采购物料中心采购。

采购物流中心填写新终端入库单管理物料数量更新到库存表当中。

营业厅填写新终端领用管理相应的减少库存。

各个营业厅登记旧终端登记表单管理,管理旧终端产品的进出。

操作界面:1、终端产品管理(1)终端产品管理新建点击新建按钮,弹出终端产品管理新建窗口,如下图:必填项:类别,物料名称,类别类型,计量单位,物料单价,终端编码。

(物料名称只有在选择类别以后才能选择)。

选填项:参考采购价。

注意:产品表作为初始表,所有的新产品都必须先在产品表当中添加。

(在下面所有的产品信息都来自“终端产品”这张表!)。

选定一条终端产品记录,点击编辑,可以对选中的记录进行修改。

(3)终端产品管理删除选中一条终端产品记录,点击“删除”,对该信息进行删除。

(4)终端产品管理查询通过设定终端产品管理条件,点击查询,可以查找所需要的记录。

默认情况下,系统显示的是所有产品的信息,各界面的条件如下类别:选择类别查询相关的类别的信息。

物料名称:在选择类别的前提下选择物料名称,查询物料名称的相关信息。

终端编码:选择物料编码查询相关的物料编码信息。

终端类型:选择终端类型查询相关的终端类型信息。

(5)终端产品管理重置对于一次填充过多的条件,或日期清空,可以点击重置。

(6)终端产品管理导入在“终端产品”中,添加了导入功能,方便采购物流中心一次性导入多条数据。

导入格式要求字段顺序同导入模板严格一致,导入文件目前仅支持Excel格式,导出模板见附件。

(7)终端产品管理导出所有的表单都有导出功能,默认导出为Excel文档。

中国联通之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之系统技术规范

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功能:支持多种通信协议, 如 G S M 、 C D M A 、 LT E 等
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数据、 视频等通信服务
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如手机、 平板、电脑等
目标:提高通信效率,降低 运营成本
提供网络管理和监控功能, 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系统的架构和组成
添加标题
架构:分层架构, 包括应用层、服务 层、数据层和基础 设施层
01
系统培训和支持方案
培训内容和目标
培训内容:系统操作、维护、故障排除等 培训目标:提高员工系统操作能力,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培训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时间:根据员工需求,灵活安排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
培训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包括视频课程、在线答疑、现场实操等 培训时间:根据项目进度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效果 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操作、故障排除、维护管理等方面 培训考核:设置考核环节,确保培训效果,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公司
中国联通之系统技 术规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系统概述
02
系统技术规范
03
系统实施方案
04
系统维护和管理方案
05
系统培训和支持方案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系统概述
系统的定义和范围
系统的定义:中国联通之系统技术规范是指中国联通在通信技术、网络架构、业务应用 等方面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接口规范:RESTful、 SOAP、Web Service等
安全技术:加密、认证、访 问控制等
测试技术:单元测试、集成 测试、系统测试等

《中国联通服务管理规范(正文)》

《中国联通服务管理规范(正文)》

中国联通服务管理规范1.0(征求意见稿)2009年2月中国联通客户服务部目录第一章总则 (3)1概述 (3)2品牌服务标识 (3)第二章营业厅 (4)1管理架构及工作要求 (4)2服务规范 (7)3服务运营规范 (8)43G品牌店 (15)第三章客服中心 (15)1管理架构及工作职责 (15)2业务规范 (17)3运营规范 (20)4系统支撑 (39)第四章客户俱乐部 (41)1管理架构与工作职责 (41)2业务规范 (44)3会员卡的管理 (52)4运营规范 (53)第五章客户经理 (58)1管理架构和工作职责 (58)2VI及行为规范 (60)3管理规范 (60)第六章电子渠道 (63)1管理架构及工作职责 (63)2服务规范 (64)3服务运营规范 (67)第七章服务行为 (68)1服务理念和服务行为准则 (68)2服务人员行为规范 (68)3服务语言规范 (71)第八章中国联通投诉处理规范 (72)1管理构架和职责 (72)2客户投诉处理 (74)3升级投诉处理 (82)4客户申诉处理 (85)第九章客户服务信息采编规范 (87)11管理架构及工作职责 (88)2信息采编业务规范 (89)3管理规则 (90)2第一章总则1概述1.1目的围绕公司品牌战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用服务促发展”的服务工作理念,适应3G 业务及融合业务需要,打造公司服务品牌,统一各分公司、各渠道服务规范,确定服务标准,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公司统一的形象。

1.2内容范围针对公司服务渠道的服务管理及服务行为等进行统一规范,具体从3G品牌店、自助服务店、营业厅、客服中心、俱乐部、客户经理、电子渠道、行为规范、投申诉处理、信息采编等方面进行规范。

1.3适用范围本规范作为中国联通各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所属3G品牌店、自助服务店、营业厅、客服中心、俱乐部、客户经理、电子渠道服务管理的执行规范。

其它服务渠道参考本规范执行。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标题: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正文:一、前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在提供高质量服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制定一份技术规范书对于保障客户服务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二、系统架构1. 总体架构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主要由前台、后台以及数据库组成。

前台负责接收客户的请求并展示相关信息,后台进行逻辑处理和业务规则验证,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客户数据。

2. 前台前台是客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包括网页、APP等形式。

前台的设计应简洁直观,用户友好。

同时,需考虑不同平台的适配和响应速度,确保客户可以快速且稳定地访问系统。

3. 后台后台是客户服务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逻辑处理和业务规则验证。

后台应具备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特点,确保系统在并发访问和大数据量处理时保持稳定。

同时,需要设置安全机制,防范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4. 数据库数据库作为客户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具备高扩展性和高性能。

数据库的设计应符合规范,确保数据安全,同时支持快速查询和数据备份恢复功能。

三、系统功能1. 注册与登录客户可以通过注册账号来使用客户服务系统。

注册流程应简化,不过多收集用户信息,并提供验证码等安全验证机制。

登录过程应安全可靠,保护客户账号信息的安全性。

2. 信息查询与修改客户可以通过客户服务系统查询个人信息、账单信息、积分等相关信息。

同时,客户也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更新。

系统需要提供高效稳定的查询功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业务办理与反馈客户可以通过客户服务系统进行业务办理,如开通关闭套餐、办理增值业务等。

系统需要提供详细的业务说明和操作指引,确保客户能够顺利办理业务,并提供实时反馈和处理结果。

4. 在线支付与账务管理客户可以通过客户服务系统进行在线支付,如话费充值、账单支付等。

系统需要保证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并提供详细的支付记录和账务管理功能,方便客户随时查看和管理自己的支付情况。

{业务管理}中国联通系统业务管理规范

{业务管理}中国联通系统业务管理规范

{业务管理}中国联通系统业务管理规范中国联通IT系统BSS域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V1.0(征求意见稿)目录前言5引言6修改历史71.总则81.1.编制目的81.2.适用范围81.3.文档结构81.4.缩略语和术语定义82.总体概述102.1.系统定位102.2.建设目标113.两级互访114.报表中心124.1.总部指标上传124.1.1.指标体系134.2.固定类报表194.2.1.市场营销类报表194.2.2.国际业务类报表214.2.3.数据固定类报表224.2.4.集团客户部254.2.5.客服部264.2.6.终端284.2.7.增值业务部294.2.8.互联互通部294.3.临时报表305.信息检索325.1.实现目标325.2.功能描述335.3.检索过程336.OLAP分析336.1.收益情况分析346.1.1.收入总量/收入变化/收入结构346.1.2.ARPU分析346.1.3.网络收益分析356.1.4.成本分析356.1.5.缴费分析366.1.6.欠费分析376.2.业务情况分析376.2.1.业务发展总量分析376.2.2.渠道发展情况分析386.2.3.套餐发展情况分析386.2.4.业务使用情况分析396.3.市场竞争分析406.3.1.市场占有率分析406.3.2.竞争对手客户发展分析406.3.3.竞争对手高端客户分析416.3.4.联通有流失倾向的高端客户分析41 6.4.客户情况分析426.4.1.客户总量分析426.4.2.新增客户分析436.4.3.稳定客户分析446.4.4.流失客户分析446.4.5.客户行为分析456.4.6.大客户分析466.4.7.集团客户分析466.5.合作伙伴分析476.5.1.结算分析476.5.2.省际漫游长途结算分析486.5.3.合作渠道分析486.6.服务质量分析496.6.1.服务质量总体分析496.6.2.投诉焦点分析496.6.3.咨询/查询焦点分析506.7.资源情况分析516.7.1.网络资源分析516.7.2.号码资源分析516.7.3.终端资源分析526.7.4.卡资源分析527.业务专题分析537.1.客户洞察专题537.1.1.概述537.1.2.客户知识库建立557.1.3.全网客户细分657.1.4.客户日常预防817.1.5.客户维系服务887.1.6.客户挽留服务967.1.7.客户营销销售997.2.渠道分析专题1027.2.1.概述1027.2.2.渠道建设分析104 7.2.3.渠道佣金成本分析109 7.2.4.渠道价值分析114 7.2.5.渠道风险分析121 7.2.6.级别评定模型126 7.3.运营监控专题1317.3.1.概述1317.3.2.总体运营监控132 7.3.3.发展日监控1367.3.4.收入日监控1397.3.5.话务日监控1417.3.6.基站日监控1457.3.7.缴费日监控1477.3.8.营业日监控1487.4.经营盘点专题1517.4.1.概述1517.4.2.月末经营述评152 7.4.3.收入变化分析155 7.4.4.用户变化分析155 7.4.5.MOU变化分析156 7.4.6.价格变化分析157前言中国联通在2005年制订了未来三年的IT规划。

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接口要求

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接口要求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接口要求目次目次 (I)前言 (1)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册-接口要求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1)4 总体原则 (1)5 网络架构 (1)5.1 远程管理系统网络架构 (1)5.2 远程管理系统功能实体 (2)5.3 系统南向接口与协议要求 (2)6 远程管理要求 (9)7 管理流程 (9)7.1 连接管理 (9)7.2 参数查询与配置 (13)7.3 设备维护与诊断 (24)8 数据模型定义 (37)附录A日志文件格式 (38)附录B报警事件定义 (39)附录C扩展Inform事件 (41)附录D业务配置模板定义 (41)附录E升级描述文件 (42)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接口要求前言本规范是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

该系列规范包括:(1) 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要求(2) 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技术规范—接口要求(3) 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测试规范等,后续可根据被管理终端的增加,制定相应终端分册。

本标准是其中的《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接口要求》分册。

本分册定义了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的接口技术、接口数据模型原型等。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国家工程实验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兴新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中国联通拥有本协议的版权,任何厂家未经中国联通书面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漏协议的内容。

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册-接口要求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国联通综合终端远程管理系统的接口技术、接口数据模型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各种终端和RMS服务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中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BSS)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BSS)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BSS)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讨论稿)中国联通2004年6月目录1.总体概述 (1)1.1 行业背景 (1)1.2 系统现状分析 (1)1.3 编制目的 (2)1.4 适用范围 (2)1.5 起草单位 (2)1.6 解释权 (2)1.7 参考文献 (2)2.建设目标及原则 (3)2.1 建设目标 (3)2.1.1 近期目标 (3)2.1.2 远期目标 (3)2.1.3 建设规划 (4)2.2 建设原则 (4)3.系统总体结构 (6)3.1 系统定位以及与现有网管系统之间的关系 (6)3.1.1 系统定位 (6)3.1.2 与现有网管系统之间的关系 (6)3.2 系统组织结构 (7)3.3 系统体系结构 (8)3.3.1 数据层 (9)3.3.1.1 监控数据 (9)3.3.1.2 管理数据 (10)3.3.1.3 系统数据 (10)3.3.1.4 文档数据 (10)3.3.2 功能层 (10)3.3.3 接入展现层 (13)3.4 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 (13)4.业务功能与流程 (15)4.1 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15)4.2 岗位与角色描述 (15)4.2.1 岗位描述 (15)4.2.2 角色描述 (16)4.3 业务功能描述 (18)4.3.1 服务支持 (18)4.3.1.1 服务台 (18)4.3.1.2 事件管理 (20)4.3.1.3 问题管理 (23)4.3.1.4 变更管理 (26)4.3.1.5 配置管理 (29)4.3.1.6 日常运维管理 (32)4.3.1.7 供应商管理 (33)4.3.1.8 知识库管理 (35)4.3.2 系统监控 (37)4.3.2.1 监控台 (37)4.3.2.2 性能管理 (38)4.3.2.3 告警管理 (39)4.3.2.4 配置处理 (46)4.3.3 系统管理 (48)5.系统技术要求 (50)5.1 总体技术要求 (50)5.1.1 应用软件 (50)5.1.2 数据要求 (51)5.1.3 性能要求 (51)5.1.4 开发工具 (51)5.2 统计报表 (52)5.3 拓扑展现 (52)5.3.1 拓扑的生成方式 (52)5.3.2 技术要求 (53)5.4 工作流 (53)5.5 安全管理 (57)5.5.1 对安全管理的统一维护 (57)5.5.2 运维管理平台的安全性 (57)5.6 数据采集 (58)5.6.1 数据源类型 (58)5.6.2 数据采集要求 (58)5.6.3 数据预处理 (58)6.系统接口 (60)6.1 接口原则 (60)6.2 服务支持与系统监控的接口 (61)6.2.1 接口定义 (61)6.2.2 接口方式 (61)6.2.3 接口要求 (61)6.2.4 接口内容 (61)6.3 与业务应用系统的接口 (63)6.3.1 接口定义 (63)6.3.2 接口方式 (63)6.3.3 接口策略 (63)6.3.4 接口要求 (64)6.3.5 接口内容 (64)6.4 与系统平台的接口 (64)6.4.1 接口定义 (64)6.4.2 接口方式 (65)6.4.3 接口要求 (65)6.4.4 接口内容 (65)6.5 两级运维系统间的接口 (65)6.5.1 接口定义 (65)6.5.2 两级接口文件命名规则及相关约束 (66)6.5.2.1 文件命名规则 (66)6.5.2.2 回执文件格式约定 (67)6.5.2.3 错误信息说明 (67)6.5.3 上传关键业务指标 (69)6.5.3.1 接口定义 (69)6.5.3.2 接口实现 (70)6.5.4 工单信息的传递 (71)6.5.4.1 接口定义 (71)6.5.4.2 接口实现 (72)6.5.5 知识库信息传递 (73)6.5.5.1 接口定义 (73)6.5.5.2 接口实现 (74)6.5.6 上传统计报表 (74)6.5.6.1 接口定义 (74)6.5.6.2 接口实现 (75)6.6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75)6.6.1 接口定义 (75)6.6.2 接口实现 (76)1.总体概述1.1行业背景当今通信市场正由传统的以通信网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的竞争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的竞争,中国联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必须建立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联通终端管理系统业务规范Service Specification of DM System(工作稿)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2)4 业务描述 (2)4.1 业务概述 (2)4.2 协议介绍 (3)4.2.1 OMA DM标准 (3)4.2.2 FUMO标准 (3)4.2.3 OMA Download标准 (3)4.2.4 OMA CP标准 (3)4.3 业务分类 (3)4.3.1 按业务目标分类 (3)4.3.2 按承载网络分类 (4)4.3.3 按发起方式分类 (4)4.4 业务使用 (4)4.4.1 终端用户业务使用 (4)4.4.2 客户服务人员业务使用 (4)4.4.3 运营商业务使用 (4)4.4.4 终端厂商业务使用 (4)4.4.5 其它系统业务使用 (5)4.5 业务功能 (5)4.5.1 固件更新 (5)4.5.2 信息采集 (5)4.5.3 参数配置 (5)4.5.4 终端锁定及数据清除 (5)5 系统概述 (5)5.1 终端管理系统架构 (5)5.2 终端管理系统与中国联通CDMA终端测试与管理系统的关系 (6)5.2.1 两个平台的业务定位 (6)5.2.2 两个平台的业务功能 (6)5.2.3 总体比较 (7)5.3 系统逻辑结构 (7)5.4 系统组网结构 (8)6 业务流程 (9)6.1 固件更新流程 (9)6.1.1 管理员通过管理平台发起 (9)6.1.2 客服代表通过客服专用门户发起 (10)6.1.3 用户通过自服务WEB门户发起 (11)6.1.4 用户通过终端菜单发起 (12)6.2 信息采集流程 (13)6.2.1 管理员通过管理平台发起 (13)6.2.2 客服代表通过客服专用门户发起 (14)6.3 参数配置流程 (16)6.3.1 管理员通过管理平台发起 (16)6.3.1.1 CDMA 1X终端 (16)6.3.1.2 GPRS终端 (17)6.3.2 客服代表通过客服专用门户发起 (18)6.3.2.1 CDMA 1X终端 (18)6.3.2.2 GPRS终端 (19)6.3.3 用户通过自服务WEB门户发起 (19)6.3.3.1 CDMA 1X终端 (19)6.3.3.2 GPRS终端 (20)6.3.4 用户通过终端菜单发起 (21)6.3.5 自动触发参数配置 (22)6.4 终端锁定及数据清除流程 (22)7 业务管理 (23)7.1 信息管理 (24)7.1.1 操作员管理 (24)7.1.2 角色管理 (24)7.1.3 终端厂商管理 (25)7.1.4 认证鉴权 (25)7.1.5 终端型号管理 (25)7.1.5.1终端型号信息管理 (25)7.1.5.2终端配置文件管理 (26)7.1.5.3终端DDF管理 (26)7.1.6 移动终端管理 (27)7.1.7 终端用户管理 (27)7.1.8 机卡绑定信息管理 (27)7.2 功能管理 (27)7.2.1 参数配置模板管理 (27)7.2.2 信息采集模板管理 (28)7.2.3 固件升级包管理 (28)7.2.3.1升级包主要信息 (28)7.2.3.2升级包格式 (29)7.2.3.3升级包管理 (29)7.2.4 任务管理 (30)7.2.4.1任务的基本属性 (30)7.2.4.2任务的管理功能 (30)7.3 测试管理 (31)7.3.1 自测试 (31)7.3.1.1 测试终端 (31)7.3.1.2 终端型号管理 (31)7.3.1.3 固件升级包管理 (31)7.3.2 审批测试 (31)7.3.3 测试活动监控 (31)7.4 系统管理 (31)7.4.1 数据统计 (31)7.4.2 数据展示输出 (34)7.4.3 用户权限控制 (34)7.4.4 系统监控 (34)7.4.4.1系统日志及告警 (34)7.4.4.2操作日志及告警 (35)7.4.5 话单生成 (36)7.5 操作引擎 (36)7.5.1 固件更新 (36)7.5.2 参数配置 (36)7.5.3 信息收集 (36)7.5.4 锁定与重置 (36)7.6 门户管理 (36)7.6.1 运营商门户 (36)7.6.2 终端厂商门户 (36)7.6.3 客户服务界面 (37)7.6.4 用户自服务界面 (37)7.7 安全管理 (37)7.7.1 系统安全管理 (37)7.7.2 网络安全管理 (37)8 客服系统支撑 (38)9 信息存储 (38)10 计费 (38)10.1 计费原则 (38)10.2 话单格式 (38)前言终端管理系统业务规范制定了基于CDMA 1X、GPRS的无线数据业务应用中终端管理系统的业务方案,对终端管理系统的业务分类、业务使用、业务功能、业务特征、业务流程、业务管理、计费结算等进行了说明。

中国联通终端管理系统规范由中国联通终端管理系统业务规范、中国联通终端管理系统设备规范、中国联通CDMA 1X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规范第十三分册:终端管理要求组成,随着应用及技术发展的要求还会有相关标准补充进来。

本业务规范与中国联通终端管理系统设备规范及中国联通CDMA 1X终端规范共同作为开展终端管理业务的依据,也可作为终端管理系统总体技术要求和后续业务开发的依据。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部提出本规范中国联通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孙燚许海翔龙文祥高庆华梁鹏胡卫江贾青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中国联通终端管理系统业务规范1 范围本规范主要规定中国联通基于OTA方式的终端管理系统的业务要求。

适用于该规范的终端类型包括支持OMA DM及中国联通标准的CDMA终端及支持CP(Client Provisioning)功能的GPRS终端。

本规范阐述了终端管理系统在业务分类、业务使用、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管理、计费原则等方面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内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Enabler Release Definition for OMA Device Management, Version 1.1.2, Open Mobile Alliance, 09-December-2003.[2]. Enabler Release Definition for OMA Device Management V1.2, Open Mobile Alliance, 02-June-2005.[3]. Firmware Update Management Object, Candidate Version 1.0, Open Mobile Alliance, 15-June-2004.[4]. Generic Content Download Over The Air, Candidate Version 1.0, Open Mobile Alliance, 21-Febury-2003.[5]. [DMPRO]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1.1.2[6]. [DMSTDOBJ]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Standardized Objects, Version 1.1.2[7]. [DMNOTI] Notification Initiated Session, Version 1.1.2[8]. [DMSEC]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Security, Version 1.1.2[9]. [DMREPU] SyncML Representation Protocol, Device Management Usage, Version1.1.2[10]. [DMCONF] Device Management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Version 1.1.2[11]. [FUMO] Firmware Update Management Objects, Version 1.0[12]. [DMDDFDTD] SyncML DM Devi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DTD, Version 1.1.2[13]. [DMTND]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Tree and Descriptions, Version 1.1.2[14]. [DMBOOT]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Bootstrap, Version 1.1.2[15]. [DMPRO]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1.2[16]. [DMSTDOBJ]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Standardized Objects, Version 1.2[17]. [DMNOTI] Notification Initiated Session, Version 1.2[18]. [DMSEC]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Security, Version 1.2[19]. [DMREPU] SyncML Representation Protocol, Device Management Usage, Version 1.2[20]. [DMCONF] Device Management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Version 1.2[21]. [DMDDFDTD] SyncML DM Devi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DTD, Version 1.2[22]. [DMTND]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Tree and Descriptions, Version 1.2[23]. [DMBOOT] SyncML Device Management Bootstrap, Version 1.2[24]. OMA Download protocol, Version 1.0, 包括: [DMDL] Download Architecture Version 1.0 与 [DLOTA] Generic Download Content Over the Air Specification Version 1.0[25].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 for OMA Device Management, Version 1.2[26]. OMA Client Provisioning V1.1 Specifications, Open Mobile Alliance[27]. 44-2005 中国联通CDMA 1X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规范第十三分册:终端管理要求ver3.03 缩略语4 业务描述4.1 业务概述随着中国联通数据业务日趋丰富和复杂,业务对终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