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概念 一
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总结目录一、数与运算 (2)1.1 整数的乘法与除法 (3)1.2 分数的加减法 (4)1.3 小数的加减法 (5)1.4 有关单位换算的运算 (6)二、几何图形 (7)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8)2.2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9)2.3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10)2.4 圆的性质与计算 (10)三、应用题 (11)3.1 初等代数应用题 (12)3.2 初等几何应用题 (13)3.3 初等比例尺应用题 (14)四、统计与概率 (15)4.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6)4.2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17)4.3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 (18)五、数学思维与方法 (19)5.1 数学逻辑思维 (20)5.2 数学模型建立 (21)5.3 数学解题策略 (22)一、数与运算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大小比较。
理解整数与加减法运算的关系,熟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减法与加法的互逆关系。
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包括小数点的位置与数值大小的关系。
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能够熟练进行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掌握小数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了解分数的概念,明确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数的基本单位、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熟悉分数的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分数的混合运算。
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折扣、利率等问题。
掌握百分数的计算,如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等。
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与加法的互逆关系。
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掌握减法的性质,如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了解四则运算的优先级,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1.1 整数的乘法与除法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是构建数学基础的重要部分。
六年级数学上册基本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一、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83×4表示4个83相加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分。
3、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95×32表示95的32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在乘的过程中,先约分,再相乘。
5、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6、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7、一个非0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这个数大;一个非0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这个数小;一个非0数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8、单位“1”的量 ×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二、分数除法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 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3。
2、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5、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比1、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简单的整数必须具备:a、必须是一个比;b、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c、前项与后项互质。
6、化简比的方法: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小数比:前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分数比: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汇总

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汇总1.分数乘法的概念和整数乘法相同,都是简化加法的运算。
例如,5×的意义是求5个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是,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方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需要注意的是,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化为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5的意义是求5的四分之三是多少,的意义是求的三分之二是多少。
4.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为了计算方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需要注意的是,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化为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6.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的倒数,只需要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
并且,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8.一个数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例如,a×= b×= c×(a、b、c都不为0),因为 a。
c。
12.在乘法应用题中,需要注意以下概念:1)解题思路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找单位“1”的方法是从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找,“的”前“比”后的规则。
3)当句子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可以将原来的量看做单位“1”。
4)乘法应用题中,单位“1”是已知的。
5)不同单位“1”的分率不能相加减。
6)分率与量要对应。
多的比较量对多的分率,少的比较量对少的分率,增加的比较量对增加的分率,减少的比较量对减少的分率,提高的比较量对提高的分率,降低的比较量对降低的分率。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整理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得简便运算。
例如:512×6,表示:6个512相加是多少,还表示512的6倍是多少。
2、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6×512,表示:6的512是多少。
2 7×512,表示:27的512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和分数相乘:整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和分数相乘: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再乘,得数必须是最简分数。
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分数大小的比较:1、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2、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行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3)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
(4)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比”后的规则。
当句子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把原来的量看做单位“1”。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数占乙的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少数占乙的几分之几。
(4)在应用题中如:小湖村去年水稻的亩产量是750千克,今年水稻的亩产量是800千克,增产几分之几?题目中的“增产”是多的意思,那么谁比谁多,应该是“多比少多”,“多”的是指800千克,“少”的是指750千克,即800千克比750千克多几分之几,结合应用题的表达方式,可以补充为“今年水稻的亩产量比去年水稻的亩产量多几分之几?”(5)“增加”、“提高”、“增产”等蕴含“多”的意思,“减少”、“下降”、“裁员”等蕴含“少”的意思,“相当于”、“占”、“是”、“等于”意思相近。
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及概念

小学数学公式及概念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减),结果不变。
a×(b±c) = a×b±a ×c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除以两个(或多个)数,等于除以这些数的积。
a÷b÷c=a÷(b×c)减法的性质: a-b-c=a-(b+c)简便乘法: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7、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或除以(不能除以0)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公式、定律归纳1、四则运算的意义(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如:40+20=60(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如:60-20=40(3)乘法:(一)一个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5×8=40 3.2×8=25.6 (二)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53×85 8×73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计算法则(1)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一般先约分再乘。
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一的分数)(2)分数除法: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即a ÷b=a ×( )3、倒数:乘机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求导数地方法: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如: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如果球小数、带分数的倒数,都必须化成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运算定律、性质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a ×b=b ×a 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便。
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a ×b)×c=a ×(b ×c)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同着两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a+b)c=a ×c+b ×c (a-b)c=a ×c-b ×c减法:a-b-c=a-(b+c) a-b+c=a-(b-c)除法:a ÷b ÷c=a ÷(b ×c)加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5、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 )÷( )=( ) ( )÷( )=(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 )÷( )=( ) ( )÷( )=( )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 )÷( )=( ) ( )÷( )=( )6、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7、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 =a ×a 长方形 周长=(长+宽)×2 C=(a+b) ×2 面积=长×宽 S=a ×b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 S=a ×h 三角形 面积=底×高÷2 S=a ×h ÷2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 ÷2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4 S 表=a ×a ×4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 ×a ×a 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表=(a ×b+a ×h+b ×h )×2体积=长×宽×高 v =a ×b ×h8、判断单位“1”口诀:单位“1”,很重要,一般就在分数前;相当、等于、是、比、占,单位“1”就在它后面;倒装句例外。
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位置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列”和“行”的含义: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后往前数。
2.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3.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数,在表示行数。
数对(a,b)中的a 表示列数,b表示行数。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分(整数和分母约分)。
3.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5.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⑴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⑵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⑶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 a×c7. 求一个数(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解决。
一个数(标准量)×分率=比较量单位“1”×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对应的量8.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六年级数学概念(630份)

一、概念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如13×6表示6个13相加的和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6×13表示6的13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整数与分子的乘积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
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如:8÷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8,其中一个因数是1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分数除法的方法: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5、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a÷b = a:b = ab(b≠0)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7、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 d 表示。
8、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r),宽相当于圆的半径(πr )。
9. 一个圆的半径扩大a倍,直径也扩大a倍,周长也扩大a倍,面积扩大a2倍。
10、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一、方程1、数量关系小强的年龄×3 + 4 岁= 小强爸爸的年龄小瓶的容量×4 - 0.9 升= 大瓶的容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小华走的路程+ 小明走的路程= 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3 个排球的价钱+营业员找回的钱=付给营业员的钱华氏温度(°F )=摄氏温度(°C )×1.8+32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 条棱有3 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后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 6 就可以了)。
棱长×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
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 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
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 5 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通风管顾名思义是通风用的,没有底面。
所以只要算四个侧面就可以了。
(1)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油箱、罐头盒、纸箱子等;(2)具有五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池、鱼缸等;(3)具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管、烟囱等。
6、体积和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像这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除了里面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外,还有做成木箱的木板的体积。
一个物体的体积要比一个物体的容积大,因为体积还包括自身材料的体积。
7、体积(容积)单位。
体积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 立方厘米=1 毫升 1 立方分米=1 升约为一个粉笔盒的大小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是 1000,因为 1 升是 1 立方分米,1 毫升是 1 立方厘米。
升和毫升相比,升是高级单位,毫升是低级单位,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都要乘相应的进率。
8、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都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它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而它的体积是由棱长决定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两条棱长× × 决定的,即长方体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说是由× × 底面积和高决定的,它们的体积=底面积×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3)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9、求这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要用“底面积×高” ,从中间截成两段,表面积实质上增加了两个底面,如图。
两个面的面积和是 12 平方分米,一个面的面积是 6 平方分米。
本题求体积用的公式是“底面积×高” ,也可以说用的是“横截面积×长” 。
另外对于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段,截了一次,增加了两个面,如果是截成三段,就是截了两次,增加了四个面。
也就是说每截一次,增加两个面。
10、综合运用体积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
将一个大的形体分成一个小的形体。
将小正方体紧紧地排成一排,能排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将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加起来,看有多长。
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1 立方米,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所以能分成 1000 个。
顺次紧紧地排成一排,那么就能排成 1000 分米,1000 分米 = 100 米。
三、分数乘法1、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如果整数能与分数的分母约分,要先约分,再计算。
4、在解答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时要找准单位“1”的量。
数量关系式是:单位“1” ×分率= 分率对应的量5、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几倍)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完全相同:用一个数乘几分之几。
解题思路中是把一个数看作单位“1” ,这也就提示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先要找准单位“1” 。
同样,我们在画线段图时,也应该先画出单位“1”的量。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找准单位“1”的量,还要知道分率对应的量是什么?一般来讲,题目中分率如果是多(少)的分率,那么分率对应的量就是多的部分(少)。
6、根据“实际产量比计划节约了” ,写出一个数量关系式7、分数和分数相乘,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8、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 的假分数,所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9、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得出的积再和第三个数相乘。
但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分后的分子和分母相乘。
10、一个数和真分数相乘,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和假分数相乘,所得的积大于这个数。
11、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可以借助于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在画线段图时,先画单位“1”的量。
数量关系式是:单位“1” ×分率= 分率对应的量。
12、乘积为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0 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3、1 的倒数是1,0 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自然数的倒数都是分子为1 的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例2、一袋大米重25 千克,先吃去这袋大米的,又吃去千克,两次一共吃去多少千克?点评:这一题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题目中两个所表示的不同含义,第一个表示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分率;而第二个表示的是千克,是具体的量。
要先求出第一天的所对应的量再直接加上第二天吃的千克就可以了。
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再进行解答。
例4、一根钢管截成两段,第一段占,第二段长米。
哪一根长?分析与解:分析与解: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答:第一段长一些。
点评:乍看上去,两个,一个是分率,一个是具体的量。
而单位“1”是多少并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大小。
与此题类似的课本上的思考题答案也无法比较。
其实仔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课本上的是两根钢管,而这儿是一根钢管,这是本质的不同。
所以通过思考得出第一次用得多。
所以具体题目还得具体分析。
四、分数除法1、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能总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3、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4、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一个数除以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假分数,所得的商小于或等于这个数。
6、在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
在计算过程中除以一个数,只要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而乘一个数是不要变化的。
所以,当乘、除法放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容易混肴。
计算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判断。
7、在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时要找准单位“1”的量,而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就是要求单位“1”的量。
8、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是:单位“1” ×分率= 分率对应的量在具体解答时,用方程做,设单位“1”的量为ⅹ。
9、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以借助于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在画线段图时,先画单位“1”的量。
可以发现:分析的思路与乘法应用题是一致的,也是根据题里叙述的条件,明确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
但是单位“1”的数量是未知的,所以先根据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式,然后设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并解答。
解答应用题时最关键的就是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而不能套用解题思路。
可以进行这样的小结:当应用题中单位“1”已经知道时,就用乘法解;当单位“1”不知道,要求单位“1”时,要用除法解或列方程解。
期中考试前的知识梳理(一)数的运算:分数乘除法计算数的运算:1、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①意义: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既可以表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又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②计算法则: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计算时要先约分,再相乘。
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①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②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能总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分数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分数连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得出的积再和第三个数相乘。
但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分后的分子和分母相乘。
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在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
4、倒数的意义与求倒数的方法倒数的意义: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 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二)式与方程解方程:(三)解决问题1、分数乘除法问题: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相关实际问题。
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以借助于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在解答时要找准单位“1”的量。
数量关系式是:单位“1”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
当题中单位“1”已经知道时,就用乘法解;当单位“1”不知道,要求单位“1”时,要用除法解或列方程解。